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论治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怎么治

【www.zhangdahai.com--村官述职报告】

   关键词:瘀血;活血化瘀;心血管疾病;血府逐瘀汤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16-02
  心血管疾病大多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血脉。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从而致使心主血脉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脉瘀阻而出现心前区疼痛,且固定不移,或痛如针刺,更有面色暗,唇甲青紫,舌质呈紫色、紫黑色,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等血瘀证的表现。活血化瘀法是使心主血脉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基本治疗方法。
  1 中医之瘀血
  古人认为,血液的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流动不已,以通为顺。祖国医学对瘀血的认识是建立在对血的生理病理基础上的,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的,均称瘀血。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淤积的内外因素,均可致瘀血形成。
  其成因包括:①气滞血瘀,《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②血寒致瘀、血热致瘀,《医林改错•积块》曰:“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此外还有因虚致瘀、血出致瘀等[1]。
  2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属祖国医学中“八法”中的消法。中医在治疗血瘀证方面,《内经》提出了“血实宜决之,去菀陈�”、“输其气血,令其条达”、“留者攻之”等治疗原则,张仲景遵循《内经》,针对瘀血形成的不同病因,从整体出发,掌握辨证施治原则,创立出:行气活血、泻热通瘀、温通化瘀、破血逐瘀等多种治法。现代研究认为活血化瘀法主要通过:改善血流变、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免疫等方面作用于心血管系统[2]。
  3 临床运用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医辨证多属心血瘀阻。跟随导师出诊期间,就曾见到吾师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明显改善了多例患者病情。现举验案一则,详述如下。[JP]
  裴某,女,64岁,于2009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有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素胸闷憋气等不适反复发作,1周前因受凉后加重,曾自服通心络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遂来就诊。现症见: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偶有心前区疼痛,牵及后肩背不适,活动后加重,无烧心泛酸嗳气等症,纳可,寐差,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脉涩。证属心血瘀阻,治以活血化瘀、宣痹通络。处方:桃仁15 g,红花15 g,当归15 g,生地15 g,赤芍15 g,川芎15 g,丹参30 g,牛膝15 g,柴胡15 g,枳壳15 g,降香15 g,延胡索20 g,酸枣仁30 g,远志15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2009年11月26日)诉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较前明显好转,仍觉心慌不适,夜寐尚可。于前方去酸枣仁、远志、郁金、石菖蒲,加:炙甘草12 g,党参15 g,麦冬15 g,阿胶15 g(烊化),桂枝12 g。三诊(2009年12月3日)诉诸症均较前好转,嘱上方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定期随诊。
  [KG(0.1mm]按:根据该患者所见之心前区不适症状,中医辨之为胸痹,证属心血瘀阻。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另加丹参以加强化瘀之效,牛膝可祛瘀通经、引血下行。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故加柴胡、枳壳、降香、延胡索之属共奏行气、祛瘀、止痛之功。且因患者夜寐差,故加酸枣仁、远志、郁金、石菖蒲之类以宁心开窍、解郁安神。全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使活血而无耗血之虑, [LL]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二诊见患者胸闷憋气好转,夜寐尚安,独见心慌不解,此因患者病情日久,令心之阴阳气血亏虚,失其所养,鼓动无力,则见心动悸、脉结代。仲景《伤寒论》中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故于前方去酸枣仁、远志、郁金、石菖蒲,加炙甘草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党参、麦冬、阿胶益气养血,桂枝温通心阳。用之以补阴阳、调气血、复脉。[KG)]
  参考文献: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34~235.
  [2]胡德胜,郭伟星,于杰.心血管疾病活血化瘀论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66~67.
  (收稿日期:2011-04-15)

推荐访问:心血管疾病 瘀论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cunguanshuzhibaogao/2019/0424/9276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