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www.zhangdahai.com--工作心得体会】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1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1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2

  微课,在百度搜索中得到的解释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

  教是为学服务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服务。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不但能传授知识还能传授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所谓的高级思维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有价值的。

  翻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

  「翻转课堂」模式的科学之处,在于打破了教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积习。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

  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透过在课堂上发问题与小组互动,启动学生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课堂上;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传统上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传授。

  但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了,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时间。

  课堂上,同伴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习正确率增加1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被放在教室外,那个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碰到疑难时,学生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推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主办者必须要先对相关的老师、学生、家长说明原因,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

  虽然只有一节课的培训时间,有启发也有思考,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目标的设定、学生情况的了解、策略的选择比技术的使用更重要,技术使用得再好,把握不住教学的本质的话,那也只是个花架子,只能去哄哄外行人,对学生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技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选择哪种技术合适,我个人觉得不用太多,要操作方便、省时,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艾老师的工作室,感慨万千,受益匪浅。特别是《微课》的学习,从几个微课片段,就让我们学习到了语言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含义等,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感谢江西教师网,感谢艾老师。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

  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5)“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6)“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4

  通过对于微课的学习和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1、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因为微课时间十分简短,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主题明确,只有一个,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3、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习或许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4、微课程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定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安排学习内容,自己搜索,自主检测,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5、微课时间的简短催促和鼓励教学者在设计和呈现微课时学会简洁。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

  受学校的委派,我参加了20xx年12月20-22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的《第三届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名师培养大会》。

  现就将微课程培训的学习心得与大家交流。

  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通过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不但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而且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专业水*迅速提高。

  *微课创始人,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胡铁生就《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从微课制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破解?微课制作的技术潜力在哪,如何提升制作质量?两年来各地在微课制作和教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如何做到少走弯路?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解。

  现将本人的一些收获汇报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谅解。

  一、 什么是微课

  翻转课堂中,最关键的教学资源是微型教学视频。

  由于翻转课堂在我们国家刚刚起步,对于微型视频的说法和定义也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叫做微课,有的把它叫做微课程,有的把它叫做短视频或微视频,它们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用于教育教学的视频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可汗学院的微课程:面向学生,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以讲授为主。

  李玉*的微课程:面向老师或学生,叙述一个教育故事。

  佛山微课程:以教学研究为目的,主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断。

  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与教育有关,并且内容短小。

  微课是由教师设计制作的,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不超过10分钟,用于向学生集中讲授或解决一个问题的微型视频。

  在这里,把微课的长短定义为不超过10分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人的主意力尤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10分钟。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疲劳。

  二、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应该是为了满足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的需要,由学校统或学科组统一规划,由老师设计和实施并由老师和学校共同参与*价的课程系统。

  而微课是这个课程系统中的一种教学资源。

  三、微课程教学程序

  微课程教学法包括三个模块:学生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课堂教学方式。

  (一)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有两个: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性趣。

  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的学习任务目的就是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获取知识,达成学习目标,所以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每个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可能不同,但它们只要能够按照要求去做,那么他们都会到达规定的学习目标。

  所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能否主动的看微课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

  这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激趣”。

  根据任务驱动原理,学生在没有目标任务的情况下,有可能不去学习教学资源,而当我们给了他们明确的学习任务,并让他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讲授,还要进行展示、检测、作业等,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任务的驱动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对教学资源产生兴趣。

  (二) 配套学习资源

  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与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的且足够的学习资源是很重要的。

  这些资源,可能是一个网址,也可能是一些文本、声音或视频。

  作为微课程教学法的的教学资源,未必全部是微课,一定包含微课。

  配套学习资源通过学习终端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终端自主进行学习。

  学习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或是网络终端,这离不开移动网络或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 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包括检测、展示、作业、交流、创新。

  通过检测、展示、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过程中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内化。

  检测的难度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要求为限,以体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作用;展示主要用于展示学习任务单中要求的、学生完成的学习结果。

  通过检测、展示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所有学生,无论是学习快的还是慢的,自主学习阶段,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所以这些活动应当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实现的。

  通过作业、交流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创新是让微课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的灵魂。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应当学习的相应知识,所以重复教学内容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创新包括来源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可贵的创新)及对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

  四、培训后重在行动

  几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微课程教学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

  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具备了那些有利条件,那些是我们还缺乏的?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做?应该如何操作?

  现在互联网已经到了学校,我市各中小学也已经基本实现了班班通,老师办公也有了电脑,在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有多数已经有了电脑,并且接入了互联网。

  所以从硬件设备上看,老师自己录制微课已经有了条件,并且也有条件把老师录制的微课通过互联网推送到学生的家中。

  我们缺少的只是结合我们学校实际进行改革实践经验和改革的信心、决心,不会录制微课,可以学习;缺少经验可以在实践中摸索、积累;最要命的是缺少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些地方改革的先行者们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微课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成绩,发展学生能力方面是有效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

  翻转课堂在我国刚刚兴起,却形成了一股巨大浪潮,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具有生命力。

  教学改革,不是跟风,也不是儿戏,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在小范围内进行教学实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普及推广。

  1. 实验学科的选择

  根据我的理解,翻转课堂在理科实施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如果要在小学进行改革实验,可以先在数学学科内,进行实践实验。

  2. 实验班级的选择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理解力和自制力比较低,而高年级学段面临毕业升学的压力,也考虑到改革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检验,建议选择小学中年级学段的班级进行改革实验。

  3. 积极培训老师

  我们大部分老师对翻转课堂了解很少,也不会录制微课。

  所以要对老师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以满足老师的需要。

  4. 自主学习的形式

  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课堂翻转后,学生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完成,并且硬件方面学校没有条件组织在校自主学习的条件,所以,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到家庭进行。

  5. 争取家长配合

  现在许多家长,有为学生请家庭老师的愿望,因此有条件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

  另外,中年级学生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够,也必需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计算机等条件,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阅读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1)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篇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目前,微课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通过这次学习和体验,对微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一、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学习(microlearning)区别于微课程,微学习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微内容(microcontent)微课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二、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微课的 “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

  (二)微课的 “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

  (三)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

  三、微课的制作

  (1)硬件准备 : 电脑 (内置摄像头和话筒笔记本电脑最好)、 摄像头、 话筒。

  (2)软件准备 : 制作一个精美的PPT课件 ; 下载并安装一个录屏软件 (主要讲解 Camtasia Studio 6)。

  2.打开Camtasia Studio 6软件开始准备录制。

  第一步: 打开录屏软件界面。 在界面中找到 “录制屏幕” 按钮。 第二步: 点击 “录制屏幕” 按钮打开界面, 这个步骤中操作的要点是:

  (1) 打开最小化在任务栏的PPT课件并播放, 在弹出的界面中用 “选择区” 去调整录屏大小刚好为PPT课件显示大小, 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制作时再去调整屏幕大小。

  (2)点击软件上的 “camera” 按钮使摄像头处于打开状态, 并调整屏幕中自己头像在画面的合适位置。

  (3) 点击软件上的“Audio” 按钮 , 测试声音是否正常 , 并调整音量滑块条到95%左右最佳 , 目的是降低录音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

  (4)以上调整好后, 点软件上 “REC” 开始录制按钮, 当出现倒数数字3、 2、 1后便可开始录制了。

  实践经验: 录制过程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一个合适的背景, 录音时尽量不要太靠近话筒, 这样可以避免噪音和扑话筒现象。 微课录制尽量一气合成, 但在录制过程如果出现错误, 需要重复一次出错的地方, 以便后期制作更好剪辑。

  3.录制结束。

  方法一是当微课讲解完毕后 , 快速按下快捷键 “F10” 结束, 在弹出的界面可以预览刚才录制好的微课。 再点 “Save” 按键保存文件。

  方法二是先关闭PPT课件,然后按下软件界面上的 “Stop” 按键结束, 再点 “Save” 按键保存文件。实践经验: 在这两种方法中, 前一种方法更优, 因为后一种方法把关闭PPT课件以及点 “Stop” 按键也被录制下来,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修剪, 对于老师来说在后期制作时更麻烦, 有时可能处理不好。

  四、 微课的后期制作

  1.导入文件: 打开录屏软件界面, 选择左边 “添加” 栏里面的 “导入媒体”, 导入刚保存好的微课视频文件, 这时导入的文件出现在 “剪辑箱” 里以图像的形式显示。

  2.把文件添加到时间轴上 : 选择 “剪辑箱” 里的图像文件, 然后点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菜单条中选择 “添加到时间轴”,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以默认设置确定即可。 这时文件被添加到时间轴上分别显示为 “视频1” “变焦” “画中画”“画中画音频”。

  3.调整视频大小: 这一步骤关键是调整 “变焦” 轴, 在“变焦” 轴有许多小点 , 将最前面的小点拖到到时间轴最前面双击, 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 “变焦属性面板”, 只要拖动鼠标调整好视频显示的区域大小, 点完成即可。 后面的”变焦点” 用键盘上的 “” 删除即可, 这样后面的视频显示区域就和最前面的一样大小, 不会出现预演时显示的区域大小不同了。

  4.画中画的调整: 双击画中画时间轴, 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 “修改画中画” 面板, 可以调整画中画在视频1中的大小和位置。

  5.视频前后需要剪辑则方法为 : 将时间轴上的滑块条拖动到相应位置, 然后点击界面上剪辑按钮, 这时视频将分为两段, 选中不需要的那段, 按键盘上的 “” 删除。

  6.以上步骤都完成后, 在右边的 “预览” 面板中预览没问题后便可生成视频。

  实践经验: 若生成的视频文件比上传网络的要求偏大时, 我们可以用格式工厂软件压缩处理。 上传到网上的封面图片可以先打开PPT课件封面, 然后用QQ截图或屏幕捕捉软件处理。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 web 2.0 时代随着新技术(主要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在没有继续教育之前,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微课是陌生的,更没有运用过,而通过这次远程教育的培训,我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虽然有的课第一次没有听懂,或者不熟悉,就一遍一遍地再听,最终还是弄明白了,特别这些微课的学习,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了解微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指的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要过多过杂。

  这对于我们经常在一线的老师,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时一节课都是四十钟,而且内容也很多,只需要把重点的讲清楚就行了,没有设计过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而微课程恰恰把课本中的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做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质量。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且创意丰富,让人看一遍就能记忆深刻,这对于小学生注意力短,上课爱分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二:熟悉微课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微课程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短、小、精“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花最小的时间学到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学习,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习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连续统一,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方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自主方式。

  三:尝试微课

  经过多次地看视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哪怕是失败的,那样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的尝试提供一些经验。

  我首先1、规划微课内容: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a、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b、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c、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d、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制作是我这次行动的难点,因为以前大多只是简单的PPT课件,而这次制作过程中,如:标注关键字,用图形符号……都不怎么会,所以仅仅是一个制作就费大劲,然后时间也不是很准确,把握也不好。

  虽然这次尝试并不理想,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学习了新的知识,接受了新的能力,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一遍一遍地努力,也会做得更好,因为微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而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感受到了微课程的精彩,看到了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让这些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 “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

  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 “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7

  暑假里,读了《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一书,我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适合现在教学的新教学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新的理念清晰地冲击着我的视野,微课程研究真的是一种学习的新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翻转课堂我理解的是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通过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与小组同学互动,启动孩子们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孩子们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以往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 “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课堂上;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以前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来应用于师生互动、孩子们互动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的传授了。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老师常常习惯主宰课堂,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书中有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这次的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便捷和容易,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吸收内化”,也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里。课堂上,孩子们之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习正确率增加一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放在教室外,那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容易因没有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孩子们在家里借助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进行学习,课堂成了孩子们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传统的课堂,孩子们先在课上学习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消化知识。由于有的学生课下偷懒,没能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导致了困惑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了学困生。而翻转课堂的好处就在于教师利用微视频来传授知识,帮助孩子们学习。微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倒退、重复、快进,适合孩子们个性化学习。以前,我们认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而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种说法。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们学习之前完成。老师要做出适合孩子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孩子们学习的微视频。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

  微课程教学法就是意味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课上将不能演教案,而应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指导者。课堂上,除了课前检测外,教师还应设计进阶作业,让学生思考,协作探究,进行展示质疑,还要进行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课堂模式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正不断摸索、尝试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微视频的使用,配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不仅会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还会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当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合作交流,孩子们的潜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掘。

  所以,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实现“转型”,关键在于教师“挑战自我”。我认为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8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微课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一)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尽可能使文件小,易于传输)

  (二)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三)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四)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五)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六)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七)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八)视频画质清晰。

  (九)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十)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十一)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 (.aac, .m4a, and .f4a), MP3, and Vorbis (.ogg and .oga)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9

  《*教师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课程是如何诞生的?

  李玉*:这要从我的经历谈起。20xx年,我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比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于是我们开始了“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很贴近,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调查发现,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三小”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习惯“三小”。于是,我们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比如加入“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

  “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习,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

  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刘静波:我从培训角度谈谈对微课程的认识过程。进修学校负责全区的培训,在“远程研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困惑的问题:课程内容与形式陈旧、单一,效果不理想,教师们有意见。我们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我们一边学习微课程,一边开始尝试开发微课程,组建微课程开发团队。

  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开发起来并不容易:一开始感觉PPT技术不容易,但是后来发现,比技术更不容易的是内容的开发,是内容的梳理与提炼。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了若干个研究团队——电影组、策略组、故事组、学科知识组、家校合作组等,并组织了专题培训,边讨论边实践,边研究边制作。

  我们忽然意识到,表面上是在制作微课程,而事实上真正的收获是精细观察和深度思考。微课程,“将理论倒过来讲”

  《*教师报》:微课程诞生时间不长,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师个人成长的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为什么会受到众多一线教师和教研部门的热捧?它与之前传统的教研培训方式有何本质区别?

  李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再到现在的专业研究者,在“被培训者”与“培训者”的转换与循环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验:一般以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所以培训课程的结构大多是这样的:背景——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理论——新课程的理论体系、结构等;操作——基于理论的案例、操作办法。

  这从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现实却复杂得多: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从宏观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众多专家的理论,一下子进入教师头脑中,与原有的“系统”对接时,会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

  种极端:一种是都“吸收”,于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找不到自己;另一种是索性将自己屏蔽起来,“刀枪不入”。

  其实,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大家对“合作学习”都认同,但是合作学习中遇到的以下问题却不一定能处理好: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

  微课程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

  刘静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的特点,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性强——*更需要的是有效的、现实的操作方法;基于已有——嵌入*已形成的风格或习惯,而不是覆盖,另起一套;选择性强——能有多元的自主选择权,而非强制性的灌输。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微课程显然更适合现在的学习。

  微课程的新突破:

  《*教师报》:“将理论倒过来讲”当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但是不是很复杂?

  李玉*:单从操作来看,难度并不大,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还以合作学习为例,现在有两个问题:怎么有效互动?怎么体现学习过程?这看起来很复杂,过去常常是请专家办讲座,现在用微课程则不同了,可播放一集《四色笔》,5分钟的学习也许就让教师有了思路。(《四色笔》简介:学生准备黑、绿、蓝三支笔:自己写作业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笔点评或批改。)

  因为字迹颜色不同,所以能看到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在这个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合作理论不知不觉地嵌入了实践。

  《*教师报》:我们总是强调,要想办法让教师脱离“被动”,主动参与教研和培训,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微课程在这方面有什么突破?

