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基钻井液条件下气测衍生参数法的构建与在流体判识中的应用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景 社 蔡 军 王 雷 兰晶晶 袁胜斌

(①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②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西湖凹陷是我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较丰富的沉积凹陷之一,主要目的层(花港组、平湖组)埋藏较深,钻井裸眼井段长,同一井段孔隙压力与垮塌压力差异大。花港组下部大套厚层砂岩易吸水缩径,平湖组煤层微裂缝发育,易垮塌,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一系列井壁失稳问题,导致钻井阻卡、测井遇阻事故时常发生[1-5]。基于此,自2017 年开始在探井钻探中使用油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以其良好的润滑性、抑制性在稳固井壁、提高钻速、储层保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6],目前已完成13 口重点探井的钻探任务,与水基钻井液钻探相比,油基钻井液井眼井壁规则,无垮塌和缩径现象,钻井时效和测井效率都得到大幅提高,利于作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但油基钻井液具有较强的荧光背景,天然气组分在井下温压条件下的溶解度和释放规律复杂,同时该探区轻质油极易挥发、油气界面不明显,导致应用于区分流体类型的荧光特征、三角图板、皮克斯勒图板和3H 比值法的识别效果很不理想,给西湖凹陷储层判识带来了极大困难[7-10]。为满足西湖凹陷勘探开发的需求,探索出一套能有效识别轻质油和凝析气层的解释方法,成为当前解释评价西湖凹陷凝析油气藏的关键技术难题。

本文重点剖析了西湖凹陷储层的气测资料,提出了油、气敏感衍生参数GO-I 方法,利用交会图技术,有效识别轻质油、气层,并运用交会面积法回归流体密度指数,达到了快速解释、评价储层的目的,为西湖凹陷凝析油气藏高效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气测录井技术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石油行业使用的色谱分析仪以钻井液为载体,检测和采集的储层烃类信息主要包括C1-C5[11-12]。与实际气测解释结果比较,烃类密度的增加将导致重组分比例增加,在储层中烃类气体的密度会反映到录井房色谱仪的气体组分上,因而从气层到油层的重组分比例应该是增加的,据此可以判断原油性质[13-16]。

1.1 传统3H解释模型

在传统的解释方法中,3H 比值法均采用绝对值百分比含量,侧重于井筒内组分对比分析,其值取决于纵向地层中组分趋势的变化[17],各参数定义分别为:

式中:Wh为烃湿度比;
Bh为烃平衡比;
Ch为烃特征比;
C4=iC4+nC4;
C5=iC5+nC5。

3H 比值法的解释模式是一个相对参考指标,在传统的解释模型中:0.50<Wh<17.50,Bh<Wh,Ch<0.50,为可采湿气或凝析气;
0.50<Wh<17.50,Bh<Wh,Ch>0.50,为凝析油或高气油比的轻质油。但在油基钻井液中与传统的解释模型存在明显差异。

B 2井是西湖凹陷使用油基钻井液钻探的一口探井,油气显示活跃(图1),在井段3 709~3 719 m、3 727~3 732 m 和3 734~3 748 m 储层气测组分异常明显,气测全烃23.59%~28.15%,异常倍数为14.07~16.07,各组分含量C1为15.374 3%~17.028 6%,C2为 0.760 1%~1.427 4%,C3为0.193 5%~0.409 7%,iC4为0.068 0%~0.103 6%,nC4为 0.021 2%~0.048 3%,iC5为 0.004 5%~0.011 3%,nC5为0.002 6%~0.006 6%,整体峰形饱满,荧光面积5%~10%。在油气显示段,整体气测显示无明显变化,但作为含油参数的C4、C5组分在3 734~3 748 m 井段处有增大的趋势。在井段3709~3 748 m 的3 套储层中,3H 读值为:5.0<Wh<10.0,Bh>Wh,0.4<Ch<1.0,表明传统的3H 解释模型已无法满足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流体性质识别。在井深3 734 m 之后由气向油的相态转变过程中,3H 曲线形态发生变化,Wh略增大,Bh略减小,Wh和Bh交会面积变小,Ch略微减小,直至井深3 748 m 异常显示结束。对B 2 井异常显示段进行电缆测压和取样,结果证明了3H 比值趋势图板的有效性,但形态无法定量化,无法满足现场准确、快速地评价储层。因此,针对研究区域的特性和油基钻井液对气测的影响,可通过对3H 解释模型进行优化,建立适合油基钻井液体系的解释标准。

