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胃镜病理诊断报告吗

【www.zhangdahai.com--述职报告范文】

在民间有种说法是“十胃九病”,说的是基本每个成年人都会有点胃方面的疾病。近日,长沙市民李先生因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根据他的病情给他做了个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胃内有个小息肉,于是医生建议他取活检做个病理检查,焦急等待了三天,结果终于出来了,但李先生拿着病理诊断报告一头雾水,于是病理科医生给他解释其病理诊断结果为“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病变,李先生才松了一口气,因为息肉也有可能是恶性病变。那今天我们来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胃镜病理诊断报告的相关知识。

一、慢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

是胃粘膜最常见的病变之一,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有无伴有急性活动等。大多经治疗或合理饮食而痊愈,少数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除了胃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到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依其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变。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状态,就是说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高。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是胃癌的一般发展过程。因此,萎缩性胃炎不必惊慌,但需胃镜定期随访。

二、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胃粘膜轻度肠上皮化生比较常见,提示胃粘膜损伤。完全性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完全被正常的肠上皮所取代。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又分为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其中不完全肠化生,尤其是不完全大肠化生可能与胃癌有密切关系。肠上皮化生伴随胃粘膜的萎缩,是胃癌前期病变,中、重度肠化生需胃镜定期随访。

三、息肉

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

1. 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

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恶变率更高。

四、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有些报告单上会出现“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的性质出现异常,包括細胞大小、形态、排列异常,粘液分泌减少,细胞核细胞浆比例减少,细胞核极向丧失,假多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为轻中重三级。现在国际学界将不典型增生改称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不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癌前病变,应定期复查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及时处理,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案

五、癌

如果病理诊断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那么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一般胃镜活检只是确定病变性质,病变发展到哪一个程度要等大体标本切除后,通过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的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来定。

以上就是关于胃镜病理诊断报告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应该能初略看懂胃镜病理诊断报告了。

推荐访问:胃镜 病理 你懂 诊断 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2023/0401/5780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