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对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地区差距

【www.zhangdahai.com--学生演讲稿】

  文章编号:1003-6636(2012)03-0025-06;中图分类号:F810.45;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文章探讨贸易开放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机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地区从贸易开放中受益的多少决定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特征,因此贸易开放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发展差距取决于要素的地区分布。利用1997―2007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使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和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地区受益更多,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这种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棘轮效应”机制是形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关键词:贸易开放;地区差距;棘轮效应
  ��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Trade Openness’ Impact on Regional Gap in China
  �
  XIAO Xiao�jun
  �
  (Business School,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
  �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trade openness’ impact on regional gap. According to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what a region benefits from trade openness depends on characteristics of factor endowment in the region. Therefore, to what extent can trade openness affect regional development gap is determined by factors’ region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data from 1997 to 2007, the study shows that developed regions with higher levels of income, better infrastructure and higher human capital stock benefit more from trade openness. The ratchet wheel effect mechanism that trade openness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is a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regional economic gap in China.
  �
  Key words:
  trade openness; regional gap; ratchet wheel effect
  �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发展差距成了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图1所示,用各省人均实际GDP变异系数衡量的地区差距除了1996―1997年出现了从0�6078到0�6014轻微的缩小和2006―2007年从0�6754到0�5849较大幅度下降外,90年代以来一直在近乎直线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地区差距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而与地区差距变化趋势相对应的另一个现象是我国的对外贸易除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后出现回落甚至负增长之外,在这期间也一直发展十分迅速,从贸易总额来看,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增长了近30倍,而单从出口额来看,增长了30多倍,年平均增速分别23%和27%,如果除去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三个年份来看,年均增速可达30%以上;从贸易依存度来看,从1990年的30%上升到了2007年的67%,如图2所示。�
  
  从以上简单的描述性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外贸易发展与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之间有着十分类似的变化规律,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吗?目前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文献还是比较丰富的, 但是已有的实证分析也明显存在一个不足的方面是对于贸易开放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机制分析的较少,尤其是定量的分析更是鲜有。大多数分析的是外贸与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外贸对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贡献度。因而本文认为尝试借用Marcela González Rivas(2007)的分析方法,从各个地区的要素禀赋与贸易开放相互作用的角度定量分析贸易开放是如何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依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意义。�
  本文其余部分是这样安排的:第二部分是对相关理论与实证文献的简要回顾;第三部分介绍本文应用到的理论模型;第四部分是对变量、数据和方法的说明;第五部分是对结果的分析;第六部分是简要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二、相关理论与实证文献回顾�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在技术外生条件下,在资本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规律作用下,即使地区之间没有要素流动,没有贸易,落后的地区其资本增长也将会超过富裕的地区,从而最终会导致地区收入差距的收敛而不是扩大收入差距,因此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解释对外贸易发展往往与一国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相伴相随这种特征事实,转而他们求助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之源,而贸易则是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同时认为,东道国的R&D投入与人力资本状况是影响本国技术创新和获得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条件,也即存在“门槛效应”(Eaton and Kortum 1996,Yuko Kinoshita 2000,Redding and Reenen 2000,Xu 2000,Caseli and Coleman 2001,Keller 2002)。