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试剂的合成实验改进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张恒,幸志荣,刘冬,周志彬,冯文芳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武汉 430074

安全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近年来,针对高校实验安全问题,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9]1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 36号)等文件[1,2],要求各地各高校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思想,深刻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格氏试剂又称格林尼亚试剂,是一类含有卤化镁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结构通式为RMgX;
R为烃基,X为卤素)[3]。格氏试剂具有合成方法简便、化学反应活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结构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进而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氯代烷、烯、醚、羧酸等化合物[4-7]。金属镁电负性较低(1.31 Pauling标度[3]),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痕量水分反应,生成氧化镁、氢氧化镁等物质,形成惰性保护层。因此,格氏试剂的合成反应中,通常需要加入少量引发剂,加速格氏反应的进程。其中,分子碘(I2)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格氏反应引发剂,这主要是因为I2能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易溶于醚类溶剂的碘化镁(MgI2),从而破坏金属镁表层的原始钝化层,增加卤代烃与新鲜金属镁表面的接触几率,提高格氏反应速率[8]。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也通常采用分子碘作为引发剂,在低沸点的醚类溶剂(如乙醚)体系中合成苯基溴化镁、正丁基溴化镁等典型的格氏试剂[9]。

分子碘引发格氏反应的可控性较差,反应过程中引发速率不均匀,且易形成局部过热,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2014年1月,江苏南通市某精细化工公司合成叔丁基氯化镁的格氏试剂,因分子碘未能有效引发,导致未反应的高活性物料累积,发生燃爆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两人烧伤的严重后果[10]。实际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其他更为安全的方式(如,酸洗、惰性氛围下搅拌、有机氢化铝等)引发格氏反应,实现格氏试剂的规模化制备[11]。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有分子碘引发不成功,或引发时间较长并伴有突然升温的现象,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提高格氏反应的安全性,从而保障高校实验教育安全、有序开展。

前期工作中,孙京国等[12]采用四氢呋喃(THF)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替代乙醚,提高醚类溶剂的沸点,以增加反应体系的安全性。Tilstam等[11]报道了以二氢双(2-甲氧乙氧基)铝酸钠(商品名:Vitride™)、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H)等化合物为引发剂,可以实现格氏试剂的规模化制备。

因此,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实验从格氏反应引发剂的角度入手,采用DIBAH替代分子碘,系统考察了DIBAH引发对反应体系安全性的影响、卤代烃的分子结构对格氏反应速率的影响,以提高引发过程的平稳性和可控性,并以较高沸点的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苯基溴化镁和正丁基溴化镁两种格氏试剂,进一步与苯甲酸乙酯或丙酮反应,合成三苯甲醇或2-甲基-2-己醇。通过格氏试剂合成方法的改进,不仅提升了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能有效保障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而且由格氏试剂进一步合成醇类目标物的产率亦得以有效提升。

通过采用二异丁基氢化铝引发剂,调控格氏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可控性,从而提高格氏反应的安全性。明确实验过程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水氧敏感试剂的操作和格氏试剂的合成方法。学习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产物和副产物分子结构的方法。

由于镁的电负性低于碳(Mg (1.31) vs. C (2.55),Pauling标度[3]),与镁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带负电,可作为亲核试剂与醛、酮、羧酸酯等含缺电子碳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并通过进一步水解得到结构复杂的醇类化合物。

本实验以二异丁基氢化铝为引发剂,合成苯基溴化镁和正丁基溴化镁两种格氏试剂,将两者分别与苯甲酸乙酯和丙酮反应,“一锅法”合成三苯甲醇和2-甲基-2-己醇,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其中,DIBAH分子结构中铝原子(路易斯酸中心)易与氧化镁分子结构中的氧原子(路易斯碱中心)作用,生成可溶于醚类溶剂的络合物(MgO―AlH(CH2CH(CH3)2)2),促进金属镁表面钝化层的溶解,进而引发格氏反应。

