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记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魁娟

下行线篇

季节总是随着无常的风变得忽冷忽热的,让人猝不及防,无法适应,正如这反复无常的疫情一样,消耗着山城里原本安居乐业的幸福。

我在乡卫生院工作,但不是医学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在疫情突然袭来的时候,医疗人员严重短缺,经过严格的核酸采集技能培训,我拿到了核酸采集上岗证,毅然身披白衣铠甲冲上了抗疫一线。不管是节假日,还是轮休的时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时刻保持着临战状态,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天刚蒙蒙亮,闹铃声一遍遍终于把我从酣梦中叫醒。匆忙洗漱完毕,吃完早饭,背起准备好的随身用品快步下楼,驾车去往下行线检查站卡点。今天的任务是对24小时进入木垒县城的车辆、司乘人员和随行人员进行核酸采集。

此时的街道静悄悄的,冷清得有些寒意。人民路上的可口香早餐店门敞开着,还没有客人光顾,大多数居民尚在睡梦中。虽说是秋天,但是木垒的早晨相对要冷许多,出门时还得穿厚厚的外套,三三两两的环卫工人在打扫着街道卫生。树叶已是半黄半绿的样子,有枯黄的叶子随风落下,在马路上旋转起舞,为清冷的街道平添了几分灵动的明黄。

正是交接班的时间,取下车里的装备和物资,穿好防护服,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处理后,与前一班的同事开始交接。一切准备就绪,紧张忙碌的核酸采集工作开始了。车辆陆陆续续进站,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人员沿着引导线排着队,间隔着一米线前行,听不到一个人有怨言,都积极配合着我们的工作。按照操作流程登记身份信息,进行咽拭子采集,第一波的人流高峰期终于过去,随后是不定时的车辆行驶而来,点位人员各负其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天气渐渐热了起来,采样室内的温度也慢慢升高了。中午时分,太阳似乎有意为难我这全身封闭严严实实、穿着防护服的人,面屏和帽子捂得脸上渗出了汗珠,口罩紧箍着鼻子和嘴巴,喷出的热气闷热得令人难受,两根口罩绳勒得双耳生疼,防护服下面的衣服裤子已经全被汗水湿透了。没有来往车辆时,坐在点位旁静静地等候,闷热折磨着被防护服包裹的身体。到了下午,气温渐低,湿透的衣服被自己的体温慢慢地暖干,寒意渐渐侵来。夕阳西下,戈壁滩的冷风趁机横行肆虐,飕飕地撕扯着防护服,似进了寒窑一般。

夜晚寒风呼啸,路边的树木拍打着寂寞。和我一样,各个卡点的白衣天使也都与星月相伴,像是守护山城木垒的眼睛。时光在夜色中总是沉醉于月下不醒,一分一秒,动作迟缓得像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丈量着岁月的长河。肩颈酸痛,身躯疲惫,困倦的眼睛越来越迷离。安静下来的夜时不时被突然而来的鸣笛惊扰,防护服被灯光映衬得越发醒目,酷似窗口长满一树的琼花,绽放在卡点。

凌晨3点,一束灯光由强变得暗淡,循着声音望去,一辆轿车缓缓行驶进卡点,车里下来了一男一女,可能是开车时间太久的原因,他们走起路来有些僵硬,摇摇摆摆地走到窗前录完身份信息、采完核酸,卡点警察同志问道:“怎么车里还有人没有下来呢?”

“哦,实在抱歉,是家里的老人今天刚出院,身体虚弱不能下车。”随行的女士说道。

“那这样吧,你把老人身份证拿来,我先录一下信息,然后去车跟前采核酸。”作为医务工作人员的我,很是明白病人和家属的心情。

男子紧跑几步到了车前,打开车门,在一个包里翻了一会儿,拿来老人的身份证。登记完毕,做了一下消毒消杀处理,我跟着男子到了车前,他降下了车窗,一位老人有气无力地斜靠在后座上,神情痛苦又疲惫。

我示意老人张开嘴巴,隐隐的一股药味就从老人的口腔而出,轻轻地采集完咽拭子,简单地询问了一下老人坐这么久的车,身体感觉咋样,大爷摇了一下头,微弱地说:“老了!老了都是病,把孩子拖累的,唉!”

