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导向型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茶园村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张椰维 何镇荣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乡村振兴是厚植中华文明根基、发展现代文明的需要,也是实现城乡、区域和人的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2]。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向乡村地域空间流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城乡体系和空间布局[3]。乡村旅游由于可以满足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有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4]。在众多的乡村发展路径中,旅游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5],但关于旅游业对乡村的振兴作用和发展路径等的讨论仍显不足[6]。因此,本文在重庆市永川区茶园村的实践基础上,从乡村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探析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提炼旅游导向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为乡村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

茶园村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沛,生态环境优越,处于箕山西北边缘山麓地带,呈“东北—西南”走 向,整体地势东高西低,起伏较小;
海拔介于277 ~ 508 m,平均海拔298 m;
全村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地势平缓,坡度0°~16.266°的地域占全村面积的77.5%,坡度19.705°~33.723°的地域占全村面积的22.5%,全村面积约5.85 km2。全村人口以汉族为主,全村共有14 个社,共包括802 户,户籍人口2 230 人,常住人口1 400 人。

茶园村紧邻茶山竹海景区,箕山怀抱,小安溪水环绕,稻田和湿地广布,和谐生态景观特征显著。该地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区位条件良好,具有新型乡村旅游开发潜力。

(一)旅游区位条件

茶园村位于双城经济圈产业带,坐拥重庆都市圈大市场;
茶园村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境内,西与板桥镇隔小安溪河相望,东与国家森林公园、4A 级旅游景区茶山竹海相邻,南接大桥村,北邻铜梁区永嘉镇;
箕山脚下,小安溪河畔,具有山环水绕特色;
距重庆主城区36 km,距永川城区25 km,处于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具有牵手成渝、贯通滇黔、毗邻湘鄂的优势;
背靠永川城区,具有“近城、近景、近路”的区位优势。随着通往茶山竹海的便道规划建设,茶园村地处永川旅游大环线,紧邻茶山竹海景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加强。

(二)旅游资源优势

茶园村河流湿地资源丰富,田园山水景观形态多样,土地整体利用条件较好,适宜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风貌。天然竹林资源广布,竹林意象遍布村庄,配套茶山竹海景区的竹子经济和景观价值延伸潜力大。村落景观靠山、畔河和沿线展开,房屋沿公路分布,呈组团式聚集。煤矿厂房完整保留,场地的用地条件好。以村党总支书记、种粮大户等为龙头的能人乡贤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还有重庆市永川区阿黎农机股份合作社、茶山竹海景区、永川职教基地、永川板桥古镇、乐和乐都景区、水南竹语茶叶等众多可协作资源。

总体上,茶园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育,生态文明要素齐备;
茶园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实施,自然和人居环境质量日益优化;
农、 文、旅多种资源条件的互补性强,具有融合发展的基础;
旅游导向的环境友好和主客共享新型乡村振兴开发潜力较大。

(一)人居环境有待提升

村内现有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数量处于增长状态。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5 栋,砖木结构房屋531 栋。房屋建筑的色彩、风格和结构尚未统一规划,存在少量空废宅院,房屋闲置率较高,人居环境条件有待提升。共享区域缺少游憩设施,无法为茶山竹海景区提供配套资源。

(二)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茶园村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可自给自足,但规模仍有限,产出加工形式较为初级,由农机合作社统一流转和实施作业。村域内的茶叶种植、观赏鱼养殖规模较小,具有提升和打造的潜力。此外,有季节性蜂农在古佛桥等附近养蜂酿蜜。茶园村种植业占主要地位,生产力水平处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薄弱,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三)村落风貌欠缺特色

茶园村的整体风貌欠缺特色。村庄入口印象区域缺乏入口标识和景观打造。村社聚落内部建筑风貌尚未统一,部分自建单体房屋盲目跟风,传统建筑需要保护性开发、新建房屋有待风貌引导和控制。道路空间景观植被杂乱,且灌木、乔木种类较为单一,美观性有待提升。

基于茶园村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条件,需要从五个路径实现乡村振兴。振兴乡村产业,需要处理好都市经济输液与乡村自身造血的关系;
振兴乡村文化,需要处理好弘扬农耕文化与配套现代要素的关系;
振兴乡村生态,需要处理好乡村景观生态化与风貌艺术化的关系;
振兴乡村组织,需要处理好村里和村外的协作关系;
振兴乡村人才,需要处理好本土人才持续培养与引进人才的关系。

(一)立足农耕,绿色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谋划农业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产业振兴。围绕“重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的产业发展定位,依托基础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稻谷、生态金鱼、生态茶叶、生态竹子等融合主导的新田园产业,打造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乡村研学、康养度假等支柱型产业,从而实现茶园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做好稻田共生工程、金鱼规模养殖及IP 打造工程、创意竹产业基地打造工程、精品茶叶园工程,做到以农立村、以农活村和以旅兴村。

