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观察|ST一T改变就是冠心病吗

【www.zhangdahai.com--效能建设心得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412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4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92例,符合率68.7%,而278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7例,符合率33.8%。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部分有临床症状,另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对无症状患者有学者提出采用“三个一”的诊断标准,心电图的ST-T改变,是冠心病的标志性变化。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冠脉造影(CAG)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本文对412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探讨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到2009年7月我院住院病人中心电图有ST-T改变,初步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12例有或无胸闷胸痛症状,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其中男208例,女204例,年龄35~80(54.3±14.2)岁。根据是否存在动态ST-T改变分成两组。A组(134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示ST-T有动态变化,即ST段压低更明显或T波更加低平、倒置(变化≥1mm,持续时间至少1分钟,下次发作需在前次ST段恢复至基线后至少1min),或ST-T假性正常化;B组(278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示ST-T始终无动态变化。
  1.2方法
  入院当天、次日、各描记一次12标准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V7~9,V3R~5R);入院2~5天内行24小时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ECGLAB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经人机对话,排除伪差性ST-T改变,缺血性ST-T改变判断标准采用“三个一”标准,证实患者 ST-T改变是否存在动态变化。一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Judkins法,狭窄程度以直径法表示,至少有一处冠脉血管狭窄病变>50%判断为冠心病。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 for Windows版统计分析软件,各组符合率的比较采用X 2 检验。
  
  2结果
  
  412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ST-T的动态改变分为两组,并经冠脉造影,结果见表1。
  
  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者与无动态变化者相比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差异性显著。
  
  3讨论
  
  临床上通过心电图出现ST-T改变诊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已得到充分验证和重视,其方法简便、快捷、经济。但心电图的“假性变化”易导致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下降。本文结果显示无动态变化的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仅为33.8%,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不一定存在冠脉狭窄,易出现假阳性冠心病。本文观察到无ST-T动态改变的患者大多数是由高血压、心肌病、心脏自主神经失调所致。①高血压患者由于左室压力增高,心内膜血液灌流减少而影响心室复极导致了类似冠心病的缺血性ST-T改变最常见。②各种心肌病由于心肌细胞受到不可逆性损伤而复极不全及出现损伤电流导致了ST-T改变。③女性胸痛胸闷患者,尤其更年期患者诊断冠心病假阳性率高,可能与卵巢老化萎缩,雌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减弱,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增高,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低下,使其相互制约和相互调节功能失调,导致垂体与下丘脑、神经与内分泌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而ST-T有动态改变,尤其为心绞痛发作时伴ST-T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意义很大。因为心绞痛发作时,粥样硬化狭窄的冠脉痉挛、阻塞或心肌氧需增加,引起心肌缺血加重,导致心肌出现损伤电流、继发性复极异常及除极受损,从而出现ST-T动态改变
  因此对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需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对无条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正确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龙芬、陶长生、朱晓菲. 不同性别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实用心学杂志,2005,14(5):33.
  [2] 黄宛. 临床心电图学.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7.
  [3] 陈琛.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06,(29):84-85.
  [4] 杨元生.ST段改变的发生机制J.临床心电图杂志,2005,14(3):158-159.
  [5] 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4-172.
  [6] 龚纪文、杨晓钢、黄冠荣.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01):42.
  [7] 季英敏、季文慧、王悦喜.持续性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2007, (08):595-597.
  [8] Sakuragi S, Takaki H, Taguchi.Diagnostic value of the recovery time-course of st slope on exercise ECG in discriminating false-from true-positive ST-segment depressions. Circ J, 2004 ,68(10):915-22.
  [9] 郭继鸿.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J].心电学杂志,2003,22(1):21-27.

推荐访问: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iaonengjianshexindetihui/2019/0314/126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