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出场语境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颜苗苗

(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其生成有着自身的出场语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历史方位和时代发展需要,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在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创造性地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从文本、时间及时空等三个不同维度的语境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图景,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价值、使命任务的深入理解。

任何理论的生成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文本语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出场亦如此。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这一命题,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有效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内涵。在文本语境中,要完整准确洞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内涵,首要问题是厘清何为 “现代化” 。我们知道,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
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各国皆有权利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加之西方系统地创建了一套现代化知识体系,现代化话语逐渐被定义,西方现代化模式也逐渐被贴上国际化标签。但是,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国别特色,世界现代化进程不应被某一现代化模式所定义和封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在新时代的正式出场,是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探索后构筑的概念谱系,经历了复杂的形塑过程。

(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出场的前奏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2]从党的一大至二十大,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余年历史。在这段不平凡的征程中,党始终将实现现代化作为使命任务,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围绕什么是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作出了系列探索与实践,在认识、追赶与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中逐渐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早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现代化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支撑和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走 “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动态发展中渐次演进;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使命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并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 “现代化” 问题。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 “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的奋斗目标;
2018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指出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五次会议提出2035年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5]的远景目标。应该说,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虽未明确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但他有关 “现代化” 的论述无疑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正式出场的前奏。

(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的正式出场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应时应势应需正式出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境界。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6],首次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明确强调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战略安排,指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22是党的使命任务;
并集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刻画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未来发展图景;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论述。自此, “中国式现代化” 相关表述被定型,且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

(三) “中国式现代化” 概念内涵的明确厘清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本质特征和使命任务等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一,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即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7]24。其二,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7]22-24这些特性构筑了 “中国式现代化” 的概念谱系,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其三,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价值立场,共同富裕是重要特征,坚持命运与共是党天下胸怀的体现。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有助于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当然,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进程,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将不断推进和拓展。

时间与真理总是同向而行,真理只有历经时间的磨练和实践的检验方能显露出真实的模样和强大的力量。进入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的出场贯穿历史、现实及未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百年来现代化问题赓续探索的规律总结、对新时代新阶段的美好展望及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要求。

(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的历史演进

历史根源于现实,现实延续于历史。任何道路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围绕什么是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现代化和如何实现现代化等进行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是党百余年来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追赶和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中逐渐开辟的新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萌动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开启了现代化探索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坚实的历史基础。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代代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奋力探寻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以西方国家现代化为模板的现代化探索之旅,从学 “器物” “制度” 到 “思想” ,皆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走向新生,既推翻了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 “三座大山” ,建立了新中国,又形成了关于工业化的初步设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探索迈入萌动期。建设时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形成的正式启动期。这一时期,党将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8]作为目标任务,在徘徊调试中独立自主探寻现代化之路。过渡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成长期,党先后提出 “一化” 即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四化” 即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 的四个现代化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现代化探索取得显著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现代化探索之路曲折发展,但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仍取得显著成就。改革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关键发展期。这一时期,党积极吸收革命和建设时期现代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坚持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最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新时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飞跃期。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创造性地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和使命任务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历史基础,可见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现代化探索的规律和积累的历史经验等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加深了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壮大了现代化建设力量,也夯实了话语自信的内在根基。

(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的现实根基

现实根基是决定道路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党高度重视现代化建设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生质的飞跃,逐步实现了 “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 等现代化阶段性目标,并向着民族复兴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呈现一片向好的态势。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仍面临诸多现实考验。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呈现 “脱实向虚” 现象,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结构转型离不开逆周期调控加码,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经济发展过程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属于 “后发外生型” ,缺少现代化因素积累,因此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系列失衡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贫富差距问题,小部分党员出现理想信念模糊、生活作风腐化、初心使命感缺失等变质问题,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道德失范问题,还有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有待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多集中于实践层面的探索,相对忽视了话语建构,呈现出实践超前性和话语滞后性的特征,不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道路认同和情感认同,加之长期 “失语” 导致部分群众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缺乏自信,这些都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任何道路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发展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现代化探索中的某些短板而否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也不能忽视和低估现代化探索中的短板对现代化整体的消极影响,而应 “化消极为积极” “化短板为动力” ,既要以积极的心态正视现代化建设中的 “短板” 问题,也要看到这些问题与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的时代呼唤

方位决定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时代的正式出场,是历史接力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前进的必然逻辑,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接好历史 “接力棒” ,勇于、敢于响应时代的 “使命召唤” ,答好新时代 “考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图景贡献力量。