图1 三苯甲醇(a)和2-甲基-2-己醇(b)的合成路线

3.1 试剂与仪器

镁带,碘,无水氯化钙,正溴丁烷,二苯甲酮,三苯甲醇,溴苯,苯甲酸乙酯,丙酮,四氢呋喃,稀硫酸(以上均为国药),二异丁基氢化铝(1 mol·L-1正己烷溶液,阿拉丁),氘代二甲基亚砜(美国CIL)。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四氟数显温度计(PT300A,科亩库科技),磁力搅拌器(98-2,巩义予华),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S,巩义予华),循环水泵(SHK-D(III),巩义予华),分析天平(BSA224S-CW,赛多利斯),旋转蒸发仪(RE-2000A,巩义予华),核磁共振波谱仪(AV 400 M,瑞士布鲁克),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 AB,天津泰斯特)。

3.2 实验步骤

3.2.1 苯基溴化镁的合成

二异丁基氢化铝作为引发剂:在100 mL三口烧瓶上,分别装上四氟数显温度计、球形回流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100 mL),并在冷凝管上端装上无水氯化钙干燥塔(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向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预先裁剪的镁块(0.6 g,25 mmol;
约 5 mm × 5 mm的正方形)、四氢呋喃(5 mL)和二异丁基氢化铝的正己烷溶液(0.39 g)。在恒压滴液漏斗中,将溴苯(3.92 g, 25 mmol)和四氢呋喃(3 mL)混合均匀。磁力搅拌下,向反应瓶中滴加2 mL (约为总量的1/3)混合液。温度平稳后,继续滴加剩余的溴苯和四氢呋喃混合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使镁几乎反应完全。

图2 格氏反应装置实物图

分子碘作为引发剂:参考上述实验操作,将二异丁基氢化铝的正己烷溶液替换为分子碘(0.13 g,0.5 mmol),其他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不变,进行对比实验。

3.2.2 三苯甲醇的合成

根据3.2.1节所述实验步骤,合成苯基溴化镁。磁力搅拌下,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加苯甲酸乙酯(1.87 g,12.5 mmol)和四氢呋喃(4 mL)的混合液。滴加完毕后,100 °C加热回流20 min。待体系温度冷却至室温,滴加适量稀硫酸水溶液(10% (w, 质量分数) H2SO4,6.13 g)。静置分层,取上层有机相浓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副产物的分子结构。

3.2.3 正丁基溴化镁的合成

正丁基溴化镁的合成方法与苯基溴化镁一致,采用正溴丁烷(3.43 g,25 mmol)替代溴苯即可。

3.2.42 -甲基-2-己醇的合成

根据3.2.3小节所述实验步骤,合成正丁基溴化镁。在磁力搅拌下,向三口烧瓶中缓慢加入丙酮(2 mL,25 mmol)和四氢呋喃(3 mL)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在每秒1-2滴。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约10 min。分批加入稀硫酸水溶液(10% H2SO4,12.26 g)。静置分层,取上层有机相浓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副产物的分子结构。

4.1 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H)和分子碘引发活性对比

以溴苯(C6H5Br)和金属镁反应合成苯基溴化镁的实验为对象,对比研究了二异丁基氢化铝和分子碘的引发活性。图3展示了两种体系反应温度-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反应混合物外观比较。由图3可知,以2% (物质的量分数) DIBAH为引发剂,向金属镁和四氢呋喃的混合体系中加入溴苯/四氢呋喃混合溶液 (约总量的1/3),反应体系的液相逐渐由澄清转变浑浊(图3b)。并且,反应体系的温度平稳上升至约50 °C,有效引发了sp2杂化的碳卤键(C―X)的格氏反应。相较而言,以2% (物质的量分数)分子碘为引发剂,加入同等量的溴苯/四氢呋喃混合溶液,反应初期体系温度几乎保持恒定(约25 °C,图3a)。成功引发后,混合物温度快速上升并导致四氢呋喃沸腾(Tb= 66 °C,图3c)。上述结果表明,DIBAH的引发活性高于分子碘,能更为有效地清除金属镁表面的钝化层,较快速地引发溴苯和金属镁的反应,并保持反应进程平稳。

图3 (a) 采用不同引发剂合成苯基溴化镁的反应温度–时间变化曲线;
(b) 以2% DIBAH为引发剂合成苯基溴化镁;
(c) 以2%分子碘为引发剂合成苯基溴化镁

4.2 试剂用量对DIBAH引发格氏反应的影响

为了考察试剂用量对DIBAH引发格氏反应的影响,我们进一步选取苯基溴化镁的合成反应为研究对象,将金属镁的用量由大学有机合成教材推荐试剂量(0.6 g,25 mmol)[9],逐步增加至4.8 g(200 mmol),其他试剂用量按相同条件等比例增加,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采用DIBAH引发合成三苯甲醇的实验条件和产率

