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疗外感发热经验浅析|张锡纯

【www.zhangdahai.com--个人工作计划】

  关键词 张锡纯 外感发热��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外感发热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在他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下简称《参西录》一书中,对外感发热的诊治,辨析井然,立法严谨,遣药精细,组方新颖,读后颇受启迪。现采摭其要,浅析如下,与同道共学。�
  
  1 变通经方治伤寒�
  
  张氏对感寒而发的狭义伤寒,擅用经方治疗,并随证接连损不拘一格。如用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时,常加入知母等药,这是辛温解表法佐以寒凉清热法的具体运用。又如使用小青龙和小柴胡汤时,常于方中加石膏数钱或两许。于前方可调麻、桂、细辛的烈性,于后方更能驱热清降。对少阳热甚兼有阳明证者,常于小柴胡汤中加元参,和解之中不忘润燥。他在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热喘证时,每以薄荷加倍代替麻黄,认为薄荷“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这是他对经方的发挥和补充。�
  堪为赞许的是张氏运用白虎汤及白虎加入参汤的经验。他称白虎汤为治疗阳明实热证的“千古不祧之良方。”凡病邪入晨,阳明热实,“无论伤寒、风湿,皆宜治以白虎汤。” 他的创新精神还表现在白虎汤的代替使用。如他所制定的仙露汤(生石膏、元参、连翘、粳米)治疗寒温阳明证,症见表里壮热,嗜凉水但不甚燥渴,脉洪滑等。此方不但可清阳明经热,且能治疗阳明腑病,对于阳明燥热内结不甚者颇为适宜。又如镇逆白虎汤(生石膏、知母、清半夏、竹茹粉),用治外感热炽,胃津枯涸,气逆上冲的病证。再如石膏粳米汤,仅取石膏、粳米
  两味,用于伤寒温病初起,身不寒而恶热者。它如白虎汤加茵陈、连翘治疗流脑:白虎汤加蜈蚣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都是白虎汤的变通经验方。他在运用白虎加人参汤时,常常更换药味,或以元参代知母(产后寒温证用之),或以芍药代知母(寒温兼下痢者用之),或以生地代知母(寒温兼阴虚者用之),或以生山药代粳米(寒温热实下焦气化不固者用之,产后寒温证用之)�
  
  2 清凉寒解疗温病�
  
  张氏把温病分为三端,一日春温:二日风温:三日湿温。治疗上重在清解、凉解、寒解和宣解。所用方剂共五首,其中用生石膏者4方,蝉蜕者5方,连翘得3方,薄荷者2方。温热之邪,无寒不足以清解,无辛不足以透发,这四味药总以辛散、寒解、透肌见长。对于湿温,张多不取石膏之凉解,而采滑石通利小便,仍用薄荷、蝉蜕、连翘透表,这种透窍、利小便的上下分消法,于湿热交锢这邪颇为恰当。�
  用生石膏煎汤送服阿斯匹林即可。总之,张氏治疗温疫喜用寒凉清解透表之品,认为这些药物能清热消火、净化血中之毒,治愈亦无后顾之患。“至若升麻、羌活之药,对伏气温病张氏认为,伏气之热藏于三焦脂膜之中,迨至翌年春阳萌动而触发。发动之后,伏邪乘少阴虚损而潜入,故又称“少阴温病”。病状可见精神短少,昏昏似睡,喜卧,舌皮干,小便短赤,自觉热郁于中而扪之肌肤不甚热。张多将白虎加人参汤变通增损,以元参代知母,山药代粳米,加鲜茅根、生鸡子黄,取名为坎离互根汤,虚实兼顾,清中寓滋。可免病热虽去而余热缠绵之虞。若伏气化热窜入胃腑,表里壮热,频频呕吐,以人参煎汤送服生石膏末,“其退热之力又增数倍也”。�
  温疫一证,临床可见表里壮热,头面连项肿疼等。世习多用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治疗。张多依据“生平所治发斑皆系阳证”的实践,特立青盂汤(荷叶、生石膏、羚羊角、知母、蝉蜕、僵蚕、重楼、甘草)、清疹汤(上方去甘草加连翘)以清温解毒凉血。较之普济消毒饮升散解毒,清解之力大大增强。若温毒上冲咽喉发为猩红热者,单长于利湿,所概不敢用。”�
  