  李玉*:微课程只是在做一些尝试:

  第一,主动嵌入。微课程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

  山东省临沂市实验小学的傅会然老师分享经验时曾这样说:“微课程《心情管理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我关注孩子能力的发展比较多,看了《心情管理园》后,我开始有意关注孩子的心情。半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对待不良情绪,情商得到了明显提升,自信心更强了。(《心情管理园》简介:选择“高兴”“孤独”“难过”“愉快”“想打人”等表示情绪的词汇,再准备一些袋子,将这些词分别贴在袋子上,将他们布置到“心情管理园”中,孩子们有什么心情,便将自己的姓名放到什么袋子中,这样教师、同学可以提前关注。)

  第二,引领实践。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虽然只有5分钟,但引发的思考并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把它引入教研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合作学习中,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大家提出的多是“奖励分数”“语言激励”“随机发言”等策略,思维局限在教师教的行为改善的层面。这时播放一集微课程《我能不合作吗》,就能给大家一个新的思维视角。于是,大家开始思考除了教师的教,还有同伴的作用、自我的调整等角度。视角宽了,研讨自然会深入。用微课程引领,简单方便,而且信息衰减少。(《我能不合作吗》简介:因为弱者跟不上的问题,教师收到小组组员的信,进而研究4种交流文化——话语霸权、冷嘲热讽、极端集体主义、畏惧害怕,进而研究安全的合作环境。)

  微课程创造“5分钟学习”模式:

  《*教师报》: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微”呢?比如说,强调5分钟?

  刘静波: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微学习不期而至。微学习由“微”与“学习”两部分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微学习其实就是碎片化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李玉*:在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

  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1>2”的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也正因为此,一些基于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例会中的微课程——从例会中挤出5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基于微课程的主题研讨会——选择一集微课程,组织主题研究活动;基于微课程的.系列教研活动安排——基于微课程,安排系列研讨活动或教师学习;基于微课程的网站学习课程——选择微课程,嵌入学校的网站,教师自主随机学习。多样而简单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学校教师成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目前,微课程除PPT、视频以外,还有以下方式:微信——160字以内的,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小策略、小故事等;策略卡与口袋书——将小策略或故事制作成小卡片或小的口袋书,三五分钟便可读完;可汗学院(笔迹课程)——也属网络视频微课程,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一种电子黑板记录讲课者的声音与笔迹,学习者可以听到声音,并能完整地看到学习的笔迹记录,进而开始学习。

  创造“右脑学习”的可能:

  《*教师报》:微课程与当今的诸多网络课程有什么不同?

  李玉*:吉林一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校长评价说:“与常见的网络相比,微课程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网络课程主要以录像为主,多是“画面+声音”——大家一边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录像声音。而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它将录像中说话的声音转换为轻松的音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代替听解说,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不论是集体培训,还是个人自学,你都会看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

  研究表明,人左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就像个雄辩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一个科学家,擅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于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不善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左脑人”将被电脑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学习。

  微课程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

  《*教师报》:微课程对学校或教师意味着什么?

  刘静波: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李玉*:刘校长的“四化”总结得非常好,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成长方式。学校一般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但写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论文与故事:不论书写还是阅读,教师都更喜欢故事,但现实似乎在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要求教师写论文,背景、意义、价值、理论依据?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用对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来要求教师,是不是不太现实?

  数量与质量:笔记、心得、论文、故事?类别不少,但质量关注不够,缺少引领、点评,更缺少课程化开发,所以故事写了不少,但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

  成果与传播:教师的文章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因为缺少再开发的意识,最终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得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

  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精细化加工:文章中发现经验——阅读文章,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

  上面的三步表面上是对文章的精细加工,事实上是对成果的深度反思、梳理,是一种更具价值的研究。以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为例,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章。今年假期,他们开始对自己过去的“每周一得”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寻找真正的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师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和开发,最终形成了“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再举一个读书的例子:吉林希望小学以前鼓励教师读书、写心得体会,后来要求教师研发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数量少了,但是深度却不一样了。比如他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阅读的策略》《教学的策略》等10集微课程,将雷夫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也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

  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现实需要:

  《*教师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其独到的一面,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如何嵌入学校现有的实验项目?

  李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模式:不改动学校原有的架构或体系,将微课程嵌入学校发展需要之中,帮助学校把已有的做深做强。

  比如“生本教育”遇到了困难,课堂上不知如何落实“生本”,于是推荐一组关于心灵感受的微课程《好学生的苦恼》《逃跑》《我上了老师的当》?

  比如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总完不成教学任务”“知识间缺少建构”的问题,这时推荐微课程《思维导图》《时间管理5招》等。

  再比如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我们推荐《作者的策略》《思维导图》《风险》《书香自评表》等微课程。

  其实,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研究”,一旦学校有了浓郁的研究风气,做任何课题都有了方法与渠道,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

  微课,教学改革中的新产物,以前我觉得微课由于时间太短学生学不了什么。通过这些天网上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对《微课程设计与应用》这一课程的学习感触很深,通过多次的学习,使我对微课程设计与应用有了更多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它可以分: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必须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2)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篇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在没有继续教育之前,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微课是陌生的,更没有运用过,而通过这次远程教育的培训,我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虽然有的课第一次没有听懂,或者不熟悉,就一遍一遍地再听,最终还是弄明白了,特别这些微课的学习,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了解微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指的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要过多过杂。

  这对于我们经常在一线的老师,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时一节课都是四十钟,而且内容也很多,只需要把重点的讲清楚就行了,没有设计过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而微课程恰恰把课本中的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做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质量。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且创意丰富,让人看一遍就能记忆深刻,这对于小学生注意力短,上课爱分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二:熟悉微课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微课程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短、小、精“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花最小的时间学到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学习,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习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连续统一,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方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自主方式。

  三:尝试微课

  经过多次地看视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哪怕是失败的,那样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的尝试提供一些经验。

  我首先1、规划微课内容: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a、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b、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c、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d、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制作是我这次行动的难点,因为以前大多只是简单的PPT课件,而这次制作过程中,如:标注关键字,用图形符号……都不怎么会,所以仅仅是一个制作就费大劲,然后时间也不是很准确,把握也不好。

  虽然这次尝试并不理想,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学习了新的知识,接受了新的能力,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一遍一遍地努力,也会做得更好,因为微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而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感受到了微课程的精彩,看到了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让这些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 “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暑假里,读了《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一书,我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适合现在教学的新教学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新的理念清晰地冲击着我的视野,微课程研究真的是一种学习的新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翻转课堂我理解的是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通过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与小组同学互动,启动孩子们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孩子们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以往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 “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课堂上;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以前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来应用于师生互动、孩子们互动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的传授了。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老师常常习惯主宰课堂,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书中有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这次的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便捷和容易,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吸收内化”,也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里。课堂上,孩子们之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习正确率增加一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放在教室外,那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容易因没有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孩子们在家里借助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进行学习,课堂成了孩子们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传统的课堂,孩子们先在课上学习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消化知识。由于有的学生课下偷懒,没能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导致了困惑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了学困生。而翻转课堂的好处就在于教师利用微视频来传授知识,帮助孩子们学习。微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倒退、重复、快进,适合孩子们个性化学习。以前,我们认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而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种说法。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们学习之前完成。老师要做出适合孩子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孩子们学习的微视频。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

  微课程教学法就是意味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课上将不能演教案,而应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指导者。课堂上,除了课前检测外,教师还应设计进阶作业,让学生思考,协作探究,进行展示质疑,还要进行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课堂模式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正不断摸索、尝试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微视频的使用,配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不仅会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还会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当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合作交流,孩子们的潜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掘。

  所以,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实现“转型”,关键在于教师“挑战自我”。我认为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

  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7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8

  目前,微课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通过这次学习和体验,对微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一、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学习(microlearning)区别于微课程,微学习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微内容(microcontent)微课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二、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微课的“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

  (二)微课的“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

  (三)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

  三、微课的制作

  (1)硬件准备:电脑(内置摄像头和话筒笔记本电脑最好)、摄像头、话筒。

  (2)软件准备:制作一个精美的PPT课件;下载并安装一个录屏软件(主要讲解Camtasia Studio6)。

  2、打开Camtasia Studio6软件开始准备录制。

  第一步:打开录屏软件界面。在界面中找到“录制屏幕”按钮。第二步:点击“录制屏幕”按钮打开界面,这个步骤中操作的要点是:

  (1)打开最小化在任务栏的PPT课件并播放,在弹出的界面中用“选择区”去调整录屏大小刚好为PPT课件显示大小,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制作时再去调整屏幕大小。

  (2)点击软件上的“camera”按钮使摄像头处于打开状态,并调整屏幕中自己头像在画面的合适位置。

  (3)点击软件上的“Audio”按钮,测试声音是否正常,并调整音量滑块条到95%左右最佳,目的是降低录音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4)以上调整好后,点软件上“REC”开始录制按钮,当出现倒数数字3、2、1后便可开始录制了。

  实践经验:录制过程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一个合适的背景,录音时尽量不要太靠近话筒,这样可以避免噪音和扑话筒现象。微课录制尽量一气合成,但在录制过程如果出现错误,需要重复一次出错的地方,以便后期制作更好剪辑。

  3、录制结束。

  方法一是当微课讲解完毕后,快速按下快捷键“F10”结束,在弹出的界面可以预览刚才录制好的微课。再点“Save”按键保存文件。

  方法二是先关闭PPT课件,然后按下软件界面上的“Stop”按键结束,再点“Save”按键保存文件。实践经验:在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方法更优,因为后一种方法把关闭PPT课件以及点“Stop”按键也被录制下来,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修剪,对于老师来说在后期制作时更麻烦,有时可能处理不好。

  四、微课的后期制作

  1、导入文件:打开录屏软件界面,选择左边“添加”栏里面的“导入媒体”,导入刚保存好的微课视频文件,这时导入的文件出现在“剪辑箱”里以图像的形式显示。

  2、把文件添加到时间轴上:选择“剪辑箱”里的图像文件,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条中选择“添加到时间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以默认设置确定即可。这时文件被添加到时间轴上分别显示为“视频1”“变焦”“画中画”“画中画音频”。

  3、调整视频大小:这一步骤关键是调整“变焦”轴,在“变焦”轴有许多小点,将最前面的小点拖到到时间轴最前面双击,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变焦属性面板”,只要拖动鼠标调整好视频显示的区域大小,点完成即可。后面的”变焦点”用键盘上的双引号删除即可,这样后面的视频显示区域就和最前面的一样大小,不会出现预演时显示的区域大小不同了。

  4、画中画的调整:双击画中画时间轴,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修改画中画”面板,可以调整画中画在视频1中的大小和位置。

  5、视频前后需要剪辑则方法为:将时间轴上的滑块条拖动到相应位置,然后点击界面上剪辑按钮,这时视频将分为两段,选中不需要的那段,按键盘上的双引号删除。

  6、以上步骤都完成后,在右边的“预览”面板中预览没问题后便可生成视频。

  实践经验:若生成的视频文件比上传网络的要求偏大时,我们可以用格式工厂软件压缩处理。上传到网上的封面图片可以先打开PPT课件封面,然后用QQ截图或屏幕捕捉软件处理。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web2。0时代随着新技术(主要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9

  《*教师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课程是如何诞生的?

  李玉*:这要从我的经历谈起。20xx年,我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比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于是我们开始了“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很贴近,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调查发现,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三小”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习惯“三小”。于是,我们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比如加入“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

  “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习,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

  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刘静波:我从培训角度谈谈对微课程的认识过程。进修学校负责全区的培训,在“远程研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困惑的问题:课程内容与形式陈旧、单一,效果不理想,教师们有意见。我们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我们一边学习微课程,一边开始尝试开发微课程,组建微课程开发团队。

  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开发起来并不容易:一开始感觉PPT技术不容易,但是后来发现,比技术更不容易的是内容的开发,是内容的梳理与提炼。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了若干个研究团队——电影组、策略组、故事组、学科知识组、家校合作组等,并组织了专题培训,边讨论边实践,边研究边制作。

  我们忽然意识到,表面上是在制作微课程,而事实上真正的收获是精细观察和深度思考。微课程,“将理论倒过来讲”

  《*教师报》:微课程诞生时间不长,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师个人成长的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为什么会受到众多一线教师和教研部门的热捧?它与之前传统的教研培训方式有何本质区别?

  李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再到现在的专业研究者,在“被培训者”与“培训者”的转换与循环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验:一般以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所以培训课程的结构大多是这样的:背景——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理论——新课程的理论体系、结构等;操作——基于理论的案例、操作办法。

  这从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现实却复杂得多: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从宏观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众多专家的理论,一下子进入教师头脑中,与原有的“系统”对接时,会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

  种极端:一种是都“吸收”,于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找不到自己;另一种是索性将自己屏蔽起来,“刀枪不入”。

  其实,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大家对“合作学习”都认同,但是合作学习中遇到的以下问题却不一定能处理好: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

  微课程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

  刘静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的特点,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性强——*更需要的是有效的、现实的操作方法;基于已有——嵌入*已形成的风格或习惯,而不是覆盖,另起一套;选择性强——能有多元的自主选择权,而非强制性的灌输。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微课程显然更适合现在的学习。

  微课程的新突破:

  《*教师报》:“将理论倒过来讲”当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但是不是很复杂?

  李玉*:单从操作来看,难度并不大,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还以合作学习为例,现在有两个问题:怎么有效互动?怎么体现学习过程?这看起来很复杂,过去常常是请专家办讲座,现在用微课程则不同了,可播放一集《四色笔》,5分钟的学习也许就让教师有了思路。(《四色笔》简介:学生准备黑、绿、蓝三支笔:自己写作业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笔点评或批改。)

  因为字迹颜色不同,所以能看到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在这个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合作理论不知不觉地嵌入了实践。

  《*教师报》:我们总是强调,要想办法让教师脱离“被动”,主动参与教研和培训,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微课程在这方面有什么突破?

  李玉*:微课程只是在做一些尝试:

  第一,主动嵌入。微课程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

  山东省临沂市实验小学的傅会然老师分享经验时曾这样说:“微课程《心情管理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我关注孩子能力的发展比较多,看了《心情管理园》后,我开始有意关注孩子的心情。半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对待不良情绪,情商得到了明显提升,自信心更强了。(《心情管理园》简介:选择“高兴”“孤独”“难过”“愉快”“想打人”等表示情绪的词汇,再准备一些袋子,将这些词分别贴在袋子上,将他们布置到“心情管理园”中,孩子们有什么心情,便将自己的姓名放到什么袋子中,这样教师、同学可以提前关注。)

  第二,引领实践。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虽然只有5分钟,但引发的思考并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把它引入教研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合作学习中,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大家提出的多是“奖励分数”“语言激励”“随机发言”等策略,思维局限在教师教的行为改善的层面。这时播放一集微课程《我能不合作吗》,就能给大家一个新的思维视角。于是,大家开始思考除了教师的教,还有同伴的作用、自我的调整等角度。视角宽了,研讨自然会深入。用微课程引领,简单方便,而且信息衰减少。(《我能不合作吗》简介:因为弱者跟不上的问题,教师收到小组组员的信,进而研究4种交流文化——话语霸权、冷嘲热讽、极端集体主义、畏惧害怕,进而研究安全的合作环境。)

  微课程创造“5分钟学习”模式:

  《*教师报》: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微”呢?比如说,强调5分钟?

