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事件对照研究|精神患者不吃药的结局

【www.zhangdahai.com--观后感】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01-03�   【摘 要】本文通过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事件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变化单位(LEU)显著高于对照组。LEU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与性别、职业、文化、病程、住院次数等因素关系不大。在调查的65项生活事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40件(61.54%),其中以心理刺激程度高,消极性质事件为主;对照组高于研究组的有21件(32.31%),其中以心理刺激轻微,积极性质事件为主。提出消极性质的生活事件,尤其是青年时期处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遭受强烈的心理刺激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较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生活事件 对照研究
  
  Life Events Comparative Study to 10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YANG Ming, JI Lasulin�
  Liangshan Psychiatric Hospital, Liangshan 61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text analyses the life events comparative study to 10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ving exchange units(LEU) of the study group a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LEU is related to age closely,related to sex, occupation, culture, disease,number of hospital and other factors poorly.During the 65 investigation of life events,study group has 40 cases(61.54%) more than control group,during which high degree to psychological boost,mainly to negative nature of the incident;control group has 21 cases(32.31%) more than study group,during which mainly to slight psychological boost and positive nature of the incident。negative nature of the incident,especially of advers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strong psychological boost in youth is related to schizophrenia closely.�
  【Key words】Schizophrenia;Life Events;Comparative Study
  
  自1911年E.Bleuler提出“精神分裂症”一词以来,人民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试图寻找出本病的确切病因,但均未获得满意结论。但倾向一致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可以肯定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肯定有关[1]。�
  生活事件作为最普遍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如何,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现将本文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研究组 为凉山州精神病医院2006年4月1日~6月30日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且对说话事件量表能够正确理解并能合作者,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确诊[2],计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7~64岁,平均(31.17± 10.05)岁。未婚54例,已婚46例,离婚17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大学10例,高中35例,初中42例,小学13例。职业:农民12例、工人50例、干部9例、学生5例,其他(含教师、技术员、军人、医务人员等)24例。检测时病情:痊愈18例,显著67例,进步15例。�
  1.1.2 对照组 以住地经济状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等未控制因素,选择无精神病的正常人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7~69岁,平均(32.46±11.63)岁,未婚31例,已婚69例,离婚1例,丧偶1例。文化程度:大学29例,高中36例,初中31例,小学13例。职业:农民12例,工人29例,干部29例,学生4例,其他26例。�
  两组均系汉族。除婚姻状况(见表1)和职业构成中的工人(t=3.03,P0.05;文化程度:t=0.15-1.16,P>0.05,)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
  1.2 方法 采用张明园等(1985)编制的《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为调查工具[3],规定调查事件为被调查者10岁时起至2006年6月30日止所实际经历的事件。统一指导语。调查表一律由调查对象填写。两组各随机抽取20例二次填表作信度检验,结果一律为:研究组93.4%,对照组91.6%,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 结果�
  
  2.1 本资料以生活变化单位(LEU)为指标计分进行统计分析。注意到两组婚姻状况有极显著的差异(见表1),故对与婚姻有关的生活事件(结婚、怀孕、子女出生)进行标化处理。结果研究组LEU379件,对照组311件。研究组的生活变化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U=2.86、P0.05)。在调查的65项生活事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有睡眠重大改变、离婚、家属亡故等40项,占61.53%,其中10项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OR=2.25-20.28。�
  2.3 不同年龄组LEU比较 见表4。�
  2.4 不同职业、文化程度LEU比较 见表5、表6。
  