(二)乡贤返乡,孕育人才

利用职教城资源,引人引智,创立人才培养基地。坚持本村能人培养范式,并顺应返乡乡贤潮流,推动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茶园人才持续发展。首先,摸清乡贤能人底数,充分发挥永川职业院校力量,做好本土人才、基层干部和农业大户的素质能力培训,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其次,强化功能服务,以完整服务体系促进全面提升,如通过乡村振兴大学堂,打造乡村振兴综合实践基地,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联动媒体平台开放办学,挖掘乡村治理建设承载功能。最后,发展智能化农机合作社,提档升级合作社管理水平,采用“互联网+N”模式,形成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产业融合的农业新产业发展格局。

(三)文化搭台,引智引流

依托茶园村乡情文化、农耕文化、茶竹文化,建设实施茶园文化广场、院坝提升、门户建设、环线系统四大文化工程,实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乡风文明、人美乡村和环境主客共享的目标。茶园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主要可通过三方面进行。第一,发展和传承农耕文化,展示永川特色的渔樵耕读文化,塑造农耕文化典范。依托传统稻作文化,围绕大自然教育主题,建立永川高品质稻作研学基地,开展传统农事体验活动。第二,建设茶园文化广场,丰富村民农闲文化生活。第三,挖掘茶竹文化内涵,发挥茶竹文化特色,策划休闲文化活动,打造乡村特色休闲体验产品。比如,挖掘传承乡土美食文化,打造茶园村特色“茶肴竹宴”等。

(四)生态治理,景观打造

茶园村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壤治理,狠抓生态修复,守住生态红线,承载美丽乡村建设的使命,努力实现生态振兴。围绕山体生态要素,采取滑坡治理、边坡治理、冲沟治理等保护措施,同时打造舒心山径、露营基地等景观,延伸山体价值。围绕水体生态要素,采取水系岸线保护、生态驳岸建设、岸线生态复绿等保护措施,打造流水人家、竹溪湿地等景观,延伸水系价值。围绕竹林生态要素,采取植被抚育、林相改造、树种治理等措施,打造竹纸坊、竹林民宿、茶竹小道等景观项目,延伸竹林价值。围绕菜田、稻田、花田等生态要素,采取污染物控制、缓冲带建设、生态环境管护等保护措施,打造米谷世 界、稻田餐厅、锦鲤桑田等景观项目,延伸田园价值。

(五)基层合作,组织创新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现有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创新组织发展模式,学习和引进基层自治经验,创新茶园生产和生活组织形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观赏鱼、竹、茶合作社。对全社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传授销售、储存经验。茶园村可与永川高校合作,聘请十余位农业专家组成农技顾问队,为村民及农业大户上课普及知识,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移风易俗,结合村民意愿,积极组建乡村广场健身舞蹈队,在重大节日活动时,让村民展现自我、分享快乐,促进村民的情感联络。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新要求,须创新发展模式,整合农业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特色元素,开创乡土生活、田园休闲等特色体验产品,以乡土社会为依托,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农业体验化,传承农耕文化记忆

以乡土社会为依托、以农业经济为根基、以本土文化为载体,通过整合农业产业和旅游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放大农业资源的体验价值,推动乡村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着力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积极开展农耕体验、农副产品采摘、科普研学、农产品展销等旅游活动,建设农事体验基地、农产品展销基地、农业创意园区等,提高游客体验感,弘扬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

(二)景观生态化,打造主客共享空间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建设为落脚点,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结合“一体、和谐、共生”的设计目标,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通过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美化人居环境和塑造村庄特色,实现生产生活一体化、人居田园和谐化、生态景观共生化。

(三)产品休闲化,丰富乡村新型业态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延长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新动能、新主体,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开发乡村休闲产品,配备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打造集休闲、观光、运动、娱乐、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设计系列IP 形象和特色文创产品,发展以探险、山地户外活动、研学等为主题的消费新场景,激发乡村消费新活力,促进农业、休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各地方应重视乡村地域发展的差异性,结合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本文立足于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路径的优化,以重庆市永川区茶园村为案例,提出旅游导向型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的乡村地域的振兴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永川茶园旅游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茶园飘香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茶园之晨江淮法治(2020年16期)2020-11-27湄潭茶园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茶园观色百科知识(2018年7期)2018-04-17苗品记永川秀芽今日重庆(2017年6期)2017-07-05苗品记永川秀芽今日重庆(2017年5期)2017-07-05苗品记永川秀芽今日重庆(2017年4期)2017-06-05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推荐访问:永川 重庆市 茶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5/6547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