  3 遣药精细组方巧�
  
  《参西录》中治疗外感发热的药物仅有20余种,最为常用的不及10味。张氏上溯经典,旁参诸家,结合实践,巧妙地将这些药物进行配伍、定量、组方,沿用至今仍颇多效验。现录其数味,供同道参考。�
  3.1 石膏 张氏称石膏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用之亦效”。从《参西录》所载医案中可以看出,石膏清热可用于多种疾患,不论是温疹之热、头面之热、咽喉之热、痢疾之热,疟疡之热,或者是产后大热、风湿化热、以及疮疡之毒,均可放胆用之,正因为石膏兼有性寒清热与辛散解肌的两种作用,故其清热之力胜于冰,而能施用于多种疾病。张氏用石膏,与其配伍的首推人参。他说:“寒温之证,最忌舌干。至舌苔薄而干,或干而且缩者,龙为险证。”对于如此险证,不论是真阴亏损,或者是元气不支,他常用白虎加人参汤化险为夷。这是由于“惟生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热炽盛之时立真阴。”其次是与阿斯匹林两相配伍,“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为治疗外感发热与关节红肿热痛的良剂。再次是元参,与生石膏相伍有清热滋阴之功,是张氏治疗产后外感发热的喜用之品。张多用石膏,多用生品。对于外感实热证,轻者用两许,重者用四、五两,或七、八两,且研末冲服,疗效最佳。�
  3.2 滑石 张氏认为本品与石膏性近,能清胃腑、膀胱之热,亦能清阴虚之热,“一药而三善备”。但滑石无辛散主力,以张氏指导出“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特别是对于“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的险候,清热有碍于止
  泻,固涩有碍于清热,张氏取滑石清热利小便,山药滋阴、固大便,如此上清下固,互不掣肘。对于外感之热已退阴未能自复者,他也常于大队滋阴药中加入少量滑石,“则自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品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这些宝贵经验,至今仍有临床实用价值。�
  3.3 羚羊角 咸寒清大热人皆知之,善清肝热为之独任。凡清热之品多用于脾胃升发之气有碍,惟羚羊角不甚寒凉,虽用过之亦不敢致令人胃寒作泻,这是张氏的经验。张氏用羚羊角,于小儿体验最深。《参西录》中羚羊角下附治验14例,其中小儿治验10例。特别是小儿疹毒与发痉,疗效最著。其用最少则一钱,多则三钱,多煎汤分次徐服。可贵的是他揣测羚羊角昂贵难得,经细心品验,选三种低廉药物代用之,即鲜茅根、生石膏、阿斯匹林,并立名成“甘露消毒饮”。服用时,将前两味药煎汤送服阿斯匹林,其清热之力不亚于羚羊角,时或胜于羚羊角。这种急人之难的医德与精益求精的医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
  
  4 退热煎剂宜徐服�
  
  自张仲景在《伤寒论》桂枝汤下注明分次温服后,历代医家多遵法使用。张多治疗外感发热,亦多取煎徐服法。他说:“凡治寒温之热者,皆宜煎一大剂,分多次服下,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也。他体会到这种服法可以使“药力昼夜相继”,清热之力常在上焦中焦,其寒凉之性不至于下侵而滑泻不固。他说这种服法是“小心行其放胆,乃万全之策。“现在治疗外感发热,有的猛浪用药,一次顿服或早晚分服,药力失续,这都直接影响方药功效的发挥。

推荐访问:外感 浅析 发热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gerengongzuojihua/2019/0312/1015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