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媒体评论平民化的内在逻辑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江 婷

伴随着以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闻评论的风格与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具有伴随性,信息碎片化,以用户为传播主体,相较传统媒体时效性更强。因新媒体的这些传播特性,新媒体评论强调反应迅速和传播及时性,强调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和互动,而为了融入“以人为媒”的传播环境,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新媒体评论的平民化取向愈发明显。这种平民化取向,体现在评论选题上是偏向与普通百姓利益攸关的议题,重大新闻评论从平民化视角寻找切入点;
体现在语态上,则是评论标题的年轻化、网络化,多用流行语,话语讲求亲和性和贴近性。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关于新闻评论的定义是“针对近期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阐述观点、立场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包括社论、时评、短评、专栏评论和评述等。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是评论议题的选择要素。新媒体的用户思维、底层思维,进一步凸显新媒体评论选题的平民化取向。要么尽量选择与广大用户利益密切相关的微观选题,要么在宏观政策性选题上从微观角度切入加以阐述,新媒体评论从平民化视角出发,从而实现与广大用户产生连接、建立对话,达到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最大化的目的。

(一)优先选择与用户利益攸关的微观选题

根据传播范式的整体特征,学者将电视新闻业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高高在上的“讲话”阶段,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上传下达”;
20 世纪80 年代初至90 年代中后期的“说话”阶段,以《东方时空》开播为标志;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对话”时代,追求与受众互动交流。早期传统媒体的“叙述主体意识与官方集体意识重合”,以宣传和社会教化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中期,顺应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媒体开始把目光大量投向民生领域。随着以客户端、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用户思维确立,洞察用户心理,满足用户需求这一观点被反复强调,用户的重要性彰显出来。

用户需求是重要的,那么,用户目光所及、内心所想的,顺理成章就是新媒体评论的选题来源。在这个背景下,评论聚焦民生,关注百姓所关注的,就是新媒体底层思维的必然要求和外在表现。以“红辣椒评论”为例,该栏目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仅看去年4月11日至24日两周时间内,其公众号评论密集关注进口火鸡面保质期“双标”、跑腿小哥收入、招聘户籍要求、奶茶价格、名校生下沉式就业、考研调剂、职场、网课房等,这些选题要么是用户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要么是用户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总之是与用户利益密切相关。4 月23 日公众号头条《一句“羡慕人家工资按时发”,不该招致开除下场》,对广大职场用户感受强烈的热点事件作即时点评,选题站在职场人角度,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观点鲜明。

(二)宏观政策性选题从微观角度切入加以阐述

在宏观政策性选题上,新媒体评论力求从平民化视角出发,寻找微观切入点进行阐述。以人民网评公众号为例,从政府投资、党建工作、民营企业数量等宏观性选题,到快递员收入、酸奶酵母超标、网红爆款、充电宝涨价等微观性选题,范围广、视野宽。针对宏观议题,人民网评尽量从微观角度切入,比如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审批议题,巧妙利用某市拟投资270 万元建公厕这一新闻热点,以其为由头说开去,直接引用网友留言“估算也太高了”“现在大家都在过紧日子,新上项目要严格审查,不能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选题看上去专业性强,但事件通俗易懂,以普通网友视角来观察这件事,并借网友之口探讨其不合理之处。评论的主题是投资项目审查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切入点和阐述视角微观、平民化。

再如,侠客岛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新媒体品牌,专注于时事评论,其对重要政策解读、大事点评均从用户角度切入,比如,《[解局]房地产税真的要来了吗?》《这代人,注定与雾霾相伴?》《[岛叔说]疫情期间还不了房贷该咋办?》《[解局]佩洛西,有病得治啊》等,这些评论从标题到写作,态度亲和,通俗易懂。

