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茅属植物研究进展] 新鲜香茅草的食用方法

【www.zhangdahai.com--个人整改措施】

  1.昆明市卫生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综述了我国常见的几种香茅属植物的资源状况、栽培方法、化学成分、植物生理、药理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香茅属植物;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R9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14-02
  
   禾本科香茅属(Cymbopogon)植物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我国主产于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是一种重要的草本香料。其所含精油广泛用于配制香皂、香精、香水、牙膏等日用品,甚至有研究人员将其添加到烟草中增加香气、改善香烟气质、减少刺激性[1]。在亚洲许多国家如印度、泰国、斯里兰卡、越南等,香茅是一种重要的食物调料。我国云南德宏傣族也习惯在许多食物中加入香茅,并将香茅叶片烘干、折扭成束做成香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习俗。香茅是常用的驱蚊剂,是美国天然药草防蚊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对许多农业害虫有胃毒、拒食、忌避活性[2],具备开发为植物性农药的潜质。滇南本草中记载韭叶芸香草(扭鞘香茅)可治疗感冒风寒暑热、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3],非洲民间也用香茅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和焦虑症。巴西等国已经开发出清热解毒的保健茶。现将有关香茅属植物的研究情况与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资源状况
  
   我国香茅属植物有8种,分别是芸香草((C.distans)、高杆野香茅(桔草,C.goeringii)、红杆草(鲁沙香茅,C.martini)、扭鞘香茅(野香茅,C.tortilis),柠檬草(C.citratus)、亚香茅(C.nardus)、枫茅(C.flexuosus)、爪哇香茅(C.winterianus)[4]。野生野香茅资源以云南为多,估计有上万亩。次为芸香草、高杆野香茅、红杆草,也各有数千亩的野生资源。栽培最多为柠檬草,估计全国有数千亩,次为亚香茅、枫茅,最少为爪哇香茅,有数百亩至千亩以上[5]。我国在七、八十年代曾一度出现过“香茅热”,种植面积迅速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价格波动及地方政府禁止农民砍伐树木用于提炼香茅油等因素的影响,各地香茅种植面积和产量急剧减少。如海南2007年香茅的种植面积为100亩,减少66.67%,产量为5吨,减幅较大[6];中国的产量在2003年至2006年间从约2000吨降至500吨,直至2009年可获得原料还将不断减少[7]。
  
  2 栽培方法
  
   香茅属植物适应力强,以分丛繁殖为主,每丛3-5颗种植,可结实的种类亦可用种子繁殖育苗,无论可否开花结实均不影响生产。苗木宜于雨季来临的五月下旬至六月种植,株行距为50×50cm 或70×40cm,每亩种238-266丛,当年种植秋冬可收割一次,2年生以上的各种香茅每年可收割2-3次。张树河等[8]以香茅草茎尖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在MS+6-BA4.0mg/L+NAA0.1mg/L培养基上培养1周后,诱导出腋芽;MS+6-BA3.0mg/L+ NAAO.1mg/L培养基对丛生芽的增殖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选用1/2MS+IBA1.0mg/L+NAA1.0mg/L附加活性炭0.05%为最佳,生根率达100%。
  
  3 化学成分
  
  3.1 挥发油
   香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醛,但因具体品种的不同,精油的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程必强等[5]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种植的六种香茅属植物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芸香草中分得23个化合物,主含胡椒酮(68.04%);高杆野香茅中分得36个化合物,主含榄香树脂(63.935%);扭鞘香茅中分得23个化合物,主含柠檬醛(84.94%),橙花醛(32.53%)、香叶醛(52.4%);柠檬草主含柠檬醛(59.35%),橙花醛(32.53%)、香叶醛(33.19%)、月桂烯(22.79%);亚香茅中分得38个化合物,主含香茅醛(36.055)、香叶醇(21.33%);爪哇香茅分得30个化合物,主含香茅醛(25.75%)、香叶醇(19.01%)、榄香树脂(10.64%)。
   另陈集双等[9]对杭州栽培、引种自非洲的柠檬草叶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鉴定了33种成分,主要为香叶醛和橙花醛,其次为β-香叶烯、香叶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酸等。香叶醛和橙花醛已被证实为香叶精油中的抗菌活性成分,β-香叶烯则为镇痛作用的主要成分,说明栽培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黎华寿等[10]从柠檬草(C.citratus)茎叶自然挥发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种成分,主要为柠檬醛(53.98%)和z-柠檬醛(34.40%)、乙酸香叶酯(3.68%)及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均不超过2%,萜类化合物可能是香茅主要的化感物质;香茅根挥发物有10种萜烯及其含氧衍生物,主要是长叶松烯(56.67%),芹子烯内酯(20.03%),榄香烯(5.66%)和依兰烯(4.33%),其余成分含量都比较低。
  3.2 黄酮类化合物
   据文献报道[11]香茅还含有黄酮化合物,主要有木犀草素,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新橙皮糖苷,异荭草素,2'-0-鼠李糖异荭草素;
  3.3 其他
   如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二十八醇、三十醇、三十二醇、二十六醇;单糖、果糖、蔗糖;杜清等[12]从芸香草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齐墩果酸、尿囊素。
  
