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绿色声誉和盈利能力——基于18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方大春 魏智健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243032)

2022 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肩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型企业。在“能耗双控”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限制的新要求下,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多重约束,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可以使自身的金融服务与企业的需求相契合,实现共赢。

对于绿色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研究。部分学者认为绿色金融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张晟(2020)从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社会效益和风险把控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潜在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长远看来绿色信贷有利于盈利能力的提高。徐高峰和任娇蓉(2020)以我国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认为绿色金融对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于波等(2021)运用非线性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绿色信贷占比较低时,投放绿色信贷能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张霞和许丹(2021)认为绿色信贷能够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有效减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提高资产安全性,进而提高盈利能力。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绿色金融会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李程等(2016)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负,但从时间趋势来看,政策对银行绩效的负面影响正在缩小。张雪(2019)指出目前商业银行加大投放绿色信贷可能会对盈利性产生不利影响,究其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业务时间不长,被迫改变先前的贷款对象,可能会对整体经营产生冲击。王晓宁和朱广印(2017)从“两高一剩”企业贷款偿还率和绿色信贷占比两个角度,利用12 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引入绿色信贷业务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清退“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会对其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郭文伟和刘英迪(2019)利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绿色信贷会削弱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外,少数学者对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张长江和张玥(2019)建立路径模型,经过实证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负向影响,且存在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绿色声誉对银行绩效的下滑起到缓解作用。徐溪蔓等(2021)认为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显著且为正向。

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得知,学者们在发展绿色金融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看法上,存在不同见解和观点。有的认为发展绿色金融能提高盈利能力,有的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最终会对盈利性带来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绿色金融内涵比较广泛,衡量指标不一致;
二是没有考察不同类型银行特征;
三是没有把发展绿色金融的绿色声誉纳入考察,导致不够全面。为此,本文从理念和行动等方面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设计包含绿色声誉中介效应的实证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并考察不同类型银行是否存在差异性。

(一)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间业务的盈利性。在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由于绿色金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这就需要银行开发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并创新金融业务模式,扩大中间业务的收入渠道。同时,银行又可以在绿色贷款发放过程中拓宽财务顾问、账户管理等业务的利润空间,促进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这些中间业务构成银行的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具有低风险、低成本的特点,有助于提升银行资产收益率。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使得商业银行愈发重视贷款企业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对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以往的贷款决策中,银行更多是关注企业的经营绩效。绿色信贷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贷款对象,对于环保违法违规项目、淘汰项目以及其他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相违背的项目,应提高贷款门槛;
而对于已有授信,要密切关注企业环境问题,加强贷后管理,采取妥善措施以确保债权安全收回。这就可以规避无法收回利息甚至本金的风险,减小贷款本金和利息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增加资产的安全性。综上所述,绿色金融可以为银行创造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提高资产质量,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在前文绿色金融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这里将利用实证做进一步分析。据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绿色金融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绿色金融对银行绿色声誉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一个企业的所作所为对企业的长远性和持久性发展影响巨大,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自身的声誉。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一定程度上能获得新闻媒体的良好评价和社会公众的正面关注,增加其社会影响力,降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即为银行带来绿色声誉。绿色声誉是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向社会公众展示的良好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是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绿色价值和环保行为所塑造的长久印象集合。设想如果银行把资金投向“两高一剩”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会威胁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必然会受到社会公众的指责和环保部门的惩罚。这不仅会使该银行受到公众批评和新闻媒体曝光,损害声誉,甚至可能无法收回贷款。总之,通过实施绿色金融政策,商业银行能够获得客户积极评价和媒体正面报道,塑造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产生正外部性,增加竞争优势。虽然在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这一业务自身前景广阔,一定会为银行创造更大的经营利润。所以提出第二个假设:

H2: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声誉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绿色声誉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表现,向外界展现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即绿色声誉。绿色声誉被认定是利益相关方感受到企业环保行为或绿色价值所形成的长久良好形象,是银行的重要无形资产,有益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绿色声誉创造的隐性利益将促使商业银行努力维护自身声誉,以获得可持续价值。从长远来看,公众对绿色发展关注度愈高,银行将进入良性循环,并继续创造更多价值(傅丽菡和张晨,2018)。综上可知,绿色声誉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在假设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三,进一步验证绿色声誉的中介作用。

H3:绿色声誉作为中介变量,使得绿色金融通过作用于绿色声誉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层面和实际行动层面,商业银行要在思想上提高对于绿色金融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实施各种绿色发展行动。

(一)商业银行思想意识层面的重视程度

本文参考陈灿(2019)以及李永平和董林(2018)的做法,选取能够代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23 个词汇,建立一个包含23个词汇的信息集,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即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绿色金融工具和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其中各三级指标含义均不相同,指标体系见表1。

第一,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指商业银行在思想意识层面上重视国家颁布的绿色金融政策,将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提升到重要地位并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目标。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通过利率差异化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遏制传统粗放产业过度扩张,减少环境风险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影响,使投融资活动符合当今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加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产业、赤道原则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一理念。

