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本草源流与临床应用进展Δ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贾春伶,张晓明,许光远,赵奎君,关 敏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8;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38;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北京 100050;

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 301617)

人参为我国的名贵药材之一,应用历史悠久,素有“百草之王”之称号。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被列为“上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2]收载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 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人参药材的名称演变、基原沿革、产地变迁、采收加工储存、品质鉴别进行系统的考证,并探讨人参在现代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为人参的传承使用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在中医药的历史长河中,人参的名字,可以说极其繁多。《神农本草经》[1]曰:“一名人衔,一名鬼盖。”《吴普本草》[3]曰:“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微,一名玉精”。直到《名医别录》[4]一书,才提到“如人形者有神”,从此后人才以人参似人形而命名。《本草纲目》[5]言之颇详:“人薓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薓、神草。别录一名人微,微乃薓字之讹也。其成有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行,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从文字上看“参”的文化内涵,原是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参宿的名称。原字当写做蓡,汉时即渐为“参”字所假借[6]。有研究考证了青铜器和甲骨文上的“参”字,发现直到秦汉时期“参”字才从象形文字脱胎出来,但依旧保留象形文字某些遗迹和特征[7]。正如《本草纲目》[5]清晰记载:“薓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然承误日久,亦不能变矣。惟张仲景《伤寒论》尚作薓字”。后人在抄录、翻刻及整理时,“薓”才逐渐被“参”字所替代[8]。

2.1 基源沿革

2.1.1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的《神农本草经》[1]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主要描述了人参的性味、作用、别名及生境,但没有对人参的基原植物进行阐述。

《吴普本草》[3]云:“三月生,叶小兑,核黑,茎有毛。……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首次记载人参药材的形态“面目如人”,“叶小兑,核黑,茎有毛”的描述却被后世本草所忽略。后人据此考证,当时的人参是五加科的刺人参[9]。

《本草经集注》[10]记载“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椵树相寻。椵树叶似桐甚大。阴广,而多生阴地,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是迄今为止最早一部记载人参生长习性及植物形态的本草书籍。后人依据“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的描述,推测这里的人参不是五加科植物人参,而是今人所谓的轮叶沙参[11]。但从产地及“三桠五叶”的形态描述,可以推断潞州人参为今五加科人参的基原植物[12]。可见,人参在采入本草之初,就已经真假糅杂。

2.1.2 唐宋时期:《新修本草》[13]对于人参原植物的描述摘录了《本草经集注》中的内容。苏敬记载,“陶说人参,苗乃荠苨、桔梗,不悟高山连亘相接,故皆有之也”。人参基源混乱的问题一直延续到唐代。

五代的《海药本草》[14]记载,“人参,出新罗国,所贡又有手脚,状如人形,长尺余,以杉木夹定,红线缠饰之”。由此可见,当时人参的根细长,支根较多,分叉后犹如人形,用杉木固定,红线缠绕加以装饰使其看上去十分珍贵,这与野山参的形态及资源稀少相一致。

宋代嘉祐年间,苏颂编成《本草图经》[15],云:“人参……其根形状如防风而润实。春生苗,多于深山中背阴,近椵漆下湿润处。初生小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
四五年后生两桠五叶,末有花茎;
至十年后,生三桠;
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名百尺杆。三月、四月有花,细小如粟,蕊如丝,紫白色;
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自落。根如人形者神。”可见,《本草图经》对人参的记载是历代本草中最为详细的。此处描述花“紫白色”,与之前的本草等略有不同,但基本详细描述了人参的生长周期和植物形态,并绘图4种(见图1),分别注为不同产地的人参。其中,潞州人参乃五加科真人参,而滁州人参和兖州人参是桔梗科沙参属植物[9]。该书中描写为“江淮间出一种土人参,苗长一二尺,叶如匙而小,与桔梗相似,叶对生,生五、七节。根亦如桔梗而柔,味极甘美。秋生紫花,又带青色”,正相符合。由此可知,人参植物的来源较多,各地使用人参的品种不同。苏颂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认真地分析研究,把某些伪品当成人参正品加以收载,造成人参品种的混乱。《证类本草》是反复修订的官修本草,对人参的记载延续了《本草图经》的描述和绘图,进一步造成品种的混淆。

