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创造性发展价值追寻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崔秦勤

(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1)

学科教学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能彰显学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学、研、探的过程中形成基础认知,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升级已经成为教学的关键诉求。音乐学科专业性特点突出,教学方法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学设计过程中,目标追求是主要依据和参考。具体操作时,必须从新课标中寻找突破点。作为音乐教师,要用现代化的思想武装自己,对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展开系统化、全面性地细致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在多重实践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实现心灵洗礼,为创造性认知、思维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进而帮助学生追寻自我发展价值。

教材的编写,教学活动的实施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有一定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体现了不同学科的不同要求,能够从宏观上对教学实施过程展开针对性、具体化的指引。课程标准的指导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也有新课程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它是创造性发展价值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旗帜鲜明地指出:“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课中,创造性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求,彰显他们的个性认知、创造才能和创新思维。”新课标中关于创造性发展价值的阐述,是教学设计的标杆。教师要敏锐地意识到新课标的改变,在崭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学过程展开优化、升级,让课堂教学以创造性发展思想为导向,进入良性轨道。

单就音乐学科而言,对其展开深度剖析,进行创造性教学也是必要的,是通向高品质课堂的法宝。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它是作曲家、作词家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知进行加工,以旋律和文字为载体展现出来,影响人、感染人,促使人们形成情感共鸣。为了将学科价值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不妨从教学过程中寻找启动点,在解析歌曲内容、特点的过程中融入学生个性化的认知,挖掘音乐创造的教育因子,在正向激发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指数。

创造性发展价值不是某一种因素促成的,它需要多重资源共同影响。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的因子异常丰富,为了更好地凸显教学效果,教师不妨以教学过程为触发点,以丰盈有趣的教法呈现,给学生身心带来更多激发,在渐进式的探索中完成对音乐教学创造性发展价值的路径追寻。

(一)情境呈现,激活听赏意识

音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很多歌曲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甚至会与当前学生的现代化思想认知产生冲突。调和这种矛盾冲突,需要教师做出正向引导。对学生创造性地培养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兴趣激活、主动参与就是必备要素。学生对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欣赏音乐,甚至觉得音乐就是作曲者个性情感的体现,自己没必要学唱。在这种错误思想的牵引下,学生自然不会对音乐产生“好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就是一句空话,效果呈现也就不复存在。音乐教学创造性发展价值的凸显,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大多源于主观感知。为了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好感度,教师从教学导入环节着手,以具体生动情境呈现的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小学生兴趣点更为多元,情境呈现的切点异常丰富。学唱苏少版四年级音乐《我们的田野》,为了给学生带来更真切、更美好的感受,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美丽田野的美好景象。在欣赏具体景象时,教师以具体的问题作为支撑,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感知、体验。观看过后,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自己看到的景象。学习感知停留在画面层次显然是低级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述。“视频中,让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学生思索片刻,高举双手。表述活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歌曲学习本身是听觉为主导。教学中,如果只是唤醒学生的听觉,教学品质将大打折扣。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在听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多感官的调动让音乐不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多个画面的堆叠。在绚烂多彩景象的影响下,学生感官被激活,体验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幸福生活的内涵有了更广阔的认知。

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握,直接影响情境呈现方式的选择。讲解音乐故事、示范演奏、画面展示等方式,都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度,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教师抓住学生对声光影的独特感知力,在学生认知启动时介入多媒体,将趣味化、鲜活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强烈的视觉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学生的感知由空白之处快速切换到具体的画面中来。

(二)探知内容,打开想象空间

教学是一系列流程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启动环节是重要的,然而无论启动环节如何变换,教学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教师不妨从内容探知这个稳定的因素出发,进行纵深探索。学科不同,构成要素、知识特点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差异巨大。音乐是由诸多音乐要素构成的。音的高低、长短、音色、强弱、节奏、曲调等都属于音乐要素。要想更好地触摸音乐内核,对知识有精准把握,对音乐要素展开梳理、研究是基础,也是音乐专业性的具体体现。与其他因素相比,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要素相对简单,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感知时,教师可以融入创造性思维,以歌曲内容为依据,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在多种思维形式的助力下感知歌曲情感和主旨。

创造性发展价值的体现还要从学生群体身上寻找突破。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华丽、先进,无法与学生情感认知形成共鸣,无法触动他们的心弦,教学设计实效性也就无法凸显出来。在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时,首先,教师先让学生对题目内涵有清晰准确的把握。“同学们,你们中间谁是少先队成员?”这个问题瞬间引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教师选择学生,继续引导。“既然你已经是少先队的一员,那老师就要考考你,看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学生异常紧张。教师从少先队的相关知识着手,引导学生进行阐述,考查他们对少先队的了解。学生表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纠正。综合多种信息,学生对少先队有了全面了解感知,为后续歌曲内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教师以歌曲题目为引子,逐步将知识展开来讲。无论是对少先队职责的了解还是对歌曲内容的梳理,都是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的,这样的设计既通俗易懂又切准了学习的核心。内容的感知占据音乐学习重要位置,丢掉内容,音乐也就失去了灵魂。为了触发内容这一学习开关,教师抓住歌曲中的关键词,并由此展开系统梳理,将学生的认知引向了文本探索中。

