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

【www.zhangdahai.com--观后感】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效果,以提高护理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2例急   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33例临床治愈,6例明显好转,3例死亡。结论:应严密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变化,准备充足的抢救药品与设备,及时救治,准确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0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续缺血,从而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并发症较多,其中心律失常易导致严重的后果,病死率高。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42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救治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共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38~77岁,平均(47.9±15.4)岁,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慢性呼吸道感染12例。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死10例,前间壁、高侧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9例。其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25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4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13例,合并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4例。
  入院后立即实施送入监护病房,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予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等对症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心电监护及监护要领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设备,药品准备充分、齐全,除颤仪待机备用状态。患者入院后即行持续心电监测,尤其是72 h内心电监护更为重要,并予专人看护,随时记录并观察心电动态变化以便随时发现病情变化。护士要熟练掌握各异常心电图的特点,维持心率在60~80/min为宜,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心电监护常用的方法是胸前双极导联监护,应将电极片粘贴牢固,连续心电监护应每24小时用温水擦拭电极外皮肤,若皮肤出现红、痒,应更换贴敷部位。同时对各种抢救设备及抢救药物进行检查,保持正常运行,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保证抢救药物的顺利输入。
  1.2.2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频发室早(每分钟超过5个)、多源性室早、成对室性早搏或连发室性早搏常预示着心室颤动。医生、护士要密切观察,发现异常迅速报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如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即行200~300 J非同步电击除颤,同时纠正低氧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当室颤持续不能用电击除颤时,粗颤可用利多卡因、可达龙静脉注射;细颤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变成粗颤后再行除颤,以利于除颤成功。每15分钟监测1次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呼吸变化,并详细记录,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下壁心肌梗死伴有严重窦缓、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出现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时应警惕心室颤动或心搏停止的发生,应早期用药,防止并发症发生。有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应随时准备配合医生安装起搏器,以挽救患者生命[1]。
  1.2.3 一般护理[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1周,如仍有心律失常则应延长卧床时间,避免由于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和耗氧量,一切日常生活均有人协助,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保持环境安静温暖,情绪稳定,急性期给予氧气吸入,间断吸氧,确保血氧饱和度大于95%。
  护理人员操作动作要轻稳、熟练,给患者安全感,此外还应控制其他诱发因素。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以及生理、病理、心理等原因均可导致便秘,应让患者积极参与到综合护理干预计划中,使其保持乐观,合理膳食。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时无便意,也应定时给予便盆,避免使用过量止痛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部按摩与训练的方法,每天按摩3~4次,同时心电图稳定无心绞痛时可适当活动以促进排便。排便时一定要有专人守护,避免用力屏气排便增加腹压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3]。
  1.2.4 疼痛的护理AMI患者发病时,由于大多数有胸闷、胸骨后较长时间的压榨性疼痛,患者往往有恐惧、焦虑甚至有濒死感等紧张情绪。AMI剧烈胸痛还可加重心律失常,及时有效地使用止痛镇静药物可减轻患者心理、心脏负担,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多应用吗啡或哌替啶来镇痛,使用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
  1.2.5 药物护理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及输液速度,一般选用微量泵静脉输入。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如利多卡因、胺碘酮、抗凝剂等均有相应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
  1.2.6 心理护理 AMI起病急、病情重,胸痛剧烈有濒死感,且入院后安置在监护病房进行监护,环境陌生,易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和加重病情。王微等[4]通过对125例AMI患者分别进行SAS测定,对其院内的临床及心电图进行分析,认为AMI患者发生焦虑情绪是引发冠状动脉事件、SCD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AMI患者的病情演变及生活质量。护士应同情安慰患者,针对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等特点进行沟通,抢救时动作沉稳,语言得体,给患者安全感,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出院后应避免精神刺激,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7 心、脑、肺复苏护理正确掌握心、肺、脑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故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当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搏骤停时,应立即给予电击除颤;呼吸停止时,立即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胸外按压,并给予药物治疗,这些操作应同时进行,分工协作,力求稳、准、快。
  1.2.8 饮食护理急性期病情严重或并发胃肠道症状者,可暂禁食,后进易消化流质和半流质饮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含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少食多餐,不宜过饥过饱。每日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进食后0.5 h内宜保持半卧位,忌进食辛辣、煎炸食品及产气食物[5-6]。
  2 结果
  本组42例患者中33例临床治愈,6例明显好转,3例因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AMI是心内科危急重症,而并发心律失常常见且病死率高,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减少避免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其中护士应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与医生配合默契,迅速、准确地处理好患者,准备充足的抢救药品与设备,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谢丹.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2967-2968.
  [2]韩文秀,李玉梅,强文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2(12):767.
  [3]王霞.急性心肌梗死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84.
  [4]王微,刘宏,张惠梅,等.焦虑情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心电图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5):334-335.
  [5]仲崇莉,衣朝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26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47.
  [6]黄孝玲,孙丽.心肌梗死病人在临床中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11-112.
  (收稿日期:2010-02-22)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监护 并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uanhougan/2019/0416/7882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