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精神与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有效融合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张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他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要求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本义是向往并投身一种理想,打破现存生活状态的意志、心理、情绪和牺牲倾向。这里所讲的革命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中凝结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和工作作风,成为激励党领导全国各民族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革命精神内涵丰富,蕴涵着宝贵的教育素材,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当前,用革命精神引领青年、感染青年、鼓舞青年,对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用革命精神滋养时代新人,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育人作用。

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具有必然的逻辑。革命精神具有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奋斗品格涵育价值、使命担当培育价值,与高校培育时代新人价值契合,成为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育人资源。

1.1 坚定理想信念是基础

革命精神具有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政治优势,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有着水乳相融的共生关系,是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天然素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追求实现共产主义远大抱负,并在实践中阐释了这一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精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百年来,我们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未动摇,得以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2]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培育,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用革命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滋养时代新人,能够使他们的信仰信念变得深沉而执着,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2 厚植爱国情怀是灵魂

革命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灵魂。爱国是我们内心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能让无数革命先烈毫不犹豫地为祖国牺牲、为人民奋斗的内驱动力便是强烈的爱国情感。爱国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可以转化为实际报国行动。战争年代捐躯赴国难的志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国防科技鞠躬尽瘁的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夫妇,牺牲在脱贫一线的黄文秀等年轻干部,无不闪耀着对祖国大爱的光芒,成为爱国的典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是一种新时代的革命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爱国主义都是青少年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唯有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国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革命精神积极奏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有助于厚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1.3 砥砺奋斗品格是重点

革命精神具有奋斗品格涵育价值,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点。无论是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还是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后的矢志不渝,我们无不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理想不懈奋斗的英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奋斗精神品格,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为了实现中国梦继续奋斗,走好新时代长征之路,高校时代新人培育必须以砥砺奋斗品格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奋斗中克服艰难曲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4]可见他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砥砺奋斗的品格提出的殷切期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高校时代新人主动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对于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实际行动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4 担当历史使命是主题

革命精神具有使命担当培育价值,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题。革命家既有革命精神,又能担当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人的浴血奋战,使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无不是秉承意志坚不可摧的担当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能够激发勇于担当的使命召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伟大革命精神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培养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是高校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也是检验高校时代新人培育质量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5]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着自己的时代重任,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这个历史使命有赖于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需要时代新人共同担当。发挥革命精神在大学生使命担当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使当代大学生内化担当意识,外化担当行为,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主动担当作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不仅有其必然逻辑,也有其必要性。从革命精神传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时代新人精神动力的角度指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深刻把握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时代意义。

2.1 弘扬革命精神的迫切要求

共产党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精神需要传承,薪火相传,方能驰而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革命精神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40 多种革命精神作出阐发和弘扬,概括和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谱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也必然是革命精神的主体。[6]革命精神既发生在老代革命者身上,也发生在我们同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普通民众,乃至大学生群体之中。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革命精神在传承和守正创新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明确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忘革命初心”,并亲自走访考察革命老区、缅怀革命先辈,充分体现了对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的高度重视。要把党的革命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离不开时代新人的助力。一方面,在传承革命精神中,时代新人赋予革命精神青春气息。另一方面,革命精神构筑时代新人红色基因,使其成为时代新人重要的精神底色,从而坚定地把党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这是新时代赋予革命精神传承的新使命。正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所要求的“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7]

2.2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然选择

将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使其成为重要的育人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有利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大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教育贡献。思想政治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地传导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值导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8]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的形势、革命的任务不同,在实践中表现形态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创新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就是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既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政治优势,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革命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涵育、使命担当培育等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人”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其能够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引入革命精神,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子,用好承载革命精神的素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能够增加感染力,教育内容更能为大学生所接受。步入新时代,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在大学生的培根铸魂中的重要价值更加突显。新时代聚焦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的培育实践,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思想政治教育力求理论有创新,实践有突破,这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2.3 提供时代新人强大精神动力的现实需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教育和引导全党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伟大精神是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革命精神在人的发展上具有激励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不仅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政治资源,而且也是创造辉煌业绩的强大精神动力,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命题。新时代的青年要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创造美好未来生活,不但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拥有崇高的革命精神,激发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将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激励功能,从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当代大学生自觉推进中国梦进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这是为时代新人担当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现实需要。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没有革命战争残酷的深刻体验,在挫折困难面前往往容易丧失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因而用崇高的革命精神为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显得尤为重要。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就是要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激励和鼓舞时代新人在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路上攻坚克难,激荡干事创业精气神,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行。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在高校中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能够使其成为大学生担当使命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形成一种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并将转化为克服困难破壁机、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助推器、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催化剂,从而不断激励自己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将革命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时代新人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要以加强校园文化融入、突出课堂教学融入、强化实践养成融入为抓手,不断提高革命精神育人的实效。

