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资生猪产业链的策略浅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彭龙鑫

(作者单位: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生猪产业链主要包括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国有企业在进军生猪产业时,应综合考虑市场规模、行业集中度、经营风险等方面因素,集中力量攻坚关键环节,优先考虑规模大、市场整合空间大、经营波动小的行业。以下将从财务管理角度,结合生猪周期影响,分析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一)饲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饲料行业规模以上产能占比达60%,前十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约40%。饲料的主要原材料为玉米和大豆,经营成本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虽然成本可以向下游传导,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猪价上行时,中下游对饲料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饲料业务受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小,盈利空间较大,猪价下行时情况则相反。2021年,在原材料成本走高、猪价持续下行的情况下,饲料业务生产和销售两端承压,大部分上市企业都出现亏损,收入前十名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中位值为-15.7%,销售毛利率仅5.57%。

(二)养殖行业目前仍以中小型养殖场和个人养殖散户为主

养殖行业前十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约17%。由于行业集中度低,行业供给量极容易受小散养殖户跟风增减产的影响,这也是猪产业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养殖行业的盈利周期与生猪周期正相关,猪价上行时养殖业盈利较好,但猪价下行时几乎没有任何手段来对冲经营风险,无论头部企业还是散养殖户都普遍亏损。2021 年,近半数上市企业出现亏损,收入前十名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中位值仅1.72%,销售毛利率仅8.31%。

(三)屠宰(加工)行业集中度较低

屠宰推行定点屠宰政策,属于牌照经营业务,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双汇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其发展的生鲜产品市场份额仅3%。屠宰(加工)行业的盈利模式是收购生猪、屠宰加工、销售猪肉,主要利润来源为猪肉与生猪之间的价差,且无论猪价处于上行期还是下行期,价差都会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屠宰业务的毛利率不高但相对稳定,在3%~10%。屠宰(加工)行业的盈利周期与生猪周期是负相关关系。猪价上行时,生猪价格较高,由于存在其他肉类及冻品的替代关系,成本无法完全向终端消费者转移,屠宰业务的价差小、毛利低;
猪价下行时,情况则相反,生猪价格降幅显著大于猪肉价格降幅,屠宰业务的价差大、毛利高。而直接影响盈亏平衡的是屠宰量,猪价上行时,养殖端惜售造成屠宰量不足,甚至无法消化屠宰场的折旧摊销、人工成本等固定开销,而造成经营亏损。为对冲生猪周期的负面影响,屠宰企业一般会兼营冻品进口销售,国外猪肉价格相对稳定,在国内猪价显著上行时,市场对相对廉价的冻品有替代消费需求,屠宰企业可通过冻品进口销售来弥补屠宰量不足所造成的亏损。因此,屠宰企业受猪周期影响相对较少,中长期业绩相对稳定。2021 年,大部分上市企业仍然保持盈利,收入前十名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中位值3.2%,销售毛利率为8.25%。其中,行业龙头双汇集团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仍保持在20%。

(四)冷链物流、流通销售行业聚集度不同类型企业差异较大

冷链及销售属于屠宰(加工)的配套产业,大型头部的屠宰企业会配备相当规模的物流运力和销售网络,如双汇集团在全国拥有20 多万吨冷库,近20 万平方米的常温库、配送库、4 条铁路专线、1 万多台运输车辆,约19 000 家经销商,100 多万个销售网点,产品在绝大部分省份可以实现朝发夕至。但在广东省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广东省大部分屠宰企业都是以代宰制为主,较少涉足下游的流通、销售环节,渠道资源大多掌握在猪肉批发商手上。因此,上述屠宰业务猪肉与生猪之间的价差利润主要掌握在猪肉批发商手上,下文会对集中屠宰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目前,在非洲猪瘟影响下,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政策,严格限制生猪运输,生猪产业链正在向“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方向加快发展。长期来看,这将加速上游养殖业和中游屠宰业的整合,有利于全产业链条向规模化、集中化及标准化转型升级。国有企业进军生猪产业,应把握政策契机参与行业整合,并结合国有企业实际选择进入领域:饲料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进入该领域需以并购为主,但该产业的盈利空间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在国际形势不明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时,并购存在一定风险;
养殖产业受生猪周期影响亏损压力很大,特别是猪价下行时,为保障基础民生,地方政府可能要求国有企业亏损生产,如煤价上行时国有发电企业要亏损生产保障供电。相较之下,屠宰产业向上链接供给端(养殖户),向下链接消费端(各级经销商和居民),具有平台属性和入口特征,对促进供需平衡、保障质食品安全起到关键作用,是生猪产业链的“关隘要塞”。同时,屠宰业受原材料价格和生猪周期影响相对较小,而且有一定的风险对冲手段,经营风险相对可控。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经济责任,同时还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把关镇守这一“关隘要塞”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应把握生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围绕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动资本布局生猪产业链,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不同业务模式下,屠宰业务的会计核算有显著区别,以下通过电商平台作为类比,介绍现阶段的几种屠宰模式以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

