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沙坦_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比较

【www.zhangdahai.com--拓展训练体会】

  【摘要】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伊贝沙坦组(32例)和苯那普利组(31例),治疗4周,观察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苯那普利组17例显效、7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7.41%。伊贝沙坦组21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降压效果、降压幅度均基本相似,对血糖、血脂、肝功能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影响,苯那普利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伊贝沙坦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苯那普利;伊贝沙坦
  
  作者单位:510000广州市海珠区红十字会医院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成人死亡,病残的主要原因。据WHO统计,约20%成人患有高血压,因高血压死亡者约占心血管疾病的50%,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残率也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
  伊贝沙坦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苯那普利是长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两药均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本文对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进行了比较,观察两种药物的降压疗效,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自本院近半年来内科住院患者。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血压患者共63例,男性4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岁。随机分为两组,伊贝沙坦组32例(男23例、女9例),苯那普利组31例(男性19例、女12例)。
  1.2 入选标准 ①18~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1999年WHO/lSH的高血压诊断与分期标准;②停用所有抗高血压药物7 d以上平均舒张压90~115 mm Hg且收缩压30者;⑧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⑨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A)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随机将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停用所有降压药物7 d后服安慰剂2周,1次/d,2片/次。符合入选标准后给予伊贝沙坦150 mg或苯那普利10 mg/d(服药时间为8:00~10:00)。2周随访患者1次(8:00~10:00)询问症状及不良反应。治疗期为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作24 h 动态血压监测,并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肌酐等。
  1.5 疗效评定 根据2005年WHO/ISH 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评定。①降压疗效: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且下降幅度≥10 mm Hg;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5~9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水平,但下降10~19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②动态血压降压疗效按昼夜血压非正常数值的次数下降至正常范围内的百分率评定:下降90%为显效,50%~89%为有效,2检验,成对t检验及成组t检验,以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例数(率)有效例数(率)无效例数(率)
  伊贝沙坦组21(66)5(16)6(18)
  苯那普利组17(55)7(22.5)7(22.5)
  2.2 不良反应 伊贝沙坦组分别为头晕2例、头痛1例、头胀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6%;苯那普利组分别为干咳4例、头晕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只有干咳持续整个疗程,但能耐受。其余发生于第1周,于第2周消失,均未影响治疗。虽然数值上苯那普利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伊贝沙坦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而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降压药的开发正朝着高效、长效,高度心血管选择性,多器官保护,能纠正高血压并发的各种代谢紊乱以及低副作用方向发展,明显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远期愈后。本文选用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进行单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讨论如下:
  3.1 降压效果 苯那普利是一种含羧基的ACEI的前体药。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苯那普利拉,可抑制血浆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使其浓度降低,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减低由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作用,从而产生降压效果。且减缓因血管舒张引起的交感反射性心率增快。苯那普利拉肾清除率为1.4~1.7 L/h,积累的有效半衰期为10~11 h,每日服用1次即可。本研究显示,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第2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降压总有效率为77.41%。心率均无显著改变(P>0.05)。与国外报道相仿。
  伊贝沙坦是一种非多肤类高度选择性、竞争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I拮抗剂。药物清除率大约是18 L/h,半衰期为12~20 h,高血压患者每天服一次伊贝沙坦能有效降低血压,作用可维持24 h以上。本研究显示,使用伊贝沙坦治疗后第2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降压总有效率为81.25%。心率均无显著改变(P>0.05)。与国外报道相仿。并且和苯那普利降压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血糖及血脂代谢 目前认为,高血压不仅是一种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是伴有血糖、血脂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的综合征。包括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极底密度脂蛋白增加等,又称之为“X综合征”。IR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糖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与高血压的发生、维持、预后和治疗都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糖与脂肪的代谢过程,具有高度致动脉硬化作用。故对IR的影响被认为是评价降压药物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抗高血压治疗不再以单纯降低血压为口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IR。
  本次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治疗后,伊贝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的血脂无不良变化;空腹血糖有下降趋势。证明这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代谢、血脂代谢均未产生不利影响,与文献一致。以前曾有人做过研究,应用苯那普利后能降低血胰岛素的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抗性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苯那普利增加骨骼肌血供,促进骨骼肌摄取并利用葡萄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阻滞和激素的增加所致。
  3.3 不良反应 苯那普利是继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之后的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类的不良反应:头痛、头晕,特别是干咳。头痛、头晕可能是血压降低所致。干咳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增加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作用。而伊贝沙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Ⅲ受体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降压,故可避免咳嗽的不良反应。本文的结果显示:伊贝沙坦组未见1例咳嗽的患者,而苯那普利组有4例干咳的患者。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
  [2] 刘力生,等.临床高血压学.科学技术出版,2001:129135.
  [3] Bauer JH,Reams GP.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oeptor antagonists.A new class of antighpertensire drugs.Arch Inter Med,1995155:13611368.
  [4] 张林.盐酸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68 例.中国高血压杂志,1999,7(1)∶36.
  [5] 倪廷枢.苯那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9)∶24.
  [6]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r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blood Pressure.AIeh Inten Med,1997,157:2413.
  [7] RoseM,MemabonFG.Some Probems with antihy Pertensive drug studies in the contert of the new guidelines.AmJHyPertens,1990,3:151155.
  [8] PohlM,CooPerM,Ulreyj,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irbesarta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type11 diabetesandProteinuria.Am J HyPertens,1997,10(4,PartZ):1062.

推荐访问:病患者 治疗高血压 普利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tuozhanxunliantihui/2019/0409/6425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