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陈静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创造思维与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所提出的很多教育思想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例如“创造教育”“生活即教育”“六大解放”“小先生制”等理论。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能力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以其很强的指导性与先进性,被很多教师广泛应用,进行推广。

基于陶行知先生对“创造教育”的诠释,小学数学教学要把握五个方面的要点。一是创造具有普遍性,即“人人都是可创造之人”。在发现学生的创造潜力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二是死读书会扼杀创造力。每位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但由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弊端,导致学生死读书,课堂上没有动手和用脑,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应面向生活和实践,避免出现压抑学生创造精神的外在力量。三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时,应该让他们的身心处于舒适状态,不能让学生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活起来”和“动起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处于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能够各抒己见和经验交流,从而撞击出“集体创造”的火焰。[1]四是教师要积极革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灌注式的教授方法必须抛弃并予以革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能力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教师要善于打造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课堂上多为学生设置疑问。这是因为疑问是创造思维的先导,借助疑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探索与发现。五是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在“研究”式的学习中,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也可以养成浓厚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发展创造思维和能力大有裨益。[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追求数学史的源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造行为。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一点,学生的创造并不能直接给予,而是必须追根溯源。课堂教学时,应带领学生学习与探究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思想,掌握数学发展脉络。通过带领学生追根溯源,一方面他们可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完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后续的创造活动可以变得自然而然,能够始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和探究有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脉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讲有关于“年、月、日”的数学故事和历史故事,让他们可以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日”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时间是怎么算的”这一知识;
还可以向他们介绍古代人民计量时间的工具,主要有“漏刻”“自鸣钟”“莲花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学习,培养创造能力。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时,教师要意识到创造是“源”的艺术,带领学生追根溯源,奠定坚实基础,以此助推创造行为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极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对师生的角色作了论述,指出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必须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当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则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对培育创造能力意义重大。基于此,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既可学会自主学习与思考,又可学会知识迁移,将知识点串成线,从而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时,教师可以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借助一题多变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通过搭建结构网络提升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三是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

首先,在借助一题多变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一题多变的优势较为显著,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思考某一道数学题目,在此过程中他们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可以更加深刻,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若是学生在分析和解答“一题多变”的训练题时有所难度,则教师要善加引导,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发展的“阶梯”。

其次,在通过搭建结构网络提升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时,教师可以顺着联系→组织→发散这样的流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知识网络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在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网络时,教师应该应用好思维结构工具,从某一个知识点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高数学思维的整体性。可以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均可得到发展,创造行为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

最后,思维导图也称之为心智地图或脑图,是一种可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具有简单且有效的特点,对增强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作用。目前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较广泛地使用思维导图,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的效果。对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数学知识,脑海中形成较多知识碎片,但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以求有效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促进数学思维朝着更为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向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提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也会做出一些具备创造因素的行为。这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一种表现,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呈现出的奇思妙想,不可遏制或打压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氛围,努力让课堂变得“活起来”和“动起来”,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课堂氛围所带来的乐趣和安全感。当身心始终处于舒适状态,则学生内心潜藏的创造力势必会被激发,更愿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陶行知先生的诸多教育思想均指明学生奇思妙想的重要性。例如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中,陶行知先生主张将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更多体悟和奇思妙想。再例如“六大解放”思想中,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有更多的奇思妙想,更有效地发展创造思维与能力,能够从事创造性活动。[3]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后将课堂时间交给他们,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提问题,可以说一说图书馆、小吃城、写字楼与学校的位置。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可以有较多的奇思妙想,同时空间思维也可以得到发展。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后,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与学生单独沟通,也可以将一些奇思妙想作为课堂探究要点,引导班级学生一起探究,从而起到启发数学思维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时,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还应多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在实践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在“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念中,陶行知先生强调了“做”的重要地位,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在“做”的学习活动中,让创造可以成为“做”的艺术。[4]因此,可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头脑和双手可以同步应用,同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信可以促进创造思维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将数学教学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此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探究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之中,以提升实践探索活动的成效,助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探索活动,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找寻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究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此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对所挖掘的素材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处理,积极参与到“做”的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经验交流,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直接有力地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所发挥出的价值与效能是毋庸置疑的。为顺利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应进一步应用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此优化课堂教学思想与方法。目前,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时,教师可以着重使用陶行知先生的三种教育思想:一是“创造教育”思想;
二是“六大解放”思想;
三是“小先生制”。

以“六大解放”思想为例。陶行知先生认为必须解放学生,不能出现制约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行为。“六大解放”包括解放头脑、眼睛、嘴巴、双手、时间、空间,对应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均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所必备的能力。[5]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学会解放学生,努力打造生本课堂,极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要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所喜欢的知识。再以“小先生制”为例。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创造能力,也都可以成为“小先生”。通过让学生做“小先生”,可以发展创造思维,循序渐进地培养创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更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组员轮流做“小先生”,向同学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当“小先生”的学生应敢于表达,以提高自信和表达能力,数学思维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长时间的“小先生制”教学中,学生可以逐渐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时可以更加主动和自觉,许多的创造性活动也会更加主动,对实现创造能力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凭借先进性与指导价值,陶行知先生的诸多教育思想至今依然极大地影响着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广大教师要应用好“创造教育”理念,并融合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理念,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可以常态化和长效化,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创造教育陶行知思维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6期)2022-08-17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08-02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4期)2022-07-16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2期)2022-06-01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1期)2022-04-26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20年1期)2020-08-01陶行知教育名录新世纪智能(教师)(2020年2期)2020-05-22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未来英才(2016年20期)2017-01-03“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9期)2016-11-26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探索 创造 小学数学教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1/6572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