百余年来,党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引领历史发展,适时适势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命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在新时代的出场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演进、现实推动及时代呼唤的共同结果。其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是历史接力的必然趋势。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群众赓续探索,在认识、追赶与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中逐渐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时代的提出,是对历史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是党不忘初心使命的时代呈现,更是对全国人民集体历史记忆的召唤与强化,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道路认同和情感认同。其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党面临新使命新要求新挑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效应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群体性诘难与抹黑、遏制和解构西方现代化话语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围堵与打压,要求必须顺应时势需要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其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各类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对中国而言,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是并存的。这要求中国现代化发展既要把握历史主动,抓住机遇,自信自觉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又要防范风险,避免盲目乐观,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图景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时代发展局势、吸收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借鉴他国现代化建设得失成败的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现代化在百年探索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在国内外、古与今等多维空间的相互联结与沟通中提出的新命题,并随着实践的推进而赋予其新的 “空间价值” ,有效助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出场与在场。

(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是对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的回应与超越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现代化概念占据着国际语境,这既是因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由西方国家开启、推动并主导,也是由于自文艺复兴始西方现代化发展进程对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 “原发性” 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属于 “后发追赶型” ,是应对西方列强殖民入侵、挽救民族危机、追求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历史必然与方向选择,是党和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党带领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赓续探索创造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7]22, “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10]。其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是资本发展的直接产物,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实质就是以资本逻辑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关系,导致资本 “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性动力,能够以多重形态广泛地作用于现代生活”[1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牢把握国家的经济主动权和市场领导权,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引导资本积极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规制和驾驭资本,确保资本在合理的范围内运作,以发挥其助力现代化建设、造福国家和人民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本质,这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超越。其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和谐、和平为发展模式,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对西方对外侵略、对内剥削的现代化道路的超越。马克思指出,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2]西方现代化之路以高度外向性和侵略性的资本积累模式在全球扩张,自发端起就充斥着野蛮侵略与暴力掠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口号遮掩不了其战争、殖民与掠夺实现现代化的血腥事实,更美化不了其野蛮和暴力的现代化本质。此外,西方国家坚持 “国强必霸” 的逻辑,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与西方国家充满血腥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 ,坚决不走西方殖民掠夺式现代化道路, “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7]23。其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国际认知壁垒,其话语表述动摇了西方现代化话语在国际的垄断地位,解构了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全球性意义。长期以来,占据国际舆论高地的西方国家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作为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现代化模式在全球推广,致使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深陷现代化转型泥潭不能自拔,一场场历史悲剧此起彼伏。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群体诘难与抹黑,部分西方国家甚至运用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明目张胆地对中国进行无理打压,采取一切手段遏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国际社会的传播,致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国际话语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但野蛮的阴霾遮蔽不了文明的光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西方现代化文明打压下依然逆势而生、顺势而行,这是历史和人民的自觉选择,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卓越创新,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与必然命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以西方现代化为蓝本开启的中国现代化探索之路皆以失败告终。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其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推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这一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走向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 “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13]作为目标任务,将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坚持以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必然和正确选择,确保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方向与历史主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7]22,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是必然方向和正确选择。长期以来,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动现代化伟大进程,保障了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和战略定力,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动力之源和重要保障。民族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复杂多变,这就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语境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最具活力的动力基因,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既保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的关注度、参与度与认可度,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健康绿色发展,全面助力民族复兴进程。

(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模式参考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国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现代化作为使命任务,并为之不断探索与奋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4],为 “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5]。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舆论占地优势把握国际话语权,无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固有弊病,在全球大肆推行西方现代化模式。在西方现代化发展成就的诱惑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选择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企图依附发达国家以实现本国发展,不仅未能实现本国的现代化,而且丢掉了本国的发展特色,部分国家甚至失去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独立性,成为西方现代化模式下的 “提线木偶” ;
也有极少数国家全盘否定并抵制西方现代化模式,以至于脱离世界经济,成为远离世界现代化洪流中的 “孤岛” ,经实践证明是万万不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了这一 “二元” 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7]22。党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同时借鉴西方现代化发展优点,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独立开放、兼容并蓄的现代化之路,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6],是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赓续探索、追求民族独立与复兴、致力于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等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同中国有着相似经历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如何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实现独立自主发展、如何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实现和平崛起、如何破除冲突与对立实现共赢共建、如何远离压榨和剥削实现共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参考,为 “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5]。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命题,离不开一定的文本语境、时间语境和空间语境。

“中国式现代化” 在文本语境中实现了核心概念的丰富和发展,在时间语境中展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 “前世今生” ,在空间语境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国内外、古与今、党内外等多维空间的相互联结与沟通,有效助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出场与在场,展现出历史、逻辑与价值的统一。

猜你喜欢 中国式命题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道听途说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我们的道路更宽广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18期)2011-11-19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6期)2011-11-19

推荐访问:语境 命题 出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7/63643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