出于职业习惯,我又提醒刚从医院出来的这一家人要注意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他们双手合十,表示感谢,上车离开了卡点,消失在视线中。

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车,我不由得鼻子一酸,转身回到了岗位上,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健康的可贵,在这个纷繁的世界,被多少人藐视;
生命又被多少人无度地消耗,留下了多少遗憾和悔恨啊。

如今,疫情肆虐,隐患汹涌,国家和政府的精准防控,财力和人力的大量投入,彰显了一个大国的担当。面对灾难,一种责任感,让白衣天使的翅膀在逆风中奋飞,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这身白衣铠甲,从晨光熹微到月牙高挂,从黑夜含霜到晓风拂露,东方升起一缕霞光。风儿轻吟着秋叶窸窸窣窣的晨曲,径自和弦在下行线的车流中。

河坝沿村篇

河坝沿村距离木垒县城10多公里的路程。这是一个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杂居的村落,居住着170多户人家,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交通比较便利,是通往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传统的古村落。这里是木垒县旅游的示范区,流动人口比较多,比较复杂,这也给疫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一些难度。

河坝沿村核酸采集点位安排在村活动中心小广场,麦西来甫大舞台的旁边。我和同事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核酸采集准备工作,村民已经三三两两地赶了过来,有序地站在一米线站点,长长的亭子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村干部一边忙着招呼大家保持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安全距离队形,一边核对人员花名册,发现有遗漏的或者没有通知到位的村民,挨个儿打电话通知前来采集核酸。

活动中心小广场依着木垒河河岸而建,秋天的时节,这里就像一个狭长的风口,两岸边的芦苇被风摇得弯下了腰,发出一种细长的呼哨声。对岸的照壁山沿着河谷两岸高耸绵延数十里,把河坝沿村温柔地搂在了它雄壮的怀抱里。正是9月的时光,突然飘起的秋雨没有停下的意思,冷冷地拍打在脸上,寒意扑面。女人们包裹着花头巾,大多数村民穿上了冬天的羽绒服,骑摩托车远道而来的牧民更是穿上了皮大衣,戴上了皮帽子。我们身上的防护服时不时地被劲风鼓起,一次性医用薄手套很难抵御这样的天气,手被冻得不知道往哪里放好。村书记说道:“我给你们二位拿件棉大衣穿上吧!”

《守护者》(漫画) 王献忠 作

“没关系的,我们可以坚持。”我和同事同声说道。

“这样太冷了,别冻感冒了,要不去村委会大厅采集吧?”村书记征求着大家的意见。

“就这样吧,村民不也和我们一样受冻嘛,再说重新挪地方,队形乱了不说,又得重新进行消毒消杀处理,耽误交样时间。”我们谢绝了村书记的好意。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河坝沿村核酸采集任务基本完成。但是村书记告诉我们,还有几位生病在家的老人和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不能来现场做核酸采集。我们迅速整理了物资,冒着越下越大的秋雨,跟着村书记开始入户。

这是一户哈萨克族人家。门口一棵年代久远的古榆,院子里很干净,室内更是整洁,地面铺着民族特色浓郁的地毯,墙上挂满了绣着各种图案的挂毯。家里两位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老奶奶是严重的类风湿病患者,行走很艰难,老大爷则患有多年心脑血管疾病,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孙女陪伴着,儿子和媳妇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一家老小三个人在家。

看到我们几个人浑身湿漉漉地走进来,老人有些意外。村干部说明了来意,简单给老人传达了近期的防疫政策,两个老人马上很配合地做完核酸采集。我们要告辞时,老大爷拦住了我们,执意要请我们留下喝碗热奶茶,暖暖身子。谢绝了老人的心意,走出大门好远,仍看到大爷扶着门框眺望着向我们挥手致意。

