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博资源开发回溯、解析与设计路径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刘宇,周雅琴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文博资源开发的外延与内涵不断扩展和深化,它在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风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8月,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编制印发了《天津市落实“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近代百年看天津”的文化目标,旨在展示“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城市名片。天津市拥有底蕴丰厚的文博资源,资源开发优势显著,文博馆点的密度建设与活动频繁,见证着津沽大地的百年巨变。为详细分析天津市文博资源开发的现状,本文研究天津市已注册的文博单位以及相关文化场所的文博资源开发成效,进行客观回溯与数据解析,以期在新时代的机遇与责任里,切实找到提升天津市文博资源开发的有效路径。

(一)政策支持

在宏观的国家层面,“十四五”规划从数字文化产业、文化消费、4 群7 带、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五个方面全面指引2022年文化产业发展方向。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文物领域首个国家级专项规划,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规划》明确提出“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与“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两项规划总体要求。《规划》强调“坚持公益属性,突出社会效益”,在文博资源开发上,首先建议“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其次,《规划》鼓励“完善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机制,推广文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支持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特别指出的是,《规划》提出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包括“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和“拓展革命文物运用方式”。[1]国家对文博资源的开发从宏观规划上看,将“公益属性”与“社会效益”并列首位,中观调控层面突出科技创新的“数字化”新型转化与利用,微观执行具体到文创产品的开发机制与品牌强化建设上,重点还需关注“革命文物”的开发和运用。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与推进上,基于《规划》专项要求,2022年8月,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市级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印发了《天津市落实“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方案》提出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具体包括,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推出文化博览游、名人故居游、红色记忆游、津城工业游等52 条精品文化线路,将知名景区、文博院馆、人气夜市与时尚打卡地有机串联,并持续以“天津礼物”为统一标志设计特色文创和非遗产品[2],着重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红色主题精品线路,培育天津红色文化品牌,完成红色旅游文创作品入选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名录的各项工作,同时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工作,加快博物馆“智慧型服务”和资源“数字化开发”的进程,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二)技术加持

在数字技术层面,《规划》首次将文物科技创新置于首位,明确数字技术的加持融合。回望我国文博数字化历史进程,早期信息化介入文博保护与文博管理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中期2012年数字管理与智慧初级应用,再到第三阶段,当下数字内容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式。数字技术是文博物质与文化精神演进的重要驱动力,在疫情期间,文博资源开发在数字技术加持融合中,赋能文博资源、文化创意、受众体验、社交行为、文化传播,改变了文博文化生产与消费模式,数字技术成为文博产业中渗透广泛、迭代创新、效益显著的重要应用领域。2021年,全国博物馆线上展览3000 余个,社交活动1 万余场,全国博物馆网络总浏览量超41 亿人次,截至2022年7月,全国已有30座城市着手建设“博物馆之城”,其中以“云”为主的展览、直播、论坛、讲座等数字化开发形式,成为多数城市文博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天津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2019年启动建设智慧博物馆一期工作,至2020年天津市整体博物馆业已实现5G 信号全覆盖,用数字技术对天津多元而包容的文博资源进行了跟进开发。2022年10月1日,天津博物馆重磅推出“VR 天博”,让“第二个天津博物馆”闪耀云端,包括5 个主题场馆、468 个VR 场景,其中2 个基础场馆中的2342 个展图及1123 件文物均可超大图浏览。由此可见,天津市有条件在文博资源数字化技术拓展的新领域持续深化。

(三)地方扶持

天津市于2002年成立了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6年成立了天津文博研究院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体现出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文物局)对文博事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早期文博资源的保护与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与新发展机遇的当前,2022年2月,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市博物馆相关管理引导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文物活起来”“重视教育功能”,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情况增加全市文博馆点,并“积极开展线上展览展示”的推进工作。在建设扶持方面,天津市的地理优势和城市风貌,使其成为北方富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城市。早在1986年天津就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兴建了空港文化中心、滨海文化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茱莉亚学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提升改造了滨海新区文化馆、滨海新区博物馆和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等一批设施,于2021年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2年3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落实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重大决策,突出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特质,建设特色文化生态,注重对文博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

