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作文 自拟三清饮治疗粉刺100例

【www.zhangdahai.com--宣传标语】

  关键词:三清饮;粉刺;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0-02
  笔者采用自拟三清饮治疗粉刺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均为2006年本院门诊病人,其中女58例,男4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者41岁;皮损以粉刺、丘疹、脓疱型粉刺为主者68例;有结节、囊肿型粉刺24例;聚合型粉刺8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三清饮治疗,处方:桑白皮15g,枇杷叶15g,地骨皮15g,黄芩10g,黄连10g,蒲公英10g,栀子10g,紫花地丁15g,三棱10g,皂角刺20g,莪术10g,重楼30g,丹皮10g,玄参30g,泽泻15g,鹿角霜15g.每日1剂,水煎服,再以药液加陈醋冷却后外敷。
  
  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100例,治疗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2周。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82例;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10例;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8例。
  
  4 典型病例
  
  杨某,女,17岁,于2006年1月14日初诊。患者面部长粉刺1年余,此起彼伏。曾用过多种祛痘霜、药膏等均效果不佳,平素喜食甜食、香辣之物。查:额部、两颊、下颌等处皮肤长有众多粉刺,间有部分黄豆大丘疹、脓疱,时感痛痒不适,口干、烦躁、舌红、苔黄、小便黄、大便干难解,脉弦数。中医诊断为粉刺,属心脾积热,热毒壅结。治宜:清心泻火,解毒消痈散结,方用三清饮2剂,水煎内服,每日3次服,每剂3日。并以三清饮药液加陈醋冷却后外敷,每日2次,每次20min。嘱忌食香辣甜腻之物。2诊:症状明显好转,脓疱消除,粉刺减少,已无痛痒等症。舌红,苔薄黄,小便正常,大便软润,脉沉数,续用原方2剂,内服并外冷敷。3诊:面部皮肤平整光滑,粉刺消失,无新皮损出现,舌脉象正常,大便微稀,续用原方加神曲、焦楂、砂仁2剂,内服而愈。
  
  5 体会
  
  粉刺多发于面部,以丘疹、脓疱、结节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相当于寻常性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青年。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肺、心、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正如《内经》所说“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又如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门》所说:“五脏不和则六腑不通,六腑不通则九窍疲癃,九窍疲癃则留结为痈。盖痈疽必出于藏腑乘变,开窍不得宣通而发也”。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外合皮毛,如肺气郁热,循经上冲颜面,熏蒸肌肤,则血热蕴阻,气血瘀滞而生红斑、丘疹、疖肿。心主火,主血脉,其华在面,心火亢胜,热毒内积,发于肌表,则面生脓疱、痈肿等,正所谓“诸痛疮痒,皆属于心”。另外脾主运化,主升清。颜面部为阳明经循行部位,如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物,则致湿热内生,阻滞气机,不降反升,循经上逆颜面,蕴结于肌肤而成此病。故本病的治疗及治法上亦应以清宣肺气,泻心脾火毒,祛脾胃之湿热为主。以此为原则自拟三清饮治之,方中桑白皮、枇杷叶、地骨皮、黄芩清热宣肺;黄连、栀子、泽泻、玄参清心泻脾降火;蒲公英、紫花地丁、三棱、皂角刺、莪术、重楼、丹皮、鹿角霜清热凉血,消痈散结。诸药合用则肺、心、脾胃之热得清,邪热血清得除,疔、疱、痈肿得以消散,故邪去正安,气机调和,血脉通畅而痊愈。

推荐访问:粉刺 三清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uanchuanbiaoyu/2019/0423/9107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