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革优化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林 煜

(闽江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也成了高等教育亟需解答的主要问题。从学生向工作者的转变,其本质上也是从学校环境向社会环境的转变,因此能否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岗位工作,成为评价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职业素质是指人在从事具体的岗位工作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和修养,也是企业对应聘者要求的重要一环。根据“素质冰山模型”,大学生的素质表现在“冰山以上”和“冰山以下”两个部分。其中,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等外在因素,而后者则是指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冬季特征等内在因素。对于学生而言,其表现出的“冰山以上”的部分,必须由“冰山以下”的部分作为支撑,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等作为关键。为此,高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须将“冰山以下”的部分作为关注重点,通过改进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培养水平,进而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一)职业素质水平偏低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其中,显性职业素质是指对于岗位实践有着显而易见影响的素质,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技能,而隐性职业素质则是指潜移默化影响其工作能力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目前,高校职业素质教育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对于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等隐性职业素质缺乏重视,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出现实训素材浪费、实训设备损坏等问题。这种缺乏隐性职业素质的教育模式,会导致大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不符合企业标准,也难以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会对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缺乏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主要依托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展开,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又以教师的理论说教为基本形式,大量教师都是毕业后就进入高校任职,有求职创业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这就导致在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难以通过言传身教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此同时,职业素质培养也缺乏与企业的合作,难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动态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出现职业素质培养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进而影响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效果。

(三)择业观念不够明确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以自主择业为主,这种择业模式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尊重了大学生的个人意愿,但对其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许多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较为落后,不加考量地追求大城市、大企业或体制内的工作,且预期收入不切实际、工作取向脱离基层、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过高,更容易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难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缺乏完善的择业观念教育,没有帮助学生厘清功利色彩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1]。

(一)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一项短期内的工作,而是连续、持久的过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许多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仍然较为片面,将其与就业前的集中培训画等号,而没有将其视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统筹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短视问题,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很多大学生直到毕业前夕才重视起自己的就业规划问题,错过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期,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还会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此外,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非专业课程,很多学生也缺乏重视,导致其教学理念难以全面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法构建长期、系统性的育人工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过度迷茫,在校期间难以形成有针对性的学习,而在毕业后也会因在校期间浪费大量宝贵时间而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就暴露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针对性不足

为缩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采取了大班集中授课的教育模式,通过“满堂灌”的方式灌输知识、推进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给予有参考价值的规划方案。但由于师资数量和课时有限,在具体教学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且学生的家庭情况、生长环境日趋复杂,需要对贫困生等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予以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才能为其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各大高校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缺乏个性化的专业指导,大多是在课堂泛泛地讨论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可能出现的就业创业问题,这种流程化、模式化的问题造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2]。

(三)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只有具备丰富就业创业经验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我国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较少,很多是兼职代课,既缺乏充分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也没有充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尤其是在专业性上,大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都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紧密贴合专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所给出的参考建议也缺乏可操作价值。而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水平长期没有得到提升,难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整体趋势,加上很多学校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没有投入充分的资金开展就业指导教师的在职研修工作,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此外,师资队伍培养更多以理论学习为主,极少关注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也会降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3]。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第一,高校领导层应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方案,并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扩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资金支持,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福利体系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应重视以就业率为唯一评价方法对学生就业评价带来的危害,以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就业方向提供宝贵支持。

第二,要让大学生更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一是要帮助学生完成对自我的探索,使其更客观地剖析自己、认识自己,真正发掘出自身的核心价值,从而为未来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是要帮助学生完成对客观世界的探索,通过开展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让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职业发展有更明确的认知;
三是要帮助学生制订完善的行动计划和目标,并在落实过程中结合实际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要准确把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近几年来,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整体上升,很多大学生都更倾向于随遇而安,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存在盲目性就业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并融入学生的大学学习全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需要系统性地开展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通过充分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个性特长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4]。

(二)开展全程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大四学期,而是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才能提供更优质、更具可操作价值的职业指导。具体而言,大一学年处于职业准备期,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以理论概念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大二学年处于职业选择期,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促进其技能性就业能力。大三学年处于职业熟悉期,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和行业发展,进而增强其竞争性就业能力。而大四学年则处于职业行动期,需要收集管理学生的就业信息,培养学生的持久性就业能力。以下对于不同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具体分析:大一学年应以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教育为主体,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先学做人”的理念,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诸如择业心理、自我评价、专业发展、就业素质、自主创业等多种问题,同时加深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和执业资格认定考试的认知,通过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初步设立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学年应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结构框架,使其通过学习掌握步入岗位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并通过专题交流会等方式,鼓励大二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交流,通过他们的经验来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此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迹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潜力,做到将兴趣与能力相结合、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大三学年需要在大二学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并做出考研、留学或就业等重大的人生选择。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就业指导教师应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训工作,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其中,以考研为目标的应主动收集国内的院校和专业信息,并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了解目标专业的情况并备战升学考试;
以留学为目标的应主动收集国外的院校和专业信息,并准备语言考试、了解校友资源并准备申请证明材料,结合目标院校来提升专业课成绩;
而以就业为目标的则应了解目标城市、区域、行业和企业信息,并学习制作简历、了解面试技巧,通过校招、秋招等活动参与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招聘会的了解。大四学年需要以择业指导、心理教育和就业服务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规避求职陷阱,真正完成从“学生”身份向“工作者”身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走向社会、寻求实习岗位,同时要结合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开展面向大四学生的就业信息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更快地了解目标岗位的具体要求,并在最后一个学年修正规划,从而为其自我价值实现奠定基础。

(三)建立特色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在理论教学层面,高校应严格遵循党中央和教育部门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形成理论指导体系,并在理论的指引下开展课程建设和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而在实践教学层面,首先应积极调动可用的社会资源,通过社团活动、论坛讲座、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训练机会;
其次,应贯彻和落实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企业单位,并采取顶岗实习等方式开展岗位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岗位信息和企业需求,进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协同发展;
再次,高校需要开展如职业生涯规划演讲、职场模拟、招聘模拟、素质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活动,通过开展“体验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帮助学生熟悉职场,为提升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最后,需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验的评估工作,分阶段对各类培训效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培训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建议,同时记录大学生在岗位实践中的表现,通过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来调整教育的偏差,及时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进而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开展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从现有师资队伍中挑选出职业知道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最强的教师,通过在职进修、专业培训等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并通过挂职培训等方式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需要拓宽教师选聘的渠道、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才进入学校,并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邀请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等成功人士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同时提供更专业的职业咨询、服务和指导,丰富高校的教师队伍组成;
最后,需要对已有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通过教育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就业指导教师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落实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工作,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5]。

就目前而言,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多数低于企业需求,且缺乏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很多学生的择业观念不够明确。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够规范,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人才素质评测也略有不足,加上高校在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不足,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带来了诸多阻碍。为此,高校需要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性和需求开展全程式的教育指导,建立特色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同时从多个方面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素质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推荐访问:职业生涯规划 素质 培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9/62747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