那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如何来分析贸易自由化与一国地区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呢?如果我们考虑到一国内部不同的地区其要素禀赋往往不是平均分布的,这样的结果是不同的地区从对外贸易中获益就存在不同,达到一定R&D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受益多,经济增长快,而没有达到条件的地区则受益少,因此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般预测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将是扩大一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而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于贸易自由化与一国地区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Krugman and Livas Elizondo (1996)建立的三区域NEG(新经济地理)模型认为,在经济封闭时,由于前向和后向联系效应,一国国内的经济活动是趋于不断集中的,因而地区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然而当国家走向开放时,情况将发生变化,此时国内企业的投入产出更多地依靠国外,而与国内的联系减弱,也就是向心集聚力将减小,同时由于国内城市集聚成本的增大,导致制造业的分布从城市向周边地区扩散,地区收入差距将减小。而采用类似的NEG模型,Paluzie (2001),却得出了贸易自由化会促使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同结论。这两个模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源自于对农业部门所作出的不同假设。Paluzie假设农业部门的投入要素(如劳动力等)相对制造业而言的流动性要差,他还假设制造业经济活动的离心力来源于潜在的分散的农村市场,因此在经济封闭状态下,制造业经济活动是比较分散的,地区收入差距也较小。而当一国贸易开放,企业的投入与产出转向国外市场时,因为城市一般有着更加便利的接近国外市场的条件,企业为了获取规模效应和减少运输成本,制造业经济活动会更加集中在城市,又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流动,贸易收益将很难传到给农村地区,地区收入差距于是扩大。�
  由于在理论上对贸易自由化与一国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结论,故许多学者转而做了许多实证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有如Giannetti(2002)研究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成员国之间收入差距缩小的同时却扩大了一国内部地区间的收入差距;Rodríguez-Pose and Sánchez-Reaza (2003,2000)、Hanson(1996,1997)、Marcela González Rivas(2007)等对墨西哥的研究认为,贸易自由化扩大了其地区间收入差距;Pernia and Quising(2003)以菲律宾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也表明,贸易开放本身并不能带来地区的平衡发展,也就是说不能缩小其地区收入和贫困的差距;Marjit,D and Kar,S(2007)研究了印度贸易自由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出口的州收入增长要快,而进口竞争州收入增长要慢,州之间的差距因而扩大。�
  对于中国的研究,有如Jian,Sacks&Warner(1996)分析认为因沿海地区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先天优势,结果导致了1990年以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和中国总体区域经济的发散;Hu, Dapeng and Fujita,M(1998,2001,2002)通过模型和实证认为贸易自由化改革是1985―1994年间中国沿海与内地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Yao, Yudong (2000)的研究结论是对外贸易扩大了中国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Xiaobo Zhang&Kevin H, Zhang(2003)应用Shorrocks(1982)年提出的方差分解法计算出了各种增长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贡献,结果显示,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其贡献率达11�1%,仅次于资本因素;王丽娟(2005)对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高度相关;赵伟,何莉(2007)应用德拉富恩特(De La Funente,2003)的趋同核算框架(convergence accounting),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趋同与差异的贡献,认为对外贸易是引致中国各省市劳均GDPσ发散和β发散的主要力量之一;张红霞等(2009)分析认为我国地区外贸差异与经济发展差距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外贸易差异是地区差距的格兰杰成因,并且定性地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项卫星等(2010)研究发现,中国对外贸易在整体上扩大了中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但同时又是低收入省区缩小与全国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张衔等(2011)实证分析认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差异是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三、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一个理论模型�
  本文设Cobb�Douglas生产函数有如下形式:�
  �Y��it�=A��it�K��it�L��it��it�� (1)�
  下标�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时间,�A�是技术水平,�K�是物质资本存量,�L�是劳动力,(1)式采用劳均的形式并取对数得到:�
  �Lny��it�=LnA��it�+αLnk��it�+(α+β-1)LnL��it�+Lnε��it�� (2)�
  上式小写字母表示劳均指标,其它变量与(1)式相同,为了计算劳均GDP增长率,对(2)式进行差分,得到:�
  �Lny��it�-Lny��it-1�=LnA��it�-LnA��it-1�+α(Lnk��it�-Lnk��it-1�)�+(α+β-1)(LnL��it�-LnL��it-1�)+Lnε��it�-Lnε��it-1�� (3)�
  这就是本文的基本方程,为了利用这个方程来分析对外贸易与地区要素特征相互作用对地区发展差距所产生的影响,还必须对(3)式进行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把物质资本存量�Lnk��it��分成两项,一项是直接参加生产的私人物质资本存量用�C�表示,另一项是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公共资本存量,相当于公共基础设施用�I�表示,因而:�
  �Lnk��it�-Lnk��it-1�=f(LnC��it�-LnC��it-1�)+w(LnI��it�-LnI��it-1�)� (4)�
  其中�f�和�w�为线性函数,对于�f(LnC��it�-LnC��it-1�)�函数可以表示三项,第一项为滞后一期的私人资本存量水平;第二项为收入水平和贸易开放水平�O�交叉相乘项;第三项为收入水平,作为控制变量,以分析地区增长是否存在收敛效应。这样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中�d�、�r�、�z�为线性函数)�
  �f(LnC��it�-LnC��it-1�)=dLnC��it-1�+r(LnO��t-1�Lny��it-1�)+zLny��it-1�� (5)�
