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辣的?_葛根汤颗粒

【www.zhangdahai.com--军训心得体会】

  "起床后有些头晕,额头发热,我在昏昏沉沉之间灵光一现:糟了,是否感冒发热又找上我了……   哼,一定是我最近工作劳累,生活疲惫,懈怠运动,它因此乘虚而入,顺势将我击倒。真是个落井下石的坏东西!
  一定要找些药物来对付它!
  本想依照往常惯例拿上两包小柴胡颗粒冲来热热地喝下,却瞥见桌上放着的葛根汤颗粒。哦,这是上次出差去香港时,逛香港中医药展买下的。深知自己体质脆弱,容易感冒,当时看到现场有感冒系列中药方剂颗粒展示并出售,生产商是口碑尚佳的“台湾念慈庵药厂”,便毫不犹豫出手买下了。
  按照商家的推荐,葛根汤适宜在感冒初起时服用。不过,葛根汤针对的是风寒感冒,不如小柴胡颗粒寒热皆宜。我想起昨晚吹了一夜空调,怕是着凉了吧。料定自己是风寒感冒,于是拿起葛根汤――就是它了。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成人一日2次,每次1包。我煮好开水,兑上一点凉开水(没有计算多少毫升,差不多就行了),冲入已倒好葛根汤颗粒的杯中,趁热喝下。
  我想说的是,葛根汤的口感很奇怪。首先,它的味道完全不像小柴胡颗粒那样辛甜,而是有些苦涩。而且我觉得它有点辣,感觉像喝姜汤一样。是我的味蕾因为感冒而失灵,还是葛根汤本身就是辣的呢?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按理说,经常小病小痛的我也服用过不少中药汤剂,但在印象里,我所接触过、了解到的中药方剂好像没有辣味的。
  带着这份好奇,我把药品包装找来仔细研究。看到该药品成分表为:
  
  
  葛根6克,麻黄4.5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4.5克,大枣4克。
  
  
  看完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葛根汤里含有生姜,难怪它是辣的,也难怪喝起来像姜汤的味道了。而且,在成分表中,没有见到蔗糖(这东西在国产颗粒中很常见,也是药液甜味的来源)这一辅料。大约是这样,所以葛根汤喝起来涩涩的,没有甜味。
  葛根汤主治功能:能消除感冒初起引致的头痛、恶寒、筋肉疼痛、肩背痛、鼻塞、流鼻水、发热无汗等症状。
  我又产生了好奇:为什么葛根汤是针对感冒初起的,而且是针对风寒感冒的呢?
  葛根汤的说明书开头,有一段解说是这样写的:
  大部分感冒患者都有倦怠、食欲不振、头痛、颈背或四肢疼痛等症状。葛根汤是感冒药,适合没有自然发汗,从脖子到背部感觉寒冷并伴随发热、头痛等上半身的疾病。方中葛根能促进身体表面的血液循环,解热;麻黄配合炙甘草可治咳嗽,缓和身体表面的紧张,配合桂枝有发汗作用,可调节血行;白芍有促进消化管之功能;炙甘草可解肝脏之毒;大枣有滋润心肺之功;生姜可助血行。
  看来,每一味药都有其特定的药理作用,没有药理作用的辅料,在这里一概全无。
  作为一名严谨的科普工作者,我还是上网百度了“葛根汤”,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百度上是这样介绍葛根汤的组成成分的:葛根4两,麻黄3两(去节),桂枝2两(去皮),生姜3两(切),甘草2两(炙),芍药2两,大枣12枚(擘)。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通过百度,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 葛根汤的组方有变化。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查阅了相关文献。我发现,在各种中医古籍经典中,关于葛根汤的组方都不同。例如,《医学心悟》卷二中,葛根汤的组方为:葛根6克;升麻、秦艽、荆芥、赤芍各3克;苏叶、白芷各2.4克;甘草1.5克;生姜2片。而《伤寒论》中,其组方为: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
  姑且不论剂量如何,首先在组成成分上,几种典籍就有几味药有出入。而我买到的中国台湾生产的念慈庵牌葛根汤,其组方应该是沿用了《伤寒论》的。
  第二, 中国台湾的药品说明要比中国内地的容易令人读懂看明白。
  百度介绍葛根汤的功效为:发汗解毒,生津舒筋。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直,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以及上述症状者。这段介绍,如今读来多有拗口之词。而中国台湾版用通俗的语言很详细地介绍了每味药材的功效,以及它们合起来后最终可以达到的功效(详情请参阅前文的介绍)。内地的药品说明书,今后能否也做得这样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呢?
  通过对药品说明书的拜读和研究,我弄清楚了自己的疑问。因为葛根汤的功效是针对头痛、恶寒、筋肉疼痛、肩背痛、鼻塞、流鼻水、发热无汗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多在感冒初起出现,因此,葛根汤适合在感冒初起时服用;又因为葛根汤中含有麻黄、生姜等热性药物,因此只适合风寒感冒、着凉受冻的患者,风热感冒则不宜服用,以免“火上浇油”。
  小小一包葛根汤,竟然有这么多学问,这回我又长知识了。【111073】"
  

推荐访问:葛根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junxunxindetihui/2019/0422/892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