图1 苏颂《本草图经》中的不同人参图

2.1.3 明清时期:明代刘文泰所撰的《本草品汇精要》[16]中提到,人参“质类桔梗而似人形。色淡黄”,如图2所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图是在苏颂《本草图经》中的威胜军人参的基础上修饰增色,并形象地描绘出了地下部分的形态特征。

图2 《本草品汇精要》中的威胜军人参图

《本草蒙筌》[17]记载,“紫团参紫大稍扁,出潞州紫团山(属山西)。白条参(俗呼羊角参),白坚且圆,出边外百济国(今臣属高丽)。黄参生辽东(边戍地名)上党(古郡名,在冀州西南),黄润有须梢纤长。高丽参(俗呼鞑参),近紫体虚。新罗(国名)参亚黄味薄。并堪生治,须别粗良。独黄参功效易臻,人衔走气息自若。……轻匏取春间,因汁升萌芽抽梗;
重实采秋后,得汁降结晕成胶”,绘出2种人参的图,见图3。由图可知,潞州人参与威胜军人参并非同一个种,表明当时人参的基原较为混乱。

图3 《本草蒙筌》中的2种人参图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5]详细记录了当时人参掺伪的乱象,“伪者皆以沙参、荠苨、桔梗采根造作乱之”;
总结出几种伪品的特点,“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苨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俗名金井玉阑也”,而“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赝伪”,肯定了“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三桠五叶,真人参也”,并指出“其滁州者,乃沙参之苗叶。沁州、兖州者,皆荠苨之苗叶。其所云江淮土人参者,亦荠苨也”。李时珍通过观察实物,考证古籍,调查研究,确定“三桠五叶”是识别人参植物形态的重要特征,明确人参的基原植物为五加科,如图4。历代本草对人参基源的记载,直到《本草纲目》才明确其品种基源,通过对人参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真伪鉴别以及产地等作出确切的描述,确定五加科人参为正品,对今天的药材鉴别仍有指导意义[18]。

图4 《本草纲目》中的人参图

吴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19]中记载,“党参今系蔓生……颇似沙参苗而根长至尺余俗以代人参,殊欠考覈……考图经绘列数种,多沙参、荠苨背,今紫团参园已垦为田,所见舒城、施南山参,尚不及党参”,详细记载了人参与党参的来源不同,并附图加以区别,见图5—6。

图5 《植物名实图考》中的人参图

图6 《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党参图

2.1.4 民国时期:《增订伪药条辨》[20]记载,“真人参,以辽东产者为胜。连皮者,色黄润如防风;
去皮者,坚白如粉。肖人形,有手、足、头面,毕具香,有神,故一名神草……所恨谋利之徒,伪造混售,以乱真品,甚至因人参价贵,有以短折长者,谓之接货;
以小并大者,谓之合货”,再次强调人参正品的特点,市场伪品众多,应加以辨别。

2.2 产地变迁

人参作为名贵中药,其道地产地并不固定,经历了重大的变迁。产区从太行山-燕山-长白山一线的区域逐渐向北缩减,如今只剩长白山一小块区域[21]。

2.2.1 太行山产区:《神农本草经》[1]记载,人参“生山谷”;
《吴普本草》[3]记载,人参“或生邯郸”。邯郸实际上与古上党,一在山之东, 一在山之西,隔太行山遥遥相对, 地形和纬度相近似[12]。汉代本草认为人参产地集中在太行山区域,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以及河北、河南,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浚县,山东冠县西部地区[2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4]记载,人参“生于上党及辽东。……上党郡在冀州西南”。上党,即“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 沁水流域以东地”[23]。辽东,即辽河以东地区[24]。可见,《名医别录》以前文献所载人参的主产地为太行山区域,其后开始记载有辽东产地。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10]云:“上党郡在冀州西南, 今魏国所献即是……乃重百济者……次用高丽。”此处的高丽为高句丽,地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人参的产地可分为三种,即上党、辽东、朝鲜半岛,其基原植物均是五加科植物人参,但由于生长环境不同而存在品质差异,认为上党人参最佳,其次为高丽参。