   此外,为了分析公共基础设施�I�与贸易开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把函数�w(LnI��it�-LnI��it-1�)�表示为其与贸易开放度�O�之间的交叉相乘项加上其滞后一项的基础设施水平,因而有:�
  �w(LnI��it�-LnI��it-1�)=pI��it-1�+q(LnO��t-1�LnI��it-1�)� (6)�
  其中�p�、�q�也为线性函数,把(6)、(5)代入(4)得:�
  �Lnk��it�-Lnk��it-1�=dLnC��it-1�+r(LnO��t-1�Lny��it-1�)+zLny��it-1��+pLnI��it-1�+q(LnO��t-1�LnI��it-1�)� (7)�
  最后我们考虑技术进步项�LnA��it�-LnA��it-1��,我们把它表示四项,第一项为贸易开放度�O�与人力资本�h�的交叉相乘项,以分析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本文的研究变量;其余三项是依据前人的研究而引入的控制变量,一项人力资本存量,以反映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直接和独立的作用(Romer 1986);一项是反映技术在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地区之间的扩散(Neslon and Phelps 1966);一项是反映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Connlloy 2003),这样技术进步函数可表示为:�
  �LnA��it�-LnA��it-1�=n(LnO��t-1�Lnh��it-1�)+m[Lnh��it-1�(A���max�t-1�-A��it-1�A��it-1�)]�+s(LnO��t-1�)+g(Lnh��it-1�)� (8)�
  把(7)、(8)式代入(3)式得:�
  �Lny��it�-Lny��it-1�=(g-m)Lnh��it-1�+m[Lnh��it-1�(A���max�t-1�A��it-1�)]�+s(LnO��t-1�)+n(LnO��t-1�Lnh��it-1�)+p(I��it-1�)�+q(LnO��t-1�LnI��it-1�)+f(LnC��it-1�)+r(LnO��t-1�Lny��it-1�)�+z(Lny��it-1�)+(α+β-1)(LnL��it�-LnL��it-1�)�+(Lnε��it�-Lnε��it-1�)� (9)�
  四、变量、数据与方法说明�
  (9)式就是我们要估计的计量方程,因变量采用年人均实际GDP增长率。人力资本存量�h�采用获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如果采用在教育上的支出或入学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代表的是流量。对于私人资本存量�C�应当采用的是全部企业资本存量之和,但我国这方面的数据,特别是分省数据无法获得,作为替代变量,本文使用分省物质资本存量总和,1997-2000年的数据采用张军估计的数据,2001-2007年的数据由笔者根据张军的方法自己推算得到。技术追赶项�Lnh��it-1�(A���max�t-1�A��it-1�)�中的�A�用劳均GDP来代替,因为劳均GDP与技术水平正相关,劳均GDP用地区总GDP除以全省总劳动力。虽然采用贸易量来衡量贸易开放程度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因为影响贸易量的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如运输成本、世界需求等,但是如果采用其他指标如关税率、配额等带来的是更多的问题(Rodrik and Fernandez 2001),因此本文贸易开放度依然用进出口总额除以GDP来表示,注意这里贸易开放度是全国的开放度,只随时间变化不随地区变化故采用�O��t-1��表示。对于公共资本存量变量�I�,我国同样没用直接可得的数据,本文根据以往研究的惯例采用公路密度来作为代理变量,公路密度等于各省公路长度除以各省面积。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方程(9),以控制截面个体效应,由于所用的自变量都是滞后一期,故也可以较好地避免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7年间的分省数据集,共31个省市区,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8》。表1是对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五、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2的模型(1)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贸易开放度与人均GDP交叉相乘项的回归系数是正的,且在1%水平上显著,意味着贸易开放使发达地区(人均GDP水平高)比落后地区(人均GDP水平低)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扩大地区差距。这一点是与Myrdal(1971)的思想相一致的,他认为贸易开放将使地理位置和条件都优越的发达地区更能发挥其竞争优势,从而扩大其与落后地区的差距。�
  从单独收入项来看,其回归系数也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我国地区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发散现象,这与以前的一些研究结论相吻合(蔡�,都阳 2000,沈坤荣、马俊 2002等),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增长越快。�
  人力资本存量与贸易开放度交叉相乘项的系数为正,人力资本存量本身项也为正,表明在人力资本高的地区(发达地区),其在贸易开放中受益越多,增长也越快,具有扩大地区差距的效应,不过从统计显著性来看却都不�显著。��
  公共基础设施项和其与贸易开放度交叉相乘项的系数都为正,表明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的地区(发达地区),贸易开放将促使其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扩大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虽然并不显著。�
  私人资本投资项的系数都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私人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劳动力投入的作用并不明显,这可以从其回归系数虽为正,却不显著看出,这些都与大多数的研究结论是相一致(沈程翔 1999,刘木平,舒元 2000,沈坤荣 2002等)。�
  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我们还分别做了模型(2)、模型(3)、模型(4)的回归分析,模型(2)是利用高中学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来作为人力资本存量指标所作的回归,模型(3)是利用铁路加公路的道路密度来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变量指标所作的回归,模型(4)是剔除不显著的变量之后所作的回归,从表2可以看出,其基本结论没有改变,表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
  以上的分析只是定性的让我们知道,贸易开放将使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公共基础设施水平高的地区比在这三个方面都相对要落后的地区受益要多,经济增长要快,从而拉大地区收入之间的差距。利用上面模型(1)回归结果我们还可以定量地来分别计算出这三个方面的效应,表3是以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和人均GDP最低的贵州为例所得出的计算结果:
   表3中计算公式的意义是贸易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贸易开放的直接作用�s�,它对所有的地区都是一样的;另一部分是贸易开放与各地区的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等特征相作用而产生的间接作用�rLny��it-1��、�nLnhc��it-1��、�qLnI��it-1��。表3的收入效应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贸易开放度变化一个单位,经济增长所变化的百分点数,其他类似。从表3可以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贸易开放通过收入效应、公共基础设施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分别可以拉动贵州在样本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78、3�66、3�04个百分点,上海平均每年增长4�08、3�78、3�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贸易开放的收入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公共基础设施效应分别使贵州比上海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低1�30、0�12、0�01个百分点,贸易开放的总效应使贵州经济增长比上海平均每年低1�41个百分点,其中贸易开放的收入效应是主要的,占95%以上。�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机制的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贸易开放对我国所有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效应,但这种促进效应的大小与各地区的具体特征相关。对收入水平高、人力资本存量高、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好的发达地区这种作用大,而这三方面都较差的落后地区这种作用要小,因此贸易开放在我国具有明显的“棘轮效应”,越发达的地区受益越多,经济增长越快,这是贸易开放导致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
  (2)在贸易开放引起我国地区差距的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公共基础设施三种效应中,收入效应是主要的,因此应千方百计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其能从贸易开放中受益更多。
  ��
  参考文献:�
  [1]Eaton and Kortum (1996),Trade in Ideas: Patenting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OECD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6(40): 251-278.�
  [2]Giannetti, M. (2002).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on on Regional Disparities: Convergence, Divergence or Both?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6 (3) :539-567.�
  [3]Hu, Dapeng, Trade,(1998).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a Case Study of China[D].Dissertation (Ph.D.),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4]Jian T., Sachs J.D. and Warner A.M. (1996),Trend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5412.�
  [5]Krugman, P., & Livas Elizondo, R. (1996). Trade Policy and the Third World Metropol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9, 137-150.�
  [6]Marcela González Rivas 2007,The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 o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Mexico,Annals Regional Science 41:545-561.�
  [7]Paluzie, E. (2001). Trade policy and regional inequalities[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80(1), 67-86.�
  [8]Rodríguez-Pose,A. and Nicholas Gill, (2006). How Does Trade Affect Regional Disparities?[J]. World Development, 34(7):1201-1222.�
  [9]Redding and Reenen 2000, Mapping the Two Faces of R&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 Panel of OECD Industries. IFS Working Paper WP02/00, 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London, 2000.�
  [10]Silva, J.A. (2007). Trade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a Less Developed Country: The Case of Mozambique[J].Economic Geography, 83(2): 111-136.�
  [11]Sánchez-Reaza,J.and Rodríguez-Pose,A.(2002).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Mexico[J]. Growth and Change, 33(1):72-90.�
  [12]Xu 2000,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Host Country Productivity Growth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0, (62): 477-493.�
  [13]Yuko Kinoshita 2000,R&D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via FDI: 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CERGE-EI Working Papers, 2000, No. WP163.�
  [14]Zhang, X., & Zhang, K. (2003). How Does Globalization Affect Regional Inequality within a Developing Country?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39: 47-67.�
  [15]王丽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9).�
  [16]赵伟,何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J].经济地理,2007(2).�
  [17]张红霞,等.中国大陆地区外贸失衡与地区差距的关联与机理 [J].经济地理,2009(8).�
  [18]项卫星,等.中国对外贸易与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0(11).�
  [19]张衔,等.对外贸易发展与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联研究[J].经济问题,2011(12).�
  责任编辑:梁宏志
  �
  收稿日期:2012-02-18�
  作者简介:肖晓军(1973-),男,江西赣州人,经济学博士,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推荐访问:差距 机制 开放 我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ueshengyanjianggao/2019/0319/233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