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理念下开放式老旧小区微空间改造研究——以徐州市黄河新村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宋玉东 曹杰 段忠诚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早期的开放式住宅区都有不同程度地老化。在如今新建的小区中,多为封闭式小区,与外界联系较少,而开放小区作为城市的一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代表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底蕴,反映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并且中国进一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有的城镇老旧小区发生着深刻的变革[1]。开放式老旧小区有着以下鲜明的特点:设施老旧、道路复杂、微空间规划不合理、使用效率较低及居民多为老年人。所以对于开放式老旧小区微空间进行适老化更新改造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老年友好理念的改造方向是一个较好的出发点。在以往对于开放式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新过程中,主要是从小区规划宏观层面和建筑更新中观层面出发,而关于微空间的研究较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社区中的老年人经常聚集在社区中的微空间,进行日常交流和会友,但由于很多微空间的布局和设施对于老年人使用存在一定的不便,甚至很多微空间的使用效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对开放式老旧小区的微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从老年友好的角度来审视开放式老旧小区的改造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 老年友好理念

老年人是在设计建筑环境和提供社区服务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群体。他们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行动能力下降,对生活环境和社区服务的依赖增加。“老年友好”概念源于2007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指南》。指南提出户外环境与建筑作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外在延伸,在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参与、信息交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
而社区的微空间作为户外环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文章中的老年友好型理念是基于社区户外微空间适老化改造和交通适老化改造的出发点,将老年友好社区微空间研究的改造主题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户外空间的改造与社区交通的改造[3]。

1.2 开放式老旧小区

城市居住区是指由城市道路和自然支流(如河流)划分的完整的居住区,不被主要城市街道穿过的完整的住宅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也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点。开放式小区是相对于封闭式小区而言,通俗地说,即整个住宅小区不需要围墙等手段就能整体闭合,而且小区内道路和城市市政道路连通,人员和车辆都可在小区内自由出入[4]。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小区内部交通的拥挤和混乱,并且由于小区内缺少配套的停车位,进一步加剧了交通的拥挤和混乱,同时影响了小区内老年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正常活动和出行(如图1)。

图1 开放式老旧小区街景

1.3 社区微空间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层次结构的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按照规模、影响范围、要素特征和运行机制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并且微观层面的互动是最直接、最频繁的。文章探讨的城市微空间,指的是微观层次的实体开放式公共空间,它是以当今社会的需求为基础,面向大众开放的、便于群众使用的、与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小型公共空间,不仅包括广场、公园、绿地、街巷等小型公共开放空间,还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附属空间,以及城市建设期间和整治改造后的边缘土地、闲置土地等。以上空间往往交错融合,在实际研究中,为了聚焦问题,往往根据不同的位置、用途和功能,选取其中一部分作为讨论对象[5]。

开放式老旧小区由于较为特殊的现实情况,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以及对于开放式老旧小区微空间的实地调研,从微空间基础设施现状、微空间使用情况、微空间适老化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对比总结,研究发现开放式老旧小区内的微空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微空间多被占用

由于多数开放式老旧小区位于城市的老城区,同时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在规划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私家车乱停乱放已成为目前该类型小区面临的问题之一。此外,小区内道路作为城市公共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外来车辆较多,加剧了小区微空间被占用的问题。并且由于小区内部自行车和电动车的随意停放,占用了大量可以利用的微空间。除了车辆对微空间的占用外,杂物和废弃物的随意堆放也占用了大量的社区微空间,给微空间的使用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图2)。

图2 社区微空间使用现状图

2.2 微空间使用效率低

作为开放式老旧小区居民日常活动交流的重要场所,社区微空间是被老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空间类型。但是由于开放式老旧小区的道路与城市公共主要道路相连通,导致小区路网规划混乱,造成小区老年人对于整个小区不同类型微空间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降低了整个小区微空间的使用效率。此外,由于小区内微空间缺乏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而现存的设施供给较为匮乏且质量不高。其中很多设施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具体需求,不便于老年人的日常使用,导致很多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很好服务的微空间使用频率较低,因而大大降低了它的使用效率。

2.3 微空间布置不合理

由于多数老旧小区在建造之初,并未在小区内建设大面积的公共活动场所。虽然在早期使用过程中,人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些小型的社区微空间,但多是在道路两旁,门前屋后的树下,因此缺乏合理的布置,且社区微空间的职能往往过于单一,复合性不足,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满足当前社区老年人多样化的心理需求[6]。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存的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使用需求,微空间场地分布不合理、面积狭小、服务设施数量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2.4 微空间缺乏针对性

开放式老旧小区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多建于二十世纪,导致现存小区内部居民多为中老年人,社区微空间基本已经成为他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唯一活动场所。小区内部的很多老年人,行动较为缓慢,听力也逐渐衰落,但他们需要经常穿越小区车流量较大的小区道路;
其次,小区内部也有很多老年人靠拐杖和轮椅行走,但小区内部并未单独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一些友好化的改造。最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是人们需要着重注意的方面,老年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年轻人并不相同,他们需要更多的交流场所。

