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手抄报初中

【www.zhangdahai.com--辞职报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历史人物无疑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丰富的情感往往只剩下政治性和阶级性,人格教育常常也被简单地视为政治思想教育、品格教育或是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都弱化了历史人物的教化功能,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
  关键词:初中 历史 人格
  
   人格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关于人格教育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起来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格教育是学校所倡导的,旨在与其它社会机构合作的活动,通过明显地影响能够产生这种行为的非相对主义的价值观,而直接和系统地塑造年轻人的行为;第二种观点认为,人格教育通过讲授和事例灌输来塑造优秀公民所需要的真理和道德特性,是一种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方法,通过它来讲授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课程和学校生活之中;第三种观点认为人格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深思熟虑地努力帮助年轻人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道德价值观。”
  一、人格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
   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向世人昭示着真善美和假丑恶,成为今天“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的一门智慧之学,可见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然而,由于人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思维品质、认识社会和科学决策能力的形成,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决定了历史的学科功能不可能像数理化那样直接实用或是立竿见影,使得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前瞻性、潜隐性、长效性等功用,几乎被世俗的急功近利所淹没。于是历史教育的目的对学生往往只剩下丰富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技能以及只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历史成为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
   二、人格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正是问是非、找道路、学做人的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人格素养大多处于初步形成而尚未最后定型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塑造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受身心发展和个人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存在着思想易于消沉、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片面等人格弱点。对于上述情况,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进行人格教育,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协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激情,培养他们乐观开朗性格等等。否则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愈演愈烈”,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取向。
   加之,随着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而渗入我国校园,尤其是唯我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没落思想意识和行为取向极易腐蚀中学生头脑,使得我国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极为普遍,人格的“低落”、“缺失”、“扭曲”、“变态”等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针对当前我国中学生中出现人格失落现象,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对待西方文化,既要吸取精华,又要剔除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健全的发展。
  三、中学历史教学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
  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通过历史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历史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的价值观包括自强不息、自律品格、和谐观念、开放意识、宽容、文化认同、崇尚生命等等。
   2.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总和。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创造精神、求实精神、革新精神、自由精神和审美精神。创造精神是创造力的前提和保证。斯藤伯格(R.J.stemberg)将创造精神称为创造性人格,它由忍受模糊的能力、克服障碍意愿、成长意愿、敢冒风险和自信组成。江泽民同志曾说“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历史教学人格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可以通过对马克思、华盛顿、孙中山、邓小平、毛泽东、牛顿、爱因斯坦等中外历史人物的专题学习,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仅是史实的载体,更是人文素质养成的载体,通过历史的学习,才能使学生汲取有利于自身社会性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判断各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人性与情感,明了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和怎样继承传统,并通过历史学科的人文感悟和建立起对历史的理性反思.所以,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历史教育显然可以,而且应该为构建未来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人文素质的倾向而努力。故要充分发挥其陶冶人格情操、深化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养育功能,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人不仅是经由物遗传,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历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因素”。所以,培养人文素质应是历史教育的主题曲。
  
  参考文献:
  [1]徐强著.人格与社会[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郑雪编著.人格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丁立平著.人格与社会[M].中国铁道出版,2002年8月第1版
  [4]叶弈乾编著.现代人格心理学[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许金声著.走向人格新大陆[M].工人出版社1988年第1版
  [6]国际教育基金会编著.培养心情与人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推荐访问:人格 初中历史 教育 教学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izhibaogao/2019/0322/2871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