  表5、表6显示:不同职业、文化的LEU有差异。由于本资料提示LEU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故从不同职业、文化的年龄构成上分析了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发现主要是不同职业,文化的年龄构成的差异。似可认为职业、文化与LEU的关系不大。�
  比较两组间同一职业、文化的LEU,除高中组对照高于研究组外,其余均为后者高于前者,但只有工人、学生和小学的差异有显著性(t=2.16~3.88,P   不同病程和住院次数的LEU不等,以病程大于10年和住院10次以上者最高(476/467),病程小于1年和首次住院者最低(326/343)。病程(tr=6.96,P[1]。Bechtt等(1956)认为精神创伤经过多年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1]。国外不少学者对患者早期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但也有人经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不少患者病前并无明显的精神因素[1]。作者认为,由于本病初发年龄多在(2/3)20~30岁之间,起病多(2/3)缓慢[4],故考察其早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比了解病前是否有明显得心理因素更为有意义。本文回顾性调查患者从10岁至今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即平均每人在过去的21年中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和变故,意在不遗漏早年的心理因素。本文结果显示:生活变化单位和生活事件总频数均为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内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年龄与 LEU 呈高度正相关,分析不同职业、文化、病程和住院次数的 LEU 差异,主要是他们的年龄构成不同所致。<20岁的LEU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从具体事件来看,本年龄组家属重病、父母离婚、升学就业受挫,家庭成员纠纷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患者在这时期的心理因素明显地较正常人多。�
  从生活事件引起精神紧张的强度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多属于重大或中强度事件,而对照组高于研究组的多属于中强或轻微事件,两组承受的心理刺激的强度有显著的差异 。�
  本文采用的量表系以Holmes的理论为依据,即假定生活事件不管属积极性质的或消极性质的,都会造成精神紧张而致疾病因为这种理论认为人体的重新适应才是关键之所在。但有的研究发现,消极性质的生活事件最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而致疾病,而中性、积极性质的生活事件致病作用并不明显。虽然同一生活事件作用于不同的人引起的精神紧张不同。但国内张明圆、郑延平、杨德森等人的研究结果与Holmes的LCU表比较(rs=0.77~0.88)结果认为不同人群对生活事件的评估基本一致。本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40项生活事件中,大多属于消极性质的事件,而对照组高于研究组的21项生活事件则基本上属于中性或积极性质的事件。可见两组生活事件的性质有显著的差异。换言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中的致病心理因素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不少人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常存有一定的应激[1]。如Lidz和Floch发现差不多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关系都较紧张,存有多种多样的矛盾。Kind(1965)也认为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身于情感不和睦的家庭和精神负担较重的环境。张明园在研制生活事件量表时发现[7],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生活事件的评估和反应有很大的差异,青年人评估最高的有父母死亡、父母离婚、失恋、夫妻感情破裂、退学、留级、好友决裂等。本文研究组离婚率高达37%,父母离婚率11%,夫妻感情破裂�30.43�%,父母死亡33%,家属重病17%,家庭成长纠纷16%,夫妻严重争执28.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在1.7~20之间。这些事件多是青年人反应强烈的、消极性质的、且与家庭环境有关的。结合本病青年期发病的特点,可以发现这类心理因素与年龄之间具有某种值得重视的联系。这可能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青年时期处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遭受大量的不良心理刺激有关。�
  睡眠重大改变(52%)一项两组有极显著的差异。与南京精神病防治院(1979)的报告(55%)相近[1]。从事件发生的时间上看,并非过去认为的仅表现在本病的早期阶段,而是贯穿整个病程,与赵崇德的报告一致[8]。�
  考虑到精神病的特点和资料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对象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目前疗效、记忆状况、精神衰退与否等。这些限制因素是否会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该结果是否能代表被排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二医学院.临床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294-382.�
  [2] 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2004.�
  [3] 何廷尉.社会医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111-114.�
  [4] 四川省绵阳精神病医院.临床精神病学(试用教材).1985:165-168.�
  [5] 郑延平,等.生活事件,精神紧张与精神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9-65.�
  [6] 张亚林,等.生活事件的致病作用―72例癔病资料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14:65.�
  [7] 张明园,等.生活事件量表:常模结果.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13:70.�
  [8] 赵崇德.600例精神分裂症不同年代的临床症状对比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9:279.

推荐访问:精神分裂症 对照 患者 事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uanhougan/2019/0310/692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