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口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梁 红,黄绮雯

(1.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
2.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中心,四川 自贡 643099)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类为免受病毒感染,阻断病毒传播快速消耗了大量一次性口罩,这些口罩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威胁生物生存,致使水体复合污染,破坏土壤结构,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质量,甚至对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国家的重视,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虽然自21世纪以来,中国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自然环境状态已得到基本恢复和改善,但是环境保护的意识却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人类亟须通过改变政策和自身选择来推动变革,以可持续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亿万人民提高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为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污染防治必不可少,应吸取世界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的教训,理清一次性口罩使用现状,口罩将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何种危害,应该怎样去预防和治理。

一次性口罩主要由过滤层、防水层、耳带、鼻梁条等组成。大多数口罩的防水层和过滤层90%以上是聚丙烯(PP)无纺布超细纤维,其中防水层由纺黏无纺布制成,过滤层由熔喷无纺布制成。口罩其他部位,耳带的材料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氨酯(PU),鼻梁条则以聚丙烯/镀锌铁丝、聚乙烯/镀锌铁丝或铝条为主。表层无纺布可以阻止飞沫和大颗粒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中间层的熔喷布主要起到细菌过滤,隔离病毒作用,最里层无纺布透气性较好,起着透气和畅快呼吸作用。因此,一次性口罩从制作材料上可划分为塑料物的一种,属于不可降解物,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需要400~500年才能得到有效降解。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佩戴口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必需品。据艾媒数据显示(图1),2017~2019年,我国口罩行业年产量平均在45亿只左右,2020年我国口罩生产量比2019年增加了20多倍,年产值为1025亿只。2021年口罩的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远大于2019年。目前,我国口罩每日使用量大概在1亿只以上,假设每天有1/10的废弃口罩进入自然环境中,显然这一庞大的数量远大于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同时经过焚烧处理后的口罩可能也会影响空气质量,其散发的微塑料物质也会影响生物生存和人类健康。同时,根据《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和美国化学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月使用一次性口罩达1940亿个,如果按照全球人口每天使用一个口罩的标准,全球每月就会增加1290亿个废弃口罩。由此可见,数量庞大的废弃口罩如果不正确处理,将会对社会、环境、人类自身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对口罩的用后处理显得更为紧迫。

图1 2017~2021年中国口罩生产量(数据来源:艾媒数据)

数量庞大的口罩从投入生产到使用完毕,这个过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正如丹麦自然之友、环境政治顾问梅达·H·冉菲尔德说:“若不及时收集废弃口罩,小孩也许会拿它来玩,动物会当它是食物。时间久了,无人问津,口罩会慢慢变成微塑料,渗入土壤或水中。”还会随风、气流进入大气层,影响空气质量。随地表径流、江川河流汇入海洋,破坏海洋水体环境,甚至危害海洋生态平衡,减少生物群落多样性。

3.1 对生物的影响

一次性口罩随意丢弃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对于某些濒危野生动物将会存在物种灭绝的风险,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废弃口罩已变成野生动物的杀手。2020年9月,动物学家在巴西海岸发现一只企鹅尸体,解剖后从企鹅的胃里取出一只N95医用口罩;
在美国,人们发现一只死去的海豚被口罩紧紧缠绕着;
马来西亚,野生猕猴啃咬游客随意丢弃的口罩。此外,口罩被遗弃后在自然环境中经过高温氧化、太阳照射及生物降解等逐渐变得易碎和缓慢分解,极易形成微塑料,甚至纳米塑料,微塑料因其尺寸极为细小且无法降解,随天气变化、动物啃咬等散落到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污染。

动物直接摄食微塑料或者间接摄食被微塑料污染的食物,且通过食物链累积和生物放大效应影响各个营养级动物,最终致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危害。人体受微塑料影响的途径。途径一:直接摄食。人体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微塑料进入体内,可能诱发肺部感染和发炎。并且进入人体内的微塑料可能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产生基因毒性。途径二:间接摄食。有学者在鱼类的消化系统中检测出微塑料,并且这种微塑料通过血液循环和机体运动可能移动到肌肉组织中,人类可通过摄食体内含有微塑料的鱼类间接导致微塑料传入至人体中。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累积会影响基因、蛋白表达、生物体内酶,导致基因损伤,甚至引发身体组织器官的病变。

3.2 对土壤的影响

废弃一次性口罩释放出的微塑料会对土壤产生极大的危害。废弃一次性口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改变。废弃口罩产生的微塑料,可能会随风、气流进入大气中,并通过大气沉降的形式进入土壤。陈贤川,熊雄等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得出口罩中微塑料释放量,未使用过的口罩平均释放71.7~308.3个/只,使用后的口罩平均释放量增加至682.7~1918个/只。土壤中的微塑料会减少雨水的下渗,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容量,可能导致土壤形成缺氧环境,从而降低农作物的生产力,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微塑料对土壤有机氮和碳循环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农用土地的不可持续利用,并且也会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体内的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微塑料的表面可以黏附病毒、细菌和积累农药,导致土壤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影响土壤生物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限制土壤中生物的生长。