  刘静波: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微学习不期而至。微学习由“微”与“学习”两部分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微学习其实就是碎片化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李玉*:在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

  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1>2”的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也正因为此,一些基于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例会中的微课程——从例会中挤出5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基于微课程的主题研讨会——选择一集微课程,组织主题研究活动;基于微课程的.系列教研活动安排——基于微课程,安排系列研讨活动或教师学习;基于微课程的网站学习课程——选择微课程,嵌入学校的网站,教师自主随机学习。多样而简单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学校教师成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目前,微课程除PPT、视频以外,还有以下方式:微信——160字以内的,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小策略、小故事等;策略卡与口袋书——将小策略或故事制作成小卡片或小的口袋书,三五分钟便可读完;可汗学院(笔迹课程)——也属网络视频微课程,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一种电子黑板记录讲课者的声音与笔迹,学习者可以听到声音,并能完整地看到学习的笔迹记录,进而开始学习。

  创造“右脑学习”的可能:

  《*教师报》:微课程与当今的诸多网络课程有什么不同?

  李玉*:吉林一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校长评价说:“与常见的网络相比,微课程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网络课程主要以录像为主,多是“画面+声音”——大家一边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录像声音。而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它将录像中说话的声音转换为轻松的音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代替听解说,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不论是集体培训,还是个人自学,你都会看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

  研究表明,人左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就像个雄辩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一个科学家,擅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于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不善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左脑人”将被电脑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学习。

  微课程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

  《*教师报》:微课程对学校或教师意味着什么?

  刘静波: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李玉*:刘校长的“四化”总结得非常好,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成长方式。学校一般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但写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论文与故事:不论书写还是阅读,教师都更喜欢故事,但现实似乎在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要求教师写论文,背景、意义、价值、理论依据?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用对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来要求教师,是不是不太现实?

  数量与质量:笔记、心得、论文、故事?类别不少,但质量关注不够,缺少引领、点评,更缺少课程化开发,所以故事写了不少,但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

  成果与传播:教师的文章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因为缺少再开发的意识,最终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得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

  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精细化加工:文章中发现经验——阅读文章,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

  上面的三步表面上是对文章的精细加工,事实上是对成果的深度反思、梳理,是一种更具价值的研究。以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为例,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章。今年假期,他们开始对自己过去的“每周一得”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寻找真正的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师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和开发,最终形成了“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再举一个读书的例子:吉林希望小学以前鼓励教师读书、写心得体会,后来要求教师研发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数量少了,但是深度却不一样了。比如他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阅读的策略》《教学的策略》等10集微课程,将雷夫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也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

  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现实需要:

  《*教师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其独到的一面,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如何嵌入学校现有的实验项目?

  李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模式:不改动学校原有的架构或体系,将微课程嵌入学校发展需要之中,帮助学校把已有的做深做强。

  比如“生本教育”遇到了困难,课堂上不知如何落实“生本”,于是推荐一组关于心灵感受的微课程《好学生的苦恼》《逃跑》《我上了老师的当》?

  比如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总完不成教学任务”“知识间缺少建构”的问题,这时推荐微课程《思维导图》《时间管理5招》等。

  再比如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我们推荐《作者的策略》《思维导图》《风险》《书香自评表》等微课程。

  其实,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研究”,一旦学校有了浓郁的研究风气,做任何课题都有了方法与渠道,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感觉自己真的out了,尤其是听了黎加厚教授的报告后,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全区的教师会上,非常有幸能聆听到黎教授的报告,这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黎教授报告中讲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颠倒的课堂结构、微课程的制作、美国可汗学院黎教授将理念、技术、资料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开,几个小时的讲座不经意间在笑声、掌声中结束了。

  带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激动,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制作了一个微课程,并带着这个作业参加了周一的实践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更是精彩,黎教授用活动来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带着全场的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舞蹈。欢笑声席卷了整个会场,每个教师都感觉做了一次心灵按摩,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在交流展示微课程的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黎教授重点给老师们阐述了设计微课程的十六条建议,以及实践中老师们必须注意的事项。专业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会场上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在享受着微课程带来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会将所学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自己能够进步一点。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3)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1

  “微课程”这个新生事物从国外到国内仅几年间发展十分迅速,为何它如此受欢迎,通过多天的微课学习,体会颇深,也多了份见解,“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以内容短小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给我们呈现的形式是“小课堂大教学”。以下是我对微课程的几点理解。

  1、“微”,就是内容小: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小教学;研究过程短:微问题微研究;制作脚本简单,教师都会,做成视频后,用时少,课程时间3—12分钟为宜,一般都在5分钟左右。

  2、"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它是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课余学习和辅导的一种课程。

  3、微课程的课程形态体现特定的价值主张和教育教学策略,贴近社会,联系生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一集"微课"的教学长度大约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现在社会信息量大,人们工作繁忙,时间长的学习大多不愿意关注,只喜欢短小高效的内容,微课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5、”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2

  在没有继续教育之前,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微课是陌生的,更没有运用过,而通过这次远程教育的培训,我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虽然有的课第一次没有听懂,或者不熟悉,就一遍一遍地再听,最终还是弄明白了,特别这些微课的学习,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了解微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指的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要过多过杂。

  这对于我们经常在一线的老师,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时一节课都是四十钟,而且内容也很多,只需要把重点的讲清楚就行了,没有设计过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而微课程恰恰把课本中的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做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质量。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且创意丰富,让人看一遍就能记忆深刻,这对于小学生注意力短,上课爱分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二:熟悉微课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微课程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短、小、精“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花最小的时间学到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学习,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习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连续统一,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方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自主方式。

  三:尝试微课

  经过多次地看视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哪怕是失败的,那样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的尝试提供一些经验。

  我首先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a、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b、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c、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d、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制作是我这次行动的难点,因为以前大多只是简单的PPT课件,而这次制作过程中,如:标注关键字,用图形符号……都不怎么会,所以仅仅是一个制作就费大劲,然后时间也不是很准确,把握也不好。

  虽然这次尝试并不理想,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学习了新的知识,接受了新的能力,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一遍一遍地努力,也会做得更好,因为微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而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感受到了微课程的精彩,看到了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让这些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3

  目前,微课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通过这次学习和体验,对微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一、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学习(microlearning)区别于微课程,微学习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微内容(microcontent)微课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二、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微课的 “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

  (二)微课的 “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

  (三)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

  三、微课的制作

  (1)硬件准备 : 电脑 (内置摄像头和话筒笔记本电脑最好)、 摄像头、 话筒。

  (2)软件准备 : 制作一个精美的PPT课件 ; 下载并安装一个录屏软件 (主要讲解 Camtasia Studio 6)。

  2.打开Camtasia Studio 6软件开始准备录制。

  第一步: 打开录屏软件界面。 在界面中找到 “录制屏幕” 按钮。 第二步: 点击 “录制屏幕” 按钮打开界面, 这个步骤中操作的要点是:

  (1) 打开最小化在任务栏的PPT课件并播放, 在弹出的界面中用 “选择区” 去调整录屏大小刚好为PPT课件显示大小, 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制作时再去调整屏幕大小。

  (2)点击软件上的 “camera” 按钮使摄像头处于打开状态, 并调整屏幕中自己头像在画面的合适位置。

  (3) 点击软件上的“Audio” 按钮 , 测试声音是否正常 , 并调整音量滑块条到95%左右最佳 , 目的是降低录音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

  (4)以上调整好后, 点软件上 “REC” 开始录制按钮, 当出现倒数数字3、 2、 1后便可开始录制了。

  实践经验: 录制过程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一个合适的背景, 录音时尽量不要太靠近话筒, 这样可以避免噪音和扑话筒现象。 微课录制尽量一气合成, 但在录制过程如果出现错误, 需要重复一次出错的地方, 以便后期制作更好剪辑。

  3.录制结束。

  方法一是当微课讲解完毕后 , 快速按下快捷键 “F10” 结束, 在弹出的界面可以预览刚才录制好的微课。 再点 “Save” 按键保存文件。

  方法二是先关闭PPT课件,然后按下软件界面上的 “Stop” 按键结束, 再点 “Save” 按键保存文件。实践经验: 在这两种方法中, 前一种方法更优, 因为后一种方法把关闭PPT课件以及点 “Stop” 按键也被录制下来,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修剪, 对于老师来说在后期制作时更麻烦, 有时可能处理不好。

  四、 微课的后期制作

  1.导入文件: 打开录屏软件界面, 选择左边 “添加” 栏里面的 “导入媒体”, 导入刚保存好的微课视频文件, 这时导入的文件出现在 “剪辑箱” 里以图像的形式显示。

  2.把文件添加到时间轴上 : 选择 “剪辑箱” 里的图像文件, 然后点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菜单条中选择 “添加到时间轴”,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以默认设置确定即可。 这时文件被添加到时间轴上分别显示为 “视频1” “变焦” “画中画”“画中画音频”。

  3.调整视频大小: 这一步骤关键是调整 “变焦” 轴, 在“变焦” 轴有许多小点 , 将最前面的小点拖到到时间轴最前面双击, 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 “变焦属性面板”, 只要拖动鼠标调整好视频显示的区域大小, 点完成即可。 后面的”变焦点” 用键盘上的 “” 删除即可, 这样后面的视频显示区域就和最前面的一样大小, 不会出现预演时显示的区域大小不同了。

  4.画中画的调整: 双击画中画时间轴, 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 “修改画中画” 面板, 可以调整画中画在视频1中的大小和位置。

  5.视频前后需要剪辑则方法为 : 将时间轴上的滑块条拖动到相应位置, 然后点击界面上剪辑按钮, 这时视频将分为两段, 选中不需要的那段, 按键盘上的 “” 删除。

  6.以上步骤都完成后, 在右边的 “预览” 面板中预览没问题后便可生成视频。

  实践经验: 若生成的视频文件比上传网络的要求偏大时, 我们可以用格式工厂软件压缩处理。 上传到网上的封面图片可以先打开PPT课件封面, 然后用QQ截图或屏幕捕捉软件处理。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 web 2.0 时代随着新技术(主要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4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让我认识到微课程在我们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帮助。微课程课件的制作非常方便,它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只要有数码相机或触屏手机,都能够拍摄微课;微课程的题材非常的丰富,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成为一段微课的内容;微课程的编辑制作也非常的简单,编辑软件非常的多,这些软件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够学会并掌握它们。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设计一般通过PPT、手写板、手机录音视频、录音等手段完成,由结构、画面、文字、语言组成。

  在培训中提到了微课程设计中应注意方面和操作方法,以生动案例给我们剖析了微课程设计的操作流程与应注意事项。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微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这些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简单易操作,效果明显,而且每一个微课程结束都要有一个简短总结,概括性强、针对性突出。在微课程设计中还要求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是很容易、很简单的内容,设计中要巧妙使用“暂停”,合理引领孩子的思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微课程设计中师生可以同台进行,实现真正的共同探究学习策略。

  微课程引领教室变革。只有通过教室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才能发挥微课的真正价值。传统教室“先教后练”,即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的教学结构,要变革为“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即研讨、练习、辅导,到布置预习、预习指导、知识预习。微课就是用来支持学生的知识预习。教师要开发好微课程,首先要选取好教学内容,并把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其次要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充满趣味地进行学习;最后必须亲自动手制作课程,借助PPT、手写板、微视频、微音频等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课程开发。

  通过对于微课的学习和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1、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充电时刻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因为微课时间十分简短,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主题明确,只有一个,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3、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习或许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4、微课程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定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安排学习内容,自己搜索,自主检测,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学习微课程的心得体会5

  受学校的委派,我参加了20xx年12月20—22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在四川省教育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的《第三届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名师培养大会》。

  现就将微课程培训的学习心得与大家交流。

  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通过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不但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而且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专业水*迅速提高。

  *的微课创始人,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胡铁生就《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从微课制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破解?微课制作的技术潜力在哪,如何提升制作质量?两年来各地在微课制作和教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如何做到少走弯路?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解。

  现将本人的一些收获汇报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谅解。

  一、什么是微课

  翻转课堂中,最关键的教学资源是微型教学视频。

  由于翻转课堂在我们国家刚刚起步,对于微型视频的说法和定义也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叫做微课,有的把它叫做微课程,有的把它叫做短视频或微视频,它们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用于教育教学的视频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可汗学院的微课程:面向学生,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以讲授为主。

  李玉*的微课程:面向老师或学生,叙述一个教育故事。

  佛山微课程:以教学研究为目的,主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断。

  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与教育有关,并且内容短小。

  微课是由教师设计制作的,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不超过10分钟,用于向学生集中讲授或解决一个问题的"微型视频。

  在这里,把微课的长短定义为不超过10分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人的主意力尤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10分钟。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疲劳。

  二、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应该是为了满足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的需要,由学校统或学科组统一规划,由老师设计和实施并由老师和学校共同参与*价的课程系统。

  而微课是这个课程系统中的一种教学资源。

  三、微课程教学程序

  微课程教学法包括三个模块:学生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课堂教学方式。

  (一)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有两个: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性趣。

  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的学习任务目的就是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获取知识,达成学习目标,所以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每个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可能不同,但它们只要能够按照要求去做,那么他们都会到达规定的学习目标。

  所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能否主动的看微课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

  这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激趣”。

  根据任务驱动原理,学生在没有目标任务的情况下,有可能不去学习教学资源,而当我们给了他们明确的学习任务,并让他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讲授,还要进行展示、检测、作业等,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任务的驱动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对教学资源产生兴趣。

  (二)配套学习资源

  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与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的且足够的学习资源是很重要的。

  这些资源,可能是一个网址,也可能是一些文本、声音或视频。

  作为微课程教学法的的教学资源,未必全部是微课,一定包含微课。

  配套学习资源通过学习终端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终端自主进行学习。

  学习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或是网络终端,这离不开移动网络或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包括检测、展示、作业、交流、创新。

  通过检测、展示、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过程中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内化。

  检测的难度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要求为限,以体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作用;展示主要用于展示学习任务单中要求的、学生完成的学习结果。

  通过检测、展示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所有学生,无论是学习快的还是慢的,自主学习阶段,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所以这些活动应当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实现的。

  通过作业、交流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创新是让微课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的灵魂。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应当学习的相应知识,所以重复教学内容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创新包括来源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可贵的创新)及对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

  四、培训后重在行动

  几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微课程教学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

  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具备了那些有利条件,那些是我们还缺乏的?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做?应该如何操作?

