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思政化教育模式构建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余益峰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临安 310053)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大高校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所有学科教学环节,形成学科、实践、管理、服务等育人长效机制。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期间,应充分发挥辅导员与专业任课教师的思政教育优势,借助协同理论创新高校思政化教育工作方法,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国家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等8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各大高校建立立德树人教育机制,并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教学环节,同时明确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思政化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高校应正视自身人才培育的核心地位,在培养优质专业化人才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所有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期间,勇于担当,知己之责,始终坚定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政治立场,在思政化教育的协同作用下,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有志之士。

(一)协同思政化教育内涵

协同思政化教育是在协同育人理念的基础上,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或者同思想教育有关的各学科,在全员育人的格局下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为培养高级人才目标奠定基础[1]。此外,协同思政化教育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既包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有新时期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

(二)协同思政化教育特征

与其他教育特征相比,协同思政化教育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整体性。协同思政化教育包含许多要素,不同要素在彼此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能够使协同思政化教育机制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全员教师达成统一的思想教育目标。全员教师可在协同思政化教育中构建完善的育人计划,对不同育人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体现协同思政化教育的育人价值。二是互动性。通常互动性主要呈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协同思政化教育不只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存在于学科与学科、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只有统筹规划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让协同思政化教育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凸显协同思政化教育的育人作用[2]。

(三)协同思政化教育价值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高校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孵化基地,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课堂教学到日常生活都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育人方案,为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在此前提下,协同思政化教育的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协同思政化教育能够积极响应国家的育人号召。现阶段,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得到充足保障后,精神生活却受网络环境的影响长产生巨大变化,需要高校通过协同思政化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思想认知持有正确性与先进性,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从未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主体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缺乏主动性,导致整体思想政治教学过于形式化。而协同思政化教育的应用有助于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在丰富思政教学内容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未来工作发展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此外,协同思政化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思政素养。高校作为社会与学生之间的育人载体,只有重视思政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积极、正向的优质人才,使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也能自己思想认知影响、改变更多的人。由此可见,协同思政化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施对国家团结、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二者思政化教育理念不协同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引路人,专业学科教师是讲授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在常规思维认知中,高校辅导员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起居、校园活动,以及德育教育工作,而专业学科教师则教授学生未来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负责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只有思政课专业教师才负责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这些常规思维认知观念,导致专业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学科教育,没有意识到专业学科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部分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时,片面认为专业学科课堂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忽视专业课堂学生管理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影响效果。而专业学科教师也未能积极参与学生日常管理,未能对学生学以致用予以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不能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由此可见,高校在思政用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让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发现二者思政育人的契合点,导致二者思政化教育理念不协同。

(二)二者思政化教育方法不协同

通常专业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授,未能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潜藏的思政元素,忽视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引导,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实践活动中无法发挥所学知识,阻碍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正确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本专业学科的实用性产生怀疑。高校辅导员则只关注学生的日常起居、实践活动,以及思想动态等,不能直接参与到专业学科教育活动当中。究其原因是高校未设定协同育人制度,导致辅导员不能有效了解专业学科教师育人情况,不能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无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专业学习的社会服务性。反之,专业学科教师也不清楚学生日常生活的性格特点,不能在专业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由此得知,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无法将智育与德育协同发展,甚至还出现智育与德育相背离的情况,导致极少部分高校学生有才无德,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政治立场,无法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诱惑,在网络中肆意污蔑、抹黑自己的祖国。

(三)二者思政化教育机制不协同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若采用协同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措施等,都是现阶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因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部门各不相同,教育职能分管不同,导致专业学科教师主要围绕学术科研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术科研知识讲授,忽略专业学科社会服务功能。辅导员日常侧重党建行政工作,且每天管理杂事较多,不能全身心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因如此,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未能对课程思政予以正确认知,虽在日常工作中各司其职,却缺少课程思政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无法建立持久统一的协同思政化教育战线。

一是,与时偕行。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应了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基本情况,针对时代发展需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无论是辅导员教师,还是专业学科教师,都应重新审视新时代师生关系,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强制性灌输,与时偕行,积极探寻新时代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育人方式,将“服务于社会”作为培养学生成才的着手点,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创新的育人局面奠定基础[3]。

二是,全面发展。新时代要求高校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均衡发展。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在注重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借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学生学科文化素养,充分发挥二者教育互补优势,达到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加速实现的关键期,高校学生应坚定政治信仰,铭记历史屈辱,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综合人才。为此,高校应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思政化教育模式机制,加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加速复兴梦的实现进程。

三是,双轨并进。智育与德育的全面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作为肩负育人使命的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身工作教育职责,双轨并进,打响高校协同思政化教育攻坚战。辅导员教师应提高自身育人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紧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各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专业教师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提升德育与智育教学质量。二者协作并进,实现高校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相接轨。