3.3 对水体的影响

水是一切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无论是淡水环境还是海洋水体环境都可能存在口罩污染的现象,同样存在微塑料污染。据海洋保护组织Oceans Asia报告指出,2020年世界至少有15.6亿只口罩流入海洋,导致额外的4 680~6 240 t海洋塑料污染。2020年6月,法国媒体报道在地中海海域中的废弃口罩“如同海蜇漂浮在水体中”。这些流入海洋中的口罩会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阳光照射进入水体,使得喜光水生生物无法获取阳光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着病毒、细菌,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病毒、细菌的二次传播,若携带病毒和细菌的口罩流入水体中也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某些水体环境本身存在多种污染物,而口罩产生的微塑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粒径小,是其他水体污染物喜欢生存的载体,可能形成水体复合污染,甚至微塑料吸附的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释放,可能产生毒理效应,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研究显示藻类可以寄存在微塑料表面生长,微塑料会阻碍藻类正常的光合作用,抑制藻类生长。一些非本地水体生物会生长在微塑料上,并随着水体流动,进入新的水体环境中,形成入侵物种,可能会大量繁殖,侵占原生生物的栖息地。其次,大量的废弃口罩可能会加剧海洋水体的白色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海洋交通,造成船舶航行事故,危害人类生命。

4.1 加大科研投入,革新技术

研发可降解的口罩新材料,口罩生产大多以聚丙烯材料为主,是不可降解材料,已造成新型“白色污染”,通过不断革新技术,研发新型可降解材料是解决口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本途径。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生物降解塑料性能接近普通塑料,为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创造了条件。北京化工大学首次设计合成了熔融指数高达1 200 g/10 min的可生物降解改性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熔喷料;
昆士兰科技大学着力研发可生物降解防污染口罩,使用去除纳米颗粒新材料。虽然国内许多机构开始研发新的可降解材料,但是可降解材料成本高于传统材料并且性能低于传统材料,如果大批量生产和提高性能尚且需一些时日,因此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方可缩短转化周期,达到使用规模,以此减轻或消除口罩对自然环境污染的现象。

4.2 环保立法,增加税收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口罩污染问题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属于全球性问题。首先,需要国际合作,各国携手处理,以期终结新型“白色污染”。如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制定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启动政府间的谈判,由各国承诺,共同达成一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协议。如联合国《绿色新政》,欧盟《巴黎协定》《气候法》等。对于人口大国的中国而言,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口罩的使用量仍很大,口罩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并且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关系到人类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国家像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一样进行环保立法。如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商场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下降了90%以上,许多商家提倡使用纸质购物袋。其次,增加税收,提高口罩售卖单价,让人们从心底重视口罩的商品价值,不愿随意丢弃。

4.3 广泛宣传,树绿色意识

在疫情当下,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测体温已成为人们出入公共场所的必备动作,佩戴口罩对于预防病毒侵害阻断病毒传播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是口罩使用后的处理不当却成为新型环境污染,正影响着人类健康。可能大多数人不清楚制作口罩的工艺和口罩的取材,未能意识到随意丢弃口罩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环境问题,若人们熟知口罩主要材料与聚丙烯塑料一样,可能会下意识注意废弃口罩的用后处理。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口罩带来的新型环境污染的研究和思考较少,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仍是防疫,对于预防废弃口罩对环境污染的公益广告很少见。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央视公益广告、微博、短视频等大众喜爱的媒介手段来倡议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禁止随地乱丢废弃口罩,让口罩入环保垃圾箱等。其次,合理收集,闭环处理,可以在日常垃圾箱旁新增口罩专用箱,方便路人随手投放,减少口罩随意丢弃。最后,学校加强环保教育,给学生讲清讲透其危害,让学生和家长互相监督,共同践行绿色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双向奔赴、和谐共生。

当前,口罩污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白色污染”,使用之后数量巨大的一次性口罩对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深远。使用后的口罩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对自然环境的土壤、生物、水体等带来一定危害。因此,今后需加强一次性口罩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和危害的认识,呼吁社会各界正确恰当处理废弃口罩,以减轻环境压力。

猜你喜欢 塑料水体口罩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年7期)2021-11-02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4期)2021-08-23复合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评价科学(2020年4期)2020-11-26戴口罩的苦与乐意林(2020年9期)2020-06-01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雾霾口罩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9年3期)2019-04-22塑料也高级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塑料的自白书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3期)2015-07-07塑料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3期)2015-07-07

推荐访问:自然环境 口罩 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20/62803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