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疗效研究]twin block矫治器

【www.zhangdahai.com--爱国演讲稿】

  【摘要】目的:使用螺旋CT和X线头影测量评价探讨这种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2名Ⅱ类骨性错牙合的青少年患者(11-14岁),使用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治疗时间8-12个月。结果: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效果肯定,下颌体长度增加,下颌骨位置前移。所有12位患者双侧髁突的后上部均出现了由于适应性生长改建而形成的"新月形"影像。结论: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对于生长期的安氏Ⅱ1错可以产生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关键词】磁力Twin-block矫治器;螺旋CT;Ⅱ类错牙合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7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94-02
  
  安氏II1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之一,Kim报道人群中发生率为15%-20%[1],其形成机制据Moyers研究50%的病例表现有下颌后缩[2]。一般需要在儿童生长发育期及时进行生长改良的功能性矫治。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2008~2009年在太平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1~14岁,平均12.2岁。患者侧貌为直面型或凸面型,ANB角大于5度,均为骨性。对所选病例采用磁力Twin-block矫治器联合牵引进行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
  1.2 研究方法:所使用的矫治器与传统的Twin-block矫治器设计略有不同:上切牙区的唇弓限制上颌的向前增长,下切牙区增加了丙烯酸塑料唇弓以增加固位(防唇倾)。在矫治器的上下颌部分的Delte卡上都焊接了弹性牵引钩,这些牵引钩的作用是在夜间挂垂直牵引,来促进患者在睡眠时下颌也能保持完全前伸。4个功能斜面包埋有磁铁,斜面仍然保持45度,矫治器上下咬牙合时磁铁正负极相对,产生吸力。磁铁安放的位置不影响下颌磨牙的萌出。矫治前的牙合重建为下颌前伸,前牙咬合打开2-4mm,后牙咬合打开4-5mm,磨牙关系为中性或中性偏近中。磁力Twin-block矫治器为24小时全天戴用,所有患者均戴矫治器至磨牙达到中性关系或中性偏近中关系,矫治时间平均为9个月。患者在矫治前和矫治后拍摄螺旋CT。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取得的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螺旋CT片上都可以看到髁突的后上部的"新月形"的影像,即"双轮廓"影像,而所有患者矫治前的螺旋CT片都没有这种影像。
  在本研究中,磁力Twin-block矫治器对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刺激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下颌骨的长度(Co-Gn)在矫治后比矫治前平均增加了5.2mm,其中下颌支长度(Co-Go)的增加(平均3.1mm)大于下颌体长度(Go-Gn)的增加(平均2mm)。这与最近关于Twin-block矫治器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A点到W轴的水平距离只减小了0.1mm,反映矫治期间上颌骨没有发生有效的前移,受到了一定的抑制,这与Lunder的研究结果类似。另外研究还发现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减小,上颌磨牙也向远中移动,也许就如Lunder的文章中所提到的,A点的位置受上颌切牙牙根位置的影响,而上颌切牙的直立,使得A点前移,从而影响了矫治器对上颌骨抑制作用在测量数据上的表现。在用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错合患者时,应尽量避免下颌的不利旋转,以免面形出现不利的变化,尤其是对于面角偏高的患者。在本研究中,患者的上颌磨牙和下颌磨牙分别平均升高了0.4mm和2.9mm,但是由于后面高同时增长了4.5mm,下颌平面角和Y轴角并没有增加,反而倾向于减小,反映下颌骨未发生向下后旋转,而是基本上沿着Y轴的方向向前向下生长移位,这可能是由于下颌的前后面高都有所增加所致。另外下颌骨位置的前移(Gn点平均前移2.8mm)导致了ANB角的减小,这在临床上都有助于Ⅱ类面型的改善。
  切牙覆盖平均减小了6.5mm,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这得益于下颌骨的生长,下颌切牙的唇倾和上颌切牙的直立。其中上下颌骨变化的效应约占45%(Gn点前移2.8mm,A点后退0.3mm),而切牙牙轴变化的效应约占55%。在切牙的变化中,上切牙平均直立了3.5度,与W轴的距离平均减小了1.3mm,剩下的2.6mm的覆盖减小都是下颌切牙的唇倾造成的,而下前牙的唇倾是我们在大部分功能矫治器的临床治疗中不希望看到的。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多加以考虑。本研究中,由于医学伦理方面的原因,未能设对照组。另外,我们只观察了磁力Twin-block矫治器的主动矫治阶段的疗效,而长期的稳定性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Kim YH.A Comparative Cephalometric Study of Class II,Division 1Nonextration and Extraction Cases[J].Angle Orthod,1979,49(2)77.
  [2] Moyers RE,Riolo ML Guire.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lass II maloc-clusion[J].Am J orthod,1980,78:447.

推荐访问:矫治 改良 疗效 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aiguoyanjianggao/2019/0315/1504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