当镁的用量增加至2.4 g (100 mmol)时,引发成功后,继续滴加剩余的溴苯和四氢呋喃混合液,体系温度逐步上升,反应体系保持微沸状态。当镁的用量增加至4.8 g (200 mmol)时,滴加8 mL(约为总量的1/6)溴苯和四氢呋喃混合液即可引发格氏反应,尽管金属镁的用量显著增加,但在继续滴加溴苯和四氢呋喃混合液过程中升温平缓,仍在安全可控范围内。上述实验结果表明,DIBAH作为引发剂,实验可控性较好、可靠性较高。

另外,扩大试剂的用量,格氏反应的转化率也逐步上升至90% (w)左右,且三苯甲醇的产率也得到了提升(超过80% (w),表1)。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溶剂四氢呋喃用量的增加,格氏反应生成的苯基溴化镁能快速溶解,进一步促进新鲜金属镁与溴苯的反应。综上所述,在一定试剂用量条件(< 200 mmol金属镁)下,DIBAH均能有效引发格氏反应,且反应过程安全可控,具备实验室可操作性。

4.3 苯基溴化镁合成三苯甲醇的产物和副产物结构分析

格氏试剂亲核性较强,反应活性高,遇少量水即分解,能被空气氧化,或者发生分子间脱卤等副反应[5]。苯基溴化镁与苯甲酸乙酯反应合成三苯甲醇,具有以下特点:(1) 反应原料(溴苯、苯甲酸乙酯等)、产物(三苯甲醇)及副产物(联苯、苯酚)等均具有较高的沸点(>120 °C),易于浓缩进行核磁分析;
(2) 上述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峰(表2)[13]。因此,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可分析上述反应的产物和副产物的结构和含量。

表2 三苯甲醇合成反应相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化学位移

以DIBAH引发合成苯基溴化镁为例,分析粗产物的核磁氢谱解析过程。如图4a所示,以丙酮(约0.02 g)为内标的三苯甲醇粗品的核磁氢谱,以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不仅能够较好地溶解反应粗产物,同时能有效区分残留溶剂峰(δ 2.5)、水峰(δ 3.3)与产物/副产物出峰。内标丙酮的甲基特征峰为δ 2.0,独立于其他化合物,可用作定量分析。反应原料溴苯和苯甲酸乙酯的定量分析,主要依靠不同化合物苯环碳氢的特征峰位置确定。图4b展示了粗产物和苯甲酸乙酯标准样的对比谱图。如图4b所示,苯甲酸乙酯结构中,与酯基相连的邻位氢(=C(―C(=O)O―)―CH=,1号位,图4)的特征峰位于δ 7.9,不与其他化合物重叠。以丙酮为基准,未反应的苯甲酸乙酯含量为19% (w)。此外,苯基溴化镁的理论摩尔量与苯甲酸乙酯投料量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未反应的苯甲酸乙酯的含量推算格氏反应的转化率。以DIBAH为引发剂,其转化率为81% (w)。

图4c展示了粗产物和溴苯标准样的1HNMR谱图。如图4c所示,溴苯分子结构中邻位氢(=C(―Br)―CH=,6号位,图4)与苯甲酸乙酯结构中间位氢特征峰重叠,但可以通过苯甲酸乙酯的邻位氢扣除。因此,未反应的溴苯含量为17%(w)。进一步,在氢谱化学位移δ 7.32-7.19处,三苯甲醇显示出相对独立的多重信号峰,可计算其产率为54% (w)。另外,粗产物核磁氢谱在化学位移δ 7.77、7.49、7.41附近,出现的弱信号峰表明有少量联苯(< 3% (w))等副产物生成。

图4 (a)DIBAH引发合成三苯甲醇粗产物核磁氢谱;
(b) 粗产物氢谱与苯甲酸乙酯标准氢谱;
(c) 粗产物氢谱与溴苯标准氢谱;
(d) 粗产物氢谱与三苯甲醇标准氢谱