图1 B 2井3H比值趋势图板

1.2 GO-I油气指数解释模型

气测解释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复杂的过程。分析方法建立在对流体认识的基础上,每一种分析方法都是部分录井信息的一种而不是全部的表现形式[18]。因此,本文针对流体性质变化对气态烃、液态烃的影响和油基钻井液对重组分C4、C5溶解吸附的情况,在3H 比值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着重对轻、重组分进行刻画分析,突出重组分在评价方法中的权重,该方法由GI、OI两个参数组成:

式中:GI为含气指数,无量纲;
OI为含油指数,无量纲。

在新建立的GO-I 油气指数解释模型中,组分值均采用绝对值百分比含量,GI代表储层流体轻组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的特征;
OI代表储层流体重组分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油的特征。对西湖凹陷已钻探井的录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储层流体类型分为气层、油层、含油(气)水层和水层,建立了该区GO-I 油气指数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图2),在解释模型中GI和OI纵向交会,根据两条曲线在剖面上交会形态的变化和参数范围,参考气体组分峰基比及荧光显示的强弱,可有效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利用GO-I 油气指数解释模型,可连续成图,纵向对比,更直观、详实、快捷地呈现储层流体性质的变化,可大幅提高气测解释符合率。通过在西湖凹陷已钻探轻质油、凝析气藏中的应用效果,验证该解释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图2 西湖凹陷GO-I油气指数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

1.3 GO-I交会面积预测流体密度

针对油基钻井液已钻探井气测的特点,本文建立了GO-I油气指数解释模型,通过GI和OI在剖面上的形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储层油气纵向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实际对比研究,GI和OI交会面积S值的大小与流体密度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主要原因是S值受气测轻、重组分的直接影响,并间接地综合了储层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厚度等关键参数,因此可以用S值预测流体密度。

在综合录井图上GI和OI纵向交会,使用一定程度的刻度进行重叠,由定积分几何意义可知,在某个深度区间上的图像[a,b]分成n份,用垂直于深度轴的直线将其分割成无数个矩形,再求当n→+∞时所有这些矩形面积的和,即可得出各深度区间GI和OI的交会面积S值,通过建立联立式(6)-(7),获得单位储层交会面积Sa。

式中:S为储层GI和OI交会面积,无量纲;
Sa为单位储层GI和OI交会面积,无量纲;
a为积分下限,即储层开始深度,m;
b为积分上限,即储层结束深度,m。

如图2 中GI和OI交会黄色填充区域所示,求取储层3 611.00~3 616.00 m 井段GI、OI反向交会面积,即GI、OI在深度∈[3 611,3 616]所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储层3611~3616 m井段交会面积数据

通过对西湖凹陷N 2、N 3、N 4 和N 4Sa 井4 口油气显示比较活跃的探井烃组分进行处理分析,将得到的气测数据导入Sa求取公式,结合储层电缆测试的密度数据(表2),建立单位储层交会面积和流体密度的关系图(图3),得出平湖组油基钻井液下流体密度预测公式(8),相关系数r2为0.913 5:

图3 单位储层交会面积和流体密度的关系

表2 西湖凹陷单位储层交会面积与流体密度数据

式中:ρ为流体密度,g/cm3。

应用本文介绍的GO-I油气指数解释模型及单位储层交会面积法,对西湖凹陷13口井已电缆取样或试油的29 层进行了实践应用,其中27 层符合,解释符合率高达93.1%,预测流体密度指数平均误差为±0.06,解释评价效果较好。