村民张翠萍的女儿王玉春给我们送来了一幅油画,画面上传神地呈现了我和同事在小广场凉亭下给村民采集核酸的场景。王玉春是从伊犁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6月份毕业后刚刚回到家乡。她动情地对身边的村民说:“回来后每次到村上采核酸时,看到照壁山乡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冒着似火的烈日给村民采核酸,心里很感动,从早上到中午,大夏天的,他们身着防护服,汗水顺着裤腿往下淌,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心里就想把这一幕画下来。”

收到这个礼物后,我和同事的眼眶都湿润了,很感动,很暖心。看到这幅珍贵的礼物,身上的疲惫一下子减轻了许多,自己所做的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这幅画现在悬挂在乡卫生院党员干部活动室里,成为激励白衣铠甲战士们逆风前行的一面旗帜。

一天的忙碌接近尾声,无暇欣赏这金秋醉人的山巅河谷,转头看到雨中的河坝沿村,水墨成岭的照壁山山峦,雾气缭绕,雨丝绵绵不绝,蜿蜒迂回的河床,被堤岸的千年古树成排相拥,颇有一番气魄。

看着河坝沿村慢慢地消失在后视镜中,我轻轻揉了揉疲惫的双眼。车在伴山公路上行驶,灯光像搜索星月的萤火,也像抚摸着这特殊时期的伤感。我总在心里描摹着中秋月圆家人团聚的模样,随着车内的旋律,浅吟低唱。希望那身后飞过的丛影,能捎上我的情怀,在午夜时刻展笺舞墨,蘸满霓虹的执着,书写成最美的诗行,弥漫在逆行的风里。

照壁山村篇

日子到了4月,风儿终是变得温柔起来,地上的残雪也慢慢消失了,草芽开始探头探脑地冒出半个身子访问着春天。肆虐了两年多的疫情刚刚回稳,却不承想,一例阳性确诊感染了三座城池。

早上7点,同事们迎着朝阳集结在照壁山乡卫生院院内,带着采核酸的装备和物资,整装待发。陆陆续续,各村来接我们的车辆也到了,第一个到的是路程最远的双湾村村干部。因为乡卫生院抽调到各个点位的人员太多,院内人手严重不足,今天的核酸任务乡卫生院几乎全部出动了。

照壁山乡卫生院负责全乡10个村、1个幼儿园和1个检查站卡点的采核酸任务。从4月发现新疫情开始,全员在岗,吃住都在卫生院,24小时待命。物资提前准备好,各村、各点位核酸采集箱整齐摆放在门诊部门口,只等一声令下,随时出发。好多同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几个老慢病人员在兜里揣着高血压药,坚持在岗。

初春的木垒乍暖还寒,照壁山的雪依然白皑皑地盖在山头,下山风吹过来的寒风让人感觉依然在冬天,穿着防护服的我们却忙得满头大汗,雾气挂在防护面屏上,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村民有序地排着长队,村干部操心地核对着信息,不停地给没来的村民打电话,一遍遍地通知和催促。从早上8点半开始到上午11点,村民逐渐少了,手底下一停顿,身上的汗水就慢慢干了,一阵阵寒意袭来,因为站得时间久了,腿肚子像抽筋一样微微发颤。

张家庄子位于照壁山村的马兰沟,距离照壁山村委会十几公里。庄子里几乎都是留守老人,有残疾的、有瘫痪在床的,需要我们上门去采核酸。马兰沟里还是冬天的模样,树木光秃秃的,山坳里背阴处的积雪比人还高。有几家住在半山腰,消融的雪水被牛羊蹄子践踏得四处流动,道路泥泞不堪。下车没有走几步,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伴着防护服刺啦刺啦的摩擦声,上山的脚步只能是一步一步往前挪。

出了马兰沟,车子刚上大路,几匹马远远地拦住了我们。马上的人是照壁山乡养殖小区的几个哈萨克族牧民,很快我听明白了他们的意思,达那别克的妻子临近预产期,希望我们能去养殖小区做一下核酸,事不宜迟,我们的车子掉头又往大山深处驶去。