  现在互联网已经到了学校,我市各中小学也已经基本实现了班班通,老师办公也有了电脑,在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有多数已经有了电脑,并且接入了互联网。

  所以从硬件设备上看,老师自己录制微课已经有了条件,并且也有条件把老师录制的微课通过互联网推送到学生的家中。

  我们缺少的只是结合我们学校实际进行改革实践经验和改革的信心、决心,不会录制微课,可以学习;缺少经验可以在实践中摸索、积累;最要命的是缺少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些地方改革的先行者们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微课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成绩,发展学生能力方面是有效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

  翻转课堂在我国刚刚兴起,却形成了一股巨大浪潮,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具有生命力。

  教学改革,不是跟风,也不是儿戏,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在小范围内进行教学实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普及推广。

  1、实验学科的选择

  根据我的理解,翻转课堂在理科实施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如果要在小学进行改革实验,可以先在数学学科内,进行实践实验。

  2、实验班级的选择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理解力和自制力比较低,而高年级学段面临毕业升学的压力,也考虑到改革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检验,建议选择小学中年级学段的班级进行改革实验。

  3、积极培训老师

  我们大部分老师对翻转课堂了解很少,也不会录制微课。

  所以要对老师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以满足老师的需要。

  4、自主学习的形式

  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课堂翻转后,学生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完成,并且硬件方面学校没有条件组织在校自主学习的条件,所以,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到家庭进行。

  5、争取家长配合

  现在许多家长,有为学生请家庭老师的愿望,因此有条件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

  另外,中年级学生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够,也必需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计算机等条件,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4)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篇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

  受。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相应地,学校也要建立能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升的良好反思机制。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一、什么是SPSS?为什么要学习SPSS?

  新学期开始时,在信息化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课程中第一次接触

  到SPSS这个软件,作为本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我,当时只知道SPSS是一套统计软件,就是一套根据统计学原理所编写出来的统计分析软件,至于统计什么?分析什么?我一无所知,尤其是看到老师推荐的《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这本书的时候,就简单的把它理解为用SPSS软件来统计、分析与教育相关的数据,最终得出想要的结论而已,而现在看来,我当初的想法未免有点简单与无知。下面就来让我们了解一下SPSS。SPSS软件是一组专业的、通用的统计软件包,同时它也是一个组合式软件包,兼有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统计绘图和统计报表功能。它广泛用于教育、心理、医学、市场、人口、保险等研究领域,也用于产品质量控制、人事档案管理和日常统计报表等。SPSS软件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要求较低;对运行的软件环境要求宽松,有各种版本可运行在WINDOWS XP、WIN7系统环境下, SPSS统计软件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能方便地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如Dbase,Excel,Lotus等)。

  我为什么要学习SPSS呢?其实很简单,一方面,做为一名

  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如今量化研究的方法大行其道,一切要以事实说话、要以数据说话,有了数据支持的研究才能更容易被认可、被推论。另一方面,根据对AECT94定义的理解,教育技术

  学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包含大量的偶然现象和非精确现象。因此,要深入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必须运用统计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才可能使这门学科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象多数是偶然的现象,其变化发展往往具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性,究竟出现哪一种结果,那是带有偶然性的,是随机的。这类偶然现象是遵循统计规律的,当随机现象是由大量的成份组成,或者随机现象出现大量的次数时,就能体现统计*均规律。我们只有对数据资料作统计处理,才可能可以发现它们的内在规律,掌握现象的特征,检验研究的假设,才能得出准确的、可靠的研究结果。

  二、对本SPSS各章节学习的心得

  新课程老师带领下,采取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老师讲解了基础部分后,全班同学采取小组分工、协作学习,然后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学习内容,教师进行当堂指导,这种方法改变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同学们不再是课前不预习,课下不复习的状态,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课前有一定的压力,同学间的讨论也明显的增多,例如:一次课下同学们在一起吃饭,有几位同学还在调侃说“两个菜之间用SPSS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不接受H0假设,也就是两个菜之间不相关”,虽然这只是一个课下的玩笑,但是这也可以体现出对学习的态度的转变。下面就本学期的所学SPSS的各章节做一下归纳,这些归纳也是基于本人*时在课前预习,课上及课后的一些所思所想,也许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颇在内,但这仅限于心得而已。本学期学习各个章节

  及分工如下表:

  章节名称

  1.SPSS的认识及数据文件的处理

  2.数据清理与基本统计及测量质量分析

  3.T检验

  4.方差分析

  可能是由于是同学们第一次讲,万事开头难,压力很大,在大家认为最为简单的内容讲解上,两位同学并没有完全展现出二人实际水*,大家在这一节课上都感觉到很压抑,总的感觉是这节内容很简单,但是内容又很松散,可讲的东西太多,讲的东西多就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所以听过之后就有种无数的碎片漂浮在脑海中一样,很难将知识系统化,课后总结一下无非就是两块,一块是了解SPSS软件的历史及基本功能,还有一块就是SPSS软件当中一个模块叫做数据文件的处理,在认识SPSS软件当中了解到它是一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诞生于1968年,当时美国的3位大学生开发出了它,经过这么多年的后续开发,SPSS已经有了很多的版本,具有了更的兼容性、和更友好的操作界面,也在很多的学科领域得到了应用,而在教育中的应用

  只是它的一个分支。此外它对硬件的要求也很低,当前一般的电脑都能安装它,安装的过程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傻瓜式的安装方式完全就可以满足。在数据文件的处理方面,主要是要学会定义变量、处理变量两方面;定义变量是要注意根据自己实际采集的数据来定义变量,例如是数值型的变量还是文本型的变量及变量的长度,小数点保留尾数等,总之就是一句话,根据实际调查的数据要求来定义相应变量。变量定义只有只要细心的将实际调查的数据录入到SPSS当中即可,当然也可以在SPSS软件之外进行数据编制,可以通过EXECEL等编辑后可以直接导入到SPSS中。在处理变量模块当中,可以对变量进行添加、删除、拆分与合并等操作,只要根据实际调查数据,细心调整变量,使操作更加简便和明了。

  1、 数据清理与基本统计及测量质量分析的心得体会

  数据的清理与基本统计及测量质量分析由两名同学进行讲解,由于吸取了上节课两名同学的经验,本节讲授的明显好于上节课,这里我也是把它分为两块进行学习,一块是数据的清理,另一块是相关统计理论的学习。在数据清理方面主要学习了奇异数据的检查与清理,在这里本人觉得非常有必要进行数据清理,在实际的调查数据时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碰到极为特殊的典型案例,所以这些数据很难符合大众规律,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分析结果异常,从而直接影响最终的结论。所以觉得非常有必要进行数据检查与清理。而我认为本节的难点不是怎样熟练运用SPSS软件,而是在第二块中的,相关统计理论的学习,学习这些理论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只有明确这些

  理(论如均值、标准误差、中数、众数、全距、四分位等)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才是关键,在SPSS中想要实现对数据进行以上分析只需要轻轻点击一下按钮就可以是轻松实现,但是如果不清楚到底用它们来做什么就无从谈起做数据分析了,所以本节内容知道分析原理的重要性要远远大用SPSS对数据做出相关分析的重要性。总结为一句话“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的后才会让它们去做该做的工作”。

  2、 T检验的心得体会

  T检验由两名同学讲解,在学习T检验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数据适合T检验,T检验的结果要说明什么问题?经过学习可以知道,T检验是对两组数据间的*均水*或均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两组数据间的显著性水*,而这两组数据都要符合正态分布,方差具有齐同性,T检验由两种情况,一种配对提检验,要求两组数据不可以独立颠倒顺序,如果颠倒顺序就会改变问题的性质,这种T检验称为配对T检验;另一种情况下的"T检验是两组数据可以任意颠倒顺的检验称为独立样本的T检验。但是这两种情况都必须符合最先的要求,即都是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都具有齐同性。通过SPSS的相关操作可以轻松完成检验,但是在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设置置信区间,一般设置为95%,在设置置信区间时必须要考虑到所做分析的数据,如果像要得到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则可尽量将置信区间设置小些,如果想要得到不显著差异就要将置信区间甚至大些,本人的理解为若置信区间小,则可以理解为在小范围内是可以相信的,但如果将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值调大则说明在很大的范围内这个结果可信,反之则不可信。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刻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景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执行力,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执行力,也是领导者经常思索的问题。执行,并非是基层人员的特定行为,领导者也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以便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执行氛围。现结合*思想浅淡领导者提高执行力的六大步骤。

  一、建立执行力组织的总刚

  经常听业界朋友说:唉,现在的做销售很累,公司目标不明确,我们在市场上经常没方向感。接触许多企业销售负责人,他们也会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残酷了,目标没法定了,市场策略也随着市场不断的变,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运作这个市场了,感觉在走一步算一步似的。总结起来就是两点:从员工上看,公司目标不明确性,使员工在执行过程中,资源的争取和利用完全跟着市场走。“能”者就能多争取点,“不能”者就争取不到资源,在市场一线执行时失去方向感。从企业层面上看,企业越来越被零散的市场信息所迷惑,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会迷失方向和目标。该集权的时候没有集权,该分权时又没有分权,不能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市场的“权力”因素。

  我们按照*思想来阐述执行性组织的总刚是: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任何的行为与活动都必须有一个“一般的号召”,这就是所谓的目标。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员工行动起来。就营销这一块来说,我认为目标的制定应包括:品牌目标、市场目标、销售目标等,它是由领导者来制定的,在这一点是必须要集权的。集权制定目标的过程它就是个“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它不仅是目标制定时必须运用的,而且是强执行力组织必须贯穿始末的总刚。

  二、目标的制定要与实践相结合

  如果只限于一般的号召,基本的目标,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

  品牌目标的制定首先要了解自己品牌的足迹,现在品牌所处的位置,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从品牌的知晓度、知名度到品牌的忠诚度目标制定,我们所需的产品网络支撑点是否已具备条件。

  市场目标的要根据市场本身的特性加以制定。战略市场就要注重其影响力,不要过多考虑其投入与产出比;而利润市场就必需要考虑我们的投入与产出了。不同的市场目标将决定我们采用不同的市场计划,有计划才能合理地分配资源,具体执行部门才可以就计划与资源形成有效的执行策略。

  有了品牌目标和市场目标,我们自然有一个合理的销量目标,就不会脱离实际情况的盲目制定销量目标。

  三、选择与组建执行力团队,达到目标的实现

  人,执行力团队的关键要素。在选择与组建执行力团队时,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

  积极分子并非是简单的腿勤、手勤或口勤等,他必须是一个集企业忠诚度高、深入了解市场、有独立工作能力、遵守纪律为一体的人才。有很多企业在委派团队领导人时十分不注重这一点,如果团队领导人不能做到“积极分子”,那整个团队毫无执行力可言。如果只停留在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而不能积极地与员工沟通,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去深入了解市场,那结果留下只能的是一般散沙。

  只有这种“积极分子”才会针对公司制定的目标,深入到市场,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完成目标的营销策略。没有有效的策略作为支撑的目标只是空中楼阁,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领导人在选择这种“积极分子”时一定要考查其达成目标的营销策略是否有效。

  四、区域化的策略向全体化推广

  笔者是安徽做酒的,记得有位朋友问我,你对近年来在全国市场推广成功的口子窖是如何看待的?我当时回答的就是:口子窖的执行力好,特别是区域化的策略能迅速形成普遍化策略向全体市场推广。这也就是拿一般意见到个别单位去实验,然后集中新的经验做成新的策略去普遍运用到市场。

  当然区域化的策略并不是都可以作为全部去推广的,它必须经过总结与筛选才可以得到进一步推广。比如说白酒行业近年来流行的买断终端,这种策略就可以普遍推广;还有针对终端酒店的内部沟通顺序也是可以形成统一化的。而针对酒店的供货权,不同区域就有不同的市场规律,有些地方以当地各小分销商供货为主,他们大都形成自己的供货网络,你如果强行直接供货终端,势必造成矛盾的产生,得不偿失。

  在区域化策略向全体化推广时,一定要对市场要有深度了解,要有市场的前瞻性。既不可错过失机,又不可不针对本区域市场实际情况,盲目地套用其他市场的策略。

  五、策略传达要做到“一元化”

  经常遇到许多公司在开营销工作会议时,常常将业务部和市场部或其他部门分开。其结果就如众多业务部门说的那样,市场部门拿出来的东西根本不适合业务部门适用,策划的一些案例毫无执行力,宣传与市场实际脱轨,浪费企业资源,而领导人一时却有分辨不出孰对孰错。这也就是没有注意策略传达的“一元化”原因所造成的。

  所谓策略的传达的“一元化”不是指上级部门领导向下级部门领导单方向传达,而是应让策略执行总负责人和分负责人都知道、都负责。

  单方向的传达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创造性,而且还影响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现在的执行力组织是建立是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的,并非是一种绝对服从的执行力组织。有效的相互沟通,能让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做成他应该做成的事。不会形成无劳的返工现象,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一元化”它还包括总负责的一个中心的一体化。部门领导者不是将工作分摊下去,就没事了,要形成以总负责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考虑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位置,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从这一点可以引发到执行力组织的总刚:一般和个别相结合,要给予“个别”充分的放权。

  一些领导人喜欢听市场部门调查一些的小报告,往往以这些小报告来决定此策略是否执行到位,而这些市场调查的人又不了解整体的市场情况,仅仅从一些个别情况去武断地推论全部情况,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策略实施的真正内涵,没有从效果上去衡量策略的实施,而是从过程中去推论策略的执行。究其原因,还是他们不了解策略的全部。其结果必然导致策略不能有效的完整的实施,影响执行力。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我虽然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作用等方面的只是都是缺乏了解的。很开心能够在爱课程网上看尹贻林教授对于《项目价值提升的艺术-工程造价》专题的讲座。

  在听课过程中了解到项目价值的提升是对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不懈追求,也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与拓展的方向及动力。课程从工程造价视角阐述项目价值的表象、内涵及本质,分析项目价值之于项目利益相关者诉求及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性,揭示不同类型的理论、方法、工具提升项目价值的内在机理及实现路径等。

  其中项目价值提升的思路一节中有项目成功的标准、提升项目价值的思路与路径、项目价值提升的案例、项目价值提升最具辐射性的四大手段;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价值管理理论;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可建筑性,课施工性分析理论;项目价值提升新工具—设施管理理论:工程造价咨询业的拓展。

  现在一般的建筑只考虑美观或者只考虑其他当一方面,就会造成价值不能最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工程造价这时候就要发挥作用了,工程造价的作用:

  投资决策的需要。建筑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各级*在安排不同阶段的建筑业发展计划和基本建设规模时,必然要根据财政能力和工程造价水*的发展趋势来确定。而工程造价水*的确定,是依靠长期的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测算的结果。所以,工程造价资料收集的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是否准确,决定了工程造价水*测算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宏观决算。

