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语文课堂的精神魅力_一个人的魅力在于心灵

【www.zhangdahai.com--先进事迹材料】

  语言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是每一个人获得精神滋养的源泉之一。语文课上的故事当然包含着人文的情怀,包含着人类生命体验的种种形式以及对它们的表达。正是因为语文的精神维度,语文的教学把儿童带进了人类丰富的经验之中,获得精神升华及其表现的方式。
  一个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试图让儿童的心智得以锻炼,心灵得以敞亮、灵魂得以提升、精神得以丰富,那么这个教师进行的就是一种指向儿童的完整性的精神建构的教学。任何一个课程、课堂,只有指向了这样的目的,那才是有意义的,课程才获得了自身的价值。语文课的教学,绝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些或几种语文的能力,而是一种精神发展本身。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也许是具体的,但是,如果这些具体的目标不是指向儿童的心灵的启蒙、自由和解放,不是指向精神的变革,那些具体的目标就是没有意义的。其实语文课的语言表达不是简单地表达,而是表达一个灵魂,一个具有人格的人的所思和所想。人的心灵的澄明和敞亮,丰富和丰盈,精神人格的博大和高尚,就是在自由的心智寻求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语文教学应当是人自由地追求精神更高的境界。
  张康桥老师的《牛郎织女》语文课教学,让儿童成为发问、表达和思想的主体,把语言以及意义的建构还给了儿童,让儿童的精神视野与课文的视野融合,体现了语文的精神维度。语言是人的精神存在的家,是让人的精神得以舒展、得以表现、得以安顿、得以完满的家。语文课体现了这一语言的本质,语文课才是真正地回到了原点和本真,才会引导精神走向丰盈和完满。
  在语文课堂中,精神的活跃体现为儿童的发问。张康桥老师上课一开始,就用生动的语言先引发孩子们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心灵同感,让孩子们自由地阐发自己的感受和问题,没有问题的框框,没有理解的确定指向,让儿童的心灵的触动自主地产生问题,通过问题引导理解和交流。儿童对于《牛郎织女》文本的发问,是精神显示出了触动或感动,那些生动的问题本身已经表现了理解的指向性。从这一点看出,张老师的语文课的开放和自由。
  语文课的问题是理解性问题,并不是期望得到一个确定性的回答,因为对于文本故事特别是如《牛郎织女》这样的民间神话故事,任何问题是没有一个确定或固定的答案的,只有发问本身引导思想的飞翔,进入到文本的天空之中,获得精神飞跃的享受。所以,语文课的问题是引导倾听、理解、交流和同感的根本方式,是扩大文本的视野和意义的方式,如果一堂语文课存在着学生的自由发问,那语文课的教学一定是引人入胜的,一定是尊重儿童的心灵的、自由的。
  张康桥老师的语文课,让儿童用自己的精神去形成自己的理解,让儿童在理解中敞开自我,与事、与人、与物展开交流,儿童成为语言的主人。语文教学中理解的主体是儿童,也就是说,面对语文的叙事,儿童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精神理解,这一理解建立在儿童的心灵的自主与自由上。儿童的阅读体验是独特的,他的发问和解释表现独特的思想和精神的指向,儿童虽然没有教师那么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没有教师成熟的人格和知识的结构,但是对于语文叙事,儿童能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上形成自己的理解,这一理解建立在儿童自由的想象力上,正是想象力使得儿童的理解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这正是儿童精神和心智、想象和创造、表达与理解形成的关键,也是他们独特性精神形成的方式。
  每一个儿童的精神视野是独特的,他阅读故事产生的感触是独特的,他获得的意义也是独特的。所以语文课不能把儿童的理解简单化、定型化,不能把孩子们的对于文本的丰富想象、对于意义的理解平面化或片面化,更不能用一种思维模式解释文本。张老师的语文课教学把理解、欣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把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而不是设定一种更准确或者更标准或者更正确的解读。他的课堂没有用过度的解释把孩子们的理解固定在一个事先设计好的思路上,而是开放性地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正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方式,因为,理解的过程所产生的精神投射,就是儿童自己的精神成长本身,儿童超出了自己的视域,获得了一种对于故事的精神体验,等于他们的精神存在的领域超越出了当下和自我的局限,从表达和交流中,获得一种扩展了的精神地平线,心灵的宽广就此产生。
  语文教育的意义生成建立在儿童的自主理解之上。语文一定要使儿童能够自主地理解世界,理解人,理解宇宙,理解自己,这一理解不是简单地获得一种知识,而是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语文文本所展示的意义世界中,从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儿童自己具有充分的理性和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情感与意志,他们在语言之家中获得的意义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给予的,而是自主理解所建构的。心灵是自由的,精神是自由的,语文(思想、情感的生成、交流和理解)就应当是自由的,语文课的教学应当是自由的。
  张康桥老师的语文课,朴实自然,开放自由,丰沛饱满,让儿童自由地抒发感悟和理解,课堂成为儿童精神展现的时间和空间,儿童的理解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由的希望,对于善良和纯真的赞美,对于恶与暴力的反抗,这其实就是语言理解的精神意义。儿童的心智、灵魂、个性在自由的发问、理解、诠释、表达、交流中获得发展,语文教学实现了语言发展和精神锻炼的双重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心灵自由、精神飞升的方式,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语文才是精神之故乡。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心灵 语文课堂 魅力 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ianjinshijicailiao/2019/0321/2606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