(三)吸引用户参与评论写作

看待问题的角度能否从固化思维和习惯中跳脱出来,决定了评论是否具有新颖性和深刻性。针对“武汉、深圳知名中学招聘教师,报考者多是北大清华博士”这一热点新闻,有人从一名母亲角度发表的评论,让人眼前一亮。借用著名评论人曹林的话来说,用户参与对热点时事的评论写作,能够塑造“一种与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形成密切联系的饱满人格”。

邀普通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对热点时事的评论,是新媒体评论平民化的独特表现。红辣椒评论栏目的“青椒计划”,大量刊发大学生参与评论与年轻人话题相关的新闻,如,《“与素颜和解”,为何“反焦虑”反而更焦虑》,有大学生评论:“化妆与否本无高下之分,只是个人选择,但当我们一遍遍呼吁‘与素颜和解’时,其实是在反复强化这样一种刻板印象:精致的妆容能掩盖一切容貌缺点,而素颜本身是有瑕疵的、难以被接受的”;
《裁员称“毕业”,真给了“打工人”体面吗》,有大学生评论:“我们需要的不是虚情假意的祝福与安慰,而是要真金白银的离职补偿以及负责的后续安排,这才是良心企业应给的真正体面”……这些让大学生切实有感、有话想说的选题,让他们以当事人身份参与评论,与专业媒体评论互为补充、互相关照,丰富了讨论的角度,成了新媒体评论的亮点。澎湃疫线快评栏目邀志愿者写作评论,《我是大学老师,也是防疫志愿者》《守沪有我,传递温情》《穿上志愿者“大白”,我成了小哥哥》《并肩作战一个月,我对居委会有话说》……直播式的第一人称视角评论,传递正能量,架起沟通桥梁,这些抗疫系列评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家老舍曾经说过:“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这是无可分离的、统一的东西。”评论评什么,是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怎么评,也就是评论的语态也很重要。《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态的释义是“说话的态度”。评论语态,可以解释为媒体发议论讲道理的方式、态度。单向的传受关系,决定早期媒体评论严肃、模式化的面孔。而用户至上的思维方式,平等对话、交互性强的传受关系,则形塑了新媒体评论的语态:口语化、年轻化、网络化,讲究亲和性、贴近性,强调情感温度。

(一)口语化、对话式标题,给人亲近感

新闻界首次提出语态相关概念的,是媒体人孙玉胜在2003 年提出的电视语态,即“电视叙述方式”、电视媒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语态的提出,源于对传播效果的考量。“语态直接影响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传播效果。”新闻学者彭兰对新媒体语态有较为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她认为,语态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内容的印象和内容的一级传播,也影响着内容在社会化媒体中的覆盖能力。

评论语态,首先体现在标题上。对话性、交互性强的新媒体,评论标题的特点一是通俗,二是口语化。有研究指出,侠客岛刊发在公众号上的评论标题更通俗易懂,“也呈现口语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标题有些‘任性’。”如,《中科院都用不起,知网凭啥这么牛气?》,知网续订费用过高,中科院不堪重负无奈停用知网数据库。侠客岛评论标题先点出知网的费用高得连中科院都用不起,然后提出质疑,标题口语化,并使用流行语“牛气”。《[解局]佩洛西,有病得治啊》,这一标题对美国政客佩洛西的嘲讽浅显、到位,人人都能看得懂,情感色彩浓烈。秦婷婷将人民时评与人民网评标题制作特点作对比得出结论,人民时评标题简洁凝练,人民网评标题更突出通俗易懂的特点。《19 家餐饮门店被查处,不是小事儿》《防员工“摸鱼”,别净想歪招》《食品穿“童装”,蒙你没商量》……小事儿、摸鱼、歪招、没商量……人民网评公众号评论标题中口语、流行语随处可见,给人亲近感。

模拟面对面传播,采用对话体,是新媒体评论标题交互性的进一步表现。人民网评《快递小哥日入万元?你羡慕吗》《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代扫墓?》《“选妃式”招聘,你能接受吗?》等标题模拟面对面语境,用对话形式标题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澎湃新闻评论标题《给外卖小哥“加油”,你们辛苦了!》《小区的“团长”们,你们也辛苦了》,让外卖小哥、社区团购“团长”等在线经济从业者的重要性和存在感在疫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评论标题以对话体形式,对他们说一声感谢——“辛苦了”,也像拉家常,把大家想说的话,传达给当事人群体,引起情感共鸣,以此搭建沟通桥梁。