看到达那别克的妻子,发觉她神色不对,脸红扑扑的,额头不停冒汗。一起来的同事是妇幼干事,她迅速返回救护车,从急救箱里拿出了听诊器、血压计。一番简单的检查后,发现达那别克妻子的血压达到170/110mmHg,还出现胸闷的症状。和家属沟通好后,我们合力把达那别克的妻子扶到了救护车上,由同事陪同向县医院疾驰而去。40分钟后,我们接到了达那别克报平安的电话,他激动地一再感谢着我们,保住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的生命。

不少一户,不漏一人。春寒料峭中,我们继续前行,终于坚持着完成了当天的核酸采集任务。坐上回程的采样车,搓搓被消毒凝胶冰透的双手,捋捋被帽子、口罩勒出的深痕,满脸的不适,痒中夹杂着痛感,全身像散架了一样,坐在那里不想动,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

白衣执甲,向险而行,幸而有你,山河无恙。不负韶华,全力以赴,砥砺前行,未来可期!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让我挺有感触的。此刻我骄傲能够成为一名白衣战士,成为见证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抗疫天使。

余冬梅

“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

从未想过日子是这样度过的,疫情让我们彷徨、迷惘,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选择时时刷手机,查疫情,等待,惊讶和惶恐,而是选择了梵谷瑜伽,选择了阿斯汤加。每日早上7时,我和娇娇老师以及其他姐妹们相约在网络,用视频现场教学方式进行阿斯汤加的练习。短短一个月的练习让我对阿斯汤加有了崭新的认识。

以前在瑜伽馆也练过阿汤,可好多体式我觉得就是望梅止渴,自己永远都做不到,只有远观之。这次我选择挑战自己。

初次练习的两天,我认真聆听老师的每一句口令,虽然有些梵文口令自己听得稀里糊涂,但是在娇娇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坚持了下来。会听口令,记住动作,对于我就是一大挑战,因为曾做过手术,特别健忘的我常常是做完了右边忘记左边,做了腿部动作忘记手部动作。细心的宁宁老师便把所有体式手绘小人图发给我们学习,娇娇老师单独给我辅导,我才学会看图画小人,记住部分体式。

当你的身体静下来,心也慢慢跟着静下来,融入天地之间,每一个节奏动作,每一个呼吸,你都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用心去感受,用意识去呼吸,向内探索,由内而外。“我做不到呀”,“我手臂太短了”,“过去得了,没那么重要”,“我力量不够”,其实这是一种负面情绪,面对它,融化它,就是老师常说的哪里疼痛就把呼吸带到哪里,让心平静下来。尽管已满头大汗,可最终那种轻松愉悦无可比拟。当我站立在那里扬起双臂,打开心胸的时候,身体是一座庙宇,从内心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一种虔诚和尊重。通过脊柱前后弯曲,通过平稳顺畅的呼吸,清洁着肺叶、血液和经络,使身体获得如沐浴后的清爽,让内心获得沉着的冷静、持久的愉悦和平和。

邂逅阿斯汤加,给自己一场修行,一段独处的时光,试着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你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在做完一个小时的瑜伽训练,累倒在地上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细细回想。每个人都会有生活中的苦恼,夜晚冥想时反反复复找不到答案,是你的心还不够平静。远方是为了让自己知晓一个人行走,一个人看尽长安花落,一个人饮尽杯中酒时,还可以笑着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挫折,坦然走下去。面对此起彼伏的疫情,我们更加感受到生命之美绝不仅是外在的繁荣与富庶,更是内心的平和与仁爱,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给自己一场修行,不枉费这一生。

猜你喜欢木垒照壁防护服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档案天地(2022年3期)2022-04-15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1年9期)2021-12-21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2期)2021-07-21生命的源起,种子回族文学(2021年1期)2021-05-27灵秀俊逸的照壁山青海国土经略(2021年6期)2021-03-24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1期)2021-03-19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5期)2017-01-18组诗:今夜 在木垒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2期)2017-01-13山西大院照壁掠影文物季刊(2016年4期)2016-08-19

推荐访问:疫期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1/6526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