从国家层面到省市级层面,各级政府对文博资源开发均持肯定、客观、正向的积极态度。鼓励文博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开发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同时建立成效评估机制,对试点单位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天津文博资源开发而言,要尽可能与具有社会创新创意能力的科研团队进行深度对接;在技术方面,由于天津较早启动数字化的基建工作,目前文博馆点已百分百覆盖,从目前天津市文博资源开发愿景来看,“智慧”和“数字”成为技术支持的主题方向;天津市各区域扶持力度大,从文化发展格局上不断扩充本市的文博体量与分布。如此,就更有必要凸显出文博资源开发的特色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解析。

(一)构建文化认同,树立时代创新支点

“现代博物馆不仅贯连古今,亦可折射时下社会面貌,甚至为未来提供思考与探索的空间。故社会的脉动及民众所关心的议题,常是博物馆展览故事叙述和教育输出的主题方向,以反映社会需求,促使社会发展。”[3]116-121对文博资源开发的认知,首先不仅限于藏品的可视表征与物质本体,更是展现历史节点、精神风貌、场域空间、制作技艺的文化意蕴。通过主题展览、沉浸式体验、文化衍生设计等多元的跨界结合,生产出符合时代叙事语境与场景内容的文化内容,以激活认知主体的内驱力为核心任务,触发民众对文博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明确文博场所兼具社会教育的功能与责任,将文博资源转化成有广度、有深度的社教职责体系与内容框架,牢固文博与社会的教育联动,实施“用好文博资源、共育时代新人”的社会教育目的。再次,依托文博资源数字化技术和数字文博文化供给,设定技术与供给的高点,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既定方向,建立“以文化滋养科技,以科技助推文化”的双支点。文博资源开发要宏观构建文化目标,以文博馆点为核心主体,资源开发为实施路径,坚定完成文化自信自强的新时代任务。

(二)突显地方文化,建设区域典型风貌

地方文博馆点的设立、建设和运营,与城市的整体发展融于一体,静默或常态化转化的文博文化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多么普通就有多么珍贵,有多么日常就有多么濒危,有多么平凡就有多么壮丽”[4]。随着近年来文博改革持续推进,强调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为现代博物馆基本体系,在“奋进新时代”主题发展中,对文博资源开发的认知应立足地域文化的营造,建设文化特点,挖掘文化热点,塑造文化亮点。在地方文博资源开发上,需避免对热门博物馆的单方面模仿,确保文博资源开发的异质化,凸显地方文化的辨识度。同时,地方文博资源充分利用习俗文化、在地美学、民间技艺开发出有高度、有温度、有亮度的文化产品,引发民众多维度的共鸣与共情,重点要强化地域特色、提炼民族艺术、讲述天津故事[5]101-104。不仅如此,地方文博资源的开发还要以建设特色风貌为己任,激活开发的创新意识,能带动不断入圈的新文博资源与传统文博资源共建共享融合,使整体文博资源开发具有可持续性。在不同地区或区域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里,凸显文博资源亮点,展现典型性风貌。

天津是我国最早出现博物馆的城市之一,也拥有全国保护最为完善的 “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历史风貌,曾引领中国融入世界潮流。近年来,该市文博馆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涉及历史、民俗、军事、自然等诸多领域,有全国闻名的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瓷房子博物馆等,有验证“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天津近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有体现行业特色的天津纺织博物馆、天津收音机博物馆等。近80 家文博馆点已成为天津市传承文明、俯瞰历史、纵观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打造文化名片,升级体验消费场景

文博馆点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文化机构,是民众文化体验与文化消费的重要空间,在此重温历史活动或自然变迁,获取文化共鸣,触发文化思考。文博资源创意开发的重点是有效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过程是将典型的文化符号扩展到产业的过程,着眼于博物馆馆藏资源中典型的文化元素,提取其中最符合时代生活、文化共识的活跃要素,通过创意设计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生产创造一系列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6]30-33。文博资源的创意衍生赋予了“物”的时代意义。文博资源的开发也要充分借助文物、文化、文创与产业之间的融合与联通,有意识运用资源、资本、资产来升级文博魅力,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并由此激活文化消费市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7]37-39。通过文博产品形成的文化名片更具认同感,更容易跨越时代边界、文化壁垒,超越认知界限,文化名片就是一个城市的大IP,大 IP 已然成为文化行业的宠儿。[8]89-90“以标志性文化资源及文化价值认同,推动城市文化创新、强化城市文化形象,是培育消费场景的重要方式。”[9]123-137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升级文博文化的体验与消费场景尤为重要。

