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安全用药管理]中药熏蒸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www.zhangdahai.com--个人述职报告】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安全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700份资料中,发生不良反应32例,主要原因是超量使用、个体差异、剂型因素、人为因素、药物自身因素。结论:分析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针对性的加强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1-2]。本文主要探讨我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期为临床上进行安全用药管理提供参考。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总结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门诊开具的中药处方700份(从每月的中药处方中随机抽取50份),其中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32份发生率为4.6%。
  1.2 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32份资料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将依据病例数多少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排序。
  
  2.结果
  
  2.1 患者的性别、年龄。本组发生不良反应32例中,男性18例(56.3%),女性14例(43.8%)。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占到46.9%。发生不良反应的性别、年龄分布的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2.2 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体现在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身体各个部位。
  2.3 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在本组中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超量使用,其次为个体差异、剂型因素、人为因素、药物自身因素。具体的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中药是人们用于防病治病,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药源之一,但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即根据药性辨证施治,用的合理,有利于人体疾病痊愈;用之不当,则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开发和生产迅速增加,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side effects)、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后遗效应(after effect)、继发效应(secondary effect)、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及“三致”(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作用[3-5]。一般是可预知的,但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则是难以恢复的。不良反应分为A,B两大类。A类反应主要是毒副作用,B类反应则为特异质或特应性反应。少数特异质者对于某种或某几种药物可出现极为敏感或极不敏感的反应。特应性的意思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特性;特有的易感性;奇特的反应”。B类反应又可进一步分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本组调查结果显示700份资料中,发生不良反应32例,其中,男性18例(56.3%),女性14例(43.8%);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占到46.9%;涉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身体各个部位;超量使用、个体差异、剂型因素、人为因素、药物自身因素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医院要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用药管理,以尽可能的提高用药安全性。①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如补药吃多了会上火,清热解毒药吃多了引起腹痛、腹泻,活血药过量易造成内出血等。药剂科工作人员要对患者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避免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 注意妊娠期妇女用药、儿童和老人的安全用药。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6],同时作为药剂工作者一定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对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服用说明,包括服用时间、剂量、注意事项,以防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③临床医师应熟悉中药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如清开灵注射液其功能是清热、化痰、醒神,主用于热病所致神昏、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而对外感风寒发热者不适用;病人应遵从医嘱。 ④对中药注射液中过敏反应的高发品种(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剂)应先做皮试[7]。用药前详细询问家族史、用药史和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并做好抢救准备,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⑤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正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存在,及时反馈中药不良反应信息,减少漏报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可得,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到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针对性的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提高临床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莫斌斌,符成海. 260例中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 (10): 625 � 626.
  [2]张纾难,王微.谈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J].中国全科医学,2001, 4 (2) : 146 � 147.
  [3] 薛建来,蔚红华.中药不良反应简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52.
  [4] 蔡小燕.212例中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20(3):352-353.
  [5] 欧明,王宁生.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9-260.
  [6] 李丽,刘日升. 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4,13(3):61-62.
  [7] 高菁, 朱令元. 11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6, 12(6):335-337.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 430100)

推荐访问:用药 不良反应 中药 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gerenshuzhibaogao/2019/0315/1550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