第二,绿色金融工具指金融机构将资金绿色化,通过直接融资或者间接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绿色环保领域和产业,是将绿色发展理念付诸实际行动的重要方式。目前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众多的绿色金融工具中绿色信贷发展最为突出。除此之外,还包括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交易、碳金融和绿色保险,可用上述关键词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发展情况。

第三,绿色金融发展目标指商业银行积极开拓绿色金融业务,为环保型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盲目无节制扩张,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标。在我国绿色金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两高一剩”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这里可以用环保、生态、低碳、减排、绿化、节能、清洁能源反映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因国内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思想意识的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文字描述方面,为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数字,将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具体化,故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所有词汇,建立一个包含全部目标词汇的全集,根据研究方向,将这些词汇分成不同的子集,该子集作为每个研究方向的代表性样本,然后将每个子集与文章所有词汇组成的完整集合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比值,该比值将作为子集得分。这些子集得分能够反映每个研究方向的属性,从而实现量化研究对象某些特征的目的。通常认为,人们对事物重视程度与认知状况可以用词汇使用频率来反映,然后通过这些可测变量得到经验性的数据和定论。

具体的做法为分别计算在银行各年份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中三个分组的各个词汇出现次数,并计算出三个子集包含词汇的总字数n,用该字数n除于该银行在当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的总字数N,所得比值作为该银行在当年的子集得分。以绿色金融发展较好的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2020 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一共出现“环保”21 次,“低碳”5 次,“生态”64次,“减排”11次,“绿化”0次,“节能”7次,“清洁能源”7次;
在2020年的年报中一共出现“环保”5次,“低碳”2次,“生态”48次,“减排”0次,“绿化”0次,“节能”5 次,“清洁能源”1 次。那么兴业银行2020 年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子集一共有368个字,除以兴业银行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中文总字数216744,最终得到兴业银行2020 年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子集得分为0.0017。

(二)商业银行实际行动层面的参与程度

这一层面是银行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行动和措施。在实际经营中,具体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绿色金融工具,通过利率差异化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因此,本文选取资金投入情况、绿色债券参与程度、赤道原则参与程度等指标来衡量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资金投入用绿色信贷占比来表示,是指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与贷款总额的比值。绿色债券和赤道原则表示银行积极跟随绿色发展趋势,用虚拟变量表示,具体做法为是否发行或承销绿色债券:发行或承销为1,未发行或承销为0;
是否采纳赤道原则:采纳为1,未采纳为0。

(三)18家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得分

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各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各商业银行历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情况,基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考虑,选取信息披露较为充分的18家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如表2 所示。数据来源以2012—2020 年各银行的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

表2 18家样本银行名称

这里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具体做法:先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KMO 检验和Bartlett检验确定样本是否适合主成分分析;
再计算初始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所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
然后计算得出各指标在主成分线性表达式中的贡献率,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到相应的指标权重。通过上述操作,得到上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得分,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18家商业银行2012—2020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得分

为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银行差异,将样本银行按性质分为三类,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值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2012—2020年18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值

由图2可知,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平均值低于股份制银行,后期差距逐步缩小,说明股份制银行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受限于庞大的市场规模,绿色金融的开展规则不会对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应。股份制银行具备灵活的业务机制,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所以具备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良好基础,从而形成较高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城商行而言,可能受限于网点数和客户资源有限,存贷款压力较大,导致发展绿色金融的能力有限。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1.盈利能力指标选取

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考虑到银行的总体经营状况和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率差,故选取ROA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能更好地反映银行利用每单位资产创造净利润的能力,ROA愈大反映愈高的盈利能力。

2.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客观衡量银行的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解释变量,具体测算步骤和结果如前文所述。

3.绿色声誉指标选取

该指标是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向社会公众展示的良好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是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绿色价值和环保行为所塑造的长久印象的集合。对于绿色声誉的评价是多角度的,开展具体衡量存在一定难度。众多学者认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在衡量和评估公司的品牌声誉时,会将媒体报道纳入重要的信息来源,参考李素杰(2020)的评价方法,将媒体对于银行绿色金融的新闻报道数作为评估银行绿色声誉的替代变量。具体方法是在中国经济新闻库检索“银行名称+绿色”等关键词,并根据不同年份进行分类,关于绿色金融正面报道有n篇,该年份绿色声誉数值就相应为n。因为该新闻库数据真实,信息量大且种类繁多,并且该新闻库的信息受众群广泛、覆盖面宽泛,故选择在该新闻库使用正面报道数来衡量绿色声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4.控制变量选取

(1)流动比率(CR):该指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用以衡量银行当前流动资产状况及流动风险大小。比值越高,说明银行资产流动性越大,变现能力越强。

(2)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该指标是核心资本与总加权风险资产的比值。较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说明银行风险抵抗能力强,但过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会占用有限的资金存量,盈利机会减少,限制业绩提升。