目前,天津市文博系统已实现5G 技术全覆盖,初步完成线上体验与消费的技术基建工作,努力建设“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文博时代,创新线下多维度的展示空间,包括启动运营“行走的博物馆”主题公交车,为民众提供多元的文博信息的体验场景。

(一)总量有优势,但均衡发展不足

2022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数据显示,以城市规模、等级进行分类,位列榜首的7 个超大城市中,4 个直辖市均在其列。依托《中国博物馆区域发展指数报告(2022)》(以下简称《指数报告》),以数据“鸟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最新现状,从规模、质量、公益3 个维度对全国31 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博物馆发展情况进行评估[10],从《指数报告》分项比较天津与其他3 个直辖市现状。从博物馆人均占有量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实现10 ~25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重庆为25~35 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见表1)。天津平均每18.7 万人拥有1 家博物馆(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总量优势得益于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文博事业的规划与建设,尤其发挥了大型文博单位的领航作用。截至2022年5月,全市已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5 家,其中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26 家,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21 家,非国有博物馆28 家(见表2)。

表1 博物馆人均占有量排名及统计

表2 天津市文博备案信息

在2022年博物馆区域发展对比表里,除人均占有量外,天津市与其他直辖市的排名差异较大。差异较大的原因,具体从指数可见。区域发展指数来自规模指数、质量指数和公益指数,规模指数观测数量规模、接待能力、场地设施等指标,质量指数观测定级数量、藏品数量、珍贵文物数量等指标,公益指数观测开放天数、免费占比、社教场次等指标(见表3)。除自身客观硬件条件所限,根据指数参照,中小型文博资源开发缺少软实力支撑。因此,与相同等级的省市比较,天津各个文博馆点在资源开发的均衡发展上还有不小差距。

表3 2022年博物馆区域发展对比

(二)资源较丰富,但持续开发不足

天津的文博资源在总量上有一定优势,文博资源的种类多样。目前登记在册的文博馆点,除75 家博物馆以外,还有16 个纪念馆、20 个公共图书馆、5 个美术馆、17 个文化馆,244 个文化站以及 220 个文物保护单位。例如,年观众量排名前五的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美术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6 个,入选《天津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56 处,蓟州区还是国家级一类革命老区;天津拥有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之一的海河,有全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览苑”之称;在天津博物馆展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精品展览”等。天津的文博文化普惠功能日臻完善,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初显成效。

通过查询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可知,文博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在十万级以上的上海博物馆与天津博物馆,在全国排名上海位列第4 名、天津位列第5 名,全国博物馆人均占有量排名为天津第11 名、上海市第12 名。在客观指数同级的情况下,以此进行两馆相关信息的比较分析(见表4—5)。一是在藏品数量上,两馆数量相差不大,但上海馆馆藏珍贵文物在逐年递增,而天津馆馆藏则无递增;二是在资源开发上,在参观流量与社教次数上,除去疫情等客观原因,2020年上海馆流量为60.41 万人次,举办了916 次社教活动,平均普惠15 万人次,而天津馆流量高达80.05 万人次,开展社教活动仅108 次,平均普惠仅1.3 万人次,两馆相差很大。通过数据分析,天津文博馆藏的持续性开发还需下大功夫。

表4 2019—2022年天津博物馆备案信息

表5 2019—2022年上海博物馆备案信息

(三)文创早起步,但后续供给不足

文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缩写,这一产业的造物是文化创意产品[11]。早在2010年故宫已在淘宝开店,直至2019年“故宫文具”的建立才真正开启文创之旅,2019年被称作文创元年,各大博物馆文创推陈出新,紧跟故宫博物院步伐。文博文创的发展从2019年1.0 版到2022年4.0 版的进程中,天津市博物馆文创早期表现强劲。2019年5月,天猫官方旗舰店上各大博物馆的消费数据显示,博物馆文创地域消费指数全国前十的排名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汉、重庆。2019年,天津市首家文博文创快闪店开幕,首届“天津礼物”旅游商品上线,以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为IP 创作的文创产品等。2020年,天津文博资源的数字化开发首次推出的文化产品包括:采取CG+全息技术和激光投射复原天津老城鸟瞰图;融合5G+CG+VR 技术再现清代绘画《潞河督运图》中热火朝天的漕运盛景,受众可深度体验跨越时空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借助CG+MR 技术对国宝级馆藏的西周太保鼎、小臣艅犀尊、太保簋、青铜酒禁等再现重聚;疫情期间的“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 周年特展”,将展厅内的“甲骨120 字”互动游戏移至线上,极大地提升了体验者的参与感与兴趣度。在“文创元年”,全国博物馆文创试点单位1 家,市级文创试点单位4 家,天津文博创意产品的研发与落地,都积极表现出紧跟时代发展的特点。

