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的艰难转轨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www.zhangdahai.com--校园安全演讲稿】

  中共叶城县委党校844600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以致不少人对当代中国盼改革发出了严重质疑的声音。深入分析过去社会主义理论存在的误区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及政党的执政规律,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
  【关键词】革命建设转轨
  
  1. 62年从革命到建设的艰难转轨及原因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历史可以明得失、知成败,可以清醒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来看,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因素而走了弯路,从而使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更加充满了曲折坎坷、艰难险阻,甚至是血的代价。正是由于这些曲折坎坷引起了一小部分人对我们的道路,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误解,甚至是质疑和否定。
  �1.1从政治角度看我国的艰难转轨
  �第一,政治上的无产阶级专政往往被所谓的民主国家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视为专制和独裁。第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恶劣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片面地、极端地把阶级斗争的观点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就必然影响到人们对执政党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程度。第三,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在于旧政府的腐败黑暗,不得民心。但是,在取得政权之后,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干部任命制度的缺陷、党风党纪的松懈、权力缺乏监督和制衡。而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的黑暗、政府的腐败。
  �1.2从思想角度透视艰难转轨的原因
  �从思想文化上来看。一个方面,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因而这是一个特殊时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改革与守旧、进步与落后、精华与糟粕、开放与封闭、希望与迷茫、思考与怀疑并存的时期。也是一个大变动、大变革、大分化、大激荡的时代。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封闭已久的国门已然洞开,人们终于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看到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反差,认识到自己的贫穷与落后。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至今已历90个春秋。中国共产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胜利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人能够自觉顺应世界潮流,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现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创造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2.1探索经济建设途径
  �基于中国贫穷落后的现实,中国如何工业?这是摆在夺取政权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的一项艰难课题。应该说,近现代中国经济史是一部追求中国工业化的历史。魏源的《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孙中山1919年提出的《实业计划》是近代中国有关振兴实业思想中最系统、最具理论价值的历史文献。但由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内乱不止、外侵不停,整个国家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独立、统一和稳定,因而,中国工业化的前提条件也就从来没有具备过。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创造出了一条不同于前苏联的革命道路。同样,中国工业化的实现,也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创造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然而事实上,中国工业化的起点战略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必然性,最终还是照抄了苏联模式。“一五”计划的实施,尽管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但也暴露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各种弊端。
  �2.2创造渐进改革模式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行,其结果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主义改革大潮兴起。毫不例外,中国也逐渐投入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之中。
  �〖HTK〗2.2.1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管理形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村生产力,在短短的几年间,农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以农民家庭承包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经营形式的创新,进而导致了城市企业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管理体制、对外贸易体制等一系列制度和体制的创新。经过改革,长期对立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开始走向融合,国营企业开始引入成本核算和竞争机制,职工个人收益开始得到应有重视。
  �〖HTK〗2.2.2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也要相应进行改革。经济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执政党必须改变过去革命斗争时期惯用的领导方式。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政府必须转变管理职能,庞大臃肿的政府机构必须精简,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必须明确界定。
  �〖HTK〗2.2.3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市场经济的自发张力必然要突破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最终走向全球范围。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改革已迈过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道道门槛,现正斗志昂扬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指日可待。
  �综而观之,中国共产党产生、壮大、执政、改革的90年,也是整个世界急剧变化、飞速发展的90年。中国共产党过去90年成功发展,其根本经验是它能够与时俱进、求实创新。
  �3.新疆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原因
  �建国62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喀什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谱写了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盛世华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1新疆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不仅明确了新疆的发展方向,还带给天山南北的建设创造了很多机会。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回顾历史,新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全国一样取得了伟大成就。
  �〖HTK〗3.1.1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回首改革30年,新疆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预算、人均收入均有了显著增加。1978年,新疆实现生产总值39.07亿元,2008年达4203亿元,是1978年的107.57倍。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61.06亿元,是1978年的50.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19.17元增加到2007年的3503元,分别增长了35倍和28倍。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600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2元,分别增长13.6%和1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历史性突破,比2005年翻一番。
  �〖HTK〗3.1.2农业发展稳中有升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资源,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富有特色,产量稳中有升,1978-2008年,粮食由370.01万吨增加到1022.85万吨,棉花由5.5万吨增加到301.55万吨,林果由71万亩增加到1300万亩,畜牧业发展已占农业总产值的27%。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978-2007年,水利建设投资总额达到415.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76倍,2008年完成了投资100多亿元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项目,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新疆农业灌溉,还改善了工业用水、居民用水的条件。
  �〖HTK〗3.1.3工业经济势头强劲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现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建设良好,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790.7亿元,是1978年的16.6倍,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2.3%,一批水利、铁路、公路、民航等重大项目的建成,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与167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为全疆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HTK〗3.1.4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普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率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内地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3.2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30年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和进展,靠的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优越的社会制度。历史一再告诉世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力要求有先进的生产关系,而先进的生产关系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新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HTK〗3.2.1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
  �30多年来,全疆生产力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14亿元。教育投资从1978年的1.44亿元,增长到2008的187.7亿元。特别是2001年至2007年,自治区加大了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发展力度,累计投入资金79.8亿元,累计解决了208.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40多万贫困人口越过了低收入贫困线,累计解决了2264个扶贫重点村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为886个扶贫重点村通了电,为864个扶贫重点村通了公路,为931个扶贫重点村通了广播,为1194个扶贫重点村通了电话,为1884个扶贫重点村新建了科技文化室,为1652个扶贫重点村新建了卫生室。30多年来巨大变化不仅仅是数字的改变,也是各族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社会制度以短短三十多年的历程就改变了千百年都是黄沙漫漫、荒无人烟的新疆旧面貌,正是因为有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础,才有今日新疆的巨大变化。
  �〖HTK〗3.2.2党的领导是取得伟大成就的核心力量
  �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讲:“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取消或者削弱党的领导,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消灭”。改革开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HTK〗3.2.3各族人民大团结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巨大保障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社会安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最高利益所在,是新疆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3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坚持把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与新疆民族工作的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与兼顾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紧密结合新疆的实际,认真执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民族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权利,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发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人心,民族事业进步不断向前发展,也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转轨 艰难 革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iaoyuananquanyanjianggao/2019/0316/1713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