2.2.2 长白山产区:唐代《新修本草》[13]记载,人参“今潞州、平州、泽州、易州、檀州、箕州、幽州、妫州并出。盖以其山连亘相接,故皆有之也”。《本草图经》[15]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又有河北榷场及闽中来者,名新罗人参,然俱不及上党者佳”。《本草衍义》[25]记载,“上党者,根颇纤长,根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今之用者,皆河北榷场博易到,尽是高丽所出,率虚软味薄,不若潞州上党者味厚体实,用之有据”。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很少用上党参,因其资源稀少,极其珍贵,多作为贡品,临床大部分采用辽东人参。

自明以后,人参的产地主要为长白山区。《本草蒙筌》[17]记载,“东北境域有,阴湿山谷生。……紫团参紫大稍扁,出潞州紫团山(属山西)。白条参(俗呼羊角参),白坚且圆,出边外百济国(今臣属高丽)”。《本草求真》[26]记载,“上党虽为参产道地,然民久置不采。……其次百济所出,力薄上党。又其次高丽辽东所出,力薄百济”。《本草求原》[27]记载,“古时多用潞州上党今潞安府。紫团参,及幽冀、辽东、今之盛京。高丽所产。……若扶元,则惟吉林、宁古塔、长白山所出独胜,长白山者更胜”。《本草便读》[28]记载,“人参产辽东吉林高丽等处,其草生山之北,背阳向阴,故收藏亦不喜见风日。地为阴,此物得土之旺气而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5]中记载,“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

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19]中记载,“潞安府志:人参原出壶关紫团山,旧有参园,今已垦为田矣。而索者犹为已。……昔时以辽东、新罗所产,皆不及上党。今以辽东、吉林为贵,新罗次之。其三姓、宁古塔亦试采,不甚多。以苗移植者秧参,种子者为子参,力皆薄”。潞安府即指潞州,即现在的山西省长治县。记载紫团山一带曾经为人参的产地,设有人参种植园。后因人参的追捧热度越来越高,贪官巧取豪夺,封建暴政干涉,不断破坏人参的资源。当地民众只好放弃参园,开垦为农田,自此该地人参逐渐消失。通过上述古籍记载,上党出产过人参,但可能由于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使太行山系的人参产区逐渐消亡。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29]中记载了4种规格的人参品种和产地,“丽参:产自高丽国,以松都府为正地道。吉林参:又名生蒸参,产奉天省,新开河地方为最好。大山抄参:产珲春、吉林为上。移山抄参:产自奉天,以沈阳粉芦者为佳”。可见,民国期间,人参道地主要集中在吉林、辽东等,其中出产于奉天省新开河地方为最好。

2.3 采收加工

2.3.1 采收储存:《吴普本草》[3]云:“三月、九月采根。”《名医别录》[4]云:“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本草品汇精要》[16]云:“八月上旬取根。收以竹刀刮尽,暴干,勿令见风和细辛。密封经年不坏”。《本草经集注》[10]云:“唯纳器中密封头,可经年不坏。”《本草求真》[26]云:“用皆忌铁。久留经年,须用淋过灶灰晒干,及或炒米同参纳入瓷器收藏。”可见,人参的采收主要集中在九月份,晒干后,密闭保存。陶弘景首次提到人参的根容易虫蛀,唯有放在密封容器中,才可以历经多年而不腐坏。《本草纲目》[5]记载,“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首次在本草中记载了人参的栽培过程,不同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都会影响人参的药材质量和品相。

2.3.2 加工炮制:《雷公炮炙论》[30]记载,“凡采得,阴干,去四边芦头并黑者,锉入药中”,首次提出人参去芦的炮制方法。《本草纲目》[5]记载,“凡生用宜口父咀,熟用宜隔纸焙之,或醇酒润透口父咀焙熟用,并忌铁器”, 简单记载了人参的加工和储藏方法。直到《本草蒙筌》[17]记载“紫团参,紫大而稍扁”,才出现红参蒸制的加工炮制记录,此后被历代所传承。红参由鲜参经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与生晒参相比,红参多了蒸制工序[31]。人参经蒸制后,在降低水分的同时还能“杀酶保苷”,减少皂苷类有效成分的损失,保证临床疗效,提高红参的保存时间和储藏性能[32]。人参的炮制方法可改变药物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选择和安全性、有效性[33]。生晒参药性偏凉,适用于气阴不足者;
白参与生晒参作用相似;
红参药性偏温,对气弱阳虚者更为适合[34]。