  工程定额的编制和管理的需要。定额的编制是在收集大量编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类资料来源于各类标准规范以及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属于定额编制的技术资料;另一类资料来源于工程的实际结算资料和建筑市场的劳务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价格等,属于定额编制的经济资料,技术资料是定额编制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庞杂,但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经济资料,如建筑材料价格,劳务价格,机械的租赁价格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服务价格都会随着供应情况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因此,工程的结算价格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定额编制所收集的造价资料也就不断地变化。我们的定额的编制和管理中,应当及时收集工程造价资料,使定额所反映的价格水*贴近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

  建设单位投资决策和投资的需要。建设单位为了达到投资效益应当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也就是收集整理自己的工程造价资料和投资形成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应当尽可能地收集整理与自身建设相关的工程造价资料,同时还要掌握建筑市场的行情,在投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施工企业经营的需要。工程造价资料是施工企业进行正确经营决策的资本。及时地收集整理工程造价资料能使企业了解建筑市场的环境,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自身发展方向。这样,对于准备参与投标的工程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合理的确定投标价格;对于在建工程可以及时掌握经营情况,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对于准备结算的已完工程,要以准确的计算结算造价,收回企业应得的资金。

  造价咨询单位服务的需要。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经验和业绩的积累,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名牌企业形象,企业不仅通过服务来积累资料,还应当通过社会上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和市场调查来充实资料,以便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行情和有关工程造价的政策法规,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咨询服务。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

  在学习之前,我对《云计算》的认识比较狭隘,只是知道它是一种商业服务计算技术和存储技术,对其他不甚了解。但是通过哈工大继续教育的深入学习,我对云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根本上改变对《云计算》的认识。我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门高科技技术知识课程,而且会成为日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力量。

  现将此次学习心得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一、云计算的正确理解

  云计算普遍认为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这里所说的“云”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云。它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

  二、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三、云计算的原理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四、云计算的现状

  云计算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Google、Amazon、IBM、微软、Yahoo、Apple等大公司相继研发出云计算技术。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xx年,IBM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提供会联网主机服务、在线存储虚拟化服务等;*移动研究院已建立起1024 个CPU的云计算试验中心,并于20xx年5月发布“BigCloud”;*理工大学研制了云存储系统Mass Cloud,并以它支撑基于3G的大规模视频监控应用和数字地球系统;Alibaba集团也成立了专注于与技术领域研究和研发的阿里云公司,启动大淘宝战略,研制了淘宝的分布式文件系统(TFS);*电信与EMC公司合作推出面向家庭和个人用户的运营商级的云信息服务-“E云”,并在第二届*云计算大会的展台上展示其云端产品。

  目前,云计算不仅引起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还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建立国家级云计算项目,试图在这场IT技术的全新革命中抢占先机。

  *的云计算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看到云计算巨大的发展潜力,要推动并加强云计算的研发和创新,培养相关的科研创新人才和团队,帮助国内

  企业攻克在IT产业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关键技术,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进而提升工业化水*。

  五、云计算的优势

  1、具备规模经济性

  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

  2、虚拟化能力强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通用性强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高可伸缩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提供计量服务。

  7、价格低廉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8、支持快速部署业务,快速开展服务

  云计算的强大的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地部署业务,并实现新业务需要的云计算*台其他业务已有的数据库和能力组件快速调用和整合。

  六、云计算应运而生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 2.0的浪潮使得大众可以参与信息制造和编辑,从而导致信息增长具有无限性的趋势。而摩尔定律的终结,使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没有办法依靠硬件性能的提升而解决这一问题。怎样低成本的高效快速解决无限增长的信息存储和计算问题是一个摆在科学家面前的命题。云计算是采用大规模低成本运算单元通过IP网络相连而组成的运算系统以提供运算服务的技术。它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强的特点。

  七、云计算对于技术的影响

  1、计算成为一种公共资源 过去,企业和个人的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里,随着海量数据的增长,高效且低成本地存储和处理变得十分困难,不仅需要大带宽的网络基础设施,还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计算与存储的云计算*台。云计算*台正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

  2、云计算成为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加速器科学研究需要大理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特别是新型的算法和软件,需要利用海量数据来验证和优化。云计算技术为大型算法的研究和难提供了一种廉价高效的方案

  3、云计算可以极大降低企业IT成本 云计算服务最主要的吸引力在于企业能够降低购买和维护硬件、软件以及其他设备的成本。与一家云服务厂商签订合同,便可以云服务厂商的虚拟服务器基础设施上运行选择的系统或应用。

  4、云计算极大影响了互联网应用模式和产品开发方向 通过云计算,更多的应用能够以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交付和运行。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浏览器和通用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操作各种软件应用。

  八、云计算对各产业的影响

  1、在互联网领域,使得信息消费模式发生巨变 个人及企业用户将不需要学习客户端软件的操作,只需要根据提供的简洁的界面和窗口,访问一下站点就可以得到服务。同时,网络化的应用软件能按需定制,收费灵活,并杜绝盗版。

  2、在工业领域,助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目前,大多数工业领域企业都在着手利用云计算整合其现有的数据中心,实现对既往投资的IT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云计算来处理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海量数据,以期降低IT系统的成本,提高IT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加强经营决策的实时程度,将是电信运营商使用云计算的一个重要领域。

  3、在xx领域,助力构建独立、安全的国家级公众信息服务网络 云计算的特殊优势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日本内务部、美国*、英国*都称将建立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所有*运作所需的资讯科技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九、云计算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云计算标准尚无建立

  目前,无论是云*台还是云服务的国际标准都没有形成,这就给云计算的发展带来瓶颈。

  2、云计算的安全性

  目前,安全性和隐私权可能是将服务迁移到云计算所面临的最大风险。灵活性、易于使用的服务和易于共享基础设施是云计算的优势,但人们的云计算使用方式可能会让很多公司的信息和知识产权面临风险。

  3、政策法规不完善

  云计算加速现有IT及信息服务业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改变着产业链格局和商业模式。面对新的产业链格局和新的商业模式,很多在政策法规领域的工作还没跟上

  4、云观念的接受不容易

  云计算服务也许未能提供大企业需要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和支持程度。目前,许多云服务主要以中小型企业和消费者为主,而不是以大企业为目标。

  5、云计算节省金钱的程度

  目前,云计算并不昂贵,但是考虑到总拥有成本(包括重复性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潜在的风险,这个问题则可能另有答案。

  十、面对云计算,*科技应如何发展?

  云计算,对于*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必将深刻改变IT及信息产业的格局,同时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可能会改变*科技在全球的地位。作为*的科技管理机构,应该直面挑战,抓住机遇!需要从国家层面重视云计算的技术变革,在教育、普及、重点研发、示范工程等诸多领域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1、助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大型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客户面

  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IT机房的建设和系统运维难,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巨大等。云计算将可以提供可靠的基础软件、丰富的网络资源、低成本的构建和管理能力,加速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云计算的集中化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电能利用率。实践表明,和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计算能够节省约70%的电能消耗,节能效果显著。

  3、发展我国云计算工业,保护*的数据安全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范围是跨国界的,其全球强势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其产业渗透在我国处处可见。我国大量互联网数据被聚集在北美的数据中心上,使用Google、微软、雅虎等搜索和邮箱的网民数量难以估计,国家的数据安全以及国民个人信息隐私的安全令人忧虑。同时,将公共事务处理任务部署到“云”中,可以更好地整合、共享有限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使其按需使用、灵活调配。借助云计算,我国将可能用较低的投入、较快的速度来创建自有的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提高世界知识总量的拥有率、转化率和使用率。

  4、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学技术创新

  云计算是为了解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问题而由产业界推动的技术创新。海量数据处理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云计算关键技术问题和瓶颈只有在大规模集群环境中才能显现并获得解决,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5、吸引并培养尖端人才队伍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云计算是世界上最热闹的IT技术革命,是集硬件、软件、中间件综合的信息化尖端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加强云计算的自主研发,有助于促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及专业研发人员。不仅如此,云计算本身将是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的“聚宝盆”,开展云计算的研发将大大加速杰出人才的引进及优秀团队的培养。

  虽然云计算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的难题,但是云计算这种方式的确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它被许多专家认为,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的存在,会成为日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力量。

  未来,目前的网络技术必将被云计算技术所取代。当今云计算方兴未艾,我们不能错过以“云计算”带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机遇,一定要迎难而上,大力推进云计算的发展。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7

  经过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感触颇深。

  首先,我明确了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其次,我把握住了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

  (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对学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分析。具体要求是:全面、适当、清晰;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学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的实施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涉及学习主题,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法等。

  课程评价:是指选择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评价方式,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我会继续对课程纲要细致琢磨,深入学习的,把学习到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8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9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这种观念对各门学科课改的推进,对素质教育的促动有着深远影响。我校的校本课程在不断的调整中日趋完善,以便能更好的展示“爱心建构民主教育,和谐促进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研读理论,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建构包含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的一种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我校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如:有广东省东纵烈士革命陈列馆、荔枝种植基地、蜜蜂养殖基地等,这些基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另外,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3、校本课程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关键,是教师专业水*提高,科研意识增强的有效途径,同时还会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

  (二)、广泛研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借助一个周期的“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探索、试验、研讨提炼、总结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地域风采时代特征,力求让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踏上开发———运行———管理——评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2、学生发展的目标

  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生存本领。

  3、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和谐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激活探索热情,触摸时代信息脉搏,促进自身专业水*提升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争创市级模范学校。

  二、选修为主,必修为辅,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的资源、地理条件的分析拟定开发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生活技能五大类结构的校本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在板块。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我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倡导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摆脱学习的疲惫感、倦怠感。

  注重中小学课程内容的衔接,尽可能避免同内容的重复开发,即使有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侧重点的不同。

  三、研修导向,积极实践,崇尚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

  我校自进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校级的现场研讨活动。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每一内容都必须通过科组研讨———学生选择———学校考核三关,才能说明这一内容是一次成功的开发。

  1、科组研讨。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报送课程说明以及课程纲要,科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集体研讨,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决定其是否参加课程发布。

  2、学生选择。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精心组织课程发布形式及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学校根据学生参与数来确定该课程是否有开设的必要。

  3、学校考核。课程进入实施一定时间后,学校领导小组深入学生活动中,通过访谈、量化等多种形式了解课程实施的实效,根据考核成绩决定该课程是否有效。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及早的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5)

——ps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篇

ps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今年选修课选的PS,虽然还谈不上有什么水*。但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在课上)慢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虽然PS只是我的一门选修课,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他是作为图形图像的处理领域的首选软件,PS的强大功能和众多的优点就不用多说。用PS做一些漂亮的图片,或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加工并不是PS设计人员的最终目的。而作品的灵魂是要有创意,然而创意这东西并不是那么好学,甚至根本学不会,学创意比学PS本身要难的多。

  PS作品要有生命力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创意。创意是老师上课时强调的一项,他说学PS不是在于把所有的工具都有深入去了解,只要把自己常会用的会用就可以了,因为只有创意也可以做出一副好的作品来的,老师为了说好色彩,在上课时就把运动会的事说了,让我们有一个所谓的概念。色彩应用是图形图像处理和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色彩应用搭配的好能让人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作品的美感有感而生,作品也就谈不上什么感染力。色彩的应用搭配不仅要*时留心观察身体的事物,还在于多练习。留心观察才会知道什么地方用什么色彩能达到最好效果。色彩应用搭配不可能一下子学好,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对于老师所强调的“学PS,要勇于创新,而不是经常去模仿别人的作品”这句话应该可以是我现在学习PS的一个座右铭吧。也是我上课的最主要体会。所以在以后要多想想多练习,有好的创新。

ps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一、想学好图形图像处理,要有耐心

  因为自己美术基础相对薄弱,一开始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为了学好这门课程,我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兴趣。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简单的图形随便做作,比较复杂的就不去理会。为了改掉这个毛病,我对照相关书籍,一步一步的去做,有的图形一次做不好,两次,三次……直到做好为止。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精美的图形展现在面前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所以说,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也只有这样,才会学有所获。

  二、想学好图形图像处理,要有艺感

  图形图像处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但最终看的是艺术效果。美术功底扎实与否是影响您将来*面作品水*高低的重要因素,Photoshop只是一个得力的工具。画笔都会用,而画匠只会重复别人的作品,画家才能实现自己的创意。

  我认为,想要学好这门课程,要多学一些美术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艺感,只会操作软件而不懂得起码的色彩、构图、造型等知识是无法独立承担任务的。在*时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要带上艺术家般的挑剔眼光来分析作品,总结一些技巧。同时,还要适时地与同学老师朋友多交流探讨,发现别人出色的地方,多多学习学习;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当然,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想学好图形图像处理,要有创意

  艺有法,无定法。我认为,创意既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丰富精彩的创意,有赖于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操作软件的技能和相关的业务素质,当然也包括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

  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模仿到一定阶段,就要开始自己创作,不能总是搬别人的东西。活学活用,多看多做多想。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摆正心态,从简单的开始学起。要实现一种效果,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技法达到最佳效果,这是要在熟练掌握软件的基础上自己拿主意的。

  四、想学好图形图像处理,要有构思

  构思是设计的灵魂。在设计创作中很难制定固定的构思方法和构思程序之类的公式。创作大多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一些或否定一些,修改一些或补充一些,是正常的现象。构思的核心在于考虑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两个问题。回答这两个问题即要解决以下四点:表现重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五、想学好图形图像处理,要多练习

  学而时习之,要每隔一段时间,练习一下,比较一下,看自己是否有进步。最好独立地做一些创造性的作品。坚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很轻松地把所学知识纳入长时记忆系统。

  对于学会的操作技法,不仅能独立重复制作,而且要理解其中的知识点,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书中每一个练习的设计都是用心良苦的,一定要弄明白每个练习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每个部分之间的联系,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清晰的操作体系,使自己的操作从必然走向自由;

  学图形图像处理要从简单的实例开始,刚开始越简单越好,随后再不断增加难度,这样便能够及时记住每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随着难度的增加熟悉更多的工具,直到运用自如,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就是要试着简化实力步骤,尽管每个效果都可以有众多的变化并由不同的步骤来完成,但是总体的流程和方向还是大相径庭的。

  还可以尝试着将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原来要七步完成的工作,我能不能只用五步就完成。然后去尝试着改造作品,有些时候某些作品不单单是别人的,举个例子,家备软膏的广告就是改造了西游记的故事,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切学好了后,还要研究好质感,训练自己的手绘能力,这对你的作品有很大的增益。当然还要定好自己的方向,是传统*面设计(招贴、书刊封面、插画、logo设计等)还是。建筑或者是室内方面(鸟瞰图、室内设计后期合成图等),再或者是互联网多媒体方向(界面设计,网页设计等)。

  最后就是学习其他一些相关的兄弟软件,比如flash或AI,感受矢量图和位图之间的联系,各自的行为和特性,这样可以避免用了半天都做不出的效果,用其他软件也许很轻松的就搞定了。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争取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

  最后,对老师表示最真诚地感谢。

ps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一周的实训已经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发现了制作网页的确是个艰苦且繁琐的工作,也体会到了一些*常上课时所没有体会到的东西。 多媒体制作综合实训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结合图像处理与Flash设计与制作这两门核心课程所教授实践的技能而开设的项目化综合实训。它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图像处理与Flash动画相结合的网页多媒体制作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是对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过程。

