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能活多久【原发性脑干出血36例临床分析】

【www.zhangdahai.com--学习雷锋心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住院确诊的36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6例,好转1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4例。结论:尽快作脑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大小,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关键词]脑干;出血;临床分析
  原发性脑干出血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历来被认为是最凶险的原发性脑出血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将近几年我院住院确诊的原发性脑干出血36例,进行简要的临床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9~78岁,平均58.5岁。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活动状态下起病25例,情绪激动时发病7例,安静状态下起病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6例,无高血压病史、但发病时血压增高4例,有糖尿病史6例,无糖尿病史、但发病时血糖增高5例,脑出血病史2例,脑梗死病史4例,有心电图改变18例。脑桥出血30例,中脑出血3例,脑桥、中脑、延髓均有出血3例。
  1.2临床体征
  头痛、头昏30例,恶心、呕吐28例,嗜睡10例,昏迷12例,视物摸糊、复视8例,吞咽困难15例,构音障碍13例,双侧针尖样瞳孔大小10例,双侧瞳孔不等大7例,凝视麻痹6例,偏瘫14例,交叉瘫5例,四肢瘫5例,单侧巴彬斯基征阳性12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10例,脑膜刺激征13例。合并有严重并发症28例,高烧持续不退、肺部感染16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心肾功能障碍4例。
  1.3影像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1例行头颅MRI检查。中脑出血3例,出血量1.2~2.8 ml,平均2.02 ml,出血灶直径0.5~1.8 cm;脑桥出血30例,出血量1.7~9.8 ml,平均3.9 ml,出血灶直径0.9~3.3 cm;中脑、脑桥、延髓均有出血3例,出血量6.8~12.6 ml,平均8.6 ml,均破入第四脑室。
  1.4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脱水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脑保护,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支持对症处理。
  
  2 结果
  
  临床治愈6例,好转1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4例,其中中脑、脑桥、延髓均有出血3例均死亡,余下11例为脑桥出血,出血量均>5 ml。
  
  3讨论
  
  3.1发病原因
  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创伤、肿瘤等。高血压是主要原因,本组绝大部分有高血压,占77.8%,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压,这是预防脑干出血的关键所在。部分病人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而这些因素均与动脉硬化有关,故脑动脉粥样硬化为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次要原因。发病诱因多为情绪缴动或运动过程中发病,安静状态下发病少见,本次活动状态下发病占69.4%,与文献报道相符。
  3.2好发部位
  脑干由于其部位特殊,被称为“生命中枢”,多年来原发性脑干出血一直被认为神经科的急重症,原发性脑干出血占脑出血1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脑桥出血,中脑出血少见,延髓出血罕见[3]。本组脑桥出血30例(83.3%),中脑出血3例(0.83%),中脑、脑桥、延髓均有出血3例(0.83%),未发现原发性延髓出血类型,与文献报告一致[3]。
  3.3临床表现
  原发性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以下特点:(1)各种眼征多见:针尖样瞳孔、凝视麻痹、眼球震颤、外展神经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2)症状快速多变:从发病到意识障碍时间较短,迅速加重;眩晕、呕吐多见;可由偏瘫发展为四肢瘫;病理征由一侧发展为双侧。(3)重症并发症多见:血糖升高;上消化道出血;发热、体温升高速度快、不易下降;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4)脑桥出血:大量出血(>5 ml)出现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及四肢瘫等典型症状,而少量出血(<5 ml),意识清楚,仅有脑桥局部损害症状,<1 ml预后较好。(5)中脑出血:临床少见,大量出血可出现深昏迷,四肢驰缓性瘫痪,迅速死亡,小量出血引起动眼神经交叉瘫(Weber综合症)[3]。本组急性起病占69.4%,多数表现为头痛、呕吐、肢体偏瘫、昏迷。12例意识障碍者11例死亡,说明意识障碍是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其原因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受损有关;文献认为脑干出血与脑梗死同时存在,可能与共同的病理基础,即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4];本组3例合并脑梗死,糖尿病史6例,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增加治疗难度,且预后不良。
  3.4疾病预后
  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脑干出血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临床表现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原发性脑干出血可在发病后很短时间得以确诊,同时得到尽快的治疗,明显改善原发性脑干出血的预后,对其临床表现及转归有了新的认识。出血量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组出血量<2.5 ml者无一例死亡;出血量3~5 ml死亡3例,出血量>5 ml死亡11例,由此可见出血量大小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2,5]。意识障碍和临床症状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息息相关,意识障碍越深,临床症状越重,说明出血量越大,预后越差。因而在临床上,应尽快作脑CT检查明确诊断,确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大小,针对性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抢救生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
  [2]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0-149.
  [3]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8.
  [4]葛许华.脑干出血21例临床与预后关系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19(3):213.
  [5]李淑莲.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CT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7-48.
  
  (收稿日期:2008-10-27)

推荐访问:脑干 原发性 出血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leifengxindetihui/2019/0414/743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