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个例报告怎么写_2008年1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www.zhangdahai.com--常用文书】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1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47-1
  
  1资料与方法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将2008年我院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186例,利用Excel表格,按患者自然情况、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的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186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占41.85%,女性占58.15%(2例不详未统计)。
  2.2不同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报告病例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位居榜首,为154例(80.65%),肌内注射为5例(4.84%),口服给药25例(13.44%),外用给药1例(0.54%),皮试用药1例(0.54%)。
  2.3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抗生素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67.20%。
  2.4 引起ADR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构成比在抗生素引起的ADR中,以喹诺酮类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55.2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2.5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186例ADR报告中,ADR发生程度以轻度为主,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
  2.6ADR的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对186例ADR报告进行分析。ADR的转归:治愈54例,好转90例,所有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ADR症状均得到控制,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
  3讨论
  3.1年龄因素在年龄分布上,本次调查中60岁以上患者占总例数的37.91%。老年人因内脏功能的减退,可使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发生改变,或对作用于某些器官的药物敏感性增强,以致出现不良反应或毒性。老年人常患有几种慢性病,且病情复杂,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引起ADR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应加强对老年患者ADR的监测工作。
  3.2给药途径因素在所有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80.65%)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这是因为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且产生ADR的成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微粒、渗透压、给药速度等。因此,建议临床上能用口服或肌肉注射达到治疗目的的,原则上不要使用静脉给药。必须静脉给药时,医生应认真询问患者ADR史,严格掌握适应证,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范围内合理使用,护士给药时注意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因药液配伍不当、浓度高、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过久、滴注速度快等引起不良事件,同时应加强临床监护。
  3.3药物类别因素在本次调查中,由抗生素引起的ADR高达67.20%,共125例,而且全部为静脉给药,这与目前抗生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抗生素中又以喹诺酮类引发ADR最多,达69例,其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6例,皮疹、瘙痒42例,头晕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4例,静脉炎4例,心悸1例。头孢菌素类有38例ADR,主要表现为皮疹,胸闷,血尿,心悸,头晕,呼吸急促,胃脘不适。青霉素类有10例ADR,临床表现中皮疹多见,还出现恶心,上腹不适,严重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等症状。大环内酯类的里奇有2例ADR,其中心悸1例,皮肤红斑、疼痛1例。
  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有关其ADR的报道也在增多,涉及多种临床表现,有些发生了严重的ADR。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有糖尿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更易引发ADR。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速度较快,因此给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如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4小结
  如何发现、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是医药学界的一大任务。做好ADR监测及总结工作,可减少ADR重复发生,避免重大药害事故。我院ADR监测工作刚刚起步,报告的主体是医师和护士。报告总数偏少,医务人员报告ADR的主动性还需要提高,部分报告还存在填写内容不完整、ADR症状及处理情况描述过于简单等问题。今后还应不断完善ADR监测上报制度,同时加强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从事ADR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钟劲松,张彦东.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探讨[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2):86-87.
  [2] 孙忠实.第5个氟喹诺酮类药品―加替沙星撤市的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20-222.
  [3] 王冲,刘均风,翟丽慧.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5):454.
  [4] 王晓瑜,杜文民,王宏敏,等.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0):1550-1552.

推荐访问:不良反应 药品 报告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hangyongwenshu/2019/0331/476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