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www.zhangdahai.com--争先创优】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重点。方法 通过对42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护理,对其并发症的种类及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根据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总结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结论 术前做好有关栓塞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控制血压,及时准确按医嘱用药,保持大小便通畅等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的异常改变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脑血管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任何可能增加血管内压力的情况如兴奋、疲劳、便秘甚至体位变化和饱食,都可能导致动脉瘤破口的开放,发生再次出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每次出血的死亡率约为30%。且逐次递增。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方法。本科室于2005年开始开展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收到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12~80岁,平均32岁,本组患者均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导引管,再经导引管插入微导管,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
  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1 脑出血 是脑动脉畸形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动脉瘤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发生的原因可能为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大小便、颅内压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等引起,动脉瘤破裂可发生在术前、术中,也可发生在术后。颅内压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少围术期引起颅内压波动的因素对防止动脉瘤破裂有重要意义。因而术前多与患者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栓塞的必要性和栓塞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接受治疗。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按医嘱给予缓泻剂。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脱水药物及镇静药物。有出血征象时,立即做好急诊开颅准备、术后卧床3 d,避免过早离床活动。控制收缩压在150 mm Hg (1 mm Hg=0.133 KPa)以内,或平均动脉压在75~93 mm Hg,根据血压随时调整药量。防止因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而诱发出血。本组无1例发生再出血。�
  2.2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导管、导丝、造影剂反复刺激血管壁和患者精神紧张有关。因此术前需做好栓塞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血管内介入治疗后48 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头痛程度、意识状态、肢体功能,以避免因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致脑神经不可逆的损害。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张口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对脑血管痉挛患者应用提高血压、增加血容量和血液稀释度的治疗。按医嘱应用血管解痉药。尼莫通是一种具有脑组织选择性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但此药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用量及速度,输液过程中应用微量注射泵以4~6 ml/h注入,同时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并注意有无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临床表现。用药过程中,多巡视陪伴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本组病例中,有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其中2例表现为头痛和烦躁、妄语等一过性精神症状。1例术后回病房即出现意识改变,失语和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经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症状改善,康复出院。�
  2.3 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主要并发症,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痉挛、低血压、低血容量致脑灌注不足,相对的高凝状态是发生血栓栓塞的主要诱因。因此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言语及肢体的变化,警惕是否有失语,肌力下降,偏瘫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还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是否正常,如出现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肢端苍白,皮肤温度下降,下肢疼痛等,在排除局部包扎过紧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发生下肢血栓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为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需常规皮下注射速碧林,稳定后应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等,以期达到有效抗凝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在使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2.4 穿刺部位血肿
  局部血肿多发生在术后6 h内,发生率在4%,原因是穿刺操作造成血管损伤,拔管后压迫不当,沙袋使用不当,术后穿刺侧肢体活动频繁,血压过高或凝血机制障碍等。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淤斑、血肿情况,密切观察血压。若血压下降明显,应警惕上述并发症的可能。术后嘱患者平卧24 h,穿刺侧下肢制动6 h并保持伸直位,拔管后应按压30 min,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2 h,严格控制血压。本组1例患者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2 cm× 3 cm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脉推注,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并行局部冷敷,抬高下肢15°,以利于静脉回流,及时处理后渗血情况改善。后期给予热敷、理疗,血肿逐渐消退。�
  2.5 神经功能障碍 此并发症多是正常血管误栓或脑血管痉挛所致。患者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神志障碍,偏瘫、失语、偏盲,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等。故术后应观察患者神志状态,肢体活动情况,语言视力和感觉功能等情况,异常者及时按医嘱给予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剂和高压氧等改善神经功能的状态治疗。本组未发生此并发症。�
  2.6 癫痫 在栓塞术中或术后患者发生的非原发病灶所致的癫痫,原因可能有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误栓正常脑动脉所致脑缺血,造影剂的毒性作用也可发生。术中发生癫痫应停止栓塞,术后应观察患者有无癫痫发生。及时抗癫痫治疗。并注意患者的安全保护。对术前有癫痫病史术后按医嘱应用抗癫痫治疗。 �
  2.7 弹簧圈断裂与移位�
  3 小结�
  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的开展,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治疗关键在于术前、术后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能确保治疗的良好效果。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神经介入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2.�
  [2] 刘建民,等.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1046-1047.�
  [3] 孟蕾蕾.血管内神经外科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推荐访问:动脉瘤 并发症 血管 护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zhengxianchuangyou/2019/0406/5906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