  4 植物生理
  
   游春等[13]探明了柠檬草茎、叶、粉末的显微组织特征。柠檬草具有化感作用,其水提物对萝卜、水稻、黄瓜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4],其自然挥发物对玉米和稗草幼苗的生物量、根长及苗高均产生显著抑制影响,所以种植香茅要注意其化感作用对其他植物的影响。台湾某些茶场将青割的香茅草铺放在茶园间,即能产生良好覆盖的效果,同时可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杂草生长。
  
  5 药理研究
  
   目前有关香茅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报道较少。朱敏等[15]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抑制马拉色菌的中草药及其单体,发现香茅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62.50mg/L,表明对马拉色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廉晓红等[16]以香茅油的次要成分树兰烯、波旁烯、榄香烯、吉马烯等萜烯混合精油,加入4.5倍量的大豆磷脂乳化制备香茅草提取物口服液,实验证实该口服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肉瘤180(S180)、小鼠肝癌(H22)的生长,且对实验动物体质量和体质量增加无明显的影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肿瘤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的波旁烯物质有关。该口服液也可对乙醇引起的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7]。杨森艳等[18]采用上海地区种植的柠檬草精油对4种消毒时针对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了抗菌性研究,结果表明柠檬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性最强,MIC为0.05μL.mL-1,枯草芽孢杆菌为0.1μL.mL-1,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0.2μL.mL-1。
  
  6 应用前景
  
   近几年香茅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较高。香茅生长周期短、栽培容易,管理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易于发展大规模种植。乌干达政府将香茅看作是一种具备商业价值的、常青的草本作物,VODP(乌植物油发展计划)组织还把它确定为草药和医药加工原料,在当地大力发展香茅草种植业[19]。研究证实香茅还具有保水固土、治理水土流失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广泛种植[20]。但在种植时要注意筛选含油量高、成分优良的香茅品种,达到良种化的目的,提高香茅油的品质。同时要改进香茅油的提取方法,采用新的能源方式,避免农民大量砍伐树木提炼精油而破坏生态环境。此外应加强香茅属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追踪分离其活性部位,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综合分析香茅属植物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该属植物具有较强的开发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丽芬,李祖红,李)梅,等.香茅草产香菌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7(11):35-39.
  [2]梁明龙,徐汉虹,朱彩云,等.香茅属植物活性成分在病虫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5.6:60-62.
  [3]兰茂.滇南本草[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596-598.
  [4]王羽梅.中国芳香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08-313.
  [5]程必强,许勇,俞学俭,等.六种香茅属植物资源及精油成分[J].香料香精化妆品,1994(3):6-10。
  [6]2007年海南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生产概况.海南农业信息网.2009年2月19日:http://hiagri.省略/Html/2008-5-22/2_1943_2008-5-22_80123.html.
  [7]云南香茅油.国内外香化信息[J].2007(7):4.
  [8]张树河,林加耕,吴维坚,等.香茅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5(5):10-11.
  [9]陈集双,彭崇胜,杜琪珍,等.香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62.
  [10]黎华寿,黄京华,张修玉.香茅天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八卷)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5.
  [12]杜清,宋培浪,陈琳.芸香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海峡药学.2006.18(6)65-66.
  [13]游春,张庆芝,杨树德.傣族药″沙海″的生药学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8)48-51.
  [14]曾任森,骆世明.香茅、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根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7(2):119-120.
  [15]朱敏,章强强,王侠生,等.23种中草药及其14种单体抗马拉色菌体外药敏试验[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4):193-195.
  [16]廉晓红,李德山,窦玉琴,等.香茅草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肿瘤抑制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4):295-300.
  [17]窦玉琴,张卫东,李德山.香茅油次要成分对试验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C].2004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18]杨森艳,姚雷.柠檬草精油抗菌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23(4):374-376.
  [19]黄艳.乌干达大力发展香茅种植 [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5,(12):19-20.
  [20]张伟.香茅在治理东北水土流失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37-38.
  (收稿日期:2009.1.4)

推荐访问:香茅 研究进展 植物 我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erenzhenggaicuoshi/2019/0330/457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