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西医糖尿病医院_中西医联合治疗22例糖尿病肠病临床分析

【www.zhangdahai.com--班子述职报告】

  糖尿病肠病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未达标,造成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发症的一种,临床上以顽固性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为特点。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糖尿病并神经病变161例其中糖尿病并肠病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2例,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二次报告提示的糖尿病诊
  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在38~68岁,病程5~20年。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11例,单纯腹泻、便秘4例,合并肾病4例,同时合并末梢神经病变2例,同时合并有冠心病2例。
  1.2临床表现除具备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一般症状外,其特征性表现是肠道功能紊乱,顽固性、无痛性腹泻和吸收不良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稀水样,每日少者5~6次,多者可达10~15次,甚至大便失禁,尤其以午后及夜间为显。本组腹泻12例,便秘7例,大便失禁3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胃虚弱者5例、脾肾阳虚者3例、肠燥津伤6例、气虚淤阻5例、湿热中阻3例。
  1.3辅助检查22例病人入院时血糖(空腹)8.5~22.6 mmol/L。入院后糖化血红蛋白 7%~8.5%,19例胰岛素释放试验峰值延迟,其中3例胰岛素无峰值,整个数据低平。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消化道钡餐检查,10例患者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胃及十二指肠球炎征象者6例。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4例,肝胆、胰腺检查有2例胆囊炎,余无异常发现。
  1.4 治疗方法 病人采取运动及控制饮食和血糖,同时肌注B1100 mg、B12500 μg,每日一次,每四周为一疗程,联合采用中药等治疗。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香 、六君子加减,药用党参、云苓、炒白术、陈皮、法夏、炒山药、扁豆、莲肉、香、砂仁、吴茱萸、甘草等。(2)肠燥津伤:治宜滋阴养液,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味。药用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砂参、竹茹等。(3)气虚淤阻:治宜健脾益气、祛痰通络、药用黄芪、党参、山药、茯苓、当归、黄精、桃仁、陈皮、葛根、五味子、大麻仁或未壳等。(4)湿热中阻: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葛根连汤加味。药用葛根、黄连、虎杖、苍术、泽泻、山药、扁豆、茯苓、白蔻仁等。(5)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党参、吴茱萸、干姜、白术、五味子、肉豆蔻、补骨脂、诃子、赤石脂、柴胡、升麻等。口服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水煎200ml分二次早、晚湿服平均病程28天。
  
  2 结果
  
  联合采用中药等治疗后2~4个月病情得到控制15例,余7例加用解痉剂东莨菪碱10~20mg静滴,7~10天为一疗程,补充各种维生素病情逐渐得到控制。
  
  3 讨论
  
  3.1 糖尿病肠病诊断 糖尿病肠病的发生率文献报告[1]糖尿病肠病的发生率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11.2%,本组病人占同期住院糖尿病并神经病变者人数的10.5%,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1)确切糖尿病史。(2)顽固性、无痛性腹泻、水样便、可有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亦可有大便失禁。(3)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4)消化道钡餐检查可有小肠吸收不良现象。(5)积极控制饮食和血糖及对症处理有效。具备以上几点即可诊断糖尿病肠病。文献报告几乎所有糖尿病之腹泻都可能是肠病所致[2]。本组病人初诊急性肠炎,急查空腹血糖为10.3~21.1mmol/L,给予抗生素治疗5~7天未见好转,诊断糖尿病肠病停用抗生素,积极控制血糖,以糖尿病肠病及中药治疗后血糖稳定在5.4~6.1 mmol/L(空腹)。餐后2h血糖6.1~7.2 mmol/L之间,腹泻明显好转。
  3.2治疗糖尿病肠病发生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2]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的学者认为主要是自主神经病变所致。今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肠病患者的肠细胞中缺少α2-肾上腺能受体较容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失调。有文献记载[3],由于小肠通过时间延缓,细菌过度生长,促使胆盐分解,引起腹泻。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上述病变导致肠道功能失调,而出现肠病之表现。糖尿病肠病的治疗:(1)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2)平稳、有效、持久的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前提。努力使血糖控制在身体适应的范围。本组病人有5例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在口服降糖药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较快得到控制,腹泻亦随之好转。因此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快速使用胰岛素是治疗有效措施。(3)使用维生素B1、B12。目前认为这种物质的缺乏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对糖尿病肠病患者可常规应用维生素经1~2疗程后13例病情得到控制,取得满意的疗效。(4)中医认为消渴病其主要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①中医学多以虚证论治,而且以脾虚为主,日久造成脾肾两亏。治疗应以补肾健脾为基础。②依据疾病不同的阶段性配合养阴、泄热、怯湿、活血等法则遣方用药,常能给疾病治疗带来转机。当然糖尿病肠病根本的治疗与血糖的控制分不开。血糖控制越理想,糖尿病肠病的治愈率越高。临床中切记不能一味地应用润肠剂或固涩药,需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证,灵活的变通、期诚善矣。(5)654-2治疗,对于经过上述处理腹泻仍未见好转者,若无高血压病史,可试用654-2,本组6例病人加用上述治疗后腹泻得到控制。可能与654-2扩张血管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有关[4]。
  综上所述糖尿病肠病若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非内分泌科医师对此病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有的病人被误诊为急性肠炎或其他炎性疾病,而误用大量抗生素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因此,应引起同道的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1]王清珍,等.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7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86,8(5):11-12.
  [2]刘新民,等.实用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189-190.
  [3]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1-212.
  [4]顾淑芬.645-2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1989,4(9):413-414.
  (收稿日期:2008-09-27)

推荐访问:中西医 糖尿病 临床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banzishuzhibaogao/2019/0401/4996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