(二)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吸引年轻用户

用户群体的年轻化,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新媒体评论语态的年轻化趋势,而其给人年轻感的主要表现是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主播说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2019 年7 月推出的短视频栏目,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2019年8月28日李梓萌在《主播说联播》中说:“这两天有一通所谓的电话搅动着市场……这事要我说,与其说是美国有些人声称接到了电话,还不如说他们想给美国股市打个‘电话’……这出戏演的,看来是想给美国股市‘打call’啊!估计,这样的戏码未来还会有加戏。对此,我们看归看,该打脸的时候也会打脸。”其用语时髦,符合年轻用户接受习惯,其中更不乏“打call”“加戏”“打脸”等网络流行语,带有调侃意味。

澎湃新闻评论常用民间化、俗语化用语,用拉家常的语气写作,具有贴近性。如,《心往一处想,不说两家话》,评论标题化用俗语,有感召力,文中用打比方方式,将上海比作所有人的家,“当一个家经历风雨、遭遇坎坷时,就更需要所有家人同舟共济、团结一心”“一个家里也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家人之间,本就应该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少一些计较和隔阂。因为这个家好,生活在这个家里的人才会好”。用语自然亲切,文风接地气。有些评论中还使用了方言。如,《三区划分后,还请大家继续“屏牢”》,“屏牢”在沪语中意为“忍住”,4 月11 日上海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评论旨在请防范区的居民还是忍一忍,不要乱跑。“屏牢”两个字,精准地传达了媒体的声音,方言让听者觉得是“自己人说的贴心话”,感染力、传播力增强。

新闻评论的平民化,既是由于传播环境变革带来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媒体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要求。只有关注用户关注的,从用户视角出发评析社会现象,语态上接近新媒体用户的接受习惯,才能建立与广大用户的连接。但过度片面追求平民化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一味追求与用户情绪共鸣,罔顾事实和常识,立论失之偏颇,逻辑上难以自洽,或者论据牵强,不足以支撑论点;
评论选题盲目追逐热点,对并不值得评论的新闻或鸡毛蒜皮的小事大评特评。艺人刘畊宏在抖音直播带领大家跳操健身,个别人减肥操之过急,意外受伤,适当评论起提醒作用,但一大批新媒体跟风评论,有喋喋不休之感;
有些新媒体评论标题过于娱乐化、情绪化,“竟然”“震惊”等故弄玄虚的标题出现在部分评论标题中;
有的评论过度追求年轻化,不注意结合语境,强行卖萌,勉强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没能获得年轻用户认可,反倒让人感觉尴尬。有研究指出,新语态更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但可能会降低媒体可信度。还有些评论用词夸张、情绪色彩浓,与平衡、理性、建设性的评论要求南辕北辙。评论人曹林感叹:“网络新媒体时代,评论语言被污染了。”

用学者彭兰的话说,建立与用户的连接,只是传播的起点,而完成观点的有效传达、对用户的态度影响等才是评论的目的,要做的事情就是论点的把握,论据是否足以支撑论点,逻辑是否合理等,这些都是新媒体评论人首先要考虑的。

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平民化取向,是媒体为适应新传播环境而做出的必然改变,只不过为了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新媒体的用户思维和底层思维,凸显并放大了这种特征,体现在评论选题上是从微观视角切入,体现在评论语态上则是标题经常模拟面对面语境、采用对话体,内容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拉近与年轻用户的心理距离。但如何避免由平民化滑向琐碎化、娱乐化,也是新媒体评论人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平民化语态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谈诗词的选题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高中生·天天向上(2018年3期)2018-04-14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推荐访问:平民化 内在 逻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03/64891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