  第一周是制作网页的效果图,包括其排版,颜色搭配,内容设计等。整个网页的制作都是靠自己的灵感来设计并发挥的。这需要我们相当大的创造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脑海里规划好整个网页的制作后就要开始对网页的制作做充分的准备了。其中必然会用到对之前ps课所学的知识,而在ps处理图片的效果时,会发现很多的原先掌握不好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用的相当熟练了,但是在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图片要抠图或者处理成特殊效果实属不易。不仅要有相当大的耐心,也必须有相当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才行。而这次的实训课无疑是给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了,不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尽情发挥,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耐心和创造力。

  这次实训课的达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熟练使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的能力,让我们能够进行图像抠图、处理和色彩修饰;能够通过对素材处理后合成图像;能够制作图像特效、纹理图案等;能够设计与绘制LOGO、图形等手绘作品;能够绘制背景、按钮、标题、导航栏等网页元素;能够完成网页广告、Banner图像、网页界面的设计与制作;能够使用Flash绘制编辑素材与制作原创场景元素;能够使用Flash制作网站Banner条动画;能够使用Flash制作网站引导片头动画;能够使用Flash制作各类网页特效动画;

  而这些在*常的课上很难有那么好的机会接触到,*常的ps课程都知识针对某个效果进行特别的训练,而这种实训课使我们能够将所学的都应用到作品当中去,从我们制作的作品中,也很好的看到了哪些功能是所有人都掌握的,而哪些是比较薄弱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在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作品中找到差距,找到自己的弱点,以便于以后的加强。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实训课的学习,自己有了个很好的定位,也磨砺了自己的耐心,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差距,自己所学的效果时能制作出来一些,但一旦失去了所谓的效果图,就没有了创造力,对自己所学的不知道如何能够用的恰当和灵活,在今后的日子里,需要努力加强自己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的缺陷。也要在*时多练习加强自己知识方面的能力。很感谢这次实训的机会让我懂得了那么多,会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多增长自己的知识。

ps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在这个学期的期末我们进行了ps实训,4周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photoshopcs4的实战练习。运用ps工具对图形进行精确选取,设计简单的图形,处理问题照片,制作各种字样,图层、通道和滤镜的运用,3D图像的编辑,文字工具组的介绍,文字的创建、调整、编辑,在最后的一周里我们需要用自己学到的.以及在网络上获取的灵感,制作一幅作品。主要是为了熟悉ps制图工具的使用,为我们以后深入的了解ps,做出漂亮的图片打下了基础这几周的实训简单而忙绿。

  在这几周的实训里面让我对ps有了很大的了解。首先学习PS要摆正好心态,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切记不要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其实我们的PS是个很强大的软件,它的功能之丰富,变化之多样足够我们学习很久,所以我们就应摆正心态,戒除急进心理,为自我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坚持下去,你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然后做好基础工作,了解PS里的基本概念。再多做实例,不断练习。要开阔思路,不要将实际生活里存在的东西机械地想像用于PS里。掌握重要概念的关键点,死死记住,边学边灵活应用实践。

  最后对于快捷键的使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快捷键的使用,能够使你将精力更好的集中在你的作品而不是工具面板上。一旦能够熟练的使用快捷键,就能够使用全屏的工作方式,省却了不必要的面板位置,是视野更开阔,最大限度的利用屏幕空间;一些简单的命令能够用键盘来完成,不必分心在工具的选取上,哪怕它只占用了极少的时光。

  总之,在这几周的实训里,让我更清晰的了解到ps,让自身对于ps的运用更加熟练了。

ps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学习c语言已经一年多,对c也算得上半个入门者,期间也写过一些自娱自乐的代码。其实个人认为无论学习什么语言,最重要的是掌握习编程思想,然而c语言一种学习编程思想的基础语言。所以,c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课本

  无论用的是什么书,要学好c语言,把书上的每一个例题、习题的代码读懂,这是学c最基本的要求。弄懂每一章的内容是什么?在c语言中有什么用?并尝试修改每一个例题的代码,采用不同的代码来实现题目的要求。

  二、课堂

  在每一节课上,注意老师讲的内容,有的知识,老师稍微提点,你就能弄懂,但是自己看书,或许你几天也弄不懂。老师更能清晰地让你明白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在草稿纸上写下你自己的代码,让老师看或是自己上机调试。

  三、笔记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笔记是重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认真学习的人,总是记了很多笔记的,想学好编程,你的笔记本上总有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代码的核心部分。以及八大经典的算法举例,递推、递归、穷举、贪心、分治、动规、迭代、分枝。

  四、交流

  想学好c语言,交流是必须的,尤其是学习c语言的新手,这里,我向大家推介——百度c语言贴吧,这里有很多的学习者,也有很多高手,在这里你能学到课本以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和他人交流也是很重要的。

  五、上机练习

  这是学习好c语言的关重要的环节,无论你编程学得多好,上机实现才是目的,所以,不怕要辛苦,把你的每一段代码都敲进计算机,让计算机来实现,这样有助于你对程序的理解,并试着修改你的代码,让你的代码更精简,效率更高。*时没事的时候,在计算机上多敲代码,一个编程厉害的高手,他的计算机上会有多代码。

  想成为编程高手的军规:

  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会令你一生都难忘,但难忘有很多种,你可以学了很多东西而难忘,也会因为什么都没学到而难忘!

  2、编程不是技术活,而是体力活。

  3、c语言是基础,很重要,如果你不学好c语言,那么什么高级语言你都学不好。

  4、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很枯燥的专业,但即来之、则安之,只要你努力学,也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5、学习编程的秘诀是:编程,编程,再编程。

  c语言学习心得体会五:c语言学习心得体会(1190字)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对c语言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做到利用c语言编织出一些非常简单的程序,和读懂大部分的程序代码,明白程序要表达的意思。

  下面是对c语言中有许多重要知识的总结:

  1、一些基本的函数和基本数据类型的应用。其中,基本数据类型分为整型、浮点型、字符型、枚举类型。基本函数包括输入输出函数。

  2、把运算符的优先顺序排列清楚,要分清楚哪个先运算,哪个后运算。

  3、在编程之前要考虑好程序的算法,写出流程图,这样才能更加快速的、有效的编程。

  4、要分清楚各个变量的生存期和作用域,不能发生混淆,以致发生错误。

  5、数组和指针是c语言的经典之处,可以通用,并且互相转换,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是使用不当的话,会造成程序出错,打乱原有程序的规律,使可读性明显变差。

  6、结构体也是常用的一种数据类型,它的功能也比较强大,相对于指针而言,结构体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

  7、对于文件的操作是非常关键的,把输入的数据保存起来,下次还能够使用,这才是关键问题。所以对文件操作是否成功,使程序是否编制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c语言是一门很基础的语言,所有的计算机语言都是相通的,只要一门学会了,其他语言就会很容易学会。但是c语言是基础中的基础,掌握好c语言对于今后别的语言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虽然学会了c语言的大部份基础知识,但是要掌握好c语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为把一点一滴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是不够的,主要是对程序编制要求的理解,思考如何利用c语言的所有基础知识来实现要编制程序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加简便的实现等等。这就需要有很强逻辑思维,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以及自身的不断钻研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统一。

  而我们软件测试的工作并不要求我们能够编出很复杂的程序,只要能够读懂编程人员的源程序就可以了。所以把c语言的基础知识学好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c语言期间,每天都要不断的上机练习,这也是学好c语言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不管你理论知识掌握的如何熟练,不上机实际操作的话,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许多问题都是在实际上机操作中显现出来的,在书本上是体现不出来的。书本上是永远不会出现你自己的思想成果的,正是应了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完c语言后,我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完成了软件工程师系统的11个版本。完成后才感觉到编写一个程序是多么不容易。光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程序,就需要不断钻研和反复的推敲,还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6)

——微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菁选5篇)

微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依稀记得初次与微课相遇,是在去年暑假,李茜老师在工作室上传的微课,屏幕上不过是李茜老师用PPT播放的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华丽的文字,朴实的话语,再配上课件播放,一个故事就产生了,一如孩子的世界简单而纯净。由最初的震惊、愕然到钦佩,微课还真是一个适合多数老师学习方式。

  从来不知道故事可以这样来叙述,可以这样直入人心,让人过目不忘。培训开始后,我开始追寻微课的脚步,步入微课的世界。

  我开始跟着李茜老师微课制作一步一步学习,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微课。微课的出炉一般经过4个过程:先寻找有价值知识点,接着是制作ppt,然后下载软件开始录制,最后是生成播放文件,发布微课。

  其实,微课的来源并不困难。一线教师都有不少小故事、小策略,只是在*时教学多观察,然后把自己想法往微课方向整理。微课则用短小形式,先从一个细微点出发,基于一个细节深度追问。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微课正是短小特点,容易被大家接受,理解。这样简单纯净的微课,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追求的路,并不好走,虽有艰难与迷茫,但我会坚持不懈,会奋力拼搏。我喜欢我们的教师网团队,微课团队,虽然大家都不是信息专业,但是老师们那种热情,让我感动,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团队以及我,一定可以更加优秀。

微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

  七月下旬,我非常荣幸去北京市旧宫小学参加微课培训。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就《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建议》给我们分析了微课制作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钟教授指出微课是指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所完成的学习活动。能否通过微课方式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微视频资源,此外,还需要如何使用这些微视频资源和配套学习资源的知道资料。 完整的微课资源还需包括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作业、拓展资料等。微课在应用上根据课堂节奏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其次王梦雪讲师结合钟教授的研究分类别向我们介绍了不同课型的微课资源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并以优秀案例为基础为我们讲授微课设计的思路,及微视频制作工具Camtasia Studio 8的操作与使用。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3-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可以是课堂难点,可以是易错点,易考点。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

  二、微课虽小,但它强调环节的完整性。微课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切忌虎头蛇尾。

  三、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我又掌握了一个实用软件的操作技巧。Camtasia Studio 8是集录屏与视频编辑于一体,操作又简洁方便的实用软件,他能满足教师在微视频制作上所有需求。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的《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建议》。钟教授利用丰富的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为我们生动的讲解的什么样的微课才是好的微课。通过他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好的微课不知识优秀视频和活灵活现的动画效果,而应该首先是一节好的,一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好的。其次,钟教授还未我们讲解了一节完整的微课资源应包括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作业、拓展资料等。使我们更系统的了解了微课制作的步骤。

  当然,在本次培训中,使我最受益的还是学科组内研讨和自己制作微课活动,通过自己参加脚本的设计到微课的录制活动,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激烈的研讨、认真的校正,对细节的精心把我,使我们每个人都更加精益求精。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每组上“课”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组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这次北京大兴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可以对实际授课有一种具体的指导作用,使我的教学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实例。相信这次活动所收获的一定会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微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

  5月30日在安县教师进修校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为课程培训”,由绵阳市电教馆老师景吉星为我们讲解什么是微课程,以及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二、微课程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三、个人见解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利用网络来互相探讨教育教学也极为普遍。网上也有很多的课堂教学视频,但大多数是完整的一整节课,40多分钟的在线视频,要从头慢慢看,而往往我们只是需要借鉴其中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无疑是对时间和资源的一种浪费。然而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让学生能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学习。微课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产物,最终将创造一个新的学习潮流。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扩展7)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荟萃20篇)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这次网络专题研修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使我更加明确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教学。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最终要走向社会参加生产劳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显得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生产劳动中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引导启发者。启发学生悟性,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但自主不是放纵,任其自由,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知慧,启发灵感,达到共赢,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经常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享受群体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多给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要创设有趣的情景,情心预设活动问题,通过巧妙的诱导,诱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自主、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虽然我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不长,但课程内容已经深深吸引了我。通过网络学院*台,结合个人工作情况及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一些课程,全面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一、课程新颖,生动有趣

  网络学院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让我们轻松掌握知识点,同时,网络学院课程更新及时,根据岗位和业务的需要,必修重点与岗位需要紧密相连,让我们及时接收新的理论知识,巩固知识点。

  二、课程安排重点突出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络课程节约了很多时间及人工成本,让我们学习更加自由,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同时由于工作岗位较固定,对于岗位以外的其他业务了解太少,是网络学院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更全面地了解银行各个业务环节。

  三、课程内容全面人性化

  课程多引用案例分析等,从正面成功案例正确引导大家,激励着我们;从失败案例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鞭策着我们;从心里分析为我们排忧解惑,让我们时刻保持轻松的状态;从养生讲座为我们讲解各种身体保养的秘诀,从育儿教育讲座中让职场妈妈工作家庭两不误。

  四、课程吸引力大

  课程的全面及新颖始终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对网络学院的课程充满了期待。祝愿我行的网络学院*台越办越好,我会好好利用这个学xxx台,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不知不觉,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学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感到既紧张又充实,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收获了许多。

  整个网络学习设置了八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阅读、阅读测验、讨论、作业几个小的学习版块。既有逻辑严谨的理论知识,又有贴近生活的教学范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实际的操作。让我们在学习当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网络教育技术水*。下面是我这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体会。

  首先,提高了教育技术水*。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上我们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每个模块都设置了讨论版块,向我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台,*时我们工作都非常的紧张,同事之间没有多少时间进行交流,这次学习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这个版块,你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交流。你可以浏览小组其他成员的帖子,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取长补短。另外,你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这个*台向老师和同时请教。这次学习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我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网络学习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这次学习没有教师的当面讲授,是学员自己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就给自学提供了空间。我每次都利用闲暇时间到机房进行学习,阅读每个模块给出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发帖和做作业,力求比较好的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我在今后工作中进行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网络学习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次网络学习,比较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不仅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另外也注重对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这对我在教学评价方面提供了帮助,我改变了以往只注重作业成绩方面评价的教学理念,加入了对学生*时学习态度与课堂表现方面的评价,它打破了传统考试和测验的“唯分数论”,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虽然这次学习收获很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由于*时的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只能抽出空暇时间来进行学习,而且时间安排比较紧,四天一个模块,所以就没有很多时间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另外感觉有些知识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有些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其次,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只阅读了本组学员的帖子,没有更多时间来阅读其他组的帖子,失去了与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

  这次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同时,学习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学习,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学习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活动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我学到很多东西。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学习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从而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学习,因为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这段时间下来的网络课程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乐趣,对我的鼓励非常的大,我也非常坚信我是能够适应这样的状态,保持好的态度去给自己加油鼓励,现在我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些,我对自己的信心有很大,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当中我真的是感到非常的专注,对自己的学习也是非常的有信心,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我肯定会进一步的去提高学习能力,作为一名高一学生我的学习能力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这对我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也一定会陆陆续续的去做好这件事情,这段时间的下来的网络课程学习我也有了一些心得。

  从来都没有尝试过这样的学习的方式,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我对学习是非常的认真,高中的学习也是非常的紧张,这需要我重视起来,这段时间下来就给了我很大的转变,我认为我是能够保持好的心态,在工作当中也能能够利用好这样的方式去提高自己,网络课程学习很多都是自己自觉,这期间我非常的用心的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一直都在认认真真的"处理好相关的工作规定,自觉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老师监督,在一些事情上面完全就是靠自觉,这样的感觉让我有很大的心理转变,我认为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结果,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虽然说没有老师监督,但是我也是意识到了学习的紧张,上网课的时候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给自己的积累知识的同时也在锻炼学习能力。

  现在这么一段时间下来真的让我感触很大,我把一些事情想的太过于简单了,我相信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用心去做好,在工作当中我也会经常的提醒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这次的网络课程学习没有老师在旁边我也是做到了认真,但是这样的也有一个问题,当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困难,有一些知识点是自己不懂的,那么就没办法及时的请教老师了,这是非常让人困惑的,这样的情况我一般都会做好笔记私下去问老师,虽然在上网课的过程当中要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都能够一一的克服,这真的让我感触非常的大,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么一件事情,在学习当中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对我的鼓励是非常大的,我认为很是时候都是应该去思考的,面对这件事情我应该主动起来,感激这段时间以来的网络课程学习经历。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学生我也有了一些对于网络学习的心得体会,为了避免未来忘了这段极其特殊的学习经历,本人还是把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在未来想要回顾的时候,可以有份心得体会回顾吧!

