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例哪项不会导致产后出血_产后出血78例临床分析

【www.zhangdahai.com--读后感】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院近2年78例产后出血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多次孕产史、巨大儿、羊水过多、疤痕子宫等。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加强宣教,有效避孕,减少人工流产,加强围产保健管理,合理减少剖宫产率,从而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防治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此如何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已成为目前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文对本院近2年78例产后出血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及重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产科分娩总数例为7123例,其中78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产后出血比例为1.10%。其中经产妇27例,占34.62%,初产妇51例,占65.38%。产后出血中院外分娩3例,占3.84%,而从未孕检的29例,孕检1-2次的21例,孕检3-5次的14例,>5次的14例。
  1.2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2]。
  1.3方法
  阴道分娩者,于胎儿娩出后,将积血盘置于产妇臀下,收集产后2h内出血量,送回病房后,以称重法计算产后的出血量(将会阴垫使用前后的重量差除以1.05);剖宫产者的出血量=负压瓶集血量+血垫纱布计算法,回病房后的出血量计算方法与阴道分娩者同;院外分娩者以目测法及休克指数估计。
  2结果
  2.1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见表1) 。
  2.2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本组分娩总数7123例,阴道分娩者4137例,产后出血19例,占0.46%,其中院外分娩者3例,产钳助产者2例;剖宫产者2986例,产后出血59例,占1.96%,由此可见,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阴道分娩者。而剖宫产者中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者有8例,大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10.26%,也不容忽视。
  2.3产后出血的出血量,治疗与结局
  本组中有3例出血量>2000ml,有19例出血量1000~2000ml,有56例出血量为500~1000ml。所有产后出血者,一旦发现即予子宫按摩,静脉点滴缩宫素,肛门塞米索前列腺醇或阴道塞卡孕栓,再次可予欣母沛肌肉注射或宫颈注射,大多数患者均能有效止血,但有3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予次全子宫切除术,无孕产妇死亡。
  3讨论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中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总数的80.77%,多见于多孕产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双胎、瘢痕子宫等,因此,孕期保健要及时、全面、到位,重视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加强产时监护,指导产妇屏气,疏导产妇的紧张心理,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及心情起伏过大,防止产程延长,胎儿娩出时即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于分娩方式密切相关,本组资料中,剖宫产者5例,占75.64%,阴道分娩者17例,占21.80%,产钳者2例,占2.56%,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大于阴道分娩者。很多研究文献中,也阐明了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自然分娩[3]。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并且很多研究文献中也阐明了社会因素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剖宫产手术的首要指征[4]。因此产科医生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特别是加强沟通,鼓励并提倡阴道分娩,有效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从而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本组资料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有11例,占14.10%,居第二位。多见于胎盘滞留、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流产及分娩次数增多,会不同程度损伤子宫内膜,宫内感染的机会增加,使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发生率升高,从而使产后出血的机率也上升。因此,妇产科医生应加强计划生育宣教,指导正确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怀孕,降低人工流产次数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此外,近年来本地区流动人口增多,患者文化水平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对孕期常规检查认识不够,出现并发症未及时就诊,或非法接生均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升高。本组资料中,无产检者有29例,包括12例重度子痫前期及产前子痫患者、1例急性肝炎患者、3例院外分娩出现产后出血患者,均无任何产检,患者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家属才送来医院就诊,不容忽视。
   产后出血的预防1.做好三级妇婴保健管理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宣教,指导正确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怀孕及人工流产次
  
  数。2.做好孕期保健,筛查高危因素,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加强孕期、产时及产后的监护。3.临产时,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提倡和鼓励阴道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47-648.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3]苗青,于珍.影响产生出血多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13(2):125.
  [4]郑惟. 剖宫产的历史发展及我国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53-2455.

推荐访问:产后 出血 临床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hougan/2019/0326/3796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