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森田疗法对疑病症治疗的对照研究]森田疗法疑病症视频

【www.zhangdahai.com--读书笔记】

  [摘要] 目的 探讨团体森田疗法对疑病症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96例疑病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采用团体森田疗法,疗程为12周,并随访半年,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疗程结束后HAMD和HAMA的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半年后研究组HAMD和HAMA的评分、复发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文拉法新治疗,开始剂量50mg/d,2周内加至(75~225)mg/d。研究组采用团体森田疗法,将48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8例,每周1次,每次2h,共12次。团体由经过培训的团体治疗师带领,成员固定。本疗法中病人均未服用精神类药物。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团体森田疗法步骤:治疗师先对病人进行个别访谈(1.5~2h)。在访谈中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解团体心理治疗的作用,确定病人是否愿意参加团体治疗。
  第1阶段(第1~3次):团体成员相互介绍,建立基本信任的关系。引导患者对就诊目的、发病前个人情况、疾病的产生和过程及既往治疗情况写出书面材料,依次谈论目前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及相应的感受。每次要求患者交流自己的症状、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对森田疗法的领悟。治疗师讲述疑病症的各种知识,强调“症状不是病”。每次课后布置作业,让患者写日记,内容为对本次治疗的理解及1周生活体验的感受,作为下一次治疗发言的内容。
  第2阶段(第4~7次):每位患者讲述自己日记的内容,与患者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指导性地帮助病人养成顺应自然、克服自我、正视现实的生活态度,进一步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并布置下一次学习和活动任务。鼓励团体成员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对待彼此。治疗师讲述森田理论关于社交恐怖症的发病机制(包括森田质性格特点、精神交互作用、理解被症状束缚的机制);指导成员阅读森田理论方面的书籍,如《行动改变性格》、《森田疗法与实践》,使之学会接受症状,引导患者顿悟其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告之形成症状的有关机制,而不排除症状,逐渐使自己的注意力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学会面对现实,并要求其不要把“疾病”告诉他人,减轻自我症状的强化意识同时给予语言指导。
  第3阶段(第8~10次):治疗师讲述日文原著中“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真正含义及操作方法,如何用其打破精神交互作用;如何体验目的本位、行动本位;要求患者把病前最擅长的事选出l~2种,如唱歌、书画、棋类、花草种植、读书看报。每天坚持去做,写下做的体会和感想。在行动中提出“三不原则”,即对待症状“不害怕、不排除、不对抗”,告诉患者只有在日常作业活动中,才能体会到“与症状共存,任其存在,为所当为”的真谛,鼓励患者要承担自己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目标是使其对精神自我冲突的发病机制产生“顿悟”,修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重在使其以主动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去实践和体验生活,从而使其从“情绪本位”的状态转向“目的本位”的生活方式上来,在行动和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得以自我实现,获得自信心,疑病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
  第4阶段(第11~12次):治疗师讲述恢复过程中的规律、关于治愈的概念及社交技巧相关知识。继续增加患者活动量及活动时间,增加与人交谈、看电视、听新闻等活动。强化其积极体验,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实现行动目标。引导成员回顾自患病以来自己的情绪变化过程和相关的躯体症状;鼓励他们将在团体治疗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行为泛化至团体外,并以此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
  1.3 病例随访
  患者疗程结束后规定每月来院复查1次,不能来院者实行电话、书信、家访等形式随访,以了解其社会康复状况,历时半年。
  1.4 疗效评定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能与人交往,但仍存在不自然;(3)有效:临床症状改善;(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两组间计量数据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6例分别因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软弱无力、嗜睡、头晕、焦虑、震颤、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而脱落,治疗12周后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6.2%,研究组的显效率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44,P>0.05)。见表1。
  入组时两组HAMD、HAM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疗程结束后与入组前评分呈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随访半年,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0.08,P   本研究结果表明,团体森田疗法对疑病症的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对照组的脱落率为12.5%,其中有6人分别因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软弱无力、嗜睡、头晕、焦虑、震颤、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而脱落,而研究组无一脱落。在随访半年后团体森田疗法组复发率8.3%,对照组复发率40.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许多医师在心理治疗的同时习惯于辅助性地使用药物,认为这样做可以缩短心理治疗的过程,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但服药行为本身会无意识地强化患者的病人身份,使森田疗法的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从而增加了森田疗法的难度[4]。另一方面,药物治疗虽能缓解某些神经症患者的某些症状,但却无法改变患者的易感素质和与发病关系密切的人格特征,也无法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心理因素。
  本研究团体森田疗法强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疗法与其它疗法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对“症状”的理解上,很多治疗是针对消除症状,力图把症状消除掉,但是森田疗法主张“症状不是病”,而是重视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去获得体验性认识,从而启发病人“从现在开始”,“让现实充满活力”,“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追求健康的生活”。
  团体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力量,安全、接纳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成员毫无顾忌地谈论平时不能与家人和医务人员提及的话题,相互分享疾病和克服疾病的体验,共同面对疾病的痛苦。很多病人在开始团体治疗时都表示自己因生了疾病而家人无法理解。随着治疗的进展,团体的温暖化解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助[5]。
  在团体森田疗法中,有很多森田质性格的人都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很多适合自己的理论。同时发挥团体疗法和森田疗法独特的优点,当数名患者在一起讨论交流时,他们会觉得并非自己一个人受疑病症的困扰,在心灵上消除了孤独而产生一种归属感;其次,因为症状表现的不同,患者在聆听别人的学习体验时,自己也能从中受益;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各人角色的扮演使大家形成一个微型社会群体,为大家更好迈入社会大家庭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适应。
  在团体森田疗法中,我们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促进学员感悟森田学说颇有帮助。一些学员的见解颇有创意,充满感悟的灵性。学员们的精彩言论既显示出他们对森田学说的透彻感悟,也反映出团体辅导具有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说明:真正掌握了森田理论,转变了看待症状的态度,实施以行动陶冶性格的患者,其远期疗效应是乐观的。
  本研究将森田理论的精髓与团体治疗的优势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将森田理论较好地融入患者的思想,随着对森田理论全面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病人不良的认知模式改变,不仅消除了症状,人生观也得到陶冶,个性更趋成熟,增强了心理应急素质,工作和生活有了计划性和目的性,能主动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本研究显示团体森田疗法不仅对疑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在治疗巩固疗效、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肯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其面向自立,促进社会康复,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翁晖亮. “没病找病”也是病――疑病症的防治[J]. 中国社区医师,2003,19(24):45.
  [2] 森田正马. 神经质本能疗法[M]. 第2版. 东京:东京白杨社,1960:116-125.
  [3] 唐安平,谭建辉. 疑病症的概念及诊断[J].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1998,4(1):53-57.
  [4] 崔光成,张嘉伟. 门诊森田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的对照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2):96.
  [5] 王海芳,李鸣. 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癌症病人的疗效[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2):121.
  (收稿日期:2009-09-03)

推荐访问:对照 病症 团体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shubiji/2019/0421/872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