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编制考试时间 高中地理专题教学的试题创设与编制

【www.zhangdahai.com--拓展训练体会】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需要围绕特定的地理案例(试题)教学而展开。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采取“温故、知新”教学手段,学生面对新情境、新材料,学会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相关地理知识点与思维链,分析和阐释具体的地理问题,构建相关的地理知识矩阵(地理建模)。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采取“评析、提能”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先抓地理要素、再找关联因子”的地理思维技巧,针对地理案例(试题)的设问内容与行为条件的应答要求,按照“分点描述和综合阐释”进行解答地理问题(地理用模)。因此,每个地理专题教学的地理案例(试题)创编与设计彰显出重大意义。本文根据高中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专题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结合近几年新课程高考优秀试题的编创设置及其评分标准特点,改编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36题“刚果河流域自然背景”作为教学演练试题,原创设计教学演练试题“福建闽江流域综合开发”进行“流域综合开发”专题教学。
  一、改编试题――“刚果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读“世界某河流域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G河流域的植被特征。
  参考答案:热带雨林分布广泛,植被覆盖率高。
  (2)描述G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参考答案:盆地地形为主,周围多高原山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起伏大;M地以下河段多河流峡谷地貌,地势高差大。
  (3)分析M地至河口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M地以上河段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降水丰沛,流域面积广,流量大;M地至河口段穿越峡谷地形,地势高差大,水流急;M河流域内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MN河段流经盆地地形,流速较慢,泥沙易沉积,导致河流输沙量小;地处热带,无结冰期。
  (4)说明G河河口未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参考答案:从水文特征看:M地以下河段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河口泥沙不易沉积;M地以上河段流经盆地地形,流速小,泥沙易沉积,导致M地以下河段输沙量小。从植被特征看:流域内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
  改编意图:本组试题在高考试题“说明G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设问前,增设G河流域的植被、地形及其M地至河口段的主要水文特征等有关流域自然背景的三道试题,为学生搭建流域自然背景相关联的知识点和思维链,构建解答高考试题(第4个设问)思维导图,降低高考试题难度,引导学生较好地系统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
  二、原创试题――“福建闽江流域综合开发”
  解读图表材料信息,联系相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流域水系、城市、水电站、各河段水污染指数(水污染程度越重指数越大)和等年降水量线(单位:mm)的分布图。
  材料二:M河流域S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统计图。
  材料三:M河流域A河段建成大型水电站的景观图。
  图4
  (1)指出M河流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简析其主要成因。
  参考答案: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多。该流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受东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和山地丘陵地形层层阻挡抬升(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的影响。
  (2)描述M河流域的水系特点。
  参考答案:①M河发源于西北部山区;②流向呈西北向东南;③流域面积较大;④支流和水库(人工湖泊)众多(呈格子状水系);⑤河流落差大。
  (3)分析M河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①流域面积大,气候湿润,流量大;②流经丘陵山地,落差大,流速快;③汛期集中于3~9月,水位季节变化较大;④汛期降水强度大,河流含沙量较大;⑤地处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说明图中M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综合开发方向是供水、养殖、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①(植被保护)中上游山区保护水源涵养林,减少水土流失;②(水质保护)限制河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③(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副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或山区发展林业,河谷平原发展种植业)。
  (5)简析M河流域大量建设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及其环境意义。
  参考答案:有利自然条件是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②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③山区河流峡谷多,有适合建设小水电站的坝址。环境意义是发展水电站建设可解决城乡能源问题。一方面减少山区农村因乱砍滥伐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因利用矿物能源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设计意图:本组原创试题运用在“流域综合开发”专题教学过程,把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各个要素“降水―气候―地形―水系―水文”逐个递进展开思考、分析、阐释,并且进一步联系流域综合开发的河流利用方式及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剖析、论证,引导学生层层理清图文信息的关联与启示、地理问题的递进深化与推理思维,构建流域综合开发纵横联系的系列地理知识矩阵,把地理建模与用模统一起来,有效提升地理能力素养。

推荐访问:创设 编制 试题 专题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tuozhanxunliantihui/2019/0317/197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