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HIV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_如何对腹部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www.zhangdahai.com--教师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AIDS、HIV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0例AIDS患者与HIV病毒携带者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24例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自我护理意识增强,家庭护理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缓解,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 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与自我保护、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做好消毒隔离、临终关怀,指导家庭护理是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手术;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05-0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正在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和患者报告数量与日俱增[1]。我国已进入发病死亡高峰,并且呈现波及范围广、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特点;疫情已经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例报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具有不可治愈性的特点,可出现相关器官感染、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笔者对本科2005~2009年收治的50例AIDS、HIV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5~2009年收治的50例AIDS、HIV腹部手术患者,除1例并发全血细胞减少、大出血死亡,其余都好转出院。研究的5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8~71岁;阑尾炎16例,胆囊炎、胆囊结石16例,腹部创伤10例,疝4例,胃肠穿孔4例,其中有1例死亡,5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观察
  手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认为AIDS或HIV感染者。
  1.2.1 临床表现
  患者均表现为体质消瘦、乏力,不思饮食、体重下降,伴有腹痛、腹泻、发热、下腹部包块,外伤者创面流血、伴腹膜炎症状、体征。
  1.2.2 心理状态
  得知被确认为AIDS或HIV感染者,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无助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拒绝手术治疗。
  1.3 处理方法
  将50例AIDS、HIV感染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
  1.4 护理要点
  1.4.1 消毒隔离及护理
  1.4.1.1病房要求 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患者需要单独隔离。有经济能力需要特殊要求的患者住单人房间。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1.4.1.2 皮肤黏膜保护 为患者提供宽松治疗环境,不提倡过多隔离措施。护士吸痰时需穿隔离衣、戴面罩及一次性手套。手接触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患者之后及护理另一个患者之前必须洗手。
  1.4.1.3 操作要求及污染物处理 安排有经验的护士为患者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患者或污染危险性较大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进行侵入性治疗如穿刺、注射等,用过利器必须放到锐器盒中。器械用0.5%“84”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引流袋经消毒毁形处理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回收处理[2]。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再清洗。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1.4.1.4 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3],如胆囊、阑尾、结肠癌等手术;目前腔镜特殊污染后的消毒效果尤待考证,为防止交叉感染,本院对特殊感染患者禁止使用腔镜;术前必须做HIV监测,结果阳性者选择开腹手术。
  1.4.2 心理护理
  艾滋病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光彩的疾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折磨,同时也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常常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沮丧,甚至自杀,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
  1.4.2.1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思想品德、通情达理,成为一个有效的帮助者。通过真诚交谈、积极倾听,收集患者健康资料,了解患者需求以及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效沟通使患者建立起信任感,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4.2.2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 患者作为“弱者”,自我评价往往较低,但却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敏感,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自尊心易受伤害,希望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针对不同患者,找出引起不良心理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心理支持。护士应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满足合理要求,解除患者孤独恐惧感。抑郁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社会支持是艾滋病患者抑郁的负面因素[4],因此应改变观念、做好家属工作,让患者更多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1.4.3 切口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敷料潮湿及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用一次性换药碗,戴手套;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每日中频脉冲治疗两次。切口达到Ⅰ期愈合。污染物用0.1%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用双层袋子盛装、贴上特殊污染物标签,再按医疗废物处理。如果使用消毒换药碗,必须单独用容器盛装、经过2%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经特殊标识送供应室处理。
  1.4.4 饮食与护理
  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增进患者食欲。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输液或鼻饲,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摄取足够水分及热量,如牛奶、果汁或巧克力等,指导食用肉沫、蛋羹、适量蔬菜及水果,多食百合、银耳。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1.4.5 健康教育,宣传AIDS的防治知识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健康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目的及意义, 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不是烈性传染病、而且病程及生存期较长。通过宣传栏、手册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预防措施、正确求医等。
  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体质虚弱者可在床上做四肢伸展活动;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咳嗽,防止并发症发生。
  1.4.6 家庭护理
  患者常常自责和内疚,顾虑重重,不情愿接受陌生人照顾,因此家庭护理极为重要[5]。患者在家人和朋友温心照顾下极为安全,心理得到安慰,有助于解除病痛。通过宣传教育,消除不必要的担心与误解,培训家庭护理人员、掌握护理知识,让患者从家庭中获得满意照顾及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7 临终关怀
  患者面对死亡、人们歧视出现愤怒、否认等心理问题。护士应摒去人们谈“艾”色变思想,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愿,尽力帮助完成;还应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加强责任心,用娴熟的技术和周到的护理,让患者平静离开。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干预前后护理效果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主要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使CD4+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机体失去免疫功能,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目前尚无特效药医治,患者将终生携带病毒;随着病程发展可出现各器官功能下降而引起相关疾病,难免导致阑尾炎、胆囊炎的发生;患者为解决痛苦求助于医生,但是担心被歧视、被拒绝而迟迟不敢前往,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后才就医,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6]。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00 000例,占全人群感染率的0.05%,并且感染者从嫖娼卖淫的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发病率在逐年增多[7]。社会上还存在谈“艾”色变的现象,歧视、孤立艾滋病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家人的遗弃,“艾”成为不自重的标志。患者得不到社会、家庭的支持,感到悲哀、消极、抑郁,不配合治疗,甚至轻身。
  倡导因病施治,关爱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加强疾病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势在必行。在防治疾病队伍中,护理人员始终站在最前沿,需要护士以娴熟的技术、爱心为患者服务。同时宣传艾滋病科学知识,提高人们认识,改变观念。
  [参考文献]
  [1] 戴志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58-560.
  [2] 吴光煜.传染病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1):45.
  [3] 康庆芝.腹腔镜和开腹治疗异位妊娠手术后宫内再孕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91-192.
  [4] 韩婷婷.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述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23-24.
  [5] 陈征.艾滋病的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21(3):15-16.
  [6] 王沛,齐海妮.胸外科HIV阳性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63.
  [7] 刘保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7):494-495.
  (收稿日期:2011-09-27)

推荐访问:腹部 护理 患者 手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jiaoshishuzhibaogao/2019/0417/8053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