四是,集中资源。协同思政化教育模式的创新实施,其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三全育人”为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辅助高校学生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为此,高校在实施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协同思政化教育模式期间,应最大限度地集中教育教学资源,明确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推进各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协同思政化教育优势,形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

(一)打破传统育人理念,建立协同思政化教育新模式

辅导员在高校协同思政化教育模式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无法与每名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此种“单枪匹马”的育人模式受现实因素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表象化,无法起到思政育人的教育作用。基于此,高校应打破传统育人理念,建立协同思政化教育新模式,尝试让专业学科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弥补以往只有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模式,以此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智育+德育”的双育人才质量。

由于兼职辅导员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学生,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容易使学生对兼职辅导员产生亲切感。当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问题时,兼职辅导员能够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并从多个方面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全方位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专业教学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设计相结合,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渗透给学生。这就要求专业学科教师在兼职辅导员期间,应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积极学习国家最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辨别多元化价值中精华与糟粕,使其学以致用,最终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做兼职辅导员期间,专业学科教师要与辅导员始终保持一致协同育人目标,突显兼职辅导员工作的交叉互补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使学生明确新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武装学生思想认知,达到协同思政育人的目的。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思想波动,专业学科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需摸清影响学生思想波动的根源,站在人文道德、哲学辩证、数学逻辑、法律法规等专业视角探索育人内涵,与学生分享同专业有关的历史典故,讲解民族企业发展历程,鼓励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辨是非、晓善恶,以科学思维方式探究现阶段网络文化的利与弊,将真善美作为毕生追求的信念[4]。

(二)实施联合思政教学,构建协同思政化教育新格局

高校辅导员要想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需转变传统辅导员身份,以专业学科助教身份走进学生课堂,协助专业学科教师实现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辅导员教师平常工作繁忙,无法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班风与学风等情况,而且多数辅导员与学生专业领域不同,不能在学生专业方面给予指导帮助。若辅导员以助教身份走进课堂,可以充分了解学生专业课实际需求,在与学生探究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把握学生思想发展情况,利用主题班会或者个别谈话引导等方式,矫正学生思想政治偏差,确保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纯洁性。

在此期间,辅导员以专业学科助教身份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增进与专业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实施联合思政教学,对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同时提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认知与见解,在共同探讨下协助专业学科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环节。随着协同思政化教育格局的创新,专业学科教师还可以在辅导员的协助下,对现行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共同参与设计,共同探究学习有关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政策,根据00后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使专业学科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更具针对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软件已经成为00后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发现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28日,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数量高达26.29%[5]。通过该项数据得知,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难免会有部分学生受西方敌对势力侵蚀,在思想政治认知方面产生误区偏差。基于此,辅导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助教职能,利用互联网平台了解新时代高校学生群体特点,联合专业学科教师坚守互联网意识形态阵地,创建协同思政化教育网络平台,定期为学生转发积极向上且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课上与课下、学习与生活、网络与现实多元化专业教育引领。

(三)拓展多种育人渠道,创新协同思政化教育新方法

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需注重“生本理念”的运用,在主抓学生专业课程的同时,针对学生玩物丧志、崇洋媚外、丧失学习兴趣等情况,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6]。如面对重要节日出现高校学生穿和服拍照事件,辅导员可联合语文专业教师举办“以诗会友”汉服游园活动,活动当日,学生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汉服,在学校与好友结伴而行,浏览操场、食堂等地张贴的经典古诗词上半句,旁边备好笔墨纸砚,让学生填写下半句,填写正确的学生可得到相应奖励。还可以准备空白的宣纸,邀请学生自创平仄押韵的上联,其他同学即兴填写对仗工整地下联。此种校园文化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专业的学习兴趣,又能强化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使学生感受轻盈飘逸的古装服饰之美,领悟对仗工整、合则押韵诗词意境,矫正学生崇洋媚外的偏激思想认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坚守校园文化阵地。

实践教学是检验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辅导员作为专业学科助教,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利用社会庞大的思想政治课堂,逐渐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思政培育时机,与专业学科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法律专业为例,辅导员与法律专业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帮助经济困难且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社会基层的认知了解,明确法律专业的社会责任。在此期间,既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又能帮助学生认识国情,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进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面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学科教师需以专业学科助教、兼职辅导等身份,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协同思政化教育模式,增加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获取真实客观的课堂教学反馈,共同制定“智育+德育”的育人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级日常管理及专业教学,打破二者之间思想政治教育藩篱,找寻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耦合点,发挥二者思政化教育优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辅导员协同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好辅导员这样炼成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协同进化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辅导员 协同 构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2/65807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