此后,国内其他博物馆纷纷入驻线上店铺,部分国外著名博物馆也强势加入,整体上越来越重视文创产品研发的创新和供给,越过1.0 版的复印文物形象和简单叠加的初级路径,文创产品的研发供给快速经历了2.0 版的提取文物元素和创意生活、3.0 版的脱离文物本体和挖掘内涵,目前的4.0 版已进入打破文物局限和拓展外延的阶段。4.0 版目前是各大文博文创跨界合作、深化技术手段的高阶段位,文创供给更要深挖文博馆点的文化内核潜能,开展系统、科学、技术的跨界合作。天津目前近百家文博单位每年推出不同类型的线上线下文创产品,如天津博物馆等大型国有一级文博单位已在4.0 版深耕,也有中小型非国有的博物馆仍尚处于1.0 版的“小白”阶段,还有同一文博单位重复开发几种版本文创产品并存的情况。天津市文博资源开发的发展程度差异性较大,也影响文创产品在后续4.0 版的更新与再生,目前普遍体现为后续供给能力不足。

鉴于现状的“三个不足”,天津亟待采取新路径为文博资源开发设计破圈。

新时代与新要求: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智”起来,软实力“硬”起来。2022年11月1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等文博资源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的文博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开展展前预览、虚实融合导航、导游导览、艺术品展陈、文物古迹复原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鼓励一二级博物馆、具有条件的旅游活动场所设置沉浸式体验设施设备,让文博馆点的开发“智起来”。针对文博资源开发的软实力外部“硬壳”已经在《行动计划》之中,而软实力内部的“硬结构”又怎么缔造呢? “三个不足”的现实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面对现实问题,本文拟从高校智库的公益与效益、内容至上的活化与再生、融合数据的智慧与普惠这三方面设计开发路径,为天津市在新时代、新要求的考验中提供参考。

(一)为文化发展提供“公益”与“效益”的方法

应对天津市的新旧问题,首先应依托高校智库,坚持以文博资源的公益属性为研究准则,以文博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为研究导向。高校智库在隶属关系上比政府的官方智库相对独立,其研究结果更客观,在研究的稳定性上优于民间的商业智库。我国高校的研究人员组成了全国80%以上的科研力量,上至两院院士,下至千万级的研究生、本科生团队。高校里专业人才及学术层级的严谨建构,使其具备生产思想产品、搭建研发平台、培养综合人才、引导社会舆论等功能,尤其是高校拥有以文博资源开发、研发为核心,从事科技、媒体、考古、艺术、遗产、教育(包括特殊教育)、社会、传播等跨学科、跨平台的特色高校智库。天津拥有27 所高等院校、近百个高校智库。以海量级科研人才为基础的高校智库是天津市文博资源开发软实力的底气,是“硬结构”的重要骨架,把握着研究准则和导向,向上服务文化机构,向下引导社会民众,往内聚集本土资源,往外传播中国声音。

依托高校智库的产研联动,是解读《规划》、落实《方案》、执行《行动计划》的永动机。把大型文博单位与中小型文博场所在衍生开发中出现的资源利用不均衡的现实问题,转化成高校智库的研究课题是一条可行的路径。科研团队具体完成庞杂的设计项目,具体包括: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解决方式,化主观分析为客观算法,明确问题的具体所在,坚守文博公益属性,以难点为小样本进行模型测试,确保可行性实施和预期的社会效益。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开发内容,既解决了文博资源利用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又避免了高校智库在研究模型与算法上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现象。高校智库介入文博发展的作用在于减少分力,增大合力,扩大服务边界。如“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是国家博物馆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资源的开发任务由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陈楠教授团队承担(见图1)。高校智库的产研联动为文化发展提供兼顾“公益”与“效益”的切实方法。

