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呼唤新学校管理

【www.zhangdahai.com--感恩演讲稿】

新课改全国实施是2005年秋季,早先的实验区据我了解也不早于2001年,而现行的学校管理,却是多年相传继承和发展而来,在管理目标、管理方式、评价方法、管理结果等方面与新的课改理念有许多矛盾。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新的学校管理,而新的学校管理是新课改的保证。
  一 转变学校管理理念。


  从服从到服务,每一个管理者必须从“课程服从管理”转向“管理服务于课改”,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课程管理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从以前的管理学生到现在的相信学生,学校管理者不是为了管住学生,以达到自己的管理目标,而是充分想到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得到运动发展;
从以前的监督教师到现在的促进教师,要善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倡导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决策者,改变过去那种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
从以前的限于校园到现在的走向社会,尤其是移向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从按部就班到走特色之路。本次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系。给学校以很大的自主权,要求学校管理者改变过去等、靠的课程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地根据有关课程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从重结果到关注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老师要超越教材,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老师要学会减少无效备课,上课的过程要从老师展示自己的风采到为学生创设自主、合资、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倡多样化的手段。
  二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促进民主化管理。
  管理不再是封闭的学校管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大教育观的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之间的互动的增强,学校管理的范围也在扩大,这就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一下现在的校长队伍,不难得出,一是校长的变更随意性大,特别是在乡镇的一些中小学,校长的任命全凭领导个人的喜好,因此,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是必然选择。二是一些校长长年在一所学校担任,学校没有大的发展,求稳不求进。新课程中要求学校有创新,强化对学校和校长的考核公示制度,使校长的工作置于老师、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之内,同时,实行校长职级制和校长轮换制,在队伍建设中一方面体现校长的优厚待遇,又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让每个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加强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wm338.com网。
  三 克服现行的学校管理与新课改理念的矛盾,实施科学评价制度。现行的中小学校,是以学生的期末考、统考、中考、高中会考、高考等成绩为依据对教师进行奖惩,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处理只是做简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等的计算,忽略了老师劳动的过程性、群体性,新课改提倡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专业成熟,知识的整合,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成份,最终走专业化道路。
  克服管重于理和新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间的矛盾。不少学校制定学校制度或执行制度有着两极化问题:要么刚性过强,要么制度成摆设,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隐性怠工现象。教师只满足自己的工作任务,少了合作与交流;
领导只关注到教师的弱点和不足,对教师的成长不注重研究;
学校对学生的奖励只关注到少数高分学生,对非智力领域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视而不见。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理重于管,理顺师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才能做到管而有序,管而有效。
  学校管理的功利化、形式化与新课改提倡的教育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之间的矛盾。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学校管理功利化的具体体现,在此观念下,学校的许多工作,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以法治校只在口头,不见行动,学生只要听话,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校园文化的稳定与建设,学生发展与变化(或趋势),很少在学校的管理理念之内,于是好多学校的管理只体现少数领导的意识,形式化、自由化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管理的要求是科学化、民主化并要有前瞻性。新理念提倡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即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是否理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标准来评价教师的工作。
  学校管理制度如何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这是放在管理者和教师面前的一道没有确切答案的题,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讨,愿学校不要以旧有标准衡量新生的课改,更不能把课改扼杀在摇篮之中而说新课改不适合学校发展要求。

推荐访问:呼唤 新课改 新学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ganenyanjianggao/2021/0218/1276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