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调控与阴阳平衡] 基因调控

【www.zhangdahai.com--拓展训练体会】

  摘 要:目的:基因学说与中医的阴阳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基因中的双螺旋结构都是有序的,就好比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会发生疾病,特别是遗传性疾病。运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对基因中阴阳对立统一的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期对疾病做出恰当的治疗。方法:从基因课题出发研究人类
  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并对基因有关形态学和抽象学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发挥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指导性,揭示基因的活动与相对基因存在之间的关系。
  结果:从遗传基因中探询关于物质对立统一的和谐与异常,并与阴阳理论相比较,说明一种物质必须要有对立的物质才能正常的活动;否则,就根本不成其为物质。结论:基因理论的双螺旋结构,以及在它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切基因活动,都证明了物质都是有着阴和阳的双重结构。就象肿瘤中有产生肿瘤的基因,也有抗肿瘤的基因。即有产生的一面,就有对抗的一面,有对立就有统一。�
  关键词:遗传基因; 阴阳;基因调控�
  
  医学发展至今,基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各种基因的功能正在逐步被破解。与此对应阴阳学说也在逐渐深入。从基因课题出发研究人类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之间的关系。将基因有关形态学和抽象学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再将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关系纳入基因理论中,揭示基因的活动与相对基因存在的关系。�
  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是指世界上所有物质之间都具有相同的和大致相同的和谐关系,并在阴阳协调平衡中发展。基因的平衡关系,也具有阴阳的平衡关系;平衡才能维持人类的基本健康。基因与阴阳的协调关系就在一定平衡中体现出稳定性。基因失去某些自身调控,必然引起基因突变或者是对遗传信息产生深刻影响;那么,这种阴阳平衡关系也就失去了作用。�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都有自己的存在范围。即使是生物中类别相似,但他们都必须按照自己的遗传规律繁衍。尽管生物基因有相似性,但各种不同的种类也是又差别的。�
  阴阳分类是物质总原则,但它最小物质意义也同样存在着阴阳所要表达的意义,指导物质可分性。阴阳二分法,以及阴阳在无限可分性中,物质的有形性也成为最小的微物质极微表达,而阴阳中所包含的“数”,以及阴阳所能够“分”的,都能够用“数”来表示。这就是从抽象中做出对物质的判断。或者对物质形态结构作出抽象的推测,认识一个事物之前,运用抽象思维研究抽象物质,再到形态物质所表达的抽象中进一步得到了对物质认识的深化。�
  DNA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携带者。它携有两类信息。一类是负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一类是遗传基因选择性表达。第一类有64个三联密码子,除了三个终止密码子,余61个密码子代表了20种不同的氨基酸。第二类选择性的遗传,表达DNA序列用于编码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但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遗传规律基因信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遗传基因也正在逐步得到解释。�
  我们注意到很多基因都是以二分法向深部演变的。DNA的二级结构主链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3�,5�磷酸二脂键,交互连接,成为螺旋链的骨架,两条主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组成双螺旋。这双螺旋结构上有嘌呤和嘧啶相配。嘌呤环和嘧啶环上氨基和酮基是亲水的;而两环本身却是疏水的。�
  DNA生物遗传信息的第一类有64个三联密码子,而阴阳的二分法,2分4,4分8,8分16,16分32,32分64。所以,物质的本身所含有的信息都具有阴阳二分法的“数”,这个数,在它的形态学结构中意义也就更大。DNA的二级结构也是这样,它们的结构也就随着物质的深入,这种对立的结构依然存在。�
  物质结构在对立、统一、和谐、协调中共同完成着物质自身的一切功能,对立的双物质结构的成立,决定着物质不是单一方面的,它必须依据对立的性质才能完成物质自己的遗传信息。就一个男性而言是不可能组成人类的,还必须有女性,两性的结合才能组成人类和社会。我们进一步推理,物质世界的一切构成都是在对立中得到发展的,变化的。没有对立的物质,就没有存在的物质。人的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等等,都是在统一的规律下做出各自不同的反映和发挥它们各自基本作用。�
