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初探】应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www.zhangdahai.com--班子述职报告】

  【摘要】大学生就业事关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当前的大学生服务体系中,在宏观还是微观自身角度,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通过透视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解决就业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服务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宏观调控,高校为依托,社会(企业和中介)为补充和监督,针对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分工不同却又相互制约的就业服务体系,其基本要素是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中介)和大学生。在大学生就业中,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不无裨益的。
  一、高校就业服务的重要性
  就业是事关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业服务评价体系要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遵循就业服务的内在规律,符合就业工作理论要求和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深入研究政府、高校、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等要素与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就业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宏观层面:国家对于就业服务财政投入不足,宏观调控力度不强。目前,教育的经费占据国家GDP的4%的目标提出多年,但一直没有实现,而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63%,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公共服务是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所以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建立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此外,在劳动制度、人事制度、户籍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政策强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建立起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互动互利的模式。
  (二)微观层面:高校就业服务自身层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内高校基本建立了职业指导服务的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就业服务相对来说单一,师资队伍不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主要来源于从事过学生管理的行政干部或是政治辅导员,还有“两课”教师、专职学生工作者,甚至有的只是请一些事业成功的人士来学校做讲座,整体来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化专家的素养,参差不齐。目前各个学校已先后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育教学结构和内容都不完善,多数高校的创业指导也仅限于理论指导,而大学生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创业模拟锻炼甚至参与实际的创业锻炼。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如招聘面试室、洽谈室、就业网络平台等。但是没有专门的就业资料室、咨询室、测试室等。另外目前就业的评估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招生就业处、二级院系等分别向学校签定责任状,毕业生就业率与经费,专业设置等挂钩,这种目标导向型的就业服务,不利于就业质量的提高,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优化高校就业服务的措施
  (一)提升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就业指导人员一般具有相关专业的博士或硕士学位, 且经过考试达标、获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国外高校还聘请经验丰富的各行业专家作为就业指导顾问。聘请专业型、专家型的就业指导队伍保证了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以上海高校为例,可以以职业咨询师带动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的单线模式,并将就业服务与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紧密结合。以“职业生涯理论”为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职业生涯贯通起来。发达国家的高校就业服务已经延伸到“在读―就业前―就业后”,形成了一体化的过程。就业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在校生,已毕业的校友仍可回到母校接受各种职业指导和培训,获得学校延续不断的服务和帮助。学校注重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跟踪分析,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就业的参考依据。
  (三)实现就业信息数字平台建设,这是就业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加强与传统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和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信息资料库,及时提供信息服务;要建立动态的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系统,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等,为高校今后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改进提供依据。
  (四)就业指导模式多元化。突破传统的就业指导课、讲座,新增一对一咨询、实训、“实战”指导等。要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就业指导课,应保证课时,保证内容的全程化、系统化;讲座应以聘请相关社会成功人士来校作讲座为主,主要畅谈其成长和创业的经验体会,激励大学生的成就感和创造欲;可以单独设创业咨询服务等,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模拟创业甚至实际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具体的咨询和帮助;“实战”举办以班为单位的小型模拟招聘会等,为大学生提供“实战”机会、进行应聘现场指导,等等。一切旨在帮助大学生寻找自己性格、能力、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五)开展双困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双困生指的是家庭困难,导致困惑的就业弱势群体,在传统观念中,大多数贫困家庭都希望子女能够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或找到高薪工作。这种思想对贫困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一对一”的就业指导,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和科学就业观,帮助贫困生调整好就业心态,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同时,学校应该为贫困生尽可能提供相关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六)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完善。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包括就业指导、就业率、就业手续、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个环节。如就业指导总动员,二级院系的领导和教师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指导,应与其业绩、年度考核或者评优挂钩。设立“大学生就业意见信箱”,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就业指导老师不履行职责,对就业手续办理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映,对就业工作进行监督。同时也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便于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健,杨秋玲.论校友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时空,2008(3):108.
  [2]崔雪冬,李平,于婧.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6(7).
  [3]王军.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5(8):48-49.
  [4]程灵.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欧美高校的就业指导及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4):23.
  [5]刘大为.把握机遇,加强合作,努力开创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6]包慧珂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6(2).
  [7]赵颖.高校构建有效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困境与出路[J].人力资源开发,2009(3).
  [8]高世杰,王增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工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
  [9]刘六生,马锦.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0]谢维和.中国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10).
  [11]黄少斌.高校新型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研究,2004(10).
  [12]郑理,蒋礼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初探[J].科学咨询,2008(8).
  [13]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编写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初探 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banzishuzhibaogao/2019/0316/1623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