表3对比了DIBAH和分子碘作为引发剂,合成三苯甲醇的产物和副产物含量。以DIBAH和分子碘作引发剂合成三苯甲醇时,其粗产物中都含有部分未反应完的原料,且生成了少量联苯等副产物。但是,相较而言,DIBAH体系的格氏反应转化率(81% (w) (DIBAH) vs. 75% (w) (分子碘),表3)和三苯甲醇产率(54% (w) (DIBAH) vs. 46% (w) (分子碘),表3)更高。这可能是由于,DIBAH引发格氏反应的可控性较好,体系温度平稳,可以有效克服分子碘引发,因温度骤升所带来的苯基溴化镁分子间脱卤等副反应,提升产物三苯甲醇的产率。

表3 采用DIBAH/分子碘引发合成三苯甲醇的粗产物组分分析

4.4 正丁基溴化镁体系对DIBAH引发的适用性分析

以正溴丁烷(n-C4H9Br)和金属镁反应,合成正丁基溴化镁为对象,考察了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H)和分子碘分别引发sp3杂化的碳卤键(C―X)的格氏反应的活性。由图5a可知,DIBAH和分子碘均能较快引发正溴丁烷的格氏反应,DIBAH引发体系温度上升更为平缓,引发过程最高温度仅为40 °C,反应可控性较高、安全性好。

与正溴丁烷体系相比,采用分子碘为引发剂,溴苯体系引发所需时间更长(20 min (溴苯,图3a)vs. 5 min (正溴丁烷,图5a))。溴苯结构中,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sp2杂化,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图5b)。溴原子中的p轨道电子可与碳=碳双键中的π电子形成p-π共轭效应,从而导致sp2杂化的C―Br键的键长略短于sp3杂化的C―Br键(1.891 Å (1 Å = 0.1 nm) (溴苯,图5b) vs. 1.947 Å (正溴丁烷,图5c))、键能升高(297 kJ·mol-1(sp3C―Br) vs. 336 kJ·mol-1(sp2C―Br))[16]。因此,相同条件下,溴苯体系的反应活化能高于正溴丁烷体系。由于分子碘清除金属镁表面钝化层的效率不高,导致溴苯体系引发较为困难;
另一方面,针对溴苯和正溴丁烷两种体系,DIBAH的引发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且温度均较为平稳(图3a和图5a)。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DIBAH对不同卤代烃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适用性。

图5 (a) 采用不同引发剂合成正丁基溴化镁的反应温度–时间变化曲线;
(b) 溴苯和(c) 正溴丁烷的分子结构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引发剂分子碘相比,在实验教学中,选用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H)为引发剂,开展格氏试剂的合成反应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以2 mol% DIBAH引发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较为平缓,引发过程最高温度也不超过反应溶剂四氢呋喃的沸点,且显著低于分子碘的引发体系,有利于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以DIBAH为引发剂,能够克服分子碘引发带来的温度骤升等问题,减少烷基溴化镁分子间的脱卤等副反应,提高三苯甲醇的产率;

(3) DIBAH的适用范围更广,对于芳香族卤代烃(如,溴苯)和脂肪族卤代烃(如,正溴丁烷)均表现出较高的引发活性;

(4) 三苯甲醇粗产物的核磁氢谱存在部分峰重叠,较为复杂,但可根据原料和产物的标准谱进行对比解析,有利于提升有机化学专业的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猜你喜欢溴苯氢谱四氢呋喃下期要目化工设计(2022年4期)2023-01-02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4期)2022-09-29Study on related substances in ceftizoxime sodium中国抗生素杂志(2022年7期)2022-08-18核磁共振氢谱在阿司匹林合成实验中的应用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4期)2019-04-29核磁共振氢谱法分析食用油氧化产物中国油脂(2019年1期)2019-01-23溴苯腈与精喹禾灵混用对工业大麻安全性的室内试验中国麻业科学(2018年6期)2018-04-09浅析制药废液中四氢呋喃回收系统的模拟与优化化工管理(2017年35期)2018-01-10辛酰溴苯腈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鉴定研究低碳世界(2016年29期)2016-11-09不同氢供体对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催化溴苯脱溴加氢反应的影响当代化工研究(2016年7期)2016-03-20联合精馏过程分离四氢呋喃-水共沸物的实验及优化模拟化学工业与工程(2015年1期)2015-02-10

推荐访问:试剂 合成 改进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2/65785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