  “网络学习”这个词,其实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我们在上课之余,对于自己薄弱的科目,自己甚至于家长都会想要通过互联网给我们找一些网络学习课程来加强学习。不过一所学校,甚至整个国家或者说全世界的学校都统一将学生们安排在家进行网络学习,这一次可以说还是第一次吧!

  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宅在了家里进行网络学习,过去学校里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出现在了我们的电脑屏幕上,这种感受还真的挺新鲜的。最开始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学生我除了感到好奇,最大的感受可以说是“不适应”。不适应自己过去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的老师忽然坐在了电脑对面,隔着屏幕在跟我们进行授课,不适应自己每天走路去学校上课变成了打开电脑打卡上课,更加不适应过去可以面对面聊天的同学,现在都各自坐在家里,大家只能够通过社交软件交流。这种不适应,甚至让我觉得自己成绩一定会下降,在家进行网络学习一定会让我的成绩直线下滑。

  然而,当网络学习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开始,我也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为了成绩不下滑,为了自己的学习不出现问题,我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去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每天依旧早早的起床,把走路上学的时间用来在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把上课想要问老师的问题都整理在一条备忘录里,等到老师网课结束了之后再在教学软件上请教老师,把与同学交流的事情学会了用电话去沟通,慢慢的,自己也就适应并且喜欢上这种网络学习的方式了。

  在后来适应了网络学习的日子里,我又把之前落下的功课迎头赶上了,和老师的交流(一开始文字交流还有一些互相不理解)也越来越顺畅了,因为常常与同学进行电话联系,大家的关系也不再因为见不着面而生疏了。想必在返校开学后,这段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的网络学习时光,也会让我的开学生活更加顺利吧!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

  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课程学习让我感到十分的新颖,对其兴趣十分的浓厚,毕竟这也是自己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模式的上课,我一开始还在想,因为现在一些原因,我们不能去学校上课,一次又一次的"推迟开学时间,还在让我焦急万分,我现在可是初三的学生了,对于学习我不得不热衷起来,随着班级群里的通知,我的困惑和着急迎刃而解,我们开始上网课了,我觉得就算我不是一个初三的学生,我也会对网课充满好奇,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真的太有趣了。

  我真的是佩服现在那些技术人员了,居然能开发设计出这么一个全面的学习软件,几乎就是可以解决一切我们现在上课不便的问题,尽可能的在现在的条件下还原了我们以往的教学课堂,我们跟往常一样需要拿着书、本子要记笔记,虽然说不能很好的跟老师互动反馈说自己还有那个地方没明白,但是要知道这个是有回放功能的,也就是说就算你对这堂课还存有疑惑,你在课后闲暇时间里,又可以再听一遍,哪里不懂就可以反复的听,绝对不会在存在笔记没记完,老师就把黑板擦掉了、这节课没听懂,下节课就又来了的情况,重播模式一切都迎刃而解。还有就是作业,我一开始真的不知道上网课,作业这个问题又该怎么实现呢,我们也没办法把做好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批改了,没想到这个软件上还有作业功能,我们现在连做作业都是在网上做的,然后直接在班级群里提交给老师即可,非常的方便,虽然说现在老师没办法直观的了解我们上课的状态,但是到了初三这个关键的时期,谁还会上课开小差,不用心听啊,最关键的是,老师随时都有可能点到你的名字,要你打开摄像头,来回答问题,这就让自己不得不的每时每刻都专心的听讲学习了,并且每节课都是被老师要求要家长拍一张我们在看老师上网课的照片,我不太清楚别的同学的家长是怎么样的,反正我的妈妈是全程陪同,这就像是跟家长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一样,妈妈成了我的同桌,这是多么奇妙的滋味。

  如果要我说比起在学校教室上课跟在家上网课我更喜欢哪个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网课,因为网课能够让我更加的全神贯注的学习,在自己的房间里,安静没有任何的外界因素打扰到自己,学习效率都会高起来。在家上网课的时间是跟学校的上课作息时间是一样的,上课四十五分钟,下课十分钟,但是我可以省下很多的时间,首先我去寝室来回的时间省了吧,去食堂吃饭的时间省了吧,我晚上上完晚自习,就可以直接爬上床就睡觉,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惬意。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7

  20xx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往日的宁静,生活、学习规律全乱了。春季学期无限期延期开学,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老师们充分地利用了网络这个*台,开始了新鲜而充实的网上教学模式。

  有些老师通过钉钉直播教学,有些老师通过视频发微信群教学等等,可谓是用心良苦。刚开始时,我觉得新鲜,每天认真聆听老师们的讲课,用心完成老师们布置的作业。没过几天,新鲜感过了,我觉得通过网络听老师讲课,不仅伤害眼睛,又不能面对面交流、互动,实在是弊大于利,其实是我实在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了。在老师直播讲课时、在查阅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我时常情不自禁地想玩会手机。直到有一天,我猛然醒悟了,网上授课对老师们而言虽然是件麻烦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丢下我们不管,让我们自己去学习、复习,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还是坚持每天为我们闻鸡起舞、披星戴月,只为了让我们好好地了解知识、吸收精华。于是我倍感惭愧,我懊悔极了。处于这特殊时期,对我而言,网络学习不仅可以补足我以前学习中的不足,还可以好好地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老师们都如此精心地准备教学内容,认真地批改我们每一个人提交的作业,我又岂能放纵自己,现在浪费的一分一秒,将来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从那以后的每一天里,我早早起来熟记英语和语文知识,用心仔细地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有老师视频教学时,我停下手里其它的事情,认真观看,坚持到最后,绝不再虚度这加长版寒假的光阴。

  距离中考的日子已不多了,紧张的气氛已渐渐逼近我们,“网络学习”不知还要持续多久,面对这特殊时期,我们要更加勤奋刻苦,不浪费一分一秒,面对疫情过关,面对中考更要过关,成功踏入自己理想高中的大门。最后,我希望疫情能早日解除,让我们能早日重返校园、重回课堂、重见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武汉加油、*加油吧!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8

  学习部分地点,在家里面,我们开启了网络课程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学风格,反而感觉拉进来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打开电脑就能够看到老师认真讲解的画面,这样的学习很适合我。我在家积极学习网络课程。

  我家中有一天电脑,*常都是用做看电视的,现在成为了我的专用电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课,当然妈妈的声音从来不会少,因为她总会在我想要睡懒觉的时候叫醒我。在妈妈和闹钟的双重警告下,我每次都能够按时上网课,积极的参加老师的课程。打开电脑,点击老师直播授课软件,签到。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早的起来精神倍佳。

  就这样,我在家里一直都是通过网课学习,在老师的知道下,认真的把暑假作业完成,同时也会学习的知识,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学习任务积极完成。老师每堂课布置下来的作业都会在晚上完成,及时交给老师。现在我们不需要教导课代表那里,只要把作业一键上传到老师的邮箱或者电脑就行,方便快捷,而且老师会很快的就把批改好的作业下发给我们。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慢慢的养成了自己独处自己学习的习惯,虽然网课有些模式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的,这毕竟非常好玩,也能够让充分利用时间,不需要每天为了赶公交早早的起来睡眠不够,上课的经历也不充分,因此我更喜欢这样在家学习,只要我们早上早点起来,及时洗漱完成,吃好早餐,就可以放心学习,很多时候是便在电脑前,妈妈就已经给我准备好了早点。

  感觉自己在这段时间通过网课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让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继续好好学习下去,每天都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对待作业认真,不管在哪里都会先把作业完成,不会一下课就去看电视,更不会随意的浪费时间去玩游戏,有爸妈的监督,还有自己的克制我非常容易的完成了在家学习的任务。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自己不开启坏的开头,就不会一直朝着坏的方向发展,毕竟我能学习的目的是成为栋梁,报答爸妈,而不是负担,我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这让我每天期盼着上学,对待上学的心态也非常积极,同时我还明白虽然我还在家中,但是我们的寒假已经结束了,只是还没有到学校上课的时间罢了,在家开启网络课程也非常不错,也适合我们学习,当然网课如此,以后正常上课我一样会认真学习仔细努力的。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9

  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的问题也就比较多,但是上网课经常提问题是非常耽误时间的,这一点是整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当中最麻烦的一点,我感觉学习的进度是慢的,但是没有办法现在情况是特殊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我需要主动的去学习,在家里上网课之外的时间也需要及时的复习,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感觉我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毕竟是玩网络课程,在学习当中不管处在什么环境心态要好,现在我也是接触到了这些,当我回顾起来的时候我就感触颇多,我很感激网络课程对我的影响,因为这能够让我在接下来更加珍惜学习的时间。

  这段时间让我接触了一些新的知识,我给了自己很多的挑战,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还是要有这样的心态的,我现在也依然在保持着一个好的状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去实现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对这次的网课学习真的是映象深刻,我每天都是按时的上课签到,坚持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学习起来是需要一定的毅力,也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琢磨事情,但是这都不是能够阻止我的,我依然相信我是能够坚定自己意志的,这段时间下来我看到了学习是需要一步一步来,这不能够着急,我需要坚持自己心中所想。

  现在网络课程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可是我还是有着非常大信心,我愿意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状态,这一点是不便的,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了,我现在的学习也是慢慢的变得紧张,有很多事情我都需要坚持,学习上面我肯定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段时间下来我就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些,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了,保持在家上网课的这种状态,全身心投入到 初二阶段的学习当中。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

  今天是我正式上网课的第二天,看到网络上对于网课的讨论褒贬不一。

  一说是浪费时间精力、效果不明显,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网上*台等等。作为一名学生,我对上网课并不抱排斥态度。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都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自学,那么教育部为应对这个问题,较为迅速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一定程度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毕竟面对问题我们也只能多尽人事,把伤害降低。

  至于孩子在家里学习没有在学校里有状态,态度消极诸如此类,这是自身的问题,不能把它加在网课上。仅仅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法而抨击,不太合理。

  我相信很多学生可能都遇到过不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的问题。

  像我,我经常碰到某个老师讲话带有一点口音、声音低沉抑或是声音较轻(对我而言),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很崩溃,努力去辨认他们的口型……我会回家抱怨:“天哪,这个老师也太温柔了吧!整堂课我听得好累!”

  但是一般来说,只有学生去适应老师,老师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同学。所幸我听这个老师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慢慢就适应了。

  网课这个*台,“水土不服”的不光是学生、还有讲课的老师啊。

  她们*时上课都在讲台前,有些老师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有一次,我在听课过程中一切进行得都是那么自然,突然老师鼠标一点、PPT不翼而飞,这个屏幕界面一片空白,老师的眼神在一刹那变得有些惊恐。很快她调整状态,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继续讲课。

  有学生抱怨这个假期过得不快乐,害,知足吧。老师在家里要备课、做PPT、思考开学后的讲课安排、最后还要被抱怨,太南了。详情可见钉钉里也有一些老师毫不留情地给了“一星好评”。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1

  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给予这次培训机会,也很荣幸能成为XX计划的一员。

  经过这半年网络课程的学习,完全打破了我之前认为培训是个很枯燥乏味的过程的想法。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网络课程的学习,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工作态度,也更加意识到良好的工作习惯、职场形象和职业素养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下面,就是在学习之后对自己提出的几点要求,希望籍此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坚守职职业操守。既然我们选择了工作,就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一个人一生中除去休息的时间以及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时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可以说,工作等于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如果一个员工不能站在理想的高度上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能满腔热情的去工作,那么成功的机会就非常渺茫。

  广泛学习,在修养方面求突破。歌德曾说过“人不光是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作为一名财务人员,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广泛学习,不断的“充电”,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自身修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否则即使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停留在原有的水*上,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即使是一个工作上尽心尽力的人,如果不接受新的知识,也难以胜任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岗位。学习要立足于工作进步和修养提高,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既学习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也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基本知识,并把这些方面的学习同自身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共进步,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修养全面提高。

  自我加压,在工作方面求突破。人生需要懂得自我加压,过分的安逸会使人变得懈怠,变得“弱不禁风”,经不起生活的击打,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人生的步履才会迈得更坚实、更稳健、更有力。我深刻认识到当前工作面临的压力大、肩负的责任重,我要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学习的收获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工作的本领。

  勤于思考,在创新方面求突破*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更璀璨。当前各项工作的争先恐后,实际上就是创新的争先恐后,这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不断提升本职工作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正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到创新工作中去,积极培育创新思维。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工作斗志,强烈的责任意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坚决服从安排,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企业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不是一个自由的组合体。它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制度、有目标的合成体。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不能也不允许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服从是天职,也是企业对员工的一项基本要求,也要告诉自己丢掉不满情绪,因为企业不只有我一个人,它是一个大集体。

  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待自己,对待工作,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要满足于已经掌握的,这个世界是大变、多变、快变的,要努力寻求更好、更快、更富成效的专业技能和技巧,提高自身竞争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好的成绩,才有可能从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努力培养团队精神,善于更要乐于与他人合作。不能与同事友好合作,没有团队意识的人,即使有很好的能力,也难以把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一个人能力再强,总有能力不能达到之处,团结才有力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精诚合作,会把事情做的更好,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信乐观,积极向上。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凡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一马*川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不要被设想的困难吓倒,要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学习能让人进步,工作能让人自信。找到自己的个性并肯定它,按照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去塑造自己,加以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2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世界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为了紧跟时代的脉搏,参加工作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也曾参加过财务专业的自学考试,而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孚日立体化自动仓库的建立,给在任的保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我虽然能够熟练操作立体化仓库的WMS操作系统,但是对软件操作系统却所知甚少,自己所学的微机、英语、专业和管理知识远远跟不上信息发展的速度。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孚日组织的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习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契机,感谢山东大学,感谢孚日,让我能有机会为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

  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承载的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共享互动性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使我们能够自由的回家通过学习的*台进行学习、交流。利用空余时间也可以学习所学课程,充实了自己,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影响工作,比较适合于我们这些结了婚、生了孩子的上班族。因为我盲作都很忙,能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合理利用空闲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