音乐教学不仅要借助欢快的节奏给学生带来愉悦感,更重要的是歌曲本身蕴含丰富的哲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价值观的形式,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要在注重音乐本身特点的同时,关注其美育价值。美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就是歌曲内容。对歌曲内容进行全面探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能为后续学习形式的选择做好准备。

(三)方法多元,延展认知思维

萨克斯管大师悉尼·贝切特在引导学生时,不习惯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他认为:“我今天只教你一个音符,看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只要你能够敞开心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演奏,表达自身情感,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可见,教学并不是机械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巧,而是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方式入手,对他们展开多种形式的点拨,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倾向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唱,有的学生喜欢听。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性以及兴趣爱好的多元性,教师在展现学习任务时,要在明确学习中心点的基础上,进行多维设计,根据歌曲的独特价值和属性,给予针对性设计。有了教法作为辅助,教学效度会得到更好地呈现。

音乐学习视角众多,欣赏、演唱、演奏都能为学习活动注入崭新活力,助力学生思维认知拓展。具体操作时,还是要从学生主体、歌曲内容、音乐属性等方面展开综合考量。学唱苏少版四年级《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师谈话导入:“提到重庆,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个话题最能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他们议论纷纷:“重庆是座山城,是红色之旅不可错过的城市。”“我对重庆的印象就是巴适得很,方言很上口。”“重庆到处有特色美食,火锅……”生动有趣的讲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对重庆的赞叹不绝于耳。这时教师展示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在聆听中迅速进入欣赏状态。听完后,教师迅速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歌曲展开赏析。合作探究需要一定的学习思维作为导向。教师从歌曲情绪、曲调特征、节奏特征等方面展开引导,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合作探究中,学生也可以进行试唱。试唱时根据歌曲本身特点,借助拍节奏的形式推进。试唱活动切准了学生的兴趣点,满足课他们爱表现的特点,同时身体的律动以及节拍给学生带来美感体验,他们的发散思维、学唱潜能得到最大限度释放。

肢体动作是人情感倾向的重要体现。教学本身也是动态化的呈现过程。音乐教学中动态因子的挖掘已经成为教学成功的突破点。教师抓住学生对歌曲的感知点,通过动作调动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外显化,当肌体动作得到调动,学生的感觉、体验更加深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锤炼。

(四)展示交互,创造艺术个性

教学过程中,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向,但教学的人性化、创新性特点,这是通用准则,适用于所有学科。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教学共识。学生个性的彰显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完成。教师对音乐知识的讲解是课堂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认知才是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追求。教师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需要消化吸收,实践训练就是最好的转化途径。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要想将独特认知呈现出来,也必须依靠实践训练。教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给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尽情展示自我,进行心理、情感、思想上的碰撞。

在灵魂的碰撞中才能显现思维的火花。理论联系实践是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同身受,教学活动才会熠熠生辉。学唱人音版五年级《巴塘连北京》,这节课教学需要学生对藏族音乐丰富有明晰的认知。为了快速达成教学目的,实践活动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要借助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感知体系。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变,促成创造思维的形成。学生感知藏族音乐必然要先对藏族的风土民情有基础了解。为此,教师设置了一个“藏族集市”的游戏,让学生扮演藏族人民,在集市售卖物品,另外再组织学生到集市上展示《巴塘连北京》这首歌曲。这项任务的设置有一定难度系数,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他们没有退缩,直面困难。当然,即使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藏族的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进入到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畏惧心理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这时教师发挥导向、启发作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演绎,对歌曲内容进行解读,体味歌曲节奏。教师的参与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了最有效的音乐认知。小学生的表现能力、感知思维存在较大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教师抓住学生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引导策略,切实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打通了学生的思维路线,让展示交互成为高效课堂必然结果。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技法的传授,但如果没有实践,学生的体验不足,心理期待得不到满足,艺术创造力自然是微弱的。教师以演绎活动助力创造思维生成,顺利完成了情感转移,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创造力迸发。

小学音乐教学创造性发展价值追寻不是喊口号,教学目标追求的落地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多元课程资源,借助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条件。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设计,教师不妨采取情境呈现的方式,激活听赏意识。对教学内容展开探知,打开学生想象思维。借助多元方法的渗透,延展学习认知,为创造思维的产生铺垫基础。最后引导展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审美趋向,彰显他们艺术个性,确保课堂向着更深更远的层级迈进。

猜你喜欢 创造性音乐思维 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6期)2022-08-17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4期)2022-07-16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2期)2022-06-01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1期)2022-04-26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0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9-10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视野(2014年17期)2014-08-25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创造性 追寻 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03/64919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