N 7 井是西湖凹陷W 构造高点的一口预探井,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4 132.0~4 180.0 m 井段岩屑为浅灰色细砂岩,荧光直照亮白色,面积45%,C 级,A/C 反应快。气测全烃值由1.63%上升至28.29%,峰基比为17.35,气测烃组分含量C1为21.005 0%、C2为0.906 9%、C3为0.244 8%、iC4为0.103 3%、nC4为0.024 5%、iC5为0.005 5%、nC5为0.002 6%,气体组分齐全,峰型饱满,符合本区块油、气层解释标准。储层顶部电阻率曲线值比非储层段相对较高,“中子-密度”挖掘效应不明显(图4),C1%(C1体积百分比)为94.22%,C4、C5少量,传统烃三角图板法失效,解释为气层,从测井曲线和录井资料来看,流体性质和油(气)水过渡带识别困难。利用GO-I 油气指数解释模型(图2),4 132.0~4 138.0 m 井段为荧光细砂岩,全烃值组分异常,储层顶部GI>OI,解释为气层;
4 138.0~4 144.0 m 井段为荧光细砂岩,全烃值组分异常,GI与OI曲线反向交会,OI>GI,解释为油层;
4 144.0~4 180.0 m 井段为细砂岩,无荧光显示,各烃组分含量和异常幅度比上部井段明显降低,OI数值迅速减少且接近为零,解释为水层(图4)。采用超大探针进行PVT(地层条件下的流体取样)取样分析:4 134.7 m 井深测压流度9.07 mD/cP,在此深度取1个PVT 样,地层流体密度0.45 g/cm3,IFA(流体井下光谱分析)流体识别结论凝析气,气油比1 347;
4 139.4 m 井深测压流度10.96 mD/cP,在此深度取1个PVT 样,地层流体密度0.65 g/cm3,IFA 流体识别结论轻质油,气油比207。对本层测压结果进行分析(表3):储层顶部4 132.0~4 144.0 m 井段高电阻部分,可以回归到0.61 g/cm3的压力梯度;
储层底部4 144.0~4 180.0 m 井段可以回归到0.98 g/cm3(水)的压力梯度;
两条梯度线相交在4 144.63 m,定义为油水界面,结合PVT 取样分析结论和测压分析结果,本储层流体垂向呈上气、中油、底水的分布特征,与综合气测解释结论一致(图4)。

表3 西湖凹陷N 7井4132~4180 m井段储层测压分析数据

图4 N 7井油气指数解释成果

利用单位储层交会面积法得出的流体密度拟合公式(8),预测储层纯气层流体密度为0.49 g/cm3,预测储层纯油层流体密度为0.64 g/cm3,与电缆取样结果吻合较好(表4),证实了单位储层交会面积法预测流体密度的准确性,实现了油基钻井液下利用气测资料进行储层流体密度预测。

表4 N 7井PVT取样流体密度与预测流体密度对比

(1)受工程安全因素的影响,油基钻井液被广泛应用于西湖凹陷,传统的气测解释方法和图板已不适用。通过分析油基钻井液对气测的影响及机理分析,以气、液态烃类物理与化学性质不同为基本原理,以3H 比值法的意义为核心基础,提取气测烃类敏感衍生参数,建立GO-I油气指数解释模型,对轻质油和凝析气进行有效识别,显著提高了解释精度,为后期定量化解释创造了条件。

(2)引入GO-I交会面积法,根据单位储层交会面积,拟合了流体密度公式,实现了油基钻井液下利用气测资料进行储层流体密度预测。同时利用单位储层交会面积参数,比对和评价更广泛的区域构造,拓展了录井气测解释的思路。

猜你喜欢 井段交会钻井液 中国近海钻井液用量估算方法研究石油化工应用(2021年5期)2021-06-23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钻井液与完井液(2019年4期)2019-10-10树枝状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钻井液与完井液(2019年4期)2019-10-102019年,水交会来了!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钻井液与完井液(2018年5期)2018-02-13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螺杆钻进技术在长段未固结井管下的应用西部探矿工程(2015年9期)2015-12-17通过描述图像的均衡性评价储层非均质性测井技术(2015年1期)2015-12-13一切以交易的名义——首届黑马创交会揭秘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董7井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年4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流体 衍生 下气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21/64297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