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林万琦,张红宇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73007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基数庞大,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生活条件不佳,情况纷繁复杂。围绕基本国情,国家一直重视农业农村的建设发展,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农村整体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构想,不断坚持乡村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切实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与要求按期实现。

为解决农村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2017 年中央农村会议中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1],明确指出生态保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2018 年习近平同志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针对农村地区脱贫问题进一步强调了“两个确保”,即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性贫困[2],不断发展农业经济,使农民富起来摆脱贫困。2020 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互交织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农业经济发展顺利,农村生态环境经过治理明显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十四五”规划要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肯定并强调了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回顾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与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农村的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在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被摆在最靠前的位置,深刻体现出经济与生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想要“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必须发展;
想要“生态宜居”,农村环境必须保护,二者缺一不可。乡村振兴下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反映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共生共融的紧密联系,形成了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获得发展的辩证关系。

2.1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生态治理的首要保证

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农村也是如此。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原始,农村人口为了改善生计必须依靠农村的自然资源改善生活。开荒种田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方式原始、工具简陋,不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之农村人口保护环境的意识缺失,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田土地肥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探求农村生产新发展模式下的“金山银山”,才能保护住“绿水青山”,相关人员要意识到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首要保证。

2.2 农村生态治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农村最大的资源是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治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广大农村地区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走上了适合自身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从长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到齐鲁寿光的蔬菜大棚,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部分农村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承接城市高污染工业,依靠农村的土地资源与廉价费用,以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对于农村因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农村环境变好了,土地上就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3]。农村的经济发展要依靠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生态治理优良,农村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有了“绿水青山”,农村的“金山银山”将更为巩固。经济兴,则民丰;
生态兴,则民富。农村生态治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3.1 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 年,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县、村全部摘除了贫困的帽子,消灭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成为现实。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治理更为有效,乡镇文明蔚然成风,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的农业农村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规划。2021 年2 月党和国家成立乡村振兴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解决绝对贫困一个全新的起点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乡村振兴迈进。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4]。

3.2 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不足

3.2.1 农村产业有待深入发展

我国农村虽然实现了经济上的长足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产业发展依然具有差距。第一,大多数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村收入来源仍停留在农业原材料种植和农产品初级加工上,不具备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农业盈利弱。第二,多数的农村产业发展忽视了农业科技扶持,村落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无法将农业科技引入田间地头,使得农业种植无法形成规模,阻碍了农村科技与规模产业发展。第三,部分农村地区承接如大型化工、皮革等城市污染工业产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5]。

3.2.2 农村生态有待进一步改善

大力开展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仅是因农村引入产业造成环境破坏,还有乡村人口生活与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第一,农村引入产业不做“三废”处理造成产业污染。第二,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和不刻意处理产生的“三废”,造成环境污染。第三,日常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污染。乡村生产生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过度捕捞、过度养殖、过度开垦都会造成环境破坏[6]。

3.2.3 城乡差异较大

当前,虽然解决了农村地区绝对贫困问题,但城乡区域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差异依然存在。城市与乡村以及不同区域乡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情况仍有差异。第一,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和生态软硬件具有显著差距。第二,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够密切。第三,城市与乡村之间环境保护理念存在差异[7]。

4.1 以农为主,加强农业产业发展

广大农村应充分发挥本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优势,根据农村各地区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和农业科技充分结合,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实现科技助农、兴农、强农,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应发展以农业为中心的乡村产业体系,牢牢抓住农业,不断在农业方面下工夫。在农业资源上对农业土地实施严格管控,严守“18 亿亩耕地红线”,依法依规将侵占的农业用地还原。在农业技术上,依靠科技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不断培育产量高、产品品质高、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广大农村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优势特点发展农业产业。只有保障农村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质量,才能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将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9]。

4.2 因地制宜,深化农村生态建设创新

乡村要振兴,生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面对农村在生产生活中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相关人员应将绿色发展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不断深化对农村的生态治理。对于农业产业造成的严重污染,要坚决停止其生产活动,或对生产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对被污染的土地、水体进行有序治理。对于因农业生产造成的土地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及周围环境退化问题,要采取休耕、休渔的方式,杜绝过度耕种、过度养殖、过度捕捞。对于农村因卫生条件差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应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农村管网建设以及农村垃圾处理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解决农村生态建设问题[10]。

4.3 优势互补,实现农村产业与生态良性循环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农村生态,经济再好但没有优良的自然生态,将无法留住农村人口,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农村经济与生态应相互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第一,农村要在思想层面接受并认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辩证思想,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样重要的理念。第二,着力解决农村现阶段生产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巩固生产与保护同等重要的思想。第三,农村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样重要的理念作用于农业生产生活中,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以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思想理念,在实践中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将乡村振兴支撑起来,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11-12]。

4.4 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面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情况,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 年远景规划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是因生产力发展不均匀造成的城乡分化,应将城市的生产力与创造的生产价值向乡村倾斜,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力革新与进步。同时,农村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发展如乡村旅游、乡村疗养等新的价值产业链,使得城乡之间的资源和物质实现发展互补,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13-14]。

4.5 以人为本,将发展成果惠及于城乡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建设,消灭绝对贫困的目的是造福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情,相关部门应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时刻将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健康。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脱贫后对相对贫困的认定解决机制,加大对广大农村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保障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与文化获得,预测后续可能出现的返贫问题,统筹城乡,优化资源配置,将发展的成果惠及于全体农村居民[15]。

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个重要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生态治理的首要保证,农村生态治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双方并非单向联系,而是形成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获得发展的双向紧密联系。在乡村振兴视阈下深入探究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可发现需要改善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研究。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交汇点上,乡村振兴下的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必将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的参与下迈向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农村经济 协调发展 振兴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8/63662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