随着老年人退休,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与社会的联系也不如以前那么紧密,因此,对于社交有较为迫切的需求。而社区里面的微空间就是老年人经常驻足的地方,因此,在确保满足老年人对社区微空间日常使用的同时,也要对社区微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让社区中的老年人可以安全方便地使用社区微空间[7]。关于老旧小区微空间老年友好型改造方面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对老旧小区现有微空间进行改造,解决社区居民乱搭乱建,随意占用社区空间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小区内部的环境进一步得到美化,而且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小区的归属感。(2)通过构建社区微空间内部的活力,可以提高老年群体对于微空间的使用意愿,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对于社区微空间使用时的便利性与安全性。(3)通过塑造老年友好型微空间,可以为老年群体提供交往空间,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并为老年人营造放松、丰富多样和便捷的社交环境。(4)通过对城市中老龄化率较高的开放式老旧小区进行社区微空间改造,并对微空间中老化的设施和内部空间环境进行适老化设计,是改善城市老年人养老现状的有效途径。(5)目前国内对于“老年友好”理论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对“老年友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总结并完善,为老年友好的社区环境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8]。

徐州黄河新村小区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占地面积约为20 亩,始建于1980 年,层数多为5—7 层的多层住宅,是徐州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开放式老旧小区之一。小区由于历史久远,现存内部住户多以中老年人为主,生活配套设施破旧,社区微空间功能杂乱。小区内部主要道路是东西走向的光明西路,将小区内部路网和城市公共道路系统相连(如图3、图4)。

图3 黄河新村航拍图

图4 黄河新村道路分析图

4.1 规划微空间类型

4.1.1 社交微空间

关于老人社交微空间的规划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社交微空间应整体规划,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出行习惯和社交安排。内部布局要考虑老年人对于设施使用时的便利性,设施尺寸和使用过程要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

4.1.2 休闲微空间

在规划休闲微空间时也要注意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老人们喜欢有安静的氛围和较为美观的内部布局,增加香味清淡的植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休闲空间也是老人们一种半私密的社交空间,所以在内部布局上可以考虑适当的进行小小的分隔,比如用小品、绿植或者座椅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4.1.3 锻炼微空间

锻炼微空间要根据小区现有的锻炼设施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在满足老人们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空间内部布局的合理调整和规划来进行适老化改造。锻炼微空间的适老化改造主要从平整空间路面和增加无障碍设施出发。

4.2 构建社区适老化慢行系统

在对黄河新村的实地调研后,并较为充分地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将社区微空间划分为社交微空间、休闲微空间以及锻炼微空间。但社区微空间面积较小,一个微空间往往不能较为全面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而且微空间比较分散,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大大弱化了微空间的系统性,降低了微空间的使用效率。对于居住在小区的老年人来说,独立的、没有联系的社区微空间在使用时会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对日常出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因此,在社区微空间规划设计中,应思考如何加强对各个类型微空间布局的有效性,强化社区不同类型微空间之间的联系[9]。黄河新村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从居住地到社区微空间,从一个微空间到达另一个微空间多是通过步行系统来连接的。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以社区道路等以步行功能为主的线性空间组织与串联各类散布在社区中的微空间,强化社区中各类微空间之间的联系。

表1 微空间更新策略

首先,进行慢行系统环路设计。通过对黄河新村的实地调研,选择车流干扰较少和微空间分布较为集中的道路,可以适当打通断头路,以此来构建社区的慢行环路系统。

其次,为了提高黄河新村老年人的出行方便和基于适老化改造的特点,主要在对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和方向性设计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最后,在设计慢行系统的时候,要结合道路和社区的现有条件,适当加入一些景观性设计。老旧小区景观需要优化绿化景观的配置方式、丰富小区的景观设计方式、规划小区的道路系统等,以期改善用户的社交环境,营造良好的微空间[10]。

4.3 微空间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之一,在老旧式的开放小区中服务性的社区微空间应注意在适老化和无障碍的改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结合微空间的规划设计,进行慢行系统和微空间内部凹凸面的平整化;
(2)由于微空间可使用空间的限制,在各个微空间内不要设置过多的元素,减少老人们不必要的识别和使用难度;
(3)在微空间与外部空间的交界处应设置一些遮挡,比如绿化植物和一些小品设施等;
(4)由于部分老人需要照看儿童,在有条件的微空间内部应设置适合儿童玩耍和老人休息的地方;
(5)在内部设施尺寸方面,由于老人使用次数比较频繁,可以在设施合适处适当增加供老人搀扶的构件,以便老人使用;
(6)由于老年人的体力有限,老年人的步行过程不连贯,具有走走停停的行为特征,在慢行系统的道路中可设置休息桌椅,供老年人停留、休憩、聊天等活动之用。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老旧小区里老年群体的比例也不断提高,而为了适应老龄化的情况,国家正在大力推动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但关于小区微空间方面的研究较少。开放式老旧小区作为老旧小区的一种,由于其内部交通的特殊性,老年人在平常出行、社交会友和日常休闲等方面面临困难。文章通过对微空间和慢行系统进行适老化和无障碍化设计改造,以期为开放式老旧小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开放式老化设施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汽车工程师(2021年12期)2022-01-18民生设施非“摆设”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江苏安全生产(2020年4期)2020-05-30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9年9期)2019-10-17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年8期)2017-11-27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中国环境监察(2016年11期)2016-10-24

推荐访问:徐州市 黄河 为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6/65535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