2.4 品质鉴别

由于人参资源的短缺,人参品质鉴别尤为重要。《本草经集注》[10]记载,上党人参“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百济人参“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高丽人参“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本草纲目》[5]云:“今所用者皆是辽参。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本草原始》[35]记载,“市人参者,皆绳缚杆上蒸过,故参有绳痕。买者若不识真伪,惟要透明似肉,近芦有横纹者,则假参自不得紊之。凡用宜择秋参,勿用春参”,见图7。《本草求真》[26]云:“参以黄润紧实似人者佳”。《本草求原》[27]云:“若扶元,则惟吉林、宁古塔、长白山所出独胜,长白山者更胜。……其参体实,皮黄润,纤长有心,俗名‘金井玉栏’”,记载了长白山产区更优质,具有“金井玉栏”的特点。可见,历代本草记载了优质人参的评价特点,黄润、紧实、条粗、质硬、完整者为优。现代研究结果也证实,不同生境人参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土壤因子等环境因素影响人参的种植和品质优劣[36]。野生人参和栽培人参的生长环境及生长期不同,其功效悬殊甚大。山参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
园参以身长、支大、芦长者为佳;
移山参是指把野山参移栽于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的人参,与野山参相比功效较平和,惟其药力稍逊,但明显强于园参的作用,多用于气阴两亏之证;
园参属于人工栽培品种,品质较差,药效也较弱,多用于虚弱人群和慢性疾病的治疗与调养[37]。

图7 《本草原始》中的人参药材图

3.1 降血糖作用

人参单方及配方治疗消渴症,早在宋代的医书中便有记载[38]。中药药理学与现代医学证实,人参提取物及皂苷类成分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从多靶点、多效应、多环节、多途径降低血糖[39-40]。其在维持糖代谢平衡方面,具有不良反应小、药效持久、降糖平稳等优点。

3.2 抗肿瘤作用

人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被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41-42]。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和人参炔醇及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等不同途径实现的[43-44]。

3.3 改善心血管功能

人参善于温补心阳,宁心安神,畅通气血,在现代临床可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45-46]。人参单体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促进血管再生和抗心律失常[47]。

3.4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人参有益智和抗衰老的功效,在现代临床常被用于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48-50]。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单体,通过抑制Aβ沉积、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抗炎症、抗氧化应激,激活特定通路、信号分子及表达相关蛋白等方面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51]。

3.5 免疫调节作用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复脉固脱等功效,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有双向调节作用,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52-53]。人参二醇皂苷和人参多糖在增强免疫方面表现出了优势,人参总皂苷在抗氧化应激方面表现出了优势[54]。

3.6 激素调节作用

人参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研究结果证明,其具有类雄激素样和类雌激素样双向调节作用[55];
还可以替代糖皮质激素治疗,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具有类糖皮质激素甾体样结构以及激素样效果,可由糖皮质激素受体途径介导生效,在协同增强糖皮质激素效用的同时还能上调受体表达水平,抑制糖皮质激素抵抗作用[56]。

对人参本草文献的考证可见,正品人参的基源为五加科人参,“三桠五叶”是其植物形态的参考依据,质量标准以“黄润、紧实、条粗、质硬、完整者为佳”。人参的道地产区,在隋以前以太行山脉的山西上党为佳,明清后以长白山区所产的辽参、朝鲜半岛的高丽参为主。梳理人参的本草源流可以厘清历史,明确不同时期人参的基源和产地,去伪存真,对临床使用人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人参现代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以期深度挖掘人参潜在的价值,积极促进人参临床有效产品的研究。

猜你喜欢上党本草人参牵牛子的本草考证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2期)2022-05-25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4期)2021-04-19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本草中华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海峡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人参娃娃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1期)2017-12-05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推荐访问:本草 源流 人参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1/6528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