  疾病的遗传性成为研究领域的重点,但遗传基因的调控却是一个很关键问题,调控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遗传的深度。调控与失控,关闭与表达是重中之重。疾病基因的遗传,以及自身疾病的出现,我们用阴阳平衡理论求解,找出发病的某些基因,在基因修复过程中,以及在不能修复的情况下,疾病就要增加它自身的级数。如肿瘤就是细胞基因失控和细胞间不能互相协调而成为主动性放大它的自身级数,如果基因在细胞中得到稳定的阴阳平衡环境,人们就可能少生病。基因在没有被破坏,正常在它的环境中发挥着功能,就能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关于物质在统一体中所表现的高度稳定,所发出的信息,以及对人类的认识自己功能方面,借助阴阳理论做出了抽象理论分析,使人体物质结构在很大的程度得到合理的阐述。在几千年前,古人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仅是对宏观,也对微观做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建设的方法论,形成了中医特殊的藏象理论。�
  阴阳理论对物质形态的阐述,在基因学中也得到应用,紧密的阐述基因自身的规律,这种抽象学与形态学的联系性,是对物质理论结构的深入推进。将对立的两种物质做出研究后,就能发现抽象学具有一定的超前功能和识别功能。尽管阴阳的概念也是抽象的,但它在具体的形态中得到了具体的应用。在实际的理论中,阴阳理论的一切概念和功能都是依据形态的具体的物质结构做出抽象学的研究。�
  实际上基因的功能,在抽象学中得到了部分解答,但随着对基因的深入研究,阴阳理论也随之深入,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阴阳不可胜数。这说明物质的形态具有不可遇见性。不过在基因中,我们看到的物质形态结构倒具有严格的对立统一关系。�
  按照阴阳理论,物质中存在着阴性物和阳性物;如果,严格地按照物质属性进行研究,就会在具体的物质结构中进一步得到阐述。核酸中的DNA和RNA是细胞的核心物质。而DNA已经成为主要信息的携带者,由DNA所构成的一切遗传信息,可以认为是阳性物质。我们注意到一种物质必须有它的对立物质,才能生存和起到功能作用,一种物质的信息和对立物质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小的局部整体,从而,保证物质信息的传递和互动而发生一系列的物质变化。�
  阴性物质首先带有负电荷,阳性物质带有正电荷。因为所有的物质都有自身的生物电。那么,它们之间就有吸引与排斥的关系,生物电的存在也是物质的属性。在基因中也存在基因离子的各种活动,而成为一切生物活动的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的表面有两条凹槽,一条宽而深叫大沟,一条狭而浅的叫小沟,从螺旋轴心到两条主链所分出的两个扇形,一个大于180°一个小于180°,大沟在遗传上有重要的蛋白质识别DNA双螺旋结构上的特定信息,只有在沟内蛋白质才能感觉到不同的碱基顺序。大沟和小沟的存在,以及它们的两个扇形结构,都是统一对立的,从形态到功能都是以此为基础,但大沟是主要的遗传信息。�
  阴阳是无形的,物质是有形的,物质如果没有属性就没有物质的对立统一,也就没有物质功能的表现。我们可以将DNA和RNA双螺旋结构看成物质的阴阳,因为,两者是统一的对立,黄建平教授在《中医方法论》[1]讲到了“1977《美国针刺杂志》第5卷第1期,有一篇N.D.Cook论文《自然体系的阴和阳》,作者认为细胞内包涵了阴和阳的物质,细胞核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属于阴,RNA属于阳,正常时相对平衡与稳定,这样使体内的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也处于正常,如DNA(阴)RNA(阳)失去了相对平衡,便要发生阴病和阳病,就会引起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的紊乱”。接着又讲了“创造著名‘阴阳假说’的戈德伯格,在1973年研究环一磷酸腺苷(cAMP)与环一磷酸鸟苷(cGMP)细胞膜上不同受体,在外界化学信号第一信使的作用下,调节细胞内的cAMP和cGMP,而它们又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引起细胞内不同酶系的催化反映,由此,表现出不同的细胞功能状态。如cAMP促进脂肪和糖原分解,心机收缩,溶酶体酶和组胺减少,其作用有似中医学中的‘阳’,cGMP促进脂肪和糖原合成,心机舒张溶酶体酶和组胺增加,有似于阴”。这样有形的物质,应用无形的阴阳概念属性,形态物质就有了可以使我们认识物质功能的方法了,在探讨最小物质功能的时候,阴阳理论
  
  依然可以作为形态学的方法论,可以解释将两类不同物质在对立统一中组成准确的阴阳物质结构,它们是怎样完成协调,而产生复杂功能的。�
  物质的有序化与物质的非序化,物质的稳定性与物质的非稳定性,是物质的特性。有序化和稳定性体现为物质维持自身的正常运动功能;并且基因的稳定性和有序化是基因的特性。那么,基因就可以在它适宜的范围内做出调整,将信息转录给子代。当有序化和稳定性被非序化和非稳定性打破时,基因就可能发生突变和异常,这种变化对产生疾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基因突变和异常都被认为破坏了阴阳物质的平衡。在脏腑物质功能的变化中所产生的疾病,只要药物针对性强,就可以控制疾病的生长。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中药治疗肿瘤将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研究课题。�
  有形物质的复杂性和阴阳理论的抽象性是并行不悖的。抽象性是我们认识形态物质的方法,没有抽象性的集合归纳,就没有物质形态的深入。基因研究的深入,也是抽象理论对形态的再现,使我们抓住了物质变化规律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黄建平.中医学方法论[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
  �
  (责任编辑:陈涌涛)

推荐访问:阴阳 基因 调控 平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tuozhanxunliantihui/2019/0318/2031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