图1 清华美院参与国家博物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

(二)为文物开发提供“活化”与“再生”的方向

在资源开发上,必须把内容的质量放在首位,即“内容为王”。根据通常用户认知喜好的不同,以及投入阅读成本的高低,在开发内容上会产生两种方向:一是低阅读成本的泛娱乐化内容,二是高阅读成本的深度原创内容。从用户认知的角度上看,泛娱乐化内容,会轻松地唤醒用户情绪,使其在共情的状态下成为内容的传播者,进而成为再生内容的创作者。深度原创内容会引发用户的深度思考和理性态度,使其获取高价值的认知体验,加强用户黏性。从开发者角度讲,泛娱乐化是高效传播、勇接地气的内容范式,深度原创是长效传播、深厚严谨的内容范式。值得注意的是,泛娱乐化不是低质劣俗,而是在贴近或低于用户认知预设的特定内容上强调主题先行、内容鲜活、形式融通。天津文博资源开发需从泛娱乐化和深度原创的两个方向上思考文博文化的活化与再生。

以馆藏文物为原型的文博资源开发,轻松地“活化”优于艰难地“活着”。“活化”以泛娱乐化内容为开发方向,是以当下互联网语境、Z 世代用户目标群、事件(热点)为活化先导,快速在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泛娱乐化现象。现象产生内容迭变再生,此刻的“再生”非文化再生,而是用户在传播中的现象级。当现象级形成,泛娱乐化内容完成“活化”先导任务,为文化再生培育出粉丝级的认知用户群、厚实的根植环境和深度求知欲。以上述为基础,“再生”以深度原创内容为开发方向,完成深度求知欲的对接。

泛娱乐化与深度原创递进的活化、再生开发,得到不同的认知结果,从而影响不同的用户,达到最大化的传播。如“活化”,以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级馆藏文物“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为原型开发的“绿马踏飞燕”因象征疫情期间“绿码踏肺炎”而出圈(见图2);再如“再生”,采用5G+AR 的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把国宝级的文物“搬”上了舞台的《唐宫夜宴》(见图3)。娱乐原创的内容建构为文物开发提供“活化”与“再生”的根本方向。

图2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马踏飞燕”文创和再创作

图3 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视频截图

(三)为文博传播提供“智慧”与“普惠”的方式

在资源开发的方式上,注重结果导向。智慧文博发展的目标是普惠全民,去虚务实、去伪存真,以满足民众真实切实的文化需求,驱使智慧文博应用场景和平台能力的优化。从文博传播视角,将由文博运营部门的供给侧主导转向以民众为中心,从“有什么内容就传播给民众什么”转向“民众需要什么,文博就搭建什么系统平台”。“智慧”文博在疫情常态化下,提升文博服务,“云展”“云讲坛”“云体验”切实丰富了民众的数字生活。“普惠”民众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的传播力量,应以民众切身需求为导向设计和建构智慧文博的应用系统,不仅要实现文博服务的物理无障碍,还要实现信息传递的无障碍。

虽然文博传播不断推陈出新,并增加了多感官体验的创新创意,但是特殊群体难以享受服务。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2780 多万听障群体,面对听障群体的文博文化需求,“平等、多元、包容”的文博传播要展现特色的“智慧”与“普惠”。天津有我国第一所面向全国招收听障生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天津文博在资源开发的传播方式上,要率先在信息传递无障碍上体现社会责任。天津文博资源开发的“智慧”与“普惠”可借助手语数据集成果实现信息传递无障碍,该校拥有高质量大规模手语数据资源训练平台,数量已达百万级,是全球最大的手语数据集。该大数据平台可为手语识别和翻译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具体表现为开发的中国手语实时翻译系统,可以实时识别和翻译听障人群的自然手语,将其表达的信息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传递给健听人,从而促进聋健沟通和融合。如2022 北京冬奥会上,冬奥会央视新闻手语数字人项目让全国2780 余万听障人士“听见”了北京冬奥会,这背后的技术支持者正是天津理工大学鲸言创益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见图4)。融合数据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为天津文博传播提供“智慧”与“普惠”的特色方式。

图4 央视新闻总台首个AI 手语主播与视频截图

在文博资源开发的路径研究上,依托政策与条件,融合文化与科技,是实现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是跨界融合思维在文博资源开发领域的具体实践。这对推动天津市文博事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地区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文博天津市文创陶溪川文创街区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有趣的云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1年5期)2021-05-24如果画笔会说话?艺术启蒙(2020年6期)2020-07-16《岁寒三友文创海报》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广州文博》征稿启事广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文博扬帆起航黄河之声(2019年19期)2019-11-30“不落灰”的文创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铧芯文创锦绣·上旬刊(2019年7期)2019-10-21文博学院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8-13

推荐访问:天津市 回溯 资源开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2/65316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