  网络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网上学习为主、结合自学为辅。开放式学习是我们通过网络*台自主的学习,所以除了学习中心组织的学习外,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家庭、工作等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按照课件来安排自己的学习。

  制订了学习计划,我的日常生活就围绕着我的网络学习的主题展开。每天上班我都抓紧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网听课查阅资料,认真看书,并带着问题再听老师讲课,课后整理每门功课的笔记,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学习。网络学习的*台为我们开设了课程介绍、教学要求、课程讲解、文字材料、常见问题、课程答疑、课程串讲、课程作业、模拟试题等资源类型。我经常在孩子和丈夫睡后和早晨查阅这些东西,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学习需要记忆的课程,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们一起探求好的、先进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的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选择了网络教育,就等于挑战自己。十几年的工作,已把以前的辉煌忘得差不多了。每当自己气馁退缩时就想起了七匹狼服饰企业精神的这段话,“在精神上,挑战表现为勇往直前,永不言败,不断催人奋进;在学习上,挑战表现为刻苦进取,减少无知,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上,挑战表现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永不满足,始终争取做得更好!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地增添光彩,从中挖掘到生活的精髓,铺筑起成功的道路;挑战其实就是一笔财富。

  只有接受挑战,不断追求,才能有充实的生命,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妙绝伦。”这段话耐人寻味,始终激励着我锲而不舍的挑战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学习给我带来了精神的快乐与充实,也给我带来了同学们的友谊和帮助。学习中心学习时,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工作这么多年,没有想到又结交到难得的同学友谊。积极参加学习中心组织的拓展训练,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半年的学习之路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回想这半年多来的学习生活,既有酸甜和苦辣,又有成功和喜悦。我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夫上三班,大部分家务、接送孩子就落在我身上;我在公司也从出口调往内销,工作岗位的调换,业务的熟悉,使我累的不可开交,可是我没有退缩;儿子刚上一年级需要辅导,占用比以前更多的时间。

  半年来,娱乐时间少了,人也瘦了,但有得必有失。这也是我这一生来最充实的半年,收获最多的半年。我战胜了自己,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并且我还一如既往地保持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面对将来,无所畏惧,完成自己的学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使知识化为能力!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有爱人而强大,因有希望而奋发,因有健康而快乐。祝愿我们所有的网络教育学员都能够拥有,祝愿济南奥鹏直属网络教育学院越办越辉煌!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无穷。必然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今,利用网络上博客做教研成为教研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各自为政,交流少,开展教研活动特别困难,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课程培训,但有些学校由于受各种情况的束缚,往往只有少数人参加,并且由于培训时间短,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

  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二、网络教研专家在线,民主讨论。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转地提反面意见,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在线,因其隐蔽性,使大家不再有这些顾忌,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都能真正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也会直说。

  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教研员,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从几个新课程网站的网络教研情况来看,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在线接触,开展更加民主化、真实化的教研活动,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网络教研延续研究,空间无限。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即使活动中所渗透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再通过参加活动的教师转达,其效果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如时间远久还可能会遗忘。而网络教研,可以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发表评论,甚至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发贴与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

  通过网络教研,技术教师还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贴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四、网络教研促人反思,催人上进。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创生出崭新的学校博客教研文化。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好的贴子会吸引更多人读贴跟进,教师有了“受重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

  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也实现了网络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质疑、批评、总结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网络环境,一起够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研讨”。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4

  20XX年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寒假,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延期开学,学校响应国家的安排,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停课不停学,迎来了这段时间网络学习的日子。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来谈谈我的感悟吧。开始的时候上网课,让我有一种新鲜感,不用背着书包走半天路去教室上课,节约了很多时间。老师们也改变了以往的教学风格,当起了“主播”挺有意思。在课上没有听懂的内容,来不及记录下来的重点知识可以在课后回放直播进行巩固,很好地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的来说,网络学习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让我们在这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迸发出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的学习的自信,待到春暖花开时,疫情结束,重返校园!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5

  这段时间的网络课程学习对我来说无疑具备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家长的监督还是老师在学习上的关心都让我备受感动,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网络课程的不便也让我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只不过我是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网络课程中的困难从而实现成绩的提升,即便有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也要重视网络课程的内容并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上网课的时候令人印象较深的便是授课进度的缓慢,也许是为了照顾网络信号不好以及成绩差的学生的感受导致老师授课的进度比较慢,看似我们已经上网课很长时间却没有学到太多新内容,我在理解老师苦衷的同时也加强了自主学习以至于从侧面提升自己,毕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学习效果的体现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我在学习网络课程的同时也要求父母能够严格地监督自己,无论是上课时的不认真还是没能按时完成作业都需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正因为明白网络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方便从而能够力理解老师教学的辛苦。

  由于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十分重要导致我在近期上课的时候感到有些浮躁,既希望遇到的难题能够尽快解决也希望学习进度能够跟上他人的脚步,后来通过家长的教导才让我明白面对网络课程中的难题光凭焦虑的心态是难以得到解决的,所幸的是老师比较关心我们的学习从而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额外讲解,我在打电话请教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得到老师耐心的讲解,也许所有师生都明白对待网络课程应当予以重视并加强自主学习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虽然上网课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却早已让我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即便没有老师和父母的强调我也会认真对待高中课程的学习,在网络课程中应当多一些包容与体谅并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毕竟成绩的提升需要自己予以重视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再加上老师进行线上教学也很辛苦导致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感激,能够拥有这么负责的老师对我来说无疑令人感到十分幸福,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待还是应当在学习网络课程的同时更加认真些。

  须知即便是些许的懈怠都有可能在学习进度方面被其他同学超越,而且网络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素质自然不能够落后于人,无论是网课的内容还是老师额外布置的作业都要认真对待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行。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6

  学习部分地点,在家里面,我们开启了网络课程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学风格,反而感觉拉进来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打开电脑就能够看到老师认真讲解的画面,这样的学习很适合我。我在家积极学习网络课程。

  我家中有一天电脑,*常都是用做看电视的,现在成为了我的专用电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课,当然妈妈的声音从来不会少,因为她总会在我想要睡懒觉的时候叫醒我。在妈妈和闹钟的双重警告下,我每次都能够按时上网课,积极的参加老师的课程。打开电脑,点击老师直播授课软件,签到。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早的起来精神倍嘉。

  就这样,我在家里一直都是通过网课学习,在老师的知道下,认真的把暑假作业完成,同时也会学习的知识,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学习任务积极完成。老师每堂课布置下来的作业都会在晚上完成,及时交给老师。现在我们不需要教导课代表那里,只要把作业一键上传到老师的邮箱或者电脑就行,方便快捷,而且老师会很快的就把批改好的作业下发给我们。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慢慢的养成了自己独处自己学习的习惯,虽然网课有些模式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的,这毕竟非常好玩,也能够让充分利用时间,不需要每天为了赶公交早早的起来睡眠不够,上课的经历也不充分,因此我更喜欢这样在家学习,只要我们早上早点起来,及时洗漱完成,吃好早餐,就可以放心学习,很多时候是便在电脑前,妈妈就已经给我准备好了早点。

  感觉自己在这段时间通过网课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让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继续好好学习下去,每天都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对待作业认真,不管在哪里都会先把作业完成,不会一下课就去看电视,更不会随意的浪费时间去玩游戏,有爸妈的监督,还有自己的克制我非常容易的完成了在家学习的任务。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自己不开启坏的开头,就不会一直朝着坏的方向发展,毕竟我能学习的目的是成为栋梁,报答爸妈,而不是负担,我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这让我每天期盼着上学,对待上学的心态也非常积极,同时我还明白虽然我还在家中,但是我们的寒假已经结束了,只是还没有到学校上课的`时间罢了,在家开启网络课程也非常不错,也适合我们学习,当然网课如此,以后正常上课我一样会认真学习仔细努力的。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7

  三天的学习,通过认真聆听*传媒体胡正荣教授讲解如何建设和讲授《传播学》课程,受益匪浅,对于自己对课程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理念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本人几点具体的学习心得体会:

  1、正确定位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定位为基础性与前沿性、国际化与本土化、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基础性课程。应坚持四个方面的指导思想:一是知识的基础性,这是我们讲课的必须内容,如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这些不能丢;二是理论的前沿性,前沿性的理论需要在课堂上讲,但点到为止即可,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前沿性的内容,并明白为何要去了解。三是内容的时代性和本土性,既要站在国际视野考虑知识的时代性,也要考虑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四是方法的应用性,传播学的授课必须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2、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并获得他们的认可

  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授课对象的成长环境,80后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90后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一代,00后是在手机前发育的一代。而现在的大学本科生基本上是90后一代,这一代学生思维特点是:形象化、直觉化、碎片化,他们可能知道大S与张朝阳吵架,但不一定知道钱学森是谁。作为教师不能用我们的固有思维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逻辑想问题,应该尊重他们成长环境的客观性。所以,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就需要把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不过多纠缠在概念或定义的描述上。但也要避免一笑了之,有的老师上课时的笑点也很多,但笑完学生没有收获,就像一部好的喜剧电影,笑完之后要有思索,我们的课程应该使学生在思维上有所训练。

  3、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的高校确实有层次上的区别,有研究型的、教学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等等,学校可以划分,教师却不能。大学的教学要求大学老师必须以科学研究作为支撑。大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主要是学术水*方面的,而学术水*的直接体现就是科研水*。所以,对大学而言,注重科研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实际情况看,在大学里,没有科研,就很难产生名师,教学水*也就很难提高,因为科研是产生名师的基础。可以看出,胡正荣教授及其团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得益于他们科研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4、教师应建立自己的学术关系网

  首先要往其他学科上靠,教师需将自己的“原学科”知识体系补充到位,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上《传播学》的侧重点不同,这是正常的,但必须对自己的“原学科”掌握透彻,因为在分析课程知识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出发点;其次是往实践上靠,《传播学》的教师应与媒体多接触,要把握媒体最新的发展趋势,明白媒体正在做的事;第三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多与学术界接触,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多到国内外走走看看,多学习,多交流;第四,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系列讲座,请专家讲课,既是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帮助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

  总之,通过三天的学习,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也激起许多思索。接下来就是将学习的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取长补短,形成特色,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8

  通过这次在假期里的网络课程学习,我也是收获了蛮多,自己的成绩也是有了一些进步,开始是觉得这种方式有些好奇,但是后来真的也是自己认真的去学习,去把课本的知识搞懂,也是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我也是更加的主动了,对于这次的网课学习,我也是有挺多的感触。

  和在教室相比,我也是更加的喜欢这种方式,自己能更加自主一些,在课堂上,老师就在讲台上监督着,我要认真的学习,但又不能干其他的事情,也是会影响到同学,或者打扰到老师的讲课,而在家里,我可以吃着零食来上网课,或者坐在沙发上,虽然身体更加的放松,但是其实我的心思也是在老师的讲解上面的,而且其余的时间也是更加的自由,像在学校,下课的时候,同学会来找我玩,或者有其他的事情,而在家里,只要做好学习就可以了,所以我也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自己也是对一些以前觉得没有太大兴趣的科目认真的去学了,也是感受到学习带给我的一些快乐。

  可能也是我比较适合这种学习的方式,虽然也是知道还是要回到学校,但是以后我也是可以通过晚上的时间去网上下一些课程来学习的,而在这次的学习之中,我也是感受到,老师的监督虽然是可以督促我们去学习的,但是只有自己真的主动的学,愿意学,那么才能真的学好,我也是自己喜欢学了,更会主动的去复习,去把知识点提前看看,上网课的时候,也是更加的能去听得懂一些,对于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我除了是问老师,也是自己到网上去找资料,来把我不会的方面搞懂。并且这次网课,也是让我也更清楚自己哪些科目的确学的不够好,要多花些时间,而且自己合适的学习方法是怎么样的,只有自己认真的去学了,掌握了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成绩也是更加容易去提高的。

  而今网络课程也是结束了,回到了学校,我要继续的去自主的学习,有了老师的监督,我也是要更加的努力,期待着自己能在下次的考试里面把成绩提升上去,而且自己主动的学到的`东西,也是没有那么的容易忘记,会让我对于学习更加的感兴趣。这学期也是比较的紧凑,时间相对来说,更加的宝贵,我也是不会松懈的,会在以后努力的学好。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9

  虽然我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不长,但课程内容已经深深吸引了我。通过网络学院*台,结合个人工作情况及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一些课程,全面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一、课程新颖,生动有趣

  网络学院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让我们轻松掌握知识点,同时,网络学院课程更新及时,根据岗位和业务的需要,必修重点与岗位需要紧密相连,让我们及时接收新的理论知识,巩固知识点。

  二、课程安排重点突出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络课程节约了很多时间及人工成本,让我们学习更加自由,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同时由于工作岗位较固定,对于岗位以外的其他业务了解太少,是网络学院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更全面地了解银行各个业务环节。

  三、课程内容全面人性化

  课程多引用案例分析等,从正面成功案例正确引导大家,激励着我们;从失败案例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鞭策着我们;从心里分析为我们排忧解惑,让我们时刻保持轻松的状态;从养生讲座为我们讲解各种身体保养的秘诀,从育儿教育讲座中让职场妈妈工作家庭两不误。

  四、课程吸引力大

  课程的全面及新颖始终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对网络学院的课程充满了期待。祝愿我行的网络学院*台越办越好,我会好好利用这个学xxx台,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0

  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承载的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共享互动性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使我们能够自由的回家通过*台进行学习、交流。利用空余时间也可以学习所学课程,充实了自己,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影响工作,比较适合于我们这些受特殊原因影响的`学生。

  我是比较懒惰的,且自制力也比较差,经常喜欢开小差,但是学习的重要性让我战胜了自己,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并且我还一如既往地保持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面对将来,无所畏惧,完成自己的学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使知识化为能力!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有希望而奋发,因有收获而快乐。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1 微课程的感想和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ongzuoxindetihui/2023/0510/596082.html

  • 相关内容
  • 05-10 2023年度蒙班保教工作计划推荐8篇

    蒙班保教工作计划推荐8篇蒙班保教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南》精神为指针,以我县基础教育科要求为标准,从我园教师实际素质现状和幼儿园实际情

  • 05-10 微笑魅力作文五篇(范文推荐)

    微笑的魅力优秀作文1  笑,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不同的笑能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欢笑可以给人一种欢乐。高兴的感觉;哈哈大笑可以给人一种开心的感觉。但我最喜欢的是微笑,它包含着友好、温暖、舒心的

  • 05-10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3篇(范文推荐)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摘抄1  好词:  一无所知、小心翼翼、各种各样、一簇簇、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金蝉脱壳、逃之夭夭、丑陋不堪、历经艰辛、毫不迟疑、声如霹雷、毫无疑问、烦吵浮夸、与生俱来、

  • 05-10 小学骨干教师工作计划3篇(范例推荐)

    小学骨干教师工作计划1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升师德修

  • 05-10 2023年度保险公司实习报告【10篇】

    保险公司实习报告1  前言:这个暑假里,我在*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了解了有关保险的知识,并体验了一种新的生活。  实践目的和要求:  对于医疗保险理论与实务这个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