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陈烁娜,周艳华

(华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2017年,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在这种教育新形势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是必然。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贯穿专业课教学和研究,充分开发不同专业课的思想政治理论内涵,从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素养、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专业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隐性课程,要想润物无声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需要对课程进行大胆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有机统一,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实用性[4]。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环评工程师技术要求的应用型环保人才,是高校环评课程的主要目标。为此,有必要对环评课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符合环评工作特点的新教学模式。

(一)环评课程教学现状

在环评课教学中,很多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没有安排课程实践,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灵活应用能力欠缺,只会“纸上谈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由于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不强,使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消极评价。具体而言,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滞后。环评是一门政策导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对环评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2018—2021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对大气环境(HJ 2.2-2018)、地表水环境(HJ 2.3-2018)、建设项目(HJ 169-2018)、声环境(HJ 2.4-2021)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进行了修订,同时出台土壤环境(HJ 964-2018)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此可见,对环评课教材和内容要及时更新,以凸显其时效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单一。环评课程知识体系庞大,涉及水、气、声、土、固废和生态等理论,但是现有很多高校给环评课只安排了32~48课时,为了在有限授课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大部分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进行“填鸭式”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领悟不透彻,不能灵活应用[5]。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当前高校环评任课教师多数为非环评专业,且没有环评实践工作经验,这就使得教学过程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即使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但毕竟不在环评一线,平时接触和参与的环评项目较少,所以也很难做到所授知识与实践保持高度一致[6]。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对环境专业必修课环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三全育人”格局,又符合“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的总体要求。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核心,任课教师是否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7]。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不得不面对存在的问题:高校环境专业教师一般都是理工科出身,本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积累,使得课程思政形式僵化,缺乏融合性。因此,要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案例资源。

1.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被动输入”为“主动参与式”教学。相比于其他环境类专业课,环评具有更强的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不同项目具有各自的工程特点和环境问题,因此该门课具有开展“参与式”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类别,选择代表性项目案例,让学生代入环评师身份,分小组开展项目环评实践,通过小组研讨、任务分工、公开答辩等环节设计,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教师要预先对课程进行合理细化,把理论知识点分化到具体项目环评案例的各个环节,在每一节课给学生分配具体任务。例如,在讲授《工程分析》章节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项目,让学生针对项目进行污染源核算,分别设置水、气、声和固废的源强核算小组,另外设置一个复核小组,这样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教师可以扮演技术顾问或项目主体的身份,与学生开展交流和探讨,打破以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平等的局面,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知识的“接收者”变成“开发者”。这种“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进程。而且根据现场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接收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做到“个性化”定制的施教效果。

2.细化课程考核,对阶段性学习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改变课外作业形式,使其与教学任务紧密关联,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例如,上面讲到的污染源强核算,首先要了解建设项目到底有哪些污染源,可以让学生查资料,或者进行现场调研(教师协助),通过学生直观参与来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综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任务驱动式、能力导向性、考核全程化等形式,将外源课程压力转化为学生内源学习动力,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作了阐述,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应作为环评课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有效融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获得正确的政治思想理念、价值观和道德观指引,形成“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观,以及“共同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观[9]。

(二)课程思政案例挖掘

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体现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围绕课程知识体系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构思,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案例设计,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根据环评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设计

面对新时代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法宝,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对专业课思政素材进行充分挖掘和案例设计,将以往被动式的专业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参与式教学,让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对专业的认同感。本文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较好的反馈效果,受到学生较高的评价,对环境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7期)2021-01-13“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6年5期)2017-01-03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1期)2016-12-17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科技视界(2016年23期)2016-11-0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3期)2014-03-01

推荐访问:导向 探索 力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8/6370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