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剂量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www.zhangdahai.com--专题心得体会】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起病较急、临床表现较重、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疾病。该病常用抗生素治疗,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现将我科2000~2006年间诊治的50例SSSS患儿,其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儿,男27例,女23例。最大年龄6岁,最小10个月,平均1.8岁。所有患儿中城市21例,农村29例。诱发因素中,有脓疱疮者12例,毛囊炎及疖肿3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原因不明22例。上述所有患儿起病前3周内均无明确用药史,排除药物原因致中毒性表皮松解症。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皮损情况均表现为口周、眼眶周皮肤红斑,双眼分泌物增多,口周伴有放射状痂皮,皲裂,躯干四肢皮肤潮红,出现水疱,外观无水疱区域,摩擦后出现表皮剥脱即Nikolsky征阳性。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波动于37.5℃~39.3℃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水平最低值8.9×109/L,最高值18.2×109/L。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20例SSSS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针50~100 mg/(kg・d)治疗。治疗组30例患儿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续应用3~5 d。所有患儿局部皮损,均应用我院自制药物对症处理。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3 d后判定疗效。临床治愈原有皮疹消退≥90%,或原有糜烂面干涸结痂;显效为皮疹消退60%~90%,或原有糜烂面基本干燥,无新发皮疹;有效为皮疹消退20%~60%,仍有散在新发糜烂面;无效为原有皮疹消退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评价 见表1。用药3 d后,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40%;经统计学处理P2=1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儿应用抗生素无过敏情况出现,2例出现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后,面部潮红心悸,经减慢滴速后症状缓解,其余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葡萄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少见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T)引起[1]。局限型仅表现为局限性大疱皮损和局部表皮剥脱,泛发型表现为发热,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大疱。可能与小儿ET毒素的肾清除率低,免疫功能不成熟有关[2]。本组病例明确排除发病前的用药史,同时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的放射状皲裂,这一具有特殊诊断意义皮损[3],诊断明确。从治疗方面由于SSSS起病急骤病情严重,通常早期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很关键的[4],同时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全身中毒表现较重的患儿,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患儿恢复慢、病程长。随着丙种球蛋白在皮肤科的应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丙种球蛋白可以封闭Fc抗体,中和细菌毒素和超抗原,竞争性抑制补体激活等作用[5],对患儿的机体免疫状态起调节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3 d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可以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樊翌明,吴志华.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1):22-24.
  2 苏怡帆,王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致病毒素及作用机制.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33(6):378-379.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88.
  4 陶建凤.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3):148-150.
  5 朱国兴,陆春, 赖维.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皮肤科应用中的新进展.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28( 6 ):273-275.

推荐访问:葡萄球菌 球蛋白 烫伤 综合征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zhuantixindetihui/2019/0404/557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