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合用奎硫平或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的临床研究 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

【www.zhangdahai.com--慰问信】

  [摘要]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用奎硫平或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氟西汀合用奎硫平)和利培酮组(氟西汀合用利培酮)。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和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果:奎硫平组显效率为72%,利培酮组为4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第2周末起,奎硫平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奎硫平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氟西汀合用奎硫平治疗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疗效好,安全,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氟西汀;奎硫平;利培酮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21-02
  
  采用氟西汀合用奎硫平,与氟西汀合用利培酮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作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6年5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18~64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8分,至少经过2种或2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每种药物治疗时间≥6周)且抑郁症状无明显好转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妊娠、哺乳期妇女;排除伴精神病性症状者,以及曾使用电休克治疗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共入组58例,年龄18~64岁,随机平分两组,奎硫平组,男12例,女17例,年龄18~62岁,平均(32.5±11.4)岁,病程1.5~37个月,平均(4.4±5.6)个月。利培酮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均(33.2±11.7)岁,病程1~39个月,平均(4.4±6.2)个月。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方法
  经1周清洗期,两组均服用氟西汀20 mg/d,治疗期间剂量不变,奎硫平100~200 mg/d,利培酮2~3 mg/d,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治疗,伴有睡眠障碍者合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疗程6周。采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各评定1次。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3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奎硫平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5例,无效3例,显效率72%;利培酮组分别为5、7、12和5例,显效率41%;以奎硫平组显著较好(P<0.05)。
  2.2两组HAMD评分比较
  见表1。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奎硫平组在治疗2周后有明显改善,利培酮组在治疗4周后有显著改善。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奎硫平组出现晨起头昏2例,嗜睡2例,上述反应数天后自行缓解。利培酮组出现坐立不安3例,轻度泌乳2例(均为未婚女性)。上述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及时给心理疏导和解释,数日至1周后基本自行消失。此外,利培酮组体重增加达7%者4例,合用镇静催眠者18例,而奎硫平组4例合用。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3讨论
  最初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抑郁症时,多为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疗效均较理想,且不良反应相对少[1,2]。近年来人们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加强手段,治疗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发现疗效明显而快速[3,4],本研究对照比较奎硫平、利培酮合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发现奎硫平组在治疗第2周末已显示出明显疗效,利培酮组在治疗第4周才显示明显的疗效。治疗6周后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2%和41%,奎硫平组的疗效要好于利培酮组,提示奎硫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的疗效更好。这可能与奎硫平阻断中枢5-HT2A/2C受体而提高氟西汀的疗效有关。也可能与氟西汀联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递质释放的不同影响有关[5]。也与奎硫平能改善睡眠有关。
  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利培酮组,这可能与奎硫平对5-HT2受体的结合大于D2受体,对突触后膜D2受体亲和力低,且快速解离,又对M胆碱能受体不具有亲和力等药理特点有关。因而不良反应轻微,奎硫平组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例数明显少于利培酮组,这与奎硫平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相关。氟西汀合用奎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适用于临床。
  由于本研究采用方法不是双盲对照研究,病例数不多,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李霞,陆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1):173-176.
  [2]翟书涛.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1):301-307.
  [3]闫景新.氯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双盲对照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3):170-171.
  [4]方健忠,梅其一,杨小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36-37.
  [5]徐洪常,多丽丽.拉西酮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94-95.
  (收稿日期:2008-11-11)

推荐访问:合用 难治 抑郁 临床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weiwenxin/2019/0414/7432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