(3)资产负债率(DA):该指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银行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资金占比。对于债权人而言,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能力得到保证。

(4)资产规模(ASSERT):该指标用银行资产总额的对数来表示。银行资产规模会影响其盈利能力。一方面在总规模不断扩张的进程中,固定成本被摊薄,银行盈利能力会提升。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的流动效率会因规模扩张而降低,更多的财力花费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中,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5)货币供应增长率(M2R):该指标计算公式是:(当年M2-上年M2)/上年M2。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增长率高说明货币供应政策宽松、经济增速较快,增加银行可利用的资金规模,对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具有提升作用。

(6)经济增长率(GDPR):该指标是当年GDP 相较去年的变化量。作为宏观外生变量,经济增长率高,说明国家经济呈现增长势头,会为银行提供良好的外在发展环境,对银行盈利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针对假设一,构建如下研究模型,即式(1):

针对假设二构建式(2)验证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对其绿色声誉的影响。针对假设三,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式(3)进行验证。

其中:ROA为银行盈利能力,F为绿色金融,GR为绿色声誉,K为各控制变量。

(二)回归结果分析

1.基准回归模型

在验证提出的假设一前,应通过豪斯曼检验判断是建立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豪斯曼(hausman)统计量的值是36.41,且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此处本文把混合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分别列出,以便对比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基准回归模型

从表4可知,在混合回归模型即模型1的结果中,绿色金融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为正但不显著。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即模型2,回归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根据回归结果可知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提升其盈利能力,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盈利能力就会提升0.0356个单位。这验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H1:绿色金融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2.异质性分析

根据产权异质性的不同,将18 家商业银行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分别考察绿色金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考虑产权异质性影响的估计结果

根据表5所列的结果可知,绿色金融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盈利能力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0286、0.0519和0.0615;
但在显著性方面,绿色金融的影响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回归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在5%水平下通过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暂未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显著性影响,而股份制银行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

3.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中介效应模型的要求,进行中介效应模型的三步回归。建立模型6 验证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总效应,为了验证研究假设三,同时建立模型7和模型8。模型7是验证绿色金融对绿色声誉的影响,模型8用于验证假设四的绿色声誉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 可知,模型7 中绿色金融对绿色信誉的影响系数为正,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绿色金融对于绿色声誉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由此,验证第二个假设H2: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声誉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表6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根据中介因子检验顺序,检验模型6、模型7和模型8的回归系数。第一步用模型6检验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总效应,该回归系数为0.0294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验证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前提假设成立。第二步利用模型7 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声誉的影响效果,该估计系数为0.1361 且显著,说明绿色金融能够对绿色信誉产生显著的正向效果。第三步是模型8的验证,研究绿色金融和绿色声誉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这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存在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

为了加强研究的严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使用另一种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指出传统的Sobel检验在间接效应检验中存在缺陷,认为bootstrap 检验法在各种复杂模型中都有效。因此,本文使用bootstrap检验法。由表7可知,间接效应中95%的置信区间为[-0.0285,-0.0011],不包含0,再次验证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

表7 中介效应检验输出结果(bootstrap法)

根据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法得知:在绿色金融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中存在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验证第三个假设H3:绿色声誉作为中介变量,使得绿色金融通过作用于绿色声誉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对盈利能力的总效应系数和直接效应系数。在模型6 中绿色金融的系数为0.0294,在10%置信水平下显著,而加入绿色声誉后模型8 中系数变为0.0308,在10%置信水平下显著,相较于模型6系数增大,这说明绿色声誉在绿色金融对盈利能力的正向促进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

(一)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以我国18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其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绿色金融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起到显著正向作用。本文通过使用总资产收益率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得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代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得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为显著正向作用。

第二,绿色金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实施绿色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则暂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第三,绿色金融对于绿色声誉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和中介效应。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验证发现,绿色金融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中存在绿色声誉的中介效应。

(二)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开发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商业银行要紧跟绿色金融发展潮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加大绿色产品的创新。各种环保型企业对于绿色融资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差异化,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仍以绿色信贷为主,且信贷产品存在同质化和创新性不足的现象,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创新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不竭源泉,加大创新力度至关重要。商业银行的产品研发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真实情况和需求,推出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产品。

第二,积极维护银行绿色声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分析客户需求,制定具有多样性、差异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增加民众和新闻媒体对银行的关注度,提升银行的绿色声誉。加强银行员工专业学习,全面普及绿色金融知识,深入塑造绿色金融理念,持续提高员工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提升银行的绿色声誉。

第三,完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注重强化绿色信贷政策管理,把绿色金融要求的贯穿尽职调查、项目评估、评级授信以及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商业银行应持续关注环境与社会风险,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

猜你喜欢 声誉盈利商业银行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银行家(2021年9期)2021-09-18Top 5 World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0年3期)2020-09-10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大众投资指南(2020年10期)2020-07-24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声誉树立品牌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16期)2016-09-10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声誉 盈利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27/6310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