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治疗体会9例】垂体瘤手术后尿崩症

【www.zhangdahai.com--工作心得体会】

  关键词垂体瘤;尿崩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至2009年共手术治疗垂体瘤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15~68岁,平均39.5岁。术后发生尿崩症9例(发生率为32.14%),最早发生在手术后1h,最迟在手术后52h。尿崩症持续时间1d~14d。其诊断标准:①既往无多饮、多尿病史,本次垂体瘤术后出现烦渴、多尿症状;②尿量大于200ml/h或大于4000ml~10000ml/24h,尿常规:尿糖及尿蛋白阴性,尿比重多在1.005以下,尿渗透压小于200mmol/L;③血渗透压大于300mmol/L,血渗透压大于尿渗透压;④控制补液量及停用脱水剂后尿量无减少,且排除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其它疾病。9例尿崩症患者,其中3例症状自然缓解,其余2例轻度尿崩症、4例重度尿崩症经药物治疗后治愈。治疗有效的表现为饮水量、尿量明显减少,食欲改善,体重增加,脱水纠正,尿比重、尿渗透压及血生化接近或恢复正常,病程均在1d~14d之间。随访半年,未发现永久性尿崩症患者。
  2讨论
  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尿崩症和继发性尿崩症;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暂时性尿崩症和永久性尿崩症。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而尿崩症是垂体瘤术后多见的并发症[1]。术后尿崩症的发生是因为手术损伤了垂体后叶或过度牵拉压迫而导致垂体柄或下丘脑受损[2]。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紊乱,影响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及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尿崩者。因此,对下丘脑、垂体手术应采用显微操作及自动牵拉器械,防止过度牵拉损伤下丘脑和垂体柄,适当使用电凝器,防止误伤血管或导致血管痉挛,术后可以减少尿崩症的发生和减轻尿崩症的程度[2、3]。本院9例垂体瘤切除术后继发性尿崩症患者,治疗中因先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有关尿崩症的知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中3例尿量小于4000ml/24h患者,电解质正常的一过性尿崩症不用作药物治疗;2例轻度尿崩症(尿量4000mL/d~6000mL/d),给予双氢克尿塞,卡马西平等药物口服,刺激AVP分泌,使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从而尿量减少;其余4例重度尿崩症,将垂体后叶素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期间应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根据尿量及时调整垂体后叶素的用量。停用时应逐步减量,以巩固疗效,以免发生反跳[4]。治疗期间要注意水钠平衡,既要防止脱水和高血钠,又要防止抗利尿药物过量引起水中毒。总之,垂体瘤切除术后尿崩症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测定尿量、尿比重、血与尿渗透压、肾功能及电解质是术后观察的重点。并需及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9.
  [2] 黄威、蒋宇钢、张冶平.蝶鞍部肿瘤术后尿崩症的处理(附176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7):80.
  [3] 霍雷、刘运生、袁贤瑞 等.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垂体柄的保护与术后尿崩症的关系[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1.7(2):65-66.
  [4] 缪建平.经蝶垂体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22-23.

推荐访问:尿崩症 切除 术后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ongzuoxindetihui/2019/0314/1337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