3.1 加强校园文化融入

从文化育人的维度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使革命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文化具有育人导向功能,特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传统可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校园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能够将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种特色校园文化,从而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在润物无声中接受革命精神教育。正如马克思得出的结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9]可以说,革命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能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优化革命精神育人环境,从静态校园文化景观和动态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革命精神育人氛围,从而有效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本校设施,因地制宜做好物化形态的校园文化景观,比如建立内含革命精神因子的红色校史馆,建设革命精神教育宣传专栏,建造革命英雄人物雕塑和文化长廊等,创设良好的革命精神育人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打造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创设良好的革命精神育人精神环境。比如举办革命精神专题的校园人文展览,开展革命精神专题的社团活动,创造革命精神专题的校园文艺作品,邀请当地博物馆宣讲员、革命老同志和革命烈士后代进校园宣讲,等等。除此之外,高校将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在校园网络平台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注重运用隐性教育的方式,为革命精神育人营造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既可以利用校园网站,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宣传革命精神,通过网络传播“悄无声息”渗透革命精神教育。

3.2 突出课堂教学融入

从课程育人的维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革命精神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课堂教学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正处于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借助反映革命精神的教育素材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课堂教学,积极用革命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为了强化革命精神育人实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典型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把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讲透彻,把革命精神蕴含的深刻道理讲明白,把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讲清楚。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学内容上,主动加入革命精神要素,适当增加红色文化养分,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奋斗品格、担当历史使命的教育内容,塑造正确价值认同;
二是在教学话语上,注重革命精神宣传话语,用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进行解读,充分运用史论结合方法,激发当代大学生情感共鸣,有效增强教育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是在教学载体上,善于借用反映革命精神的经典作品,比如红色戏曲、红色故事、红色家书、红色电影等,形成形式多样、真实生动、感染力强的特色,有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高校将革命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形式传播革命精神的价值理念,发挥课程思政价值观形塑作用,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大学生。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做好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养分供给,将革命精神元素融入的前提基础是消除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隔阂。作为学科专任教师,可以依托革命精神发挥专业教学在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主动把握以革命精神育人的要求和规律,注意根据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不同的内在需要、思想观念、心理状况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做教学调整,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调整、教学时间长短的调整,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果高校教师之间积极加强合作,以授课方式不断推进课程思政与弘扬革命精神的深度融合,那么就可以强化革命精神育人的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3.3 强化实践养成融入

从实践育人的维度开展革命精神传承,使革命精神成为实践养成的基本要素。革命精神育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换而言之,高校运用革命精神培养时代新人不应仅限于课堂上纯理论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实践养成。强化革命精神的实践养成融入,需要在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和构建实践锻炼机制上下功夫。其一,搭建革命精神传承实践活动平台,从实践组织层面增强革命精神认同。在组织开展传承革命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高校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但关键还在于搭建好革命传承实践活动平台,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的革命精神传承实践活动,要在增加历史体验感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避免实践活动走马观花。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走访革命老区、参观革命博物馆、举行纪念大会等形式,重温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在实践上为新时代探索弘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路径提供了新的启示。[10]所以,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革命遗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举行各种各样的革命精神纪念活动,及时发现和宣传身边继承革命精神的先进典型,积极探索对大学生开展革命精神传承实践的有效模式,从而形成革命精神传承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其二,构建革命精神传承实践锻炼机制,从实践制度层面来增强革命精神认同。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建立健全革命精神传承实践锻炼机制,为利用革命精神进行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制度保障,不仅有助于推进革命精神生活化、时代化、规范化,而且能够强化时代新人对革命精神的认同,有利于时代新人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从革命精神传承实施的角度来讲,要制订和完善革命精神传承校本方案,联动各部门整合校内外红色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革命精神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革命精神在高校全过程培育时代新人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从革命精神传承评价的角度来讲,要建立健全实践锻炼评价体系,利用实践积分制度,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并强化实践评价结果转化,鼓励大学生毕业到基层去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培育革命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掀起秋冬潮流革命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培育 融合 革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23/64365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