(一)代宰模式

此模式类似“淘宝模式”。生猪的供给端为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300 ~400 头),类似淘宝中的个人卖家。养殖户委托屠宰场屠宰后自行运输销售。该模式下,屠宰企业的平台属性很弱,仅赚取微薄的屠宰加工费(每头猪约50 元),对上游猪源和下游流通基本没有控制力,检验检疫也仅能维持最低标准。一旦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区分养殖户、屠宰企业、配送商、零售商之间质量安全责任。该模式下仅把待宰收入核算为营业收入,相应成本则是屠宰场运营成本及折旧摊销。

(二)改良模式

该模式是对代宰模式的改良,类似“天猫模式”。屠宰场扮演交易撮合角色,根据猪肉批发商的采购需求,直接向中大型养殖企业批量采购生猪,进入屠宰场代宰区域后由猪肉批发商现场挑选购买后委托宰杀。该模式下,屠宰企业的平台属性较强,可撮合供需两端,利用规模优势挑选实力较强的大型养殖企业,对猪源有一定的掌控力。

改良模式下,屠宰企业和猪肉批发商是委托采购关系。相较于代宰模式,改良模式有三方面改进。一是营业收入大。屠宰企业负责生猪的集中采购销售,生猪销售收入可核算为屠宰企业的营业收入,有利于做大企业营业收入。二是盈利空间大。除赚取屠宰加工费以外,屠宰企业还可以为生猪和猪肉交易提供场地,收取生猪进场费和猪肉档口费(进场费约20 元/头,档口费约10 元/头),利润空间有一定提升。以珠三角某一产能200 万头/年的屠宰场(下同)为例,每头猪可收取的增值服务费包括进场费约25 元、配送费约5 元、档口租赁费约10 元、增值服务费约95 元/头、高于待宰费55 元/头。三是经营风险低。屠宰企业只是名义上负责生猪的集中采购,实际交易双方仍是养殖企业与猪肉批发商,屠宰企业自身并不承担猪价波动的损益,既不产生预付和应收账款,也不形成存货积压。

尽管如此,改良模式也只是特殊时期的过渡性产物。由于屠宰企业对销售端缺乏掌控力,其本质仍是代宰模式,生猪和猪肉之间的价差由猪肉批发商赚取,屠宰企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比较弱,进场费、档口费等收入来源并不稳定,在猪源紧张时,只能通过降低增值服务费来维持业务量。同时,缺乏对肉品“中间段”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监管,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三)自营模式

此模式类似“京东模式”。屠宰场不再是单纯的交易撮合,而是实行统购统销,即从大中型养殖企业批量采购生猪,自行屠宰和加工后,统一对外销售猪肉产品。自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双汇集团,其依托屠宰加工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延伸,在全国18 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商业外码等全产业链,拥有100 多万个销售终端,每天有1 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双汇的产品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年产销肉类产品近400 万吨。

自营模式下,屠宰企业对上下游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可利用规模优势提升议价能力,赚取生猪和猪肉之间的价差,即营业收入主要为猪肉销售收入,营业成本主要为生猪采购成本。同时,屠宰企业打通生猪产业链的上下游,便于监管部门对全链条实施监督管控,能够最大限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纵观生猪产业链,除饲料业务以外,其他环节业务的市占率都非常低。按照国外产业发展轨迹以及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高产业集中度更有利于改善生猪品质、提升供给效率和应对猪周期风险。因此,行业整合是生猪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生猪产业具有周期长、资产重、波动大的投资属性,只有具备一定资本实力和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国有企业才具备条件实施产业链整合。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宜实施“先横后纵”的整合策略。

(一)国有企业应抢抓机遇迅速做大屠宰业务规模

目前,虽然不少地方国有企业负责当地屠宰业务,但是受限于地方私宰执法力度,上下游议价能力弱,生产线的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有很大的转型升级空间。因此,综合实力较强,特别是具有一定上下游资源的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区域内的屠宰产业整合,充分发挥政商优势,配合地方政府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投资新建标准化的屠宰生产线。

(二)以混合所有制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产业链运作效率

长远来看,代宰制下的利润空间较小,不利于屠宰企业的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转型。代宰制向屠宰制转型必然要求屠宰企业掌握一定的上下游资源。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系列政策都鼓励引导生猪产业上下游企业投资入股屠宰企业,如广东省《关于加强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推进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养殖、贩运、销售等上下游利益群体参股入股屠宰企业,加快改变“代宰制”等传统屠宰经营方式。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大力引入非公资本,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本优势和民营企业机制的灵活优势,有利于加快屠宰制转型,促进资源在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更好地应对生猪周期的风险,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生猪产业链上下游非公资本的营商环境

上游的饲料、养殖产业的利润率高,但受原材料和生猪周期的双重影响,盈利波动较大,国有企业应根据屠宰产能,适当布局一定的养殖产能,减少生猪周期影响,实现长期效益最大化。而下游的流通销售环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有屠宰企业应加强和民营企业的业务合作,充分发挥非公资本的机制灵活、运营效率高等优势,打开肉类产品的消费市场。而政府应鼓励引导头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生猪产业的上下游整合,在并购、用地、环保、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生猪产业的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猪价屠宰猪肉猪肉将降到白菜价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猪价见底了吗?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中国化肥信息(2019年12期)2020-01-16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疯狂英语·读写版(2019年10期)2019-09-10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猪肉卷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17年5期)2017-06-05生猪屠宰价格信息农家顾问(2016年12期)2017-